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太后洗白手札 >

第16章

太后洗白手札-第16章

小说: 太后洗白手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头声响太大,苏虞附在苏珞的耳边叽里咕噜说了好一阵。

    ***

    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一个小丫鬟跟在一打扮艳丽的娘子身后跑,气喘吁吁地。

    眼见着就要赶不上了,那丫鬟开口喊道:“表小姐,表小姐!您慢点儿!”

    吴静兰窝了一肚子气,哪能慢得下来,她气冲冲地一个劲儿往前走。

    侍女跟在她后头就差跑起来了,心里是怨声不断。

    她怎么就这般倒霉,被差来服侍这么个主子。举止粗鄙不说,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气,还嫌三嫌四。

    前些日子来的宁国公府,听说是二夫人吴氏娘家的侄女儿,乡下来的,初进门时的那打扮简直连她们这些侍女都不如。

    听二夫人院里的小竹说,二夫人还盘算把这劳什子的表小姐嫁给世子。哪来的脸面?

    况且就算这些天在二夫人那捯饬了一身行头,也不过是中人之姿,哪配得上清俊绝伦的世子?痴心妄想。

    这不,适才在世子的宴席上,又闹了笑话,竟然把漱口水吞了下去。一桌子的夫人小姐憋着笑,暗自鄙夷。

    不料一个五岁的小娘子扯着她阿娘的衣角,一脸天真地问:“阿娘,为什么那个姐姐要喝漱口水呀?”

    气氛僵了数秒,笑声就爆发了出来。这位表小姐当即就扔了筷子跑了出来。

    吴静兰猛地转身,扯着侍女问:“你说,为何我明明还未吃完,那该死的就把漱口水呈了上来?”

    侍女吓了一跳:“可可能是没注意到表小姐还在用膳。”

    “哼。”吴静兰松手,转身继续往里走。外头太闹了,她感觉每个人的笑声都是在笑她。

    她越往里走,渐渐安静下来,宁国公府也越发显露出雅致的一面。假山流水,池塘水榭

    真是穷奢极侈,又奢靡又讲究,她连喝口水都要被笑话。苏家不也是地里出来的,一朝变凤凰了,根儿都忘了,摆什么贵族的谱。

    要不是姨母说能让她嫁给探花世子表哥,她才不愿意来这儿鬼地方成日受人奚落。

    走着走着,吴静兰忽然止了步子,她看见池塘边有两个猫着身子的女孩儿在喂鱼,一个作小姐打扮,一个作侍女打扮。

    她眯着眼细瞧,认出那个小姐打扮的是姨母的小女儿苏珞。

    偌大一个国公府,称得上对她好声好气、和颜悦色的恐怕也只有这个丫头了。

    吴静兰提步走过去。

    “珞娘,你在这做什么呢?怎么不在席上吃饭?”

    池塘边,苏珞往鱼儿聚集处抛了一把鱼食,闻声回头,一眼瞧见这个吴表姐。她笑着答:“喂鱼呢,已经吃过了。表姐吃好了?”

    吴静兰还未吃完就搁筷跑了出来,自是不曾吃好,她脸一拉,硬邦邦“嗯”了声。

    苏珞有点不想搭理这个阴阳怪气的表姐,她和和气气地笑了下,转头又喂起鱼来。

    吴静兰索性也蹲在她身边去看池塘里的鱼。这丫头不也是规规矩矩教育出来的,这么蹲着喂鱼也不像个大家闺秀啊。

    苏珞和她一旁的侍女都各自埋头喂鱼喂得开心,吴静兰一个人在那傻里傻气地蹲着,她忽然又来了气,突然伸手去抢苏珞侍女手里盛鱼食的瓷盏。

    侍女打扮的苏虞一个没留神,手里的鱼食竟被她抢了去,怔了一下。

    吴静兰拿过鱼食后,抓起一大把一股脑全丢进水里。

    苏珞吓了一跳,愣在那里。

    苏虞回过神来。什么人啊这是?

    说抢就抢,半点礼貌和教养都没有。有她这样喂鱼的吗?!成心想撑死这些傻乎乎只知道吃的鱼儿。

    她养这些金鱼儿容易吗,这样被人糟践。

    她赶紧随手在地上捡了个石子扔进水里,轰走正胡吃海塞的鱼儿们,然后猛地站起身,对着吴静兰厉声道:“还回来!”

    吴静兰气还没消,又涨几分,这府里主子们瞧不上她也就罢了,合着连个下人都敢对她大呼小叫。她拿点鱼食怎么了?

    吴静兰把装着鱼食的小瓷盏往地上一丢,站起身来,抬手就准备给这个不知好歹、主仆不分的小丫鬟一个掌掴,给她长长记性。

    “怎么对主子说话的呢?”

