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 >

第39章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第39章

小说: 成为主公背后的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过了几日便是姬家文襄公头七的日子,她没想到自己从佛寺中出来又遇见了对方。

    这一回她忍不住红着脸打探对方的消息,知晓对方姓刘,是家中长子,与姬家有旧,对方又问她是哪家娘子,家住何处,可婚配否。

    她登时脸上如火烧一般再说不出话来,良久只丢了一句住址便匆忙离开了。

    这一回她想着自己惦念了多年的心愿定是能成的,只自己在徐氏身边被当做姬凛的贵妾养大不晓得对方是不是会心生嫌隙。

    如此又等了数日,没有等来这郎君却等来了庄嬷嬷,只说如今姬家守孝闭门不出,徐氏恐无法替她相看,又送了一车布匹毛料过来。

    只此时她心心念念都是刘姓郎君,徐氏不能替她相看也无碍了。

    谁想到庄嬷嬷走后第二日便传来姬家出事,嫡母听了消息登时对她冷了脸。

    徐璎珂只觉得心乱如麻,若是姬家当真出事失了靠山,指不定嫡母如何对她。

    更令她恐惧的是她在自己的书房中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暗示刘郎君被人抓了,而她若是想要救他,就要指认徐氏因着景国公被抄家对皇室心存怨恨,连带着徐氏两个儿子也对圣人心存怨言,意图谋反!

    作者有话要说:  徐璎珂也是个可怜人

第60章 各显神通(四))() 
“大公子,二公子打发来报信的人到了。”宇文督早年在长安时候并未置办下宅子,但自从妻子病逝他与父亲起了龃龉,便住进了妻子陪嫁中一个三进的院子,但他终究要提女儿阿毓考虑,因此在今年年初也搬回了老宅,宅子只令妻子带来的一房陪嫁看管,“是郎君身边的玄鹰。”

    “让他进来吧。”宇文督看了一眼垂手立在一旁的小厮,并未停笔。

    妻子严氏病逝之后,他发卖了家中大部分的仆役,只留下妻子两方陪房,一房看宅子,一房跟在女儿身边使唤,而身边伶俐的小厮苍鹭、白鹤,他知道都是父亲的人,只因着他不愿听从对方的意思在宛娘逝世周年后就续弦,他跟父亲自那之后就越发生疏了,他升任入京城,而父亲远居邕州,自此天各一方,经年鸿雁传信亦是稀少。

    “喏。”苍鹭见他面色沉静辨不出喜怒,也不敢多看,只垂手走了出去。

    不多时苍鹭带着一个穿深青色长袍的小厮进来,看年龄约莫二十光景,带着璞巾,作文士打扮,一进门来先朝着宇文督作揖,道一声大公子安,便肃手立在一边。

    “郎君的身体近来如何?母亲是否康健?子桓、子昊一切可还好?”宇文督见他进来放下手中的笔,将卷上勾勒了一半的人像放好。

    昨日从宫中回来,跟皇后一席话却勾起心头沉痛,他尚且记得宛娘新嫁之时,新婚燕尔,读书,妻子亦是凭案学书,或临窗刺绣,他一手丹青竟都替严氏描花样子,后者便做了扇套荷包带在他身上。

    女儿出生那年,他们一道在庄子里栽了一棵桂树,严氏是江南人,只说等女儿出嫁便伐木做嫁妆。他素来极喜木工,自宛娘嫁过来,每年她的生辰,他都亲自动手替妻子打一套首饰,自听了宛娘说得用桂树给女儿打嫁妆,夫妻两个便商量着绘图样。

    宛娘身子不算很好,女儿出世之后更是孱弱,那时候他就想着这一世便只有这一个姑娘也无所谓,总之他的弟弟他知道,总不会不管他的侄女儿,可是每年祖祭父亲与母亲明里暗里总是提起子嗣之事。

    母亲出身诸葛家,但诸葛家对女子的教养极其严格,母亲更是那等以夫为天的女子,全然没有祖母萧氏精明能干,她性情温柔软糯,只要是旁人请求她的她允诺之后便不会反复。而早在迎娶宛娘之时,他便跟母亲说明了自己可能这一世膝下荒凉,然而母亲还是对着宛娘开口,彼时他便知道定然是父亲的意思。

    纵然他宽慰妻子,但子嗣事大,后者怎会不惦念在心头,自女儿周岁之后更是缠绵病榻。

    宛娘病逝的时候是在一个春日,白雪将将消退,他们彼时还在豫州。豫州的春日一向来的早,带着淡淡咸涩的海风吹过,仿若一夜之间,天地便换了颜色。他们窗外的玉兰大多数都还是花骨朵,偶尔有一两朵性子着急的先开了,立在枝头落落大方,正是长安公主口中称赞的“淡极始知花更艳”。

    那一日他从前衙回来,见宛娘起身打扮,纵然后者彼时骨瘦如柴,在他眼中却仍旧是这世间最美的女子,她说要到外头再看一回玉兰花,还央求他画下来说是替女儿做件衣裳,可那幅画终究没有画完,衣裳也没有绣成,看了玉兰回来她就陷入昏迷再未醒来。

