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夫君总是想杀我 >

第80章

夫君总是想杀我-第80章

小说: 夫君总是想杀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

    齐文敬重重地把茶杯放在桌上,胸口微微起伏,道:“只有十万两?那多出的九十万,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脸面的齐家人都聚在屋里,脸色凝重,犹如乌云压地,低声议论着颜家给太后送的一百万两白银。

    脾气暴躁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道:“颜家欺人太甚,真当我齐家无人吗?”

    “太子、七皇子娶的都是齐家女,我们只需要撑过这一段时日,待小殿下们长成,谁还敢对我们齐家动武?”

    其他人七嘴八舌附和着:“是啊,只要熬过了这段时日,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屋子里的议论纷纷,齐家族长闭着眼,手指捻着乌木做成的一串珠子。

    不知过了多久,七家族长一声长叹:“罢了!”

    齐文敬虽然是这一代的嫡长子,但对待齐家族长时,仍是十分的恭敬。

    齐文敬道:“族长,您这是?”

    族长缓缓睁开眼,环视一圈屋里的齐家儿郎,最终把视线停留在齐文敬身上,沉声道:“文敬,他们少不更事,你难道也看不清局势吗?”

    齐文敬道:“这。。。”

    族长道:“无论颜家给太后娘娘送了多少银两,颜家这个盟友,我们都不能断。”

    “文钦说的不错。”

    族长看了一眼拍桌而立的齐文钦,继续道:“等明嘉明烟生下了小殿下,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但在此之前,齐家仍要与颜家交好。”

    齐文敬低头沉思一会儿,道:“族长说的是,是我糊涂了。”

    族长捋着胡须,道:“你还年轻,难免有顾虑不到的地方,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你作为齐家长房嫡子,肩上的担子极重,万不可再向今日这般冒失。”

    齐文敬站起身来,向族长深深鞠躬,道:“是。”

    “坐吧。”

    族长抿了一口茶,对齐文敬道:“明承膝下次子,聪明伶俐,可立为世子,你觉着呢?”

    明承是齐文敬的嫡长子,发妻萧氏早逝,膝下留了一子一女。

    明承年少丧妻,后又娶了颜家的次女做填房,如今也给明承填了一个儿子。

    早死的萧氏出身于兰陵萧家,与齐文敬中意的姑娘同出一族,齐文敬爱屋及乌,对萧氏所生的一子一女极为照顾,唯恐他们被颜氏欺负了去。

    萧氏的一子一女也不曾辜负齐文敬的厚爱,敏而好学,颇有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能撑起齐氏一族的兴旺。

    齐文敬心中欢喜,便还早早地放出了风声,说以后的世子之位,非萧氏的长子莫属。

    颜氏所生的次孙,年龄尚小,正处于牙牙学语的时期,根本看不出来什么,更别提担当重任,延续齐家的兴旺了。

    齐文敬心中犹豫,眉头紧皱,道:“这。。。”

    族长淡淡道:“文敬,我知道你的心思,但个人喜好厌恶,在家族昌盛面前,不值一提。”

    齐文敬手指微微颤抖,深呼吸一口气,低声道:“文敬听族长的。”

    就像当年,族长让他放弃萧氏庶女,娶张氏一样。

    难受归难受,但他还是迎了张氏回来。

    生为齐家的嫡长子,享受了齐家的荣华富贵,就要担起嫡长子的责任来。

    他对不起萧氏,也对不住张氏,但他对得起齐家,这就够了。

    齐文敬吩咐道:“着人挑个好日子,开祠堂,立世子。”

    齐家只有和颜家紧紧皖成一股绳,才不会被秦钧趁虚而入。

    世之大族,立世子要上达天听,不能擅自费立。

    齐文敬写了折子,让人快马送到天启城。

    同时,还吩咐安插在各地的眼线,把立世子的消息传得越热烈越好。

    齐家立世子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颜家适时送来贺礼。

    齐颜两家和睦相处的景象,让远在天启城的杜云彤发起了愁。

    当真是立足青州千年的齐家,有着自己独到的本领,她这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算是白白浪费了。

    非但没有离间两家,反而让两家更为亲密了。

    颜氏生的孩子一旦被立为世子,以后的齐家也就有了颜家一部分,纵然是为了那个孩子,颜家也不会对齐家坐视不理的。

    杜云彤哀叹出声。

    怪不得说婚姻是最好的结盟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确简单直白,让人防不胜防。

    型号她做了两手准备,不至于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

    颜家没办法争取过来,那就劳烦姜度提兵出蜀了,不需兵临颜家城下,只需在颜家城池外远远地扎营就行了。

    大军压境的这种威慑,足以让颜家不敢轻易出兵帮助齐家了。

    若说是不然,就会被姜度抄了老家。

    聪明如颜家,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险的。

    姜度听完杜云彤的打算,沉吟片刻,没再像往常一般对度杜云彤言听计从。

    姜度蹙眉道:“蜀兵不能轻易调动。”

