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 >

第74章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第74章

小说: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吩咐,絮万死不辞!”柳絮闻言登时应道。

    “却几句话要嘱咐你。”姬凛见他答应了,不由微微弯了弯嘴角,虽然知道玄翼军是姬家家主手中最锋锐的刀,但对方心甘情愿为之驱策却仍旧让姬凛觉得感动,当即令荀嘉将方才定下的议和基调一一告之柳絮,见他与殷平皆记在心底,才挥手令二人退下。

    作者有话要说:  回到晋州大本营,姬凛正式开启王霸之路,不过这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有考虑换个皇帝的问题,姬凛哪怕有问鼎天下的野心也不能表露出来,但是提前刷好感度倒是可以的

第111章 议和(二)() 
月亮河北岸; 篝火未歇,拓跋敛素来起得早; 昨日军败之后,他令巫者替受伤的将士治疗,自己也忙到三更才熄了灯火,今日早上起来便升帐议事。

    “殿下可是为如今的情势发愁?”虽然北魏人人皆说六皇子最歆慕汉学,却不知道四皇子亦是个中高手; 便连他麾下的幕僚亦有半数是汉人; 可他这回出来却是一个幕僚都未带上,此时见他上午一起来便牵着座下神驹在河边散心,随他一道出来的武将武思君不由跟在他身后。

    “昨日收到宋先生的消息; 太子阿兄命丧于姬凛手中。”对军中将士拓跋敛自然是要隐瞒着消息; 但对自己贴心的幕僚,拓跋敛却少有隐瞒的。

    “太子竟谢世了?”武思君压低了声音; 只有声线微微的颤抖透出他的心思。

    “父王接到消息是在冬狩节上,满城公卿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他甚至连冬狩节的祭祀都顾不上想要亲自带人往牛川迎回阿兄的灵柩; 却被大司马独孤迦楼拦了下来,最后是七弟亲自往牛川迎回阿兄。”拓跋敛谈起父兄,语气说不出的复杂,同样是父亲的儿子,但是大概也只有独孤皇后的孩子才是父亲的孩子吧,他们这些兄弟无论多么优秀,在父王眼中都仿若不存在一般。

    在以往哪怕太洛稽家想要他在父王百年之后登上王位; 他心底始终都是不情愿的,北魏的皇子年满三岁便会离开母亲独自居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与母族的亲密,而当时他的住处刚跟太子阿兄毗邻,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是阿兄的小尾巴,在知晓什么是太子之后,他就决定了要将兄友弟恭进行到底。

    可渐渐长大,他却与阿兄渐渐疏远了。

    他自幼性子执拗,在书房跟着师长学习的时候,样样都不愿落人后,且他记忆力绝佳,虽然做不到过目不忘,但自己看一遍再听师长念一遍,也就将当天所学全部消化了,九岁那年阿兄开始接触政事,他在一旁跟着听,到了这时节,他才发现仿佛自己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先生抛了问题,连阿兄都还未反应过来,他便一口道出了答案,可是迎接他的不是父王赞许的目光,而是森冷的注视。

    父王在后宫大发雷霆,当天夜里申斥的圣旨就到了母亲居住的宫殿,只说母妃心思诡谲,竟为了争宠连小小的孩童也不放过,罚母妃在宗庙门口跪上一夜,而后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外出。

    虽然是三伏天里,但上京的夏日亦不算暖和,母妃因此大病一场,便是到了如今每年冬日变天膝盖便一阵发冷发疼,在母妃失势的那一年里,他充分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虽然太子阿兄一样照顾他,但那是太子阿兄已经搬到了东宫,而他还在后宫里头住着,在阿兄没有看顾到的地方,后宫里的奴仆有太多的方式让他遭罪,让他的胞弟小六受苦——他可以受冷落,但不能忍受小六因为宫人的疏忽差点儿夭折,当他闯入东宫跪倒在地求阿兄替他寻巫者治疗小六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大概真的不可能再如当初一样对阿兄心无芥蒂,也是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什么事君臣之别。

    自那之后他虽然没有改变以后做个贤王辅佐阿兄的志向,但他却也渐渐接受不在出风头,反倒是暗地里收拢心腹宫人,培养自己的人,更是在稍微年长之后便开始寻访幕僚,即便偶尔有师长感慨他渐渐年长便失去了幼时的灵气,可比起好好的不受磋磨的活着,他觉得没有什么不能够接受的,但他想要变强的信念却越发根植在心底,他想要能有足够的力量护住阿娘和小六。

    偶尔灵光一现,他也曾想过若是自己是太子,有朝一日登上王位会怎样,但阿兄是真正胸怀广阔的英主,他甚至期盼着阿兄登基之后,他能求阿兄允许自己接阿娘出宫奉养共享天伦便是这世间最美好的期盼。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阿兄会忽然谢世,今日一早接到消息,想起幼时与阿兄一道在书房读书时候的情景,他才发现自己竟不知在何时泪流满面。

    “殿下可是想要替太子殿下复仇?”武思君偷偷觑了他一眼,试探道。

    “……孤虽想替阿兄报仇,可你瞧瞧这一月来,军中将士多少归心似箭者,便是要交战也不适宜在这样的隆冬时节。”拓跋敛摇了摇头,“昨日临阵之时,孤虽颁发了严令,却也只是不愿我将士因惊慌死在乱军之中,更何况这一回出兵,孤却不以为是良机。”

    “殿下何出此言?”武思君一怔。

    “自来得胜者,天时地利人和缺其二不可得。”拓跋敛沉声道,“冬日兴兵天时不顺,秦军可躲在城池之中,他们秋日丰收,不缺粮食,反倒是我们长途奔袭,不仅要带着粮草辎重,还要寻找御寒之物,可不是不利么?”

