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清粥小菜 >

第47章

清粥小菜-第47章

小说: 清粥小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有钱。”二狗子简单明了。

    “钱又不是啥都能买来,粮油店卖棒子米不卖干草。”李季话刚说完就想起来了,“对了,不能买咱能花钱雇人啊!还是你聪明我咋就没想到。”

    这样的话今年的草长起来了就不用没日没夜的去割草晒干了,到时候直接收购就好了。不管是收从山上收集来的草还是晒干以后的,都能节省二人不少的时间。而且这样就算是到了冬天也不用为了节省饲料去杀牲口了,多繁殖些牲口上税虽然多,但是收入更加可观。

    这样就可以去城里找饭馆合作了,多大的单子给两个月就能完成。

    想通了李季就不用头疼了,这地里能收上来很多棒子米和杆子,都能用于喂牲口,等到时候再从村里头买些,牲口的伙食解决了,腰包的银子就不用担心了。

    “咱们去牛市之前得先去趟县里把攒的皮子卖了。”

    二狗子看向山里:“我想进山了。”

    李季微沉默,过了一会儿才轻声道:“去。”

    二狗子笑出牙齿:“我去给你打一张好皮子。”

    “这都不重要,我就当你是上山放风,早点回来,别受伤了。”李季自以为说的语重心长,拦不住,就只能多叮嘱两句。

    现如今李季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人一旦当了爹娘就变得唠叨起来,特别是孩子出门的时候,总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因为没办法亲自上去保护他的安全,这反复提醒是唯一能给予的帮助。

    “我不会受伤,我想吃土豆炖鸡。”二狗子刚学会了转移话题。

    “晚上咱就吃。”

    家里的土豆不多了,除了留种的土豆,剩下的还够吃两三顿的。

    回家杀鸡褪毛准备食材正将收拾好的鸡剁成块,就听到小尾巴在门外地叫唤,李季擦干净手上的油出去看看。

    “四叔。”来人见面就呲着牙笑的热情,李季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是谁,是张家人。

    “二瓜?咋想起来过来了?”李季走出去两步。

    二瓜正经的大名没有,上的户籍写的就是赵二瓜,虽说是一个村子的人,不过一年到头见过的次数都少,要不是因为村里头人少,李季可能连他名字都叫不出来。

    “事儿倒是没啥大事,过来看看四叔。”二瓜三十来岁,人挺有福气的,娶个媳妇贤惠,生了两儿一女,儿女双全虽然说不上是让人羡慕的人家,但确实是个美满的人家。

    “进来坐。”李季将人应进去,让二狗子泡茶。现在不缺水了,这茶水就不吝啬了,进屋坐在炕上,李季让他坐凳子上。

    两人辈分有差距,关系又不亲近,不能一起坐炕上。虽说是穷山沟里,这点规矩还是有的,炕上是正位,就是跟主人家平辈或是长辈才能坐,小辈的若是亲近些的也能坐在一起。

    李季一手胳膊撑在炕桌上,这么一看还是挺有派头的。其实不是李季装,就是习惯了软骨头,有东西倚着就倚着,没有东西倚着就佝偻着腰。

    也是没个榜样没人纠正,从小到大李季一直是这样,当然,村里人大部分也是这样,谁也不必说教谁,更没人教李季什么站姿坐姿。

    “我倒是有些日子没见你了,上回去你家还是你媳妇生三丫,我过去送两斤小米,现在三丫怎么样了?会走了。”

    要说他有福去就是因为这个。他大儿子今年都十八了,结婚搬出去两年了,家里的老二十二三再有个几年也成婚了,这小儿子要是在家里头养老好说,若是跟大哥一样结婚就分家出去,那两口子就寂寞了。

    刚好去年生出来个小棉袄,这以后的日子守着这丫头挺好的了。

    左右平均下来,顶天活过四十岁,夫妻俩已经三十多了,这三丫长起来,伺候他们夫妻两年出嫁了,夫妻俩差不多也该寿终正寝了。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大大们会不会有脑洞幻想俩人的小剧场?

    有木有有木有

    有的话写给我看好不好敲想看的

第62章 孩子上学【六千】() 
“刚能站稳,还没到一岁会走还太早,成天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说啥。听我屋里头的说女孩子要娇气些,要好好养,我倒是没看出什么,倒是我这老婆孩儿都围着三丫转,就瞧不见我了。”

    二瓜说完了这话,话锋一转,又道:“说起来还是四叔这好,我这家里成天鬼哭狼嚎的,都不知道多久没睡个好觉了,多个丫头我家里头的又宠着,我心疼那两个铜板还要挨训,别提了。”

