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的日常-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大家的的人脉比童嬷嬷强多了,她带着童嬷嬷先去仆役群房找了熟人的闺女领路,又走夹道去了侯府后门,很快就出了侯府,在街上雇了辆车,先去有名的绸缎铺子买了些丝线,出来重新雇了车,便一路直奔王勤他们所在的客栈而去。
到了地方,王勤手底下的几个伙计说王勤一早就出去了,至于什么时候回来,却不好说,好在账房杜万留在了客栈里,他原就是青州王家的人,童嬷嬷也不避讳他,直接问他,“十七老爷的事可打听到了?”
“打听到了,”杜万答道,“老爷如今正在南边剿匪呢,太太住在一条巷胡同里,如今也不怎么出门,昨儿掌柜的去请安来着,知道咱们到了京城,太太还发了赏钱。”
“又剿匪?可曾打听到是去了哪儿?”
杜万道,“这倒是不曾提起,我们也不敢多问。”
童嬷嬷直等到了快到中午,宋大家的也着急起来,王勤才回来,见童嬷嬷和宋大家的来了,他赶紧吩咐小伙计长福去订几个菜,宋大家的忙道,“时辰可不早了,咱们不能在外头多待。”
童嬷嬷就把二姑娘惦记着给十七老爷和太太请安的事说了,“姑娘如今出来一趟不容易,意思是让我代姑娘给十七老爷和太太磕几个头,问个安,偏你到这个时辰了才回来,究竟做什么去了?”
王勤赶紧道,“这不是遵着姑娘的吩咐,找房子去了么。”
“有消息了?这么快就找着了?”
“多亏了家里头,”王勤说的家里,还是指的青州王家,“早前十七太太刚一进京,就叫人找房子来着,听那意思,像是打算买下来给咱们姑娘做嫁妆的,我昨儿去给一条巷胡同请安,就说了这事儿,十七太太听说姑娘打算再开个针线铺子,就说要帮着找,我寻思着十七太太虽是好意,姑娘却未必会受这样的重礼,好说歹说,才打消了那边儿的念头,今儿一早一条巷胡同那边儿就引了牙人来带我去看房子。”
童嬷嬷面上露出几分轻松,“房子是什么样的?”
“那地方僻静,与翰林胡同隔着几条巷子,周围都是读书人家,三进的宅院,有井水,没有花园,只是房子有些破旧,需得修缮一番才能住人。”他今天一去到那里,就觉得那边儿位置不错,即便房子破些,大不了推到重建,花不了太多银钱,哪怕京城挑费高,三五百两银子也尽够了。
“要多少钱?”
“正谈着价钱呢,房主要一千二百两,我给还到了八百两了,那房主说要考虑考虑,我让他想两天,最多再添五十两,毕竟那房子太破了,不行就换别处。”
童嬷嬷不了解行情,也给不了什么建议,见儿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嘱咐了几句,便和宋大家的离开了。
王勤送了母亲出来,忽然又想起一事,道,“我前两天路过翰林胡同,遇见那位蔺老先生了,似乎蔺家的老宅就在翰林胡同,只是房子破败的厉害,比我看的那宅子还破,根本不能住人。”
童嬷嬷想了想,“如今他不教姑娘们了,听说专给两位少爷讲课,好歹也是教过姑娘的,你抽空备几样礼送去,别叫人觉得咱们失了礼数。”
“我知道了,娘。”
曼春睡了一上午,等童嬷嬷她们回来才慢慢转醒,听了童嬷嬷转述的,曼春道,“是这个理,多亏有你们为我想着。”
曼春看了新买来的丝线,“这线倒是不错,只是还是没咱们的好。”
王氏和唐曼宁不在家,唐松觉得妹妹也不小了,毕竟男女七岁不同席,他索性跟朋友一起去城外爬山,在山上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回城便直接去了学堂。
倒是棠哥儿,听说王氏带了姐姐回了外祖母家,却没有带他去,气得跟乳母闹了一场,到底还是没能如意,曼春听着棠哥儿的哭声,心里也有些心疼他,就叫小丫鬟们在院子里踢毽子,引了他出来玩,他年纪小,丫鬟们都让着他哄着他,不多时便破涕为笑。
棠哥儿玩累了就睡下了,他的乳母还特地过来一趟跟曼春道了谢,曼春只受了她半礼,道,“你是棠哥儿的乳母,我是他姐姐,都是心疼他的,以后他再这样,多哄着些,不要一味苛求,长大了就好了。”
乳母也不敢说别的,毕竟二姑娘身份尴尬,她也是个机灵人,便道,“二姑娘说的是,今儿真是多亏了您,要不然哭坏了嗓子可怎么办。”
第151章 灰头土脸()
没有王氏在的日子,曼春只觉得日子无比惬意,没有人盯着,也没有人时时刻刻的给予压力,轻松的日子好像白驹过隙,很快就过去了。
早在王氏上一年回京时,便和各家联络过了,这回女儿从泉州回来了,她不免要带着唐曼宁去娘家和故旧那里转一转,好把这几年一直未在京城生活的唐曼宁介绍给亲朋好友,但是既然唐辎不在京城,王氏自然也就不会带着庶女曼春出门。
说起来,王氏自问对唐家未曾有过亏欠,可唐家待她如何?唐辎又待她如何?
