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的日常-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曼锦不在意的打断了她的话,“中午那阵子闹腾,你听见了没?”
长房、二房、三房的院落挨得近,尤其二房就在长房后头,从长房去敦本堂必要经过二房三房门前的夹道,长房若有什么动静,声响稍稍大些,便躲不过二房的耳朵。
唐曼颖道,“听见了,怎么听不见?要不然她做什么把我们拘在屋里不让出去?”说着,朝三太太念经的耳房努了努嘴。
唐曼锦一撇嘴,又低声道,“你猜猜是什么事?”
“因为今天的事?”
“吵架了?”
见唐曼锦笑得得意,她转了转眼珠,想想这几天的事,“前几天才发了新一季的衣裳,难不成是为着这个?”
“算是挨了点儿边,你都想不到。”
“难不成大伯母把二姐姐骂了?”
“何止?我屋里的人亲眼看见她们两个在前头跑,大伯母在后头追,都去了敦本堂,闹哄哄的,真热闹!”唐曼锦很是解气的笑了一通,到底不敢太大声,清了清嗓子,“活该!叫她们狂,这回丢人丢大发了吧!”
两人头挨着头,低声说了一会儿。
“然后呢?”唐曼颖问。
“灰头土脸的出来了呗,我也没细瞧,趁着你们太太这会儿没空,咱们去瞧瞧?”
唐曼颖正要说好,外头有丫鬟道,“三姑娘,我们太太请你过去说话。”
唐曼锦看看唐曼颖,撇了撇嘴,“……真是不经念叨——知道了,我们这就过去。”
两人手挽着手往外走,唐曼锦道,“回头咱们再去看看,好好奚落奚落她们——”咯咯的笑了起来。
不过,到了上房两人却发现三太太正在和敦本堂的林嬷嬷说着话,她们私下虽有些肆无忌惮,当着人的面却不敢放肆,安安静静的坐在堂屋下首的椅子上。
三太太和林嬷嬷说完了话,便送了林嬷嬷出来,林嬷嬷道,“不必送了,我还要去二太太那边。”她见唐曼锦也在,就问唐曼锦二太太午睡起了没。
唐曼锦也不是傻子,忙道,“这个时辰兴许是起了,我正要回去呢。”她正愁没理由躲过三太太的教训,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等唐曼锦领着林嬷嬷走了,唐曼颖也想悄悄地往外走,却被三太太叫住了,“颖姐儿。”
唐曼颖只好硬着头皮转过身来,“太太。”
“颖姐儿,你名字里有个‘颖’字,可知是什么意思?”
见唐曼颖支支吾吾的不肯说话,三太太道,“你父亲盼着你聪颖、颖慧,才给你取了这个名字,我自然也是盼着你能好好的,不要给家里丢脸。锦姐儿平日里待你也只是寻常,你怎么整天就爱和她混在一起?好的不学,偏要学那不好的背后道人长短?你既读过书,也该知道《女诫》里何谓卑弱,何谓妇行,何谓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你说是不是?”
唐曼颖低着头不说话,三太太叹息一声,知道她听不进去,也就不多劝了,又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好好约束了,免得她闯祸,足矣。
第173章 教女()
唐曼颖低着头不说话,三太太叹息一声,知道她听不进去,也就不多劝了,又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好生约束了,免得她闯祸,足矣。
便道,“我的这些话你听不进去,将来总会后悔,到时候可不要怪我没提醒过你,去吧,《女诫》多抄二十遍。”
唐曼颖暗暗撇了撇嘴,低头出去了。
三太太自己琢磨了一会儿,突然笑了两声,自言自语道,“说起来,她和她爹还真是像,都是心里定了主意谁说都没用的。”
唐曼瑗迈步进来,正好听见最后一句,“母亲,什么‘谁说都没用’?”
“没什么。”三太太定了定神,“抄累了?快过来歇歇。”
唐曼瑗挨着母亲坐下,问道,“刚才林嬷嬷怎么来了?有什么事?”
三太太正要敷衍过去,就听女儿很是笃定地道,“林嬷嬷过来,肯定是祖母有事吩咐。”
三太太笑了,“你怎么就知道必是你祖母有事吩咐?不兴林嬷嬷过来坐坐说说话?”
唐曼瑗脸上的表情明晃晃的写着“我才不信”,“祖母又不喜欢咱们,林嬷嬷没事才不会过来呢。”
三太太搂着女儿笑了一通,伸指戳戳她脑门儿,“你这丫头倒还有几分眼力劲儿。”
她原本不打算和女儿说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不过想想,女儿也一天天的大了,就是不告诉她,她自己也会听、会看,就道,“还能是什么事,中午你大伯母那边的动静听到了吧?”
唐曼瑗点了点头,“不知道是为着什么事?”
