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清穿之老答应 >

第42章

清穿之老答应-第42章

小说: 清穿之老答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琳琅赶紧坐下。奏折放在康熙的右手边,她就坐到左边去。

    坐下后,见康熙似乎不生气了,琳琅也敢说话了,“万岁爷,您别生气了,生气伤肝。天下这么大,不可能事事都那么顺利的。”

    康熙道:“你觉得事事顺利反倒是不正常的?”

    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琳琅有些忐忑的点点头。

    康熙叹了口气,道:“你知道这折子上写了什么?”

    琳琅连忙做洗耳恭听状。

    能让康熙如此生气的自然是大事。在后世人眼里,除了皇嗣之争,在康熙的治下还发生了一件大‘憾事’——那就是和这时还被称为罗刹国的俄罗斯国签下的尼布楚条约。

    清初的西北地区可谓是一团乱麻,蒙古人回族人的部落都在那里游牧,而从前明崇祯年间起,罗刹国就开始组成所谓的远征军多次‘远征’黑龙江流域,在三藩之乱期间更是趁机狼奔豕突,在雅克萨附近筑城盘踞下来。

    如果不知道未来事,罗刹人的雅克萨城对康熙来说只是癣疥之疾而已。这时的西北地区,朝廷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野心勃勃想再建蒙古国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而罗刹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康熙发兵摧毁雅克萨城并把罗刹人的远征军驱赶至尼布楚后,罗刹人一边和朝廷服了软开始谈判,一边却暗地策动噶尔丹去攻打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

    在康熙的梦里,因为顾忌着准噶尔之间的大战,加上这时朝廷能管辖到的实际范围其实也只到黑龙江的北岸,而罗刹人一心想要的尼布楚地区此时荒凉得连披甲人都不愿去驻守,所以他也就顺势和罗刹国签下了尼布楚条约。

    可到了后世,这时看来毫无问题的尼布楚条约却成了个失地条约!

    而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今年,正是康熙发兵摧毁雅克萨城,并把罗刹人驱赶至尼布楚的年份。

    尼布楚条约自然是绝不能再签署的了,但罗刹人却不好对付,摧毁雅克萨城容易,但想进一步的打消罗刹人浑水摸鱼的念头却很难,一来火器和冰雪里的游击战正是罗刹人的强项,二来若是要大肆发兵,又要顾及准噶尔和罗刹国的反应,万一适得其反,让两方提前结盟就不妙了。

    所以,康熙本来的打算是借着自己的先知,提前到一月就摧毁雅克萨城,打罗刹人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能‘举重如轻’的消灭掉远征军,必会让罗刹国投鼠忌器好几年,这样的话,他布置起其他的事情来也就能更从容了。

    可结果,一月间连绵不断的大雪让康熙的突袭计划不得不半途而废。

    当然,康熙和琳琅说的时候自然不会说这些事,他先大致和琳琅说了一下西北地区的情况——准噶尔对喀尔喀蒙古虎视眈眈,而罗刹国则左右逢源,想在其中浑水摸鱼,然后道:“朕想先把罗刹人给驱逐了,谁知道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却是遇上了大雪”

    又是喀尔喀蒙古又是罗刹国的,这喀尔喀蒙古是指内蒙古还是外蒙古啊,这两块地方清朝时不都是咱们中国的吗,敢情这时还不是啊,还有罗刹国是指俄罗斯吗?

    琳琅听得云里雾里的,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她义愤填膺——上了这么多年政治课,别的不说,‘祖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她可是记得牢牢的。

    “这大雪下得也太不是时候了,万岁爷,您别生气,那什么罗刹人哪里是我们八旗子弟兵的对手,只要雪一停,萨布素肯定能把罗刹人给打得屁滚尿流的!”琳琅说得热血上头,拳头都握起来了——要说这时候有什么好,那就是不用讲和谐,想打谁就打谁。

    康熙听得摇头低笑几声,握住她的拳头,道:“八旗子弟兵这词说得好。”

    一不小心就造了个新词的琳琅只能冲着他嘻嘻一笑了。

    康熙沉吟了一会,道:“也许,八旗演武堂的事该提前了。”

    八旗演武堂?琳琅听得直眨眼睛。

    康熙见状就和她解释道:“这是孟彗的提议,自入关后八旗荒废骑射渐成糜烂之势,朕打算和西人的国家一样建立军校,从兵到将重新打造八旗。演武堂就是朕的先行之卒。”

    什么?

    琳琅听得膛目结舌,八旗演武堂,军校孟彗老乡这是要日天日地吗?!