    谁想她这手还没挥下去,便被人半路截了胡,手腕子被一只强有力的手牢牢地攥住了。

    吴静兰转头去看,她的世子表哥正一脸阴沉地盯着她,手里掐着她的手腕。

    苏庭阴着声一字一句道:“她怎么说话用不着你管,你也不是这府里的主子。”

    苏虞翻了个白眼,转头准备去捡起吴静兰扔在地上的瓷盏,手还没伸出去,一只纤纤素手跃入眼帘将之拾起。

    苏虞抬眼去看。

    李家十九娘李宛正仔细地拿帕子擦瓷盏,末了,笑着递给她。

    苏虞笑了笑,对着那头刚松开吴静兰手的苏庭道:“阿兄,不介绍介绍?”

    池塘边的这场小闹剧最后由吴静兰收拾行李从后门坐马车离开结束,吴氏“表哥娶表妹亲上加亲”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苏虞也压根儿就没把这号人放在心上。

    前院的宴席还未散,苏庭吩咐苏珞领着李十九娘回前院,自个儿则领着苏虞回她的院子继续禁足。

    苏虞叹气。她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不就是出来透口气,瞧瞧她养的那些宝贝金鱼儿吗?全被那个傻里傻气的表姐搅和了。

    她又想起适才和苏庭一同出现的李宛。这俩人是在闲逛宁国公府?什么时候进度如此飞速了?

    “你要娶李宛?”苏虞抬头问苏庭。两人并肩走,隔得很近,苏虞仿佛这才发现她的阿兄已经长得这么高了,高到她要费些力、抬起头才能和他面对面地说话。

    苏虞微微有些怅然。

    苏庭也的确年纪不小了,十七岁,翻年就十八了,也到了要定亲娶亲的时候了。

    上辈子阿兄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一年,她却在慢慢老去,年岁渐长,反倒一直觉得苏庭要比她年轻。想来她如今也不过十五岁,多么好的年华。

    “嗯?”闻言,苏庭愣了下,旋即道:“也许。”

    苏虞忽然严肃起来,郑重其事道:“我不许你娶她。”

    苏庭失笑,他抬手摸了摸妹妹的脑袋,问:“为什么?你不许就不许啦?父亲和祖母都挺满意李小娘子的。”

    苏虞拂掉他的手,冷着脸道:“我说不许就不许。”

    苏庭一怔。

    李宛什么时候得罪了他这宝贝妹妹?适才捡瓷盏两人不是挺和谐的吗?

    苏虞看着苏庭,一字一句地斩钉截铁道:“我不喜欢她,所以你不能娶她。”

    苏庭“扑哧”一声笑了,转而敛起笑意,郑重其事地答应:“好。”

    不得她这小姑子喜欢的妻子不娶也罢。管她是什么高门贵族,什么五姓女,他苏家也不稀罕。

    况且他妹妹向来不会无理取闹,她不喜李宛,自有她的道理。

    苏虞本以为还要多费些口舌应对他诸如“是我娶妻又不是你娶妻,你管那么多做什么”这种话,没想到他竟然就这样爽快地答应了。

第28章 金银鱼袋() 
二人行至灼华院门口;苏庭侧身揉了揉苏虞的脑袋。

    苏虞抬起头看着他。

    苏庭道:“快进去,小心被祖母发现你偷偷跑出来,又要罚你。当心到太后寿宴的时候你都还出不来。”

    太后寿宴举国同庆;届时解除三天京城一百零八坊的宵禁,东西两市彻夜不休。他这个素来爱玩儿的妹妹可不会错过这机会跑出去玩。

    苏虞摆摆手,转身进了院子。

    回到自己院内的书房,她想着;阿兄都亲口答应了;想来这辈子李宛是不会成为她的嫂子了,她心里微松口气。

    苏家可不需要李家那种锦上添花;雪中却不送炭的亲家。

    她转头瞧见桌案上写了一半的字;便重又拿起笔默起佛经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她的确不信佛,可当今太后信佛。却如苏庭所言,转眼便是太后七十大寿。她可得备些薄礼;好好迎接这次寿宴,可不能再同前世一般一下子掉入火坑。

    苏虞写着写着;不知怎地;她又想起秦汜的那双眼睛;还有徐采薇曼妙的舞姿。这二人之间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可告人。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那么相像的眼睛;若说是巧合也太过勉强,应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影响。可皇家每个人出生都是要上玉牒,绝无徐采薇这个人,况且她还进宫讲给了皇帝。

    难道是秦汜母族的亲戚?她记得秦汜的母妃徐氏早逝,是战死的徐大将军徐凛的女儿,可徐将军是孤儿,且只有徐妃一个女儿。那么徐采薇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等等,徐妃、徐采薇,都姓徐。

    又是巧合吗?

    苏虞手里的笔不停,思绪却越飘越远。这佛经她早已滚瓜烂熟了。她一边写着,一边又开始抽丝剥茧。

    徐采薇的事儿先搁在一边,更要紧的还是如何让嘉元帝打消对苏家的疑心,不再对苏家赶尽杀绝。

    嘉元十一年委实是个多事之秋。前朝后宫一同洗牌换血,波涛汹涌。有多少人苦苦挣扎,湮没于这惊涛骇浪之中?又有多少人乘风破浪,稳稳屹立于浪头?