    “郎君病了好些时日了,越发沉疴难起。”玄鹰生的文秀却与他的名字大不相同,“夫人一切都好,二公子、三公子都在家中侍疾。”

    “郎君一向康健如何这回竟是经久难愈?”宇文督语气淡然,但偏偏是他这样极轻极淡的一句话却教玄鹰在冬日里出了一层汗,大公子有四年未回邕州,他们这些平日里见惯了二公子太阳一样耀眼灿烂,越发得家主倚重,而大公子日益沉默心底便生出了几分轻慢,却没想到大公子竟是威严日重。

    “这是郎君命小人呈给大公子的手书。”玄鹰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一个黑色描金漆的匣子,宇文督一眼便瞧出这盒子用了极其精妙的机关,若是没有钥匙强行打开只能匣子连同里面的信件一道毁掉;更卓绝的是这匣子打开之后便不能再合上,也杜绝了送信人从中打开偷看的可能性——这是一封极为重要的信件,宇文督心头一跳。

    “还有旁的嘱咐么?”宇文督此刻已经猜到只怕父亲并未沉疴不起,反倒是托病不入京城才是。

    “还有四娘子的婚事,早先四娘子于宴会上遇见陈家大公子,后者郎艳独绝,还请大公子多多看顾。”玄鹰说道此处顿了一顿,“郎君以为陈家山河日下,非四娘子良配。”

    “苍鹭,你带玄鹰先下去休息。”宇文督皱了皱眉,他比子宴年长六岁,比子昊年长十一岁,比四娘阿盼更是大了十三岁,与几人感情并不亲密,是故这一回阿盼进京来,他也就在最初见了一面,后来因着母亲来信说是最好在长安与之相看,他便拜托了萧家夫人领着阿盼出门,至于对方什么时候见过陈诩他却委实不知道。

    待三人退出去掩上门,宇文督才取过钥匙打开匣子。

    “父彻遥示吾儿知悉:

    自升平十七年秋吾儿升任吏部员外郎后又升任礼部侍郎,数年未得见一面,不知吾儿胖瘦若何?身体康健否?

    今逢圣人大寿,然诸地动荡,流寇不绝、兵戈不止,朝中更有小人作祟,我世家受限,须一应守望,共同进退。然储位不定,娘娘于宫中独木难支。又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父已过不惑之年,须发生白、齿牙动摇,决邕州诸事,虽有子宴、子桓相佐,亦是力有不怠。

    近日又闻姬刺史新丧,吾世家又失一中流砥柱,思及年少之时与姬公或长啸于山野,或泛舟于江流,或抗敌于边疆……公康健而早逝,吾尚不如姬公,唯盼吾儿速归,以担家事。

    再有阿盼花信之年,汝为长兄,可代为相看,只我宇文家之儿女,必得天下英才相配!还望吾儿慎重。

    升平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大兄,我听说父亲命人带信过来了?”宇文盼今日着粉红花卉纹样缎面交领出风短袄,下着石榴红百褶裙,外披白底绣红梅斗篷,此时外头雪停了,她便牵着一身大红缕金五彩花卉袄裙的女童过来。

    “阿爹。”女娃娃今年将将满六岁,五官甚是精致秀美,一双乌黑的眼睛透着几分古灵精怪,她见了父亲站在书房门口先是行礼,而后便笑着扑入父亲怀中。

    “阿毓今晨可是跟着姑姑一道用的早膳?”宇文督对女儿委实耐心,亲自引着姑侄二人入了书房,又伸手摸摸女儿额头、手心,见她体温正常才取了棉帕子亲自替女儿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是,阿毓今天可乖了,吃了一碗八宝粥,一个什锦馒头,并一碟牛乳。”阿毓依靠在他怀中,小小的人儿一面说一面伸手指数着数,“阿毓一共吃了三样早膳哩!阿爹呢?有没有好好吃?”

    “阿爹今晨用的是素面。”宇文督一面低头听女儿讲话,一面看了看面上带着几分好奇并几分忐忑的宇文盼,微微一笑道,“阿盼可是有什么想问的?”

    “大兄……不知父亲说了些什么?”宇文盼再是性情泼辣但终究还是未出阁的女儿家,提及自己的亲事,难免觉得面上发烧。

    “你见过陈谦之了?”宇文督沉声道。

    “我……上回长安公主宴会之后,恰逢周家宴会,联诗之时与之见过一面,我观《乐府》,唯《白石郎曲》能形容陈郎之姿容绝世。”宇文盼说道粉面如桃花,杏眼盈盈,透出一股小女儿的娇态。

    “陈谦之虽容貌杜绝,然其至今仍为一白身,父亲认为非你良配。”宇文督见她这样不由就心软了,忍不住叹息一声,伸手摸了摸妹妹梳着双鬟的头。

    小娘子家家的一般从六七岁开始留头,等到十五岁及笄了才戴发钗挽头发,宇文盼幼时随父亲常驻军中,性子显得越发男孩样儿,等到长到□□岁才回到母亲身边,比之养在深闺的小娘子,小姑娘皮肤是淡淡的蜜色,仿若上好的蜂蜜一般,但在崇尚女子肤白为美的当下,很是受到嘲笑,也因此自那时候开始小姑娘对容貌就比一般女子更多了几分执着,她曾说要寻这时间最俊美的郎君为夫!