    看她惊成这副模样,康熙不禁就低低的笑了起来。

    孟彗者,梦会也,朕这是又把万氏给惊着了。

感动() 
这一天;琳琅只陪着康熙吃了晚膳;然后就早早的回了咸福宫——打定主意要提前开启演武堂计划的万岁爷吃完晚膳就兴冲冲去南书房加班了。

    回了梢间后;琳琅换了衣服洗了澡;然后用生姜水泡起脚来;虽然没几天就要开春了;可甬道上刮起风来还是咻咻的响;回来的路上坐在辇子里琳琅被风吹得那叫一个冰冷动人。

    一边泡脚驱寒,她一边就在想康熙和她透露的演武堂和军校的事。

    建立军校,重振八旗;孟彗老乡胆子可真大,居然敢和康熙提起这种事来。八旗所向披靡的威名可是满人心心念念的一大骄傲,他就不怕好心办坏事落下个质疑八旗军力的罪名吗?

    嗯;孟老乡应该是个愤青;自己做了太监没办法建功立业了,就开始辅助康熙大帝建功立业了。

    而万岁爷居然也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看来孟老乡已经是他的心腹了。

    琳琅在心里给孟彗打了个call;孟老乡可真是个牛人啊;要不是倒霉催的穿成了个太监;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起点男啊。

    给孟彗打完call;她转念一想,又给万岁爷打了个call;虽然是碰巧遇上了,可万岁爷生气时既没有对自己乱发脾气;事后又那么随意的把折子上的奏报还有他的打算都和自己说了。

    现在想想;琳琅觉得自己那时的应对真的有点尬,哪怕不敢说话也该用忧虑又担心的眼神去瞅瞅(安慰)万岁爷呀,自己倒好,居然低头盯着指甲看,还看得入了神,就这样康熙居然也没生气,还真的因为自己笨拙的应对而消气了!

    自从在书房里为康熙磨了墨,琳琅就一路受宠到今日,前几日康熙更是因为她而厚待万家,一下子就封了三个敕命,可说白了,那都是万岁爷的小天使该有的待遇。琳琅心里明白,这是自己如今正得康熙的喜欢,又赶上了牛痘法出世的好时候,哪怕换个人只怕也是差不多的待遇。

    可这一次,琳琅头一回很清楚的感觉到了康熙对自己的特别——离开乾清宫前,小太监魏珠悄悄和她透露,说万岁爷看了折子后大发雷霆,梁总管和好几个御前伺候的人都因为伺候得不好而挨了板子,难怪这一回给琳琅带路的人不是梁九功。

    一时间,琳琅的心里又是甜来又是酸,要是万岁爷真的只走肾不走心就好了,自己这个小天使也跟着走走肾就行了,可他这么一特别,倒是让她心烦意乱了!

    她猛的摇摇头,决定不想这些烦心事了,还是想想正事吧。

    等进了二月开了春,宫里面就要热闹起来了,二月初八是孝庄她老人家的生日,也就是圣寿节,而三月的十八日则是万岁爷的生日,即万寿节。作为新晋的万贵人,琳琅得开始准备礼物了。

    孝庄的礼物倒还简单,洗完脚,琳琅赶紧上了床,她抱着暖壶窝在被窝里,叫石楠坐在床沿,和她商量了一会后,就想好送什么了——琳琅准备到时就送一个金寿桃。

    送金寿桃金如意,还有各种和福禄寿沾边的吉祥摆件,在孝庄的圣寿节上都算是随大流的做法。琳琅一个初来乍到的贵人,给太皇太后送寿礼,送贵重了反倒不好,随大流讲讲心意就是了。

    可给万岁爷准备的礼物,琳琅可就万万不能随大流了。贵重不贵重倒是不重要,关键是要能显出心意来,又最好还能有点新意。

    送什么好呢,当晚和石楠没商量出个结果,琳琅第二天又继续想。想了好半天,她终于想到要送什么了。

    她准备亲手织一双露指的羊毛手套送给万岁爷。

    琳琅要织的这双手套可不止是一双手套那么简单——要知道这时可没有织毛线这项手艺!更关键的是琳琅用的还是羊毛!

    据琳琅所知,别看到了现代鄂尔多斯的羊毛线卖几百块钱一斤,可这时因为缺乏进一步的加工手段,蒙古的羊毛老不值钱了,牧民们割下的羊毛每年都只能做成粗糙的羊毛毡子或者壁毯往中原腹地贱卖。

    琳琅就记得一件事。原身在许家附学时,二舅许沛公怕侄女和家里的女孩们冬天里冷了脚,就买了几大张羊毛垫子把整个书房都给铺上了。

    当时许家没请女夫子,是孀居在家的小姨妈也就是小许氏在给女孩子们做老师。小许氏觉得二舅太奢侈了,当着晚辈的面没说什么,背着却去找了二舅,结果二舅就和她说,这些羊毛垫子不值钱,一大张也就是两匹粗布的价钱,拿来踩脚正好。这事正好被原身听见了。