    前者,比如赵家、苏家,比如太子。后者,比如崔家,比如楚王。

    而一切的根源都在太子。

    ***

    苏虞禁足期过,紧接着便是太后的七十大寿。

    嘉元帝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亲娘太后的寿辰自是得好好地大办一场,宴请百官家眷,普天同庆。寿宴是晚宴,酉时正式开宴,但宫里一早就热闹起来了,百官们也是自午时后便陆陆续续进宫。

    苏家定好未时四刻出发进宫,未时五刻,苏虞才领着蝉衣提着裙摆姗姗来迟。祖母精神欠佳告病不去,正门口,苏家一众人都到齐了,就等着她一个人了。

    苏庭上前屈指给了她一记爆栗,“磨磨蹭蹭做什么呢?”

    苏虞瞪了他一眼,还未出言,那头已在马上静候出发的苏遒回头给了她一记凉凉的眼刀,苏虞赶紧扶着蝉衣的手上了马车。只怪她午睡睡过头误了时辰。

    谁想她刚一在马车内坐定,苏珞便掀开车帘钻了进来。

    苏珞眨眼笑着问:“三姊姊,珞娘和你同乘一辆马车好不好?”

    苏虞自是乐意:“好啊。”话落,苏珞笑眯眯在她身旁坐下来。

    苏虞看了她一眼,若有所思,她转头掀开马车车窗的帘子,透过缝隙往后看。后头的那辆马车前,一身华服、满头珠钗,显然是经过精心打扮的苏瑶正和她母亲吴氏争论着什么。

    吵起来了?

    苏虞一声轻笑。这对母子难不成是在争论穿哪条裙子、戴哪只簪子,更能在遍地达官贵人的太后寿宴上惊艳众人,好寻觅个乘龙快婿?

    苏虞翻了个白眼,收回视线,放下帘子。马车晃晃悠悠启程了。

    “阿姊,你这匣子里装着什么呢?”苏珞指着蝉衣放在手边的红木匣子。

    那匣子做工精美,上头雕着联珠纹,小圆珠围成的联珠圈里头刻着一只鲜美肥硕的桃子,匣子的搭扣是金制的,一看便知价格不菲。

    苏虞笑答:“宝贝。”

    苏珞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想起他们此行的目的,问:“可是装了寿桃?”

    苏虞笑而不语。

    宁国公府所在的兴宁坊离皇宫挺近,马车行驶了小半个时辰,苏虞估摸着快到了,便掀开车帘往外看,入目即是苏遒和苏庭骑着马的挺拔背影。

    苏虞眯着眼瞧。

    她的父亲呀,即便是在这长安的街上姿态从容地牵着缰绳,也透出几分武将驰骋沙场的气度。而阿兄与身旁并骑而行的父亲比起来,则少了几分凌厉与气魄,多了几分温润书生气。

    她忽然又怅然若失起来。

    父亲和兄长都还是记忆里的模样,连横眉瞪眼都清晰如昨。记忆里的他们从来都不曾老去,没有白发没有皱纹,永远年轻。只留下她一个人把回忆拼拼凑凑,捱过一年又一年难熬的岁月。

    父亲也就罢了,战死沙场也算是是他戎马一生最好的归宿。可阿兄呢?他才不过十七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家未成业未立,那些曾说与她听的豪言壮志都还来不及实现。当初他决绝赴死的时候,可还记得有她这个妹妹?

    一旁的苏珞探头过来,问:“阿姊,看什么呢?”

    见她目光落在苏庭身上,苏珞不禁又笑起来,道:“世子哥哥是不是越发的俊了?阿姊是这些日子不出门不知道,他如今可是京城里好多大家闺秀的梦中檀郎呢。”

    “是吗?”苏虞放下车帘,语气里酿着连她自个儿都没发现的笑意。

    苏珞点头:“嗯!”

    苏虞老气横秋地叹口气:“阿兄在外头这副假正经的模样委实能迷倒一片涉世未深的小娘子。”

    话落,马车忽然停了,到了丹凤门。苏虞一行下了马车,皇宫内就不允许马车通行了,得下车步行过去。

    丹凤门的禁军侍卫正一一检查入宫之人的身份。苏虞眼一瞟,瞥见父亲解下腰间挂着的金鱼袋,递给了侍卫。

    苏虞微怔。大梁官员的身份象征除了衣冠,就是这个鱼袋了。按制,三品以上着紫袍,配金鱼袋;五品以上着绯袍,配银鱼袋;六品以下着青袍,无鱼袋。父亲苏遒是皇帝亲封的从一品国公,服紫,配金鱼袋。

    侍卫恭敬地接过,将之打开,取出一只活灵活现的金鱼符,勘验过后,将鱼符妥善放回鱼袋,递还给苏遒。

    “大人请。”

    苏遒接过鱼袋,将之挂回腰间,领着苏府一众人穿过丹凤门进了宫。

    苏虞回头望了一眼,禁军侍卫仍在例行检查入宫之人的身份,她看到各色官服,也看到金银鱼袋。

    她记得前世她走投无路在大安国寺里遇见的那个人,似乎也有一只金鱼袋。

    大梁三品以上的官员掰着指头就能数出来,且都是上了些年纪的。武官诸如父亲这样的倒还好,文官里头服紫的三品大员无一不是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