    李季听他话头不太对,也不心急接下去。二狗子端了茶壶进来,分别倒上了茶。二狗子不喜欢凑热闹,所以家里来人大部分都是躲在厨房忙活。刚好那只鸡还没剁,二狗子倒完了茶就去厨房剁鸡去了。

    李季吹着茶碗里的茶沫子,也不着急回答,二瓜等了一会儿见李季没有跟着说下去的心思,心里有些焦急,只好自己继续道。

    “我这辈子怎么都值了,大儿子结婚媳妇都怀上了,眼瞅着要当爷爷了,我就不图啥了。只是我家里头老二你见过的,打小就聪明,村里头孩子们时兴什么儿歌他听两遍就会了,早几年家里实在困难,现在三丫生出来,对老二多少关注少了,我是真怕对不住我这二儿子,就想着把他送县里头念念书,不说考功名什么的,认两个字以后去县里头饭馆里当个跑堂的也容易,总比在村里头出大力强。”

    说到这里李季算是明白二瓜过来的意思了。村里头还真没出过秀才,念书的十几年能摊上一两个,那都是家里头的独子,捧在心尖儿上从牙缝里挤出来铜板送去读书的。

    村里头现在还剩个读书人四十七了,百病缠身活不了几年了,虽说没功名在身上,那也被人叫一声秀才,现在谁家生了孩子还会抽空过去给求个字,村里好听的名字基本都是出自他那里,这也是为啥村里头歪名少的原因,不像外村是个孩子三个叫狗剩两个叫狗蛋的。

    “读书是好事。”李季总算放下了吹了半天的茶碗,李季就是个想读书却没有条件的。

    李季打小心眼就比旁人多,人也聪明。不少人都说李季就是个秀才苗子,不读书可惜了。

    李季爹也想过,奈何家里头实在是穷的叮当响,但凡有两个铜板都给爹抓药了,大哥那边有妻儿的,也不好让他掏银子,就这么一直到李季爹去了,李季也没念一天书学一个字。

    现如今李季最不缺银子,对上学堂没什么执念了,让他现在去也念不进去书,就是没事的时候会可惜小时候没机会,要不现在说不定真能考个功名下来。

    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不过二瓜说这话确实戳到点子上了。若说是旁的事情过来借钱,李季打个哈哈就打发了,若是给孩子念书这样的事情,李季是真有心支持的。

    李季总算开口了,二瓜的脸上笑容更深,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二多的不说,就学个一年半载的,读个几本书都能在城里站住脚,也能多享享读书人的福,咱也能沾沾光不是?就是这学费”

    “拜先生要准备拜师礼,学费又是一个算法,前后光进学堂就要银子。”李季算了一下,“你说说你差多少。”

    二瓜激动的直接站起来了:“去年家里头刚生孩子您是知道的,加上前两年老大结婚,家里的积蓄都掏出去了,手头上实在没银子用了,这地里才刚种上,家里也没有旁的进账,这拜师礼都是个愁,不然也不会厚着脸皮上门过来了。”

    李季点点头,等着二瓜的下文。

    前面的底打好了,二瓜这才继续道:“这拜师礼怎么也得买一钱银子的好东西,这学费头两个月开蒙贵一些,每个月三钱银子,后面一年每个月二钱,后面一点点涨起来,第二年三钱,第四年三钱半这么算下来,这头一年就要一两六钱银子,换成铜板能有两千多个。我这有心送他去念书,又掏不出银子来,这才过来求四叔您。”

    一两六钱银子放李季这里,真不算什么,多杀几只兔子就有了,可换做普通人家,那真的是一二年全部的收入了。家里人还要吃饭,总会有点花销,不可能赚的银子全都拿出来给孩子去念书,读书认字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有用呢。

    “确实挺多的。”李季点头道。

    话说到这里了,二瓜就把心放下了,听李季的话头意思,这事十有八九成了。

    “我就想着先从四叔你这里拿二两银子,后面两三年家里紧巴点过日子就还上了,老二念了一年书就是个大孩子了,送去城里闯荡闯荡,好歹我这一辈子没愧对孩子。”

    这话说的情深义重的,谁听了都会动容。李季点点头,二瓜有这心是好的,村里头对读书这件事跟摸天上星星似的,就觉得那是有钱人家才有的资格,穷山沟沟里的土老杆子,哪里能肖想读书认字?

