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庶女的日常 >

第87章

庶女的日常-第87章

小说: 庶女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并不宁静,海水奔涌的声音传进耳朵里,隐约还能听见甲板上水手的呼喝声。

    曼春拢了拢衣襟,悄悄回屋又披了件披风出来,不巧惊醒了值夜的童嬷嬷,见她起身往外走,童嬷嬷带着睡意问道,“姑娘?”

    “嬷嬷你睡吧,我去外头坐坐。”

    童嬷嬷唔了一声,刚刚躺下,又撑起了胳膊,“姑娘去外头?”

    曼春举了举手里的伞,“嗯。”

    童嬷嬷哪儿还睡得下,赶紧披衣起来,“外头冷,这大半夜的外头有什么好坐的?姑娘快回来吧。”

    “我睡不着了,屋里闷气。”曼春缓缓解释道。

    童嬷嬷只好陪她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怕她受凉,特意找了件厚衣裳给她披身上了,絮絮叨叨,“这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

    船行到杭州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唐妍甚至派人去了杭州城里找了有名的馆子定了两桌席面。

    唐妍厚赏了船老大,唐曼宁也叫人赏了他,因着明州的事,船老大也不打算立即回程,打算先打听打听松江的消息,看北上的航道还能不能走,这条船是在官府挂了号的市舶司的船,若是被卫所征发去了,他可交不了差。

    唐妍自然是不会冒这样的险,她打定了主意要在杭州换船,当天就把人派了出去,杭州府紧邻钱塘江,唐妍又没打算隐瞒身份,港口驿站得了消息不敢怠慢,很快就把消息递上去了。

    曼春估计她们要在杭州多待几天,没想到第二天杭州府大小官员的官眷就来拜会了。

    这种事一路上其实也没少见,不过因着她们在港口停留的时间短,多数时候是得了消息的本地官员快马派人送来拜帖和仪程。

    算上李姿也只有她们姐妹三个,唐妍叫她们打扮整齐一起去见客,曼春不敢怠慢,见李姿和姐姐都穿了红的,她也穿了件海棠红的,梳了和姐姐一样的单螺髻,首饰也没马虎,挑了对嵌宝象牙钗插戴了,耳朵上戴了一对珍珠坠子。

    童嬷嬷一再的叮嘱她别怕,曼春点点头,安抚道,“今天来的最大的就是知府夫人,她见了姑母还要跪拜呢,何况我父亲也是知府,有什么可怕的?”

    童嬷嬷道,“总不能让她们挑了刺,姑娘大了,要是犯了错,总不好再说是小孩子不懂事——是不是再扑一层粉?”

    曼春走到门口,回头看童嬷嬷,见她担忧地看着她,笑道,“别担心了,我一会儿就回来,刚才的那条褙子有些瘦了,嬷嬷帮我改改吧。”

    自从启程,童嬷嬷虽然极力隐瞒,但曼春也渐渐看出她一日比一日更加心神不宁,可又不知该如何让她宽心。

    杭州知府夫人是位中年妇人,长得有些富态,说话却风趣雅致,没有什么架子,对待唐曼宁姐妹也很客气,曼春从她那里得了个和姐姐与表妹一样的荷包,之后别的官员太太们也都给了见面礼,有轻的有重的,都用荷包装着,一看就是事先准备好了的。

    曼春觉得有些意思,心中微哂,显然这位知府夫人还挺有影响力的。

第111章 借钱() 
唐妍甚至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提了一句打算在杭州换船走运河北上,杭州知府夫人就把找船的事揽了下来,“这事儿吩咐驿站去办就是了,一定给您安排好船。”

    送走了客人,姐妹两个很有眼色的没有久留,回了屋里,曼春把得到的见面礼放在桌子上,打算登记一下就收起来,这种东西一般都没有表记,还可以拿去送礼,只是不能弄混了,叫人认出来就不好看了。

    知府夫人送的玉佩成色还不错,值个百十两银子,其他的都要差一些,除了一枚玉蝉、一枚玉扣,余下的都是金银首饰,她叫小屏给她帮忙,她来记账,小屏则把写了号码的标签用绳子系在首饰上。

    花了几天的时间换好了船,曼春和姐姐仍旧住在姑母唐妍的隔壁,只是这一次她们的船小了,住处也狭窄了许多,虽然号称是“小楼船”,但真正能舒舒服服住人的只有船上的第二层,第三层只是摆设,用来看景的,第一层离水面太近,安排了仆役居住。

    船的二层一共八个房间,女眷们都住在左舷一侧,这一次唐妍给李姿单独安排了房间,让她奶娘带着她住,李褒兄弟三个则住在右舷一侧,剩下的一个房间也没有空着,堆了不少箱子。

    曼春就住在左舷的最后一间,所有的箱子都要靠墙一字码开,除了一张简单的架子床,连饭桌都必须在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更不要说别的,好在如今天气热,打地铺也不会受凉,要不然还真摆不开两个人的睡榻。

    得知王勤带着人已经把货都装上了另一条船,曼春略微放心的松了口气,“蔺先生那里怎么样?”