一个庶女罢了,难道还指望她像亲生女儿那般体贴呵护?呵!任是谁家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唐曼宁对母亲的固执实在有些无可奈何,等到她从外祖王家回来,趁着王氏疲乏小憩,悄悄儿将自己得到的礼物分出了一部分用匣子装了拿给曼春,那匣子里有首饰、玉佩、衣料还有衣裳,曼春只留了块衣料,“这不过就是个意思,姐姐能想着我,我已经很高兴啦!”
唐曼宁就叫人把自己得的衣裳料子抱了来,曼春却不过情面,知道唐曼宁穿鲜艳的好看,就又挑了两块颜色浅淡的收下,说可以用来做裙子。
唐曼宁松了口气,其实她还有从曾外祖母王家三太夫人那里得了两匹上赐的绸缎,漂亮极了,却不敢拿出来,怕惹了母亲不高兴。
唐松从外头回来,听说母亲和妹妹回来了,就将他昨天派人去外头寻来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拿了出来,尤其里头还有几匣子京城如今正时兴的堆紗花儿,直接给了两个妹妹,叫她们分一分。
曼春见那几匣子花儿个个精致非常,就知道价钱一定便宜不了,况且这种东西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有喜欢艳丽的,有喜欢素雅的,勉强不得。
唐曼宁挑了一支大红牡丹,一对粉芍药,还有一对湖色的闹蛾儿,便叫曼春去挑,曼春对这些东西其实不甚在意,平日里戴花的时候也少,除非是出去见客人,否则便是几根簪钗头绳了事。
她平时也不常穿艳色的衣裳,便捡了一支月白色的蟹爪菊,一对大红海棠花,一簇嫩黄色的茶花。
唐曼宁见了她挑的这几样,点点头,“还行,”又从匣子里翻找出一对与她相似的粉芍药,搁在曼春面前,“这个也留下吧,下回咱们一块儿戴出去,一样的颜色才好看呢。”
曼春抿嘴笑笑,算是应下了。
唐曼宁把剩下的堆纱花儿匀了匀,装成四个匣子,每个里头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唯独给江溆的那个匣子比旁的多了一对粉荷花,这也是应有之意。
江溆住在太夫人的院子里,二房和三房的院子则在长房的后头,唐曼宁怕小丫鬟过去了说不清楚,就派了葛嬷嬷去了庆僖堂,又打发了云珠和玉珠去二房三房。
唐曼宁的安排已经是极妥当的了,没想到就算是这样,也闹出了事来。
唐曼锦比唐曼颖和唐曼瑗都大,一向以姐姐自居,偏又不懂友悌弟妹,事事都要强出头,她也是听说唐曼宁回来了,便来找唐曼颖一起商量,见长房给三房送来了两匣子上等堆纱花儿,便去看了两眼,得知自己也有,就赶紧回去了。
偏她是个不知足的,回房看了自己的,觉得有几朵不太称意,便抱了匣子来要和唐曼颖换,唐曼颖看上去柔弱,却不是没脾气的,顿时就掉了泪,让人看了,还以为是唐曼锦又欺负人了。
唐曼锦就恼了,她这一恼,唐曼颖也只好收了眼泪,只是那副样子怎么看怎么委屈。
唐曼锦终究还是从唐曼颖那里换了两支“好看的”才罢休,她喜欢艳丽的颜色,也喜欢艳丽的花,就想再看看唐曼瑗的,唐曼瑗嫌她们闹得慌,早就避开了,却被唐曼锦追到了卧房。
“你有完没完!太过分了!我凭什么就要将就你?”唐曼瑗大声道。
都是拧脾气,谁也不后退。
然后就吵了起来。
二房三房只隔了一面墙,别说吵架,就是平时说点儿什么,但凡声音略大些,都可能被隔壁听得一清二楚,吴氏闲来无事,正在屋里听老嬷嬷讲闲话,蓦然听见自家闺女的吵嚷声,立马坐不住了,就怕女儿在田氏那边会受什么委屈。
田氏原本也没在意,心想这不过是小丫头们拌嘴罢了,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总是活泼些,针尖儿大的事儿也当成了不得的大事——直到听到吴氏的喝骂声。
她才坐不住了。
云珠和玉珠回来将事情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通,“二太太把五姑娘打的脸上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儿,三太太不干了,带着五姑娘去找林夫人说理去了。”
姐妹俩相互看了一眼,唐曼宁懊恼道,“早知道就不分给她们了,没得多事!”