    “为什么呀?我遣仆从打探言及陈家郎君,无不交口陈赞,且他家中父母鹣鲽情深,并无通房小妾,这样的人不是良配,什么才是?”宇文盼说道这里也顾不上自己是个女儿家不适合这样讲话,只眼巴巴的瞅着宇文督,半晌眼眶都红了。

    “大丈夫生而立世,既不能为国为民,亦不能封妻荫子,总是他有着好名声又如何呢?阿盼,你是我宇文家的明珠,父亲定然不会轻易将你许出去。”宇文督心中也带着几分疑惑。

    陈诩常年在蜀州,但他的胞弟陈讯却经年在长安,观其言语举止也非庸才,更不论其胞弟十分听兄长嘱咐,可见陈诩绝非寻常人。

    而陈夫人姬氏出身姬家,门风清正,妻子还未过世之时曾与之会面,只说她为人真诚有赤子之心,这样的人定不是那等磋磨儿媳的恶婆婆,在他看来也是能够配得上自家妹妹的,只父亲特地让玄鹰传信,莫不是对这个幼妹的亲事另有安排?

    “早年在邕州他来游学,我亦曾见过他一面,当时其余贵女讥诮我面如锅底,满场的郎君只有他一人替我解围,大兄,从那时起我就想着我日后定要嫁他,还请兄长替我在父亲跟前分说分说。”宇文盼说着眼泪就落下来,“大兄,我不是只看他生的俊美的……”

    “……好。”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男子还是有很痴情的 高中时候的古文学了很多篇 恢弘大气的 文辞典丽的 ……这些有很多 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我们当时除了课本 就是选读课本上的古文也要学 老师也要讲 但是这一篇是唯一一个让我看了深受触动以至于在课堂上就泪流满面的

    本来昨天晚上就要更新 结果天气热 蠢作者吃多了冰淇淋 又吹了凉风 热伤风 早早就睡了 码的存稿也忘了设定时间发了 晚上还有一章哈

    前面有个bug陈诩的字 还是暂时定为谦之琢玉这个会在后边发生剧变之后才会使用

第61章 各显神通(五)() 
韩铮跟着柯老出了府,一入了人群,则如泥牛入海不见踪影,只柯老一人慢吞吞的驾着牛车往东市采买些新鲜的牛羊肉。

    陈家的宅子距离姬家的老宅并不远,但为了防止周围有人盯梢,韩铮还是绕了一段路,才寻了个僻静的地方,脱了粗棉布的外袍换了一身妆花缎的衣裳,找了地方洗了脸洗了手才往陈家绕过去。

    到了陈家之时侧门开着,一队仆从正从里往外搬行李,几个管事在一旁不错眼的盯着,看下人搬那些贵重易碎的忙不迭的叫着偏左往右,又有查看拉车的牛马是否同体康健,草料是否齐备——总之一副准备出远门的模样。

    “劳烦几位郎君,不知府上是怎么了?”韩铮见他们忙得认真,也不好上前打扰,又往周围看了看,反倒是角门边坐着几个看门的郎君,一个个挨着蹭着在石阶上坐着,一面瞧着这边搬东西一面说笑。

    “你是做什么的?”那当头一个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这些常年做门人的生了一双识人的眼,先上下将韩铮好一通打量。

    妆花缎是今朝织造上的精品,大概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金宝地”,配色织就工艺流程更是多达十多道,可谓是寸尺寸金,非寻常人能上身。另一类则是“芙蓉状”,花样简洁,工艺也较为简单,但凡富庶得商人或寻常的小吏,但凡家中有盈余的或多或少还是能够穿上一身,而韩铮身上的则是后者。

    但那门人并未轻易下判断,反而是又仔细瞧了瞧。

    时人重玉,虽然本朝皇室亲民并未下旨规定何者可佩玉何者不可,但寻常人家往往还是以金银为饰,而韩铮腰上的带勾则是一个素体琵琶形的玉钩。

    那门子再观韩铮其人,观其言行态度只觉非寻常人,空是落魄的贵族子弟,再见他塞入手中的一贯钱,面上便带出笑来。

    “我与府上二公子有旧,事急从权,来不及写拜帖,还请通传一声。”韩铮微微一笑,面上带着几分羞涩,神情像极了那等落魄了来求助友人的郎君。

    “唉,你不晓得,小公子昨日教郎君打了一顿。说是他整日里胡天胡地,荒疏学业,且一小儿郎好鲜衣华服,甚至学女儿郎裁制衣裳描画样子,委实不肖。”那门子看了看他委实拿不准他说的是真是假,可又一想自家小公子交友随性,指不定就当真有那么个朋友。再有从昨日里就疯传夫人娘家惹怒天子被围了起来,陈府中近半数下人都是姬夫人带过来的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