    蔺先生毕竟是父亲拜托了与她们同行的,这次换船,蔺先生自己单独一条客船,也不知那条船怎么样,先生满意不满意。

    宋大家的刚从宋十三那里回来,宋十三是宋大管家的侄子,对宋大家的这个婶婶也挺恭敬,宋大家的一进门听见曼春这句问话,就道,“宋十三正在蔺先生船上哩,听说是后头的货船住不开了,求了蔺先生让他住过去。”

    宋十三是仆役,要是遇上个较真小心眼的先生恐怕不会答应,不过蔺先生一向豁达,想来不至于计较这点儿事,“先生答应了?”

    “答应了,那条船不大,蔺先生叫他的书童挤一挤,给宋十三腾了间屋子。”

    “跟宋十三说一声,先生是老爷特意拜托了的与我们一同进京的,不可怠慢了——算了,还是先和姐姐说说吧。”

    曼春起身去了隔壁,唐曼宁正在听人报账,等她弄好手头的事,曼春提醒道,“我听说宋十三去了蔺先生船上住?先生那里的东西不知够不够用?”

    唐曼宁恍然,“这一堆事闹的,你不说我倒忘了!”她赶紧吩咐人,“去问问宋十三,蔺先生那边缺不缺什么?别委屈了先生。”

    她看看曼春,“你都收拾好了?”

    “都收拾好了,”曼春见唐曼宁这屋里基本上没怎么收拾,只把箱子挨墙边摆了,**辣的太阳大喇喇的照进来,门口连个竹帘子都没有,“怎么没挂竹帘?是不是没带来?赶紧叫人买去。”

    “我这儿忙着呢,哪儿顾得上?”

    曼春道,“咱们住在这边儿不像海上似的风大凉快,屋子也不宽敞,下午又夕照厉害,就这么不挂竹帘子晒着,夜里睡觉怎么受得了?葛嬷嬷呢?”

    葛嬷嬷被唐妍借去帮忙了,曼宁又不能不借,曼春没好气的道,“好歹也等姐姐这里收拾得差不多了再……别的人呢?床没铺,帘子没挂,梳头洗脸的家什也不见——”

    “好啦,好啦——我这儿忙得厉害,人手都不够用呢,等弄完了再说吧,”唐曼宁拦住她,拽她坐下了,劝道,“忍让些吧,这一路上都不容易。”

    曼春抿了抿嘴,“我那边倒是收拾好了,要不叫两个人来给你帮忙?”

    曼宁略一思索,“也行,叫你那边宋大家的来给我帮忙吧,晚上一定还你。”

    “好,有什么我能做的?”

    姐妹两个说着事,李博跑来了,唐曼宁看见他,先给妹妹使了个眼色,问他,“你今儿不是上岸去了?怎么这会儿就回来了?”

    李博一脸的汗,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今儿算是撞着了。”

    两人吓一跳,“撞着谁了?”

    “撞着运气了!”李博擦擦汗,又往嘴里灌了杯茶,将事情娓娓道来。

    原来李褒和李博这两兄弟有心看看杭州府的富庶繁华,便趁着今天下船去走了走,他们的行李都有小厮打理,根本不用他们多管,唐妍也不耐烦留了他们在船上给自己添活儿,就一人给了些银钱,让他们去杭州城里玩。

    结果兄弟两个看中了一块歙砚,是块难得的金星砚坯,这块砚石石品罕见,纹理极美,要价一千两,因为当时还有别人要看货,李家兄弟急切买下,银子却没带够,便押了身上的一枚汉玉给店家,约定了等他们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内能拿银子来,砚坯就是他们的,若不然,后面还有别人想看货呢。

    这兄弟俩一商量,就赶紧让李博去船上取银子,李褒留在店里看着那块砚石,可等到李博回到船上找到管家,却被告知他今年在账上支的银钱已经超了,唐妍不许他再多花钱,李博自家人知自家事,就是怕他娘不肯,才亲自回来拿钱。

    他跑去和他娘说那砚台是他大哥要买的,唐妍笑了两声,不理他,李博就没招了,思来想去,想着他大哥的汉玉押给了店家,他自己身上的一块沉香坠子还值些钱,另外再当两样东西,也就差不多了,他回屋去找那几样东西,却被小厮死死的抱住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二爷,行行好吧,二爷,您要是把这些都当了,小的没法儿跟太太交代啊!”

    李博既怕这小厮的哭声让人听见,又怕让他娘知道了收拾他,正急得不行,一搭眼瞧见唐家的人正收拾行李,想起自己两个表妹身上应该有不少银子,就厚着脸皮过来了。

    你也有今天!唐曼宁简直要笑乐了,她看看李博,“不知二表哥要借多少银子啊?”