曼春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这事儿别再沾上咱们……”
唐曼宁茫然,“不会吧……”
“未必不会。”
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各打五十大板,吵架闹事的在林夫人跟前都挨了教训,不仅她们,连大太太和唐曼宁唐曼春也遭了池鱼之殃,大太太被林夫人教训说不会教养孩子,“不过是几朵花儿的小事,宁姐儿也有不当之处,既然长幼有序,如何就弄得姐妹之间争吵不休?依我看这是你平日里疏忽以待,没把心思用在正道上。”
大太太作为长嫂不能使妯娌和睦,二太太和三太太在小辈面前也失了做长辈的体统,被林夫人勒令去祠堂下跪请罪,诵读《家规》百遍,几个小的倒是不必罚跪,但是却也未能幸免,各人限一月之内罚抄《女诫》百遍,《孝经》百遍。
从敦本堂里出来,众人都灰头土脸的,三位太太走在前面,谁也没有说话,林夫人身边的林嬷嬷要领她们去祠堂,唐曼宁本想跟着同去,却被林嬷嬷拦住了,“为了太太们的体面,姑娘们还是先回去吧。”
唐曼锦一向胆大,可是看见林嬷嬷那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睛,她默默地退了两步。
唐曼宁忍着气,“我们太太身体不好,还请嬷嬷照看着些,可别出了差错。”
“姑娘放心。”
唐曼宁气冲冲的回了住处,曼春看她气成那个样子,“还是先叫人去祠堂看看情形再说。”
她倒不是心疼王氏,王氏这人,不管是谁心疼也轮不到她来心疼,若说心里话,眼看着王氏受屈受罚,她心里其实挺痛快的。
可是看到姐姐这个样子,她也说不出什么残酷的话来。
唐曼宁知道韦嬷嬷一向是有本事有路子的,可是今天韦嬷嬷却异常的安静,她嘱咐韦嬷嬷再去打探打探,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用,但是总比这么干熬着要强,只是打发了韦嬷嬷,她心里还是不放心,又叫了李嬷嬷来,与李嬷嬷商量。
李嬷嬷向来老成持重,回京的这一路上唐曼宁也越发的对她信赖有加,李嬷嬷听了唐曼宁的述说,皱了皱眉,“大姑娘,不是老奴办事畏缩,如今这情形,与其四处打听,还不如去求求有用的人。”
“有用的人?”
李嬷嬷点点头,往西一指。
唐曼宁犹豫了一下,“你是说……曾祖母?可是……曾祖母未必会见我。”
李嬷嬷道,“有个词叫‘法不责众’,虽说老太太看重规矩,可若是……”她低头在唐曼宁耳边说了几句,唐曼宁疑惑地看看她,咬咬唇,“管用?”
“姑娘这是关心则乱。”
曼春正在书架上翻找《孝经》和《女诫》,见唐曼宁进来,脸上仿佛写着“我有事要说”,“姐姐?”
唐曼宁觉得自己有些难以启口,她为难的看着曼春,“我想去跟曾祖母求求情。”
既然要去庆僖堂,就不能只一两个人去,三位太太都受了罚,只大太太的长女去求情?像什么话?难不成别人都是死的?
曼春立即就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笑了笑,“……那我陪姐姐去?”
唐曼宁一下子涨红了脸,手足无措,好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姐姐,”曼春上前拉住了唐曼宁的双手,“我知道姐姐的意思,可姐姐也该明白我。”
“我知道姐姐一直以来夹在太太和我之间很为难,太太对我不好,所以姐姐才越发的疼我,可太太是姐姐的亲娘,这是割不断的血脉之情,姐姐今天为了太太,觉得这是在勉强我,可我也想让姐姐知道,我不想让姐姐为难。”曼春眼里渐渐溢满了泪水,“有姐姐在,我就知道在这后宅里,我不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江溆得了一匣子新式样的堆纱花儿,自己留了两三支中意的,余下的都打发给了丫鬟们戴着玩,太夫人身边聚了几个嬷嬷和大丫鬟一起打叶子牌,江溆不爱这些,玩了两把就撒开手,立马就有人替了她。
太夫人眼尖,“丫头,你去哪儿啊?”
江溆回头一笑,“坐得累了,去走走。”
“外头晒,去廊下走走就罢了。”
“知道啦,外祖母。”
江溆尚未走到门口,险些跟个进来传话的丫鬟撞在一起。
那丫鬟吓了一跳,赶紧赔礼。
“怎么了?”她低声问道。
“是外头……”那丫鬟见站在太夫人身后的珍珠朝她看过来,忙朝珍珠招了招手,又朝她歉意地笑笑。
那丫鬟在珍珠耳边嘀咕了几句。
珍珠微微一挑眉,轻轻点了点头,便跟着那丫鬟出去了。
第152章 请罪()
太夫人手里这一把牌极好,眼看就要赢了,这会儿也没心思顾及别的,珍珠叫个小丫鬟去给太夫人换盏新茶,便和那传话的丫鬟出来了。
见了廊下站着的五位姑娘,她做主将人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