“还能是什么事?你大伯母那样的小心眼儿——这话你可别往外说——多半是她犯了糊涂又生出事来,你大姐姐二姐姐跑到敦本堂去惊动了你祖母,告了一状,刚才林嬷嬷过来就是说起此事,让把各房里积年的老嬷嬷们数算数算,年纪大了的,该荣养的尽早送出去荣养,免得一个个拿乔作势的欺凌主子,连带着带坏底下的人。”
唐曼瑗眼睛睁的大大的,歪着脑袋若有所思。
三太太笑看着她,“你怎么想呢?”见女儿没有立即回答,她也不着急。
唐曼瑗想了一会儿,“府里的老嬷嬷好多呢,曾祖母那边的也要送出去荣养么?”
三太太摇了摇头,“那些老家人,没有你曾祖母发话,谁也动不得她们。”
唐曼瑗瘪了瘪嘴,小声道,“还是祖母看咱们不顺眼么——咱们这样的小鱼小虾,收拾了有什么意思?”
“你不懂,”三太太叹了口气。
唐曼瑗眨眨眼,“母亲说了我就懂啦。”
三太太搂着女儿,轻轻叹息一声,小声道,“我和你说的这些,你听过了,记在心里,可千万不能再跟第三个人说,就是你父亲,也不能告诉。”
见女儿点点头,很是认真的应下了,三太太道,“咱们是受了你老姨娘的连累了。你老姨娘这些年虽说在外头住着,却很得你祖父的宠,原本像你二伯和你爹这样的,若是在别人家,一辈子入不了族谱的也大有人在,偏你祖父宠爱老姨娘,硬是把你二伯和你爹接进府里,上了族谱不说,还给你二伯弄了个官儿做,要不是你爹无志于此,也早就披上官袍了。你说说,你祖母瞧咱们能顺眼么?我听你爹说,你二伯小时候不懂事,把你祖母恼得跟什么似的,要不是有你祖父护着,只怕早就被打发出去了。”
“你四叔是这安平侯府里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将来整个侯府都是他的,你曾祖母是过一天少一天的人了,平日里也看重你四叔,等将来她老人家……老了,这府里的事还不是你祖母和四婶说了算?你曾祖母手底下的人才不会跟她们作对,你祖母根本不用对付她们。”
唐曼瑗道,“祖母先前不是还处置了四婶的陪房?”
“你这小丫头!”三太太抱着女儿笑了一会儿,道,“你四婶才来咱们家多久?越是亲婆媳,越是得小心谨慎——”
“为什么?”
被唐曼瑗打断了话,三太太也不生气,“这些将来总要教给你,告诉你也无妨,我问你,做婆婆的是跟儿子亲近,还是跟媳妇亲近?做儿子的,是跟母亲亲近?还是和婆婆亲近?做媳妇的,是和婆婆亲近?还是和夫君亲近?——你好好想想,也不必现在就回答我,等想通了再告诉我也无妨。刚才说到哪儿了?哦,你四婶子——你四婶子这个人哪,打小儿就是天之骄女,说好听些是为人矜持,说难听些就是目空一切,要不,就凭她的出身,你祖母也不是个爱生事的性子,怎么就跟她过不去呢?做婆婆的总要调理儿媳妇,你祖母如今正调理你四婶子呢,只是你四婶子如今怀了宝宝,不能轻动,说出去也不好听,才拿她的陪房震慑一二。”
“你大伯、二伯、还有你爹,都不是你祖母亲生的,又比你四叔五叔年长,若说谁能撑起家里的事,就是不算上你二伯,还有你大伯和你爹呢——别看你爹整天养花逗鸟儿的,说起家计账,他可是得了你老姨娘的真传——你祖母怎么能放心?她是巴不得咱们这几房一个比一个没用,她才放心呢。”
三太太的这一席话简直是给唐曼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些东西她以前虽隐隐的觉察到,却从未清醒的认识到和自己有什么相干,最多就是在祖母和曾祖母那里得些冷待,分到的东西比江溆差些,但姐妹们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想来这也是由于四叔还没有女儿的缘故,要真是有个四婶子所出的女儿作对比,只怕她们这几个就要被比到千里之外了。
且不说三太太这边如何给女儿传授心得,曼春跟在姐姐身后,看着王氏气怒的脚步,心里沉甸甸的。
她得快些搬到园子里……在那之前,今天的事恐怕闹得有些大了,回头曾祖母那边肯定要过问,还不知道会是什么章程。
曼春看看姐姐,唐曼宁走在前面一言不发,曼春往前赶了两步,唐曼宁也加快了脚步,眼睛看着前方,“让我安静一会儿。”
曼春心里一沉,脚步一顿,“好。”
回到屋里,小屏和小五、素兰正在屋里收拾东西,见她和童嬷嬷回来了,都迎了上来。
“没事,你们收拾吧。”
小屏几人面面相觑,小五道,“姑娘中午没有用饭,这会儿是不是吃些点心垫一垫?”她没敢说中午的饭菜都叫韦嬷嬷砸了。
先前的那一场闹腾,屋里内外都弄乱了,好在贵重的摆件没有少,装钱的箱子也好好的锁在柜子里,只是桌子上的果盘和针线筐都打翻了,茶杯茶壶和插花的瓷瓶也都摔碎了,帐幔亦有撕裂的。
曼春坐在床边歇息了一会儿,宋大家的提了开水和点心过来,“这是厨房里才做的,还热乎着呢,姑娘吃两块,垫垫肚子,有好消息跟姑娘说呢。”
童嬷嬷开箱子取了一套在泉州时烧制的象牙白的茶盏,冲了杯清茶端到她面前。
“什么好消息?”