    “是了,府里的先生讲过上回攻秦还是数年前,地形不熟,自然谈不上地利了,至于人和,今年牛羊收获不错,到也不缺少衣食,将士们自然没有多少积极性。”武思君此时倒是反应过来,“既如此,殿下为何又要同意出兵?”

    “我大魏这回发兵起因有三,一者今年为东秦大计之年,兵将轮防,边防混乱,姬灿回长安述职,一旦边境动摇,秦人不能首尾相顾;二者夏侯家与姬家有龃龉,夏侯瑁率众兵与良驹投我大魏而来,他熟知地形可让我军士避开半数秦军;三者宇文家取赢家而代之的野心,派使者陈述厉害,愿从邕州借道。”拓跋敛语气里带着淡淡的讥诮,“父王自然觉得是好时机。”

    “殿下难道不以为么?”武思君伸手扰扰头,“虽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皆不占,但秦人未必比我们讨得了好去。”

    “数年前,姬凛率军兵临我上京,孤曾在大巫的观星殿上远远的瞧见过他一面,说起来他比孤年纪还要小,但周身的煞气却令孤在数丈之外都清晰感受到,虽然天下皆知我大魏骑兵锋芒毕露,但孤却以为秦人亦是不差,若没有见过对手如何厉害,自己就只能故步自封,终有一日我大魏将无兵可用。”拓跋敛淡淡一笑,眼中却毫无畏惧,“至于夏侯瑁,他在东秦安享富贵多年都能背叛东秦投奔我大魏,父王信他,孤却是不敢信的;再说宇文家,当今大魏皇后便是宇文刺史的胞妹,为了所谓的野心连自己的亲妹妹的安危都不顾惜,这样的人又如何值得托付后背?”

    “殿下英明。”武思君不由称赞道,他跟在这个殿下身边有五年了,他本来是个父不详的女奴之子,是殿下在他快被打死的时候买下他,教他读书识字,他原本只知对方于内政上颇有建树,却不知于兵法上亦是如此出众,“那殿下为何还要同意出兵?”

    “自独孤皇后病逝之后,父王越发执拗,若是出征前孤出言反对,只怕父王大怒之下,不单是孤要受到申斥,只怕连母妃和小六亦要受到牵连。”拓跋敛提起烈帝的口气倒是一点儿不像父子,反而是实打实的君臣,“再者无论是几个兄长还是孤如今尚无爵位在身,少不得要出来走一趟:往东秦出兵四路中,从邕州借道与宇文家有牵连,而翻越长生山到定北镇依靠夏侯瑁给的地图,这两者皆不可信,而既然料定无胜算,跟着孤的又是太洛稽氏的族兵,又何必去啃朔雪关的硬骨头?反倒是永宁城名声在外,孤能带兵牵制其数月到也就算有功。”

    “难怪殿下这回就带了奴出来,反倒把宋先生他们一众谋臣留在上京。”武思君不由伸手挠了挠脑袋,恍然大悟。

    “阿武悍勇,孤带你出来是想教你瞧一瞧这天下顶尖的武将,你如今才十六,早一些见到了,往后有了效仿的对象,才不浪费你一身天赋。”拓跋敛见他性子赤忱,又与胞弟同岁,不由就多照顾几分。

    “那如今咱们就直接撤兵么?”武思君听到主君对自己的期待,登时红了脸,一双圆圆的眼睛登时一亮。

    “自是不着急。”拓跋敛本是内敛之人,就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依然将对兄长的哀思压在了心底,“阿兄一死,局势就不一样了,孤与大兄向来不睦,他自视甚高,不甚瞧得起孤,原本若是宇文氏反悔截断他的后路,孤自然不必在意他的死活,可如今若姬凛既然出现在此处,虽未收到消息,但定北镇只怕已然安稳,孤少不得要留一个替孤分担父王的怒火,孤到真心祝福他立下不世之功业。”

    “那我们还去攻打永宁城?”