    “南方蛮夷虎视眈眈,戍守边疆,镇守蜀地,方为我的职责所在。”

    姜度目光朗朗,犹如寒夜星辰一般闪亮,虽有一抹愧疚闪过,但更多的是舍我其谁的潇洒笃定。

    他可以借给杜云彤军粮,也可以倾尽家财帮助杜云彤购买粮草,但若是让他从蜀地调兵,却是万万不能。

    他可以为杜云彤出生入死,纵然粉身碎骨、挫骨扬灰,他也毫不退缩,但他不能让蜀地的百姓跟他一起冒险。

    蛮夷蠢蠢欲动,若他调兵出蜀,只怕不出三日,满意便会趁机入蜀。

    蜀地虽然易守难攻,但对于自幼长在深山之中的蛮夷来讲,根本不算困难。

    城中兵力空虚,过不了几日,就会被蛮夷破城。

    到那时,蜀中百姓又要遭受百年前的战火肆虐。

    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丈夫存于天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蜀地百姓,是他的底线。

    杜云彤一笑,道:“谁说一定要二叔带兵出蜀了?”

    “兵者,诡道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也说不清楚。”

第 100 章() 
第一百章

    杜云彤笑吟吟地看着姜度;道:“二叔明白我的意思的。”

    姜度思索片刻;眸中精光微闪;轻声道:“疑兵?”

    “我就知道;二叔这么聪明;一定想得到的。”

    杜云彤点点头;笑着道:“蜀地在二叔一族的治理下;早已不复往日的穷山恶水之态,如今的蜀地,比之广陵也不差分毫。”

    她挺佩服姜家的。

    蜀地比不得平原的土地肥沃;也比不得广陵的得天独厚,蜀地到处是山川河流,且山路难行;地广人稀;千年以来,都是不毛之地。

    多年前;姜氏一族受封蜀地;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对蜀地的改造与重建。

    数不清的姜家儿郎埋骨蜀地;终其一生;不知蜀地之外的景象;才换来了蜀地如今的欣欣向荣。

    他们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不止是蜀地的守护神,更是大夏朝的定海神针。

    姜家在,蜀地便不会乱。

    蜀地地处深山之中;周围皆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唯有不多的平原镶嵌在群山之中。

    地形特殊,易守难攻,更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千年来,只有蜀地之人出蜀,不曾有外人攻入蜀地。

    故而蜀地不乱,大夏朝便有可以退守之地,无论外界发生何事,天家李氏都有机会重整山河待后生。

    当然,蛮夷不属于攻入蜀地的外人之列。

    蛮夷寄居在更深的山脉之中,一旦戍守蜀地的军队空虚,他们便会趁机攻入蜀地,掠夺粮草与财宝。

    若只是抢些粮食与财宝,那还就罢了,蛮夷不习礼仪,蛮横无理,与禽兽无异,下山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夏人在蛮夷眼里,女人是可以供他们发泄私欲的工具,男人是可以吃的粮食。

    蛮夷残暴,千百年来,夏夷不两立,两族争斗不休。

    夏朝不是没有规模动兵,想要剿灭作恶不断的蛮夷,两军交战中,蛮夷速来打不过夏军,一见夏军,便退守深山不出。

    深山难行,且多毒物瘴气,夏军在深山之中吃了不少苦头,可也奈何不了蛮夷,最后只得退兵。

    蛮夷发觉夏军退兵,便又会出兵骚扰,仗着熟悉地形,让夏朝在深山之中折了不少将士。

    数千年的交手,让夏朝头疼的同时也想出了应对之策——在深山下首建立关隘,戍守蛮夷不得出山。

    山中丛林交战,夏军讨不到好处,但若是下山,蛮夷根本不是夏军的对手。

    故而千年来,蛮夷们都被夏军困守在深山,若无夏军故意放出,蛮夷是根本出不来的。

    这个法子虽然好,可也需要大量的将士戍守在关隘,一旦守备军不足,蛮夷们便会趁机下山,作恶蜀地。

    姜氏一族世代镇守蜀地,为的就是不让蛮夷有片刻机会下山为祸蜀地。

    蜀地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姜家麾下的将士们只能在蜀地戍守,根本不能大规模出蜀。

    而杜云彤,也没想让姜度领兵出蜀,去帮助秦钧防守颜家。

    若是为了一个颜家,反倒是把蜀地给丢了,那是得不偿失,捡了芝麻丢西瓜。

    杜云