上房里突然传来叮铃哐啷一阵碎响,曼春顺着窗口看去,见上房里服侍的丫鬟们尽皆鱼贯而出,便问宋大家的,“我们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姑娘和大姑娘出了院子,童嬷嬷和葛嬷嬷就在后头追,太太叫人拿家法,哪有什么家法?就拿了根竹条追过去了,韦嬷嬷也在后头跟着。”宋大家的说完,看看童嬷嬷。
童嬷嬷道,“我们到了敦本堂门前就叫人拦下来了,只两位姑娘和太太能进去,后来姓韦的听见里头动静不对,就溜了。”
宋大家的接口道,“我怕姑娘屋里的东西有个闪失,没敢轻离,想着素兰是个机灵的,就叫她和姚氏在后头群房盯着,才得了消息,敦本堂那边儿打发人押了韦嬷嬷抄了她的屋子,抬出来好几只箱子,想来都是她这一阵子克扣的,门上查得严,她没能运出去,都攒在手里了,这下可是人赃并获。”
屋里的人面容都轻松了许多,曼春却没有多少笑意,“先把箱笼收拾出来吧,明儿就是中秋了,过了中秋就搬到园子里去,咱们早早的离了这里,也少些是非。”
“姑娘说的是。”
“再告诉你们一件事,老爷过一阵子就要回来了。”
这下众人都露出了喜色,曼春心里一叹,笑了笑,“听祖母的意思,朝廷的公文已经发下去了,算上一来一回路上耽搁的时间,最晚正月里也该回来了,只是不知安排哪里的差事。”
宋大家的年轻时就伺候唐辎的生母王姨娘,情分自与别人不同,笑道,“就是为了府里的脸面,也不能比现在的品阶低,姑娘就放心吧,这事既然是夫人说的,多半是准的。”
第174章 忙碌的陈姨娘()
几人正说着大老爷回京的事,外面却传来了王氏的呵斥声,“什么赃物不赃物!那些东西是我交代她放着的!我这屋里摆不下了,就让她先收着,怎么?你们连我也要一起捆了不成?”
曼春透过窗纱往外看,见王氏门前的台阶上站着林嬷嬷,院子里立着几个婆子。
王氏神色冷厉,林嬷嬷却也不怵,笑了笑,“正是为着闹不清那些东西的来历,韦嬷嬷一会儿说是太太的东西,一会儿又说是太太赏的,我们夫人说赏也没有这样赏的,奴婢算了算,箱子里的那些东西连同银锭,少说也直个一千五六百两,太太就是要赏,也没有这样赏的。”
王氏一怔,嘴唇动了动。
林嬷嬷道,“只怕是其中还有什么缘故,因此夫人特地叫我们来请太太,总要亲眼看看,免得有什么误会就不好了。”
听到是林夫人有请,王氏脸色变了变,“既然是母亲的意思,为何不早说?少待,我换身衣裳就和你们去。”口气已是软了下来。
林嬷嬷也瞧见了王氏裙子上的茶渍,笑了笑,“太太不和我们计较,是太太宽宏。”
唐曼宁从自己房间里出来,朝林嬷嬷点了点头,也进了上房。
曼春微微皱眉。
果不其然,不过片刻,唐曼宁就神情沮丧的被赶了出来,她回了自己的房间,直到王氏和林嬷嬷离开,也没有再露过面。
隔壁传来一阵低低的呜咽声,间或还有葛嬷嬷劝导的声音。
两边只隔了一面墙,有什么动静,总是很难瞒住。
童嬷嬷悄悄叹了口气,对曼春道,“大姑娘这样好的脾气,太太也忒……”忒计较了些,自己的亲生女儿,何必这样置气?
曼春摇摇头,示意她不要说了,“这都是命,谁让咱们摊上这样一位太太呢?”
又对宋大家的嘱咐道,“那边是个什么章程,你想法子打听打听。”
宋大家的收拾了桌子就去了。
童嬷嬷领着人收拾箱笼。
直到天色将暗,快到了去庆僖堂请安的时辰,王氏才回来,只是她面沉似水,一张脸阴沉沉的,一丝表情也没有。
曼春不想自找不自在,便没露面,隔壁唐曼宁也是如此,她正在纳闷,王氏身边的丫鬟红梅过来传话,“太太说了,她身上有些不舒坦,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