    所以,可别小看织毛线这项手艺,有了这项手艺,把羊毛纺成毛线后,就可以做手套做衣服做各种毛线饰品了,这样的话蒙古出产的羊毛可就卖得上价钱了。

    而蒙古人要想长长久久的把值钱的羊毛真的卖出钱来,可就离不开中原了,否则没人买,再好的羊毛线那也只能织成毡子和壁毯搁在蒙古包里。

    有时候,经济手段比明刀明枪还有用。琳琅觉得,有了这个让羊毛值钱的法子,万岁爷在喀尔喀蒙古那边的大计划应该能顺利一些的。

    原本琳琅是不想暴露自己的,可孟彗老乡人都做了太监了,还敢跟万岁爷提建立军校这样冒险的建议,她觉得在保卫蒙古的事情上自己也得出把力才行。

    而且,这么一双前所未有的羊毛手套,作为礼物,也足够贵重足够有心意了。

    既爱了国又解决了难题,万贵人觉得今天的自己棒棒哒。

    “小黑豆,你也觉得姐姐很厉害吧。”琳琅一边撸猫一边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猫大王说了。

    猫大王睁着琥珀色的猫眼,看着她得意洋洋的笑脸,一面喵了一声,一面心道:做得好,朕真的小看你了。

    打定主意后,琳琅就叫来张小桂,先把打毛线用的棒针的形状和他说了一下,让他去养心殿的造办处定做十根,然后又叫他想法去弄来一些上好的羊毛线。

    宫里面办事的效率向来都是要看人不看事的。只花了两天的时间,上百根手工磨制的棒针和一大筐各色羊毛线就被一起送来了梢间。

    琳琅以前读大学时和室友学过怎么打毛线手套,当时觉得好玩,她还一连打了好几双,整个大学都不用花钱买手套戴了。可过了这么久,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等棒针和羊毛线一送来梢间,她就立马开始练手了。

    听主子说,要用那又粗又长的‘棒针’和羊毛线打什么手套,还要送给万岁爷,石楠和茴香心里惊奇不已——她们用惯了绣花针,真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这么粗的木棍子该怎么使?

    两人好奇的站在一旁,看琳琅动作生疏的起好了边,然后一边回想一边就慢慢的织起来了。

    居然是这么用的吗?两人都惊得张嘴结舌,倒是把琳琅逗笑了。

    三天不用手艺生,何况琳琅好几年都没打过毛线了,她打打拆拆的,两三天的功夫花下来也才织好了一个手掌,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指部分的打法,她是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

    话说,难道她以前打的都是假手套吗?

    在手指部分卡了两天后,琳琅才慢慢试出该怎么打了。直到圣寿节的前一天,她才历尽千辛万苦的打好了第一双手套。

    打完,琳琅一边查看一边自己就吐槽了一句“好丑啊”。

    真的很丑,横竖之间打得很不均匀不说,两个手套看着都不像一对,左手的那个比右手的那个小了大概一厘米。

    琳琅同志,加油,组织上需要你继续努力。

    琳琅精分着给自己灌了碗鸡汤,然后就早早的上床睡觉了。她明天还要去乾清宫参加圣寿节了。

    康熙二十五年的圣寿节格外的盛大,满蒙王公齐聚于太和殿,康熙搀扶着孝庄在大殿里接受了他们的三跪九拜,然后在乾清宫的筵宴上他更是彩衣娱亲,穿上满族的传统服饰为祖母跳了舞!

    万岁爷跳起来舞似模似样的,估计私下里没少练习,琳琅看得在心里面直拍巴掌。

    等康熙跳完了舞,琳琅发现孝庄感动得都哭了,康熙跳得满头是汗,汗都没擦就立马上前给她老人家擦眼泪,孝庄连忙让他去换衣服,就怕他着凉。

    琳琅看着这祖孙情深的一幕,不知怎么的就有些心酸,等筵宴结束回了咸福宫,她才想起当时为什么会觉得心酸了,她隐约记得孝庄好像就在这几年里就会病逝。

    到时候也不知道万岁爷会有多伤心。

    这样一想,她不禁就感觉自己用那个金寿桃做寿礼似乎太没有诚意了。

    补送一份礼物是不可能的了,琳琅要是敢那么做,那才是真的怠慢了太皇太后。

    这宫里面就流行抄经,抄完了往佛前虔诚的一供,似乎就有积福积德之效。作为社会主义的好儿童,琳琅是不信这个的,但入乡随俗,她准备给孝庄她老人家抄一卷地藏菩萨本愿经,为她祈福。

    “希望我和老乡带来的蝴蝶效应也能作用到她老人家的身上。”琳琅抱着猫大王一边看自己抄好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一边自言自语道。

    于是她诚心诚意的抄了两天经,还没有供到佛前去感动佛祖,却是把万岁爷给感动了。

景仁() 
第二天;一大早;琳琅刚去前院请完安;正吃早饭就接到了康熙的口谕;万岁爷召她去乾清宫伴驾。

    这时候;万岁爷应该还在上朝啊。

    琳琅心里大是奇怪;可也不敢耽误;三口两口的急忙吃完了早饭,梳洗打扮后就坐着辇子去了乾清宫。

    她才在乾清宫的角门处下了辇子,就看见了梁九功;说是挨了板子,可梁九功走起路来,除了慢了些;一点儿也看不出异常来。

    挨板子;可是太监们的基本功,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