    李博瞧着她那得意的样子,暗地里也是咬牙,“还差五百两。”

    曼春知道姐姐不会放过这个奚落李博的机会,轻轻戳了戳她,唐曼宁捏了她一把,让她别拦着,“只有五百两倒想花一千两,二表哥可真是有魄力!”

    李博愠怒,“到底借不借?”

    “怎么?你还想强抢?”唐曼宁冷笑,“若说是借给大表哥,别说五百两,就是一千两,我也没有二话,你么——”

    最终李博还是“屈辱”地写了一张五百两的借条,他“啪”的一下把借条拍给唐曼宁,“银子呢?”

    唐曼宁亲自数了五张一百的银票,还不忘嘱咐他,“这些可都是我的私房钱,二表哥你要是敢不还,哼哼——”

    李博一把抓过来,“狗屁,小爷我什么时候赖过人银子?”

    借钱的事这两边虽然都不会往外说,可那砚石跟小磨盘似的,足有三十多斤重,就是包在包袱里也老大的一块,哪能瞒得住?

    唐妍知道了,把两个儿子骂个臭死,“你们表妹身上能有多少钱?这几天忙得很,都没来得及出去走走逛逛,倒让你们这俩猴儿给抖搂个精光!”赶紧开箱子替儿子还了债,又叫人送了好吃的。

    唐曼宁道,“表哥他们一时不凑手罢了,我们难不成还真能干看着?”

    李博暗暗瞪了她一眼,唐曼宁理也不理他,继续道,“我们俩就是去了街上,不过是走走看看,瞧瞧热闹罢了,倒是表哥买的那块砚坯,实是叫我们开了眼界了,真是好!”

    唐妍手里拿着把两人买回来的扇子,摇了摇,嗔笑,“哟,看来这回你们竟没白花银子,难得你们妹妹也说好,快拿来,我瞧瞧。”

    李博先跳了起来,“娘先说好了你可不能跟我们抢!”

    唐妍呸了一声,“这世上好东西多了,你都搬家去?你娘我什么好东西没瞧见过?至于稀罕你们俩的?要真是好,我就不罚你们了,要是个破烂儿,哼哼,你们给我等着!”

    李姿也凑热闹,“我也要看,我也要看!”

    李博接到兄长白眼两枚,转过来哀怨道,“你们怎么能这样!”

    唐曼宁笑着白他一眼,“关我们什么事?你那是什么脸?姑母还能给你扔了?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最多把玩两天就还你啦。”

    李博“嘁”了一声,“你们女子就是难缠……”

    结果这一句话就得罪了一堆女子,被人挨着个儿的数落,连唐妍身边的丫鬟们都凑起了热闹,一个个不依不饶的,“二爷好没道理!”“二爷这是说谁呀?”“真是冤枉,我们平日里对二爷不好?”李博被埋在一堆香粉中,脑袋都要炸了,转身就跑,跑到甲板上都还能听见一阵阵咯咯咯的笑声,情不自禁抹了把汗擦擦。

第112章 操心() 
在杭州停泊、换船的这几天里,王勤也没闲着。

    内河船不如海船张满了帆行得快,她们想要赶在原定的日子到达京城已经不太可能,这次临来前置办的货物若是能早一日到京城,就能多一份保障,万一路上再有些耽搁,到的晚了,秋冬的料子都上市了,这些货能卖上什么价谁也说不准?

    曼春就叫童嬷嬷去问王勤,王勤说道,“咱们的船稳妥是稳妥,只是每日的行程有限,到底不比那些商家雇的快船日夜兼程,若是有好价钱,不如尽快换成银子,不然等明州过来的船越来越多,就更不好卖了。”他带着人在港口街市跑了两天,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在明州被拦阻的货船转道杭州卸货,比他预料的情况还严重,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各样货物在港口堆积,势必造成许多货物的价格随市走低。

    王勤考虑再三,便来求见曼春,“从明州过来的船越来越多,这两日市面上各色绸缎的价钱也一降再降,若是在杭州这边销货,恐怕卖不上价。”

    曼春听了也不免神色微凝,“你是懂行的,该怎么办,你给我透个底。”

    “这……”王勤犹豫了一下,“江南原就丝织鼎盛,倒不如再往北走一走,一路打听着,寻个好买家。”他们一路沿运河北上,途径的大城不少,无论是谁,前往京城要么走运河,要么走陆路,他们又是跟着官船,沿途的关卡也好过些,想必北边的情况能好些,或者冒些风险运到京城。

    时也运也,谁也没料到会遇上明州那样的事,曼春就道,“倒也不能强求,试试看吧,反正过关过卡的银子都省了,就是到了京城再卖,也不至于亏得太厉害。咱们账上还有些银子,等到了湖州再进些好丝线——这一路上各地有什么特产你替我留意着些,多少买些,等到了京城也好送人情。”

    王勤原本心里沉甸甸的,听到曼春这样说,微微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那这一路能买的就太多了,湖州的丝、笔、绫绢、扇子、紫砂,苏州的茶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