    “不,我们去白石城,那里与西楚、邕州接壤,屯兵于此可威慑宇文氏,也算替孤之兄长理清退路。”拓跋敛伸手拍了拍马儿,嘴边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且昨日东秦原本可以乘胜追击,他们却没有,只怕秦人如今亦是不愿交战,咱们暂且等一等永宁城的反应吧。”

    “殿下,永宁城遣来使求见。”主仆两人正说着话,一个亲卫便小跑过来朝着拓跋敛行了一礼。

    “我的乖乖!”武思君不由目瞪口呆,“原本听府上先生讲课说道料事如神只以为是话本里的故事,却不料原来我家殿下竟然有这等能耐。”

第112章 议和(三)() 
得了拓跋敛的允许; 自有小军引得柳絮、殷平进入中帐,沿路北魏兵士见二人着敌方衣着; 纷纷怒目而视,然则昨日战中,诸将对拓跋敛心悦诚服,听是皇子相邀,倒也没人上前寻衅挑事。

    柳絮之前常年与马贼征战; 比之将士; 马贼更为凶悍恶毒,见众人怒不可遏却又偏偏碍于主将命令致的勉强忍着不由哈哈大笑,引得一众北魏士兵越发咬牙切齿; 恨不得从他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殷平走在他身侧不由苦笑,他跟在姬凛身边之时; 因着姬凛寡言的性子,便是他们亦多是少年老成之人,竟是第一次瞧见如此鲜活跳跃者; 忍不住多瞧了他几眼。

    “你瞧我作甚?”柳絮见他屡屡转头看向自己,不由嘿嘿笑道,“倒是这四皇子治军自有一套,他们恨我们,可到底都压着不发出来,你说咱们提议议和,这四皇子心头会怎么想?”

    殷平登时一哽; 竟不晓得是说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还是缺心眼儿。

    好在二人脚程都挺快的,不多时便到了中军帐。

    殷平之前想过北魏只怕防着他们防的紧,却不料真到了中军帐,拓跋敛只穿了薄甲,兜鍪并刀剑挂在一旁,他的五官与寻常北魏人相同,比之秦人更为深邃,直身坐在胡床上,肩背挺直,自然而然显出一种英气勃勃来,他身边也就只带着一个半大的少年郎。

    见他们进来拓跋敛放下手中的羊皮纸,面上露出一个淡泊的笑:“二位使者为何而来?若是孤未记错,左边这位该是殷将军,右边那位倒是瞧着面生,不知如何称呼。”

    “自是为了殿下而来。”叙过礼节,众人分宾主坐下,柳絮听他问话登时就笑了,“在下姓柳,殿下若是不弃,如今在我家主公帐下任郎将。”

    “愿闻其详。”拓跋敛养气功夫甚好,便是昨日败了一场,言语中也瞧不出来。

    “久闻殿下长于内政,临朝数年,屡次为百姓上书陈条:荒年之时,减免其赋税;冬日苦寒,牧民冻死,殿下亦是亲往赈灾——足见殿下慈悲心肠。”柳絮笑道,“只殿下怜惜百姓生而不易,为何不怜惜这三军将士?如此时节,连月亮河的河水亦是触之刺骨,殿下与我军两相对持,前无挡风雪之城池,后无片瓦可遮衣,某虽为秦人,观之亦觉得可怜可惜。”

    “若是柳郎将觉得可怜可惜,何不劝姬州牧开城投降,迎我将士入城?”拓跋敛微微一笑。

    “殿下说笑了,人有恻隐之心,故见弱者而心生怜悯,然家国当前,岂可以小仁而废大义?”柳絮被他反驳,顿时来了精神,“可殿下则不然,殿下怜惜三军将士若是选择退兵,不过举手之劳,且如今殿下败于我大秦,若是屯兵于此,于殿下并无益处,不过徒添伤亡,殿下又何不顺势而为?”

    “柳郎将此来是为了说服孤退兵的么?”拓跋敛见他终于道出来意,不由弯起嘴角笑了,“若是退兵,自也是可以,不过孤欲与姬州牧面谈,还请柳郎将代为通传。”

    拓跋敛如此轻易松口,二人皆是长舒一口气,却不料对方竟提出此等要求,一时都有几分呆呆愣愣。

    “若是我家主公答应与殿下面谈,竟不知该何处与殿下相见?”二人沉默半晌,柳絮再次开口。

    “永宁城以南月亮河之上有桥名揽月桥,若是姬州牧应允,明日日落之时孤于桥上相候,届时双方兵马以河岸为相隔,无设伏兵之嫌疑,不知柳郎将以为若何?”拓跋敛沉声道,他的语调并不高昂,却自有一种落落大方的骄傲,“自然若是过了黄昏不见姬州牧出现,和谈之事作罢,咱们还是战场上分个胜负出来吧。”

    这头商议完毕,拓跋敛也不招待二人,由武思君将他们送出大营,到了这会子,便是柳絮也没有再挑衅对方将士的意思,而来往的将士见他们面沉如水的样子,心知定然是自家殿下大发神威没教这些狡诈的秦人得了好处,心下一高兴,连昨日战败的沮丧也消散了几分。

    “伯彦,你说为何这四皇子定要跟主公相见呢?”二人出了北魏营帐,登时翻身上马,跟着他们的一小队兵马见二人毫发无损的出来都不由长舒一口气,簇拥着二人一道回永宁城。

    “此时唯有州牧亲自定夺,只某见那四皇子倒也不像阴狠之人。”殷平摇了摇头,他也不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