    “孩子读书是好事,旁的也就算了,这事不能耽搁,我家里头有点闲钱,不过眼瞅着就要买牲口了,正是用银子的时候,二狗子能吃肉,我把着他的银子不能缺了短了他的。这样,我先给你掏五钱银子,你先把你家老二送进学堂,以后银子再不够尽管过来拿。咱村里多少年没出个秀才了,银子借给你供出来一个我这脸上也有光。”

    二两银子是笔大数目,要是本家亲近的人,李季就直接全拿出来了,只是跟二瓜实在不熟,许久没联系了上门就是借钱,多少让李季心里头不太自在。

    不过既然是供孩子念书,这钱还是要借的,只是不能多借,以后不够了再说,眼下不能一下子都借出去。

    李季这么说二瓜有些措手不及,目光闪了闪,想要开口再说说,又觉得不妥,讪讪的点点头,开口说了两句感谢的话。

    李季出的银子不少,虽说照比二瓜提出来的少得多,但是眼下拿着钱将人送进学堂是没问题的了。

    而且若是二瓜老实肯干,趁着农闲的时候去外面找个活打个工,养活老婆孩子和供儿子读书的难度也不大,左右三丫还小,还没到花钱的时候。

    就算以后真的是困难的厉害,再来找李季拿钱也容易。

    李季将银子数出来,是两个小银疙瘩和一些铜板:“这些是五钱银子,你且数数,虽说不多,但还带先把孩子送过去,等过些日子我家里银子没那么紧巴了,再给你多拿些。”

    二瓜小心翼翼的将银子数好了塞进袖子里,对着李季连连道谢,就出门回去了。

    二瓜那孩子不小了,其实上学是真晚了,不过有机会识字就是好事。

    他来这么一次,让李季注意到了这一点。没孩子去上学,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李季也过了上学的年龄,他是注定没有孩子的,家里头把着这些银子,要说供出两个上学的孩子确实不难,不说考取什么功名,就是上一二年的学帮他来理账都好,这样以后将家里头养的牲口扩大多养些,也不至于算个价钱都乱的焦头烂额。

    李季没有孩子,不过大哥家留下来的孙子是有的,李季亲生的侄孙子有六个,年龄合适的只有两个。李季手里若是有闲钱,送他们去念书倒是不错。

    这么一想,李季走出屋去厨房跟二狗子商量。

    如果说李季是大字不识一个,那二狗子就是什么是字都不知道,李季只管问,二狗子只管着点头。

    虽说知道二狗子从来不会拒绝他任何要求,李季该问还是要问的。二人是夫夫不分彼此,不过凡事都要让对方知道。

    抱着这样的想法,将鸡炖上了让二狗子看着火候,等差不多了放土豆,他收拾收拾直接出门去村里找亲侄子去。

    大哥留下来几个儿女,跟李季关系近些的就是大侄子和二侄子。李金是他二侄子,就是小土豆的爹,大侄子最近体格不太好,逢年过节没少送礼,不过都是老婆孩子代劳了。

    大侄子有三个儿子,老大结婚了,老二年龄大,老三今年才九岁,上学开蒙正好。李金家前头有个孩子没养住,后来得小土豆疼的跟眼珠子似的,今年十二三了,晚是晚了,可真去上学也成。

    李金家里的地方近李季先到的,李季鲜少出门,更很少去侄子家里头串门子。其实按理说李季爹没得早,兄长也去了,再婚配前去侄子家里让侄子养着直到成家立业是应当的,只是李季这人硬气,不想给人添麻烦,也不想寄人篱下,所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了。

    “四叔?您咋寻思过来了。”刚干完活正在院子里洗手的二英瞧见了先抹抹手上的水。

    “想起点事过来商量商量,小土豆和英子呢?”李季往里走。

    二英给李季开门,将李季请了进去:“上山挖野菜去了,婆婆丁(蒲公英)不是长出来了吗,二人好这口想吃,我就找了个破镰刀和铲子头,让他们拎筐上山自己挖。”

    二英给李季倒了碗白开水:“我这家里也没个热水,您等会儿我这就现烧。”

    “又不是外人哪用得着麻烦。咋没见李金?”在炕上坐稳当了,李季看屋里没人。

    “我家这破篱笆您也知道,前几天下完了雨一泡就坏了。正修呢,您先坐着,我去把人叫来。”

    二英出门去叫李金,李季目光开始打量屋里头。

    说真的,村里头的人谁家条件都不好,还是那句话,差不多的条件,家里头像不像样全看女人勤不勤快,李金家里头挺干净的,衣柜擦得发光,不过还能瞧见上面孩子调皮刻上去的图案。

    结婚分家的时候老人总会给老大多一些,所以李金结婚的时候真没剩什么了,这衣柜还是二英娘家陪嫁过来的,是李金家里头最像样的家具了。

    坐着的炕炕檐掉了几块,坑坑洼洼的,炕上垫着的草编的席子,坐上去还算软和。

    看这么一圈下来,李季有些心酸。他家里头各种家具都不缺,还都是用的好木料,炕上垫的是城里头买的竹子编的席子,夏天清凉,冬天多烧火也不会太热,炕边上一直放着软垫子,坐上去舒服极了。

    其实李季原本的家照比李金家里头还不如呢,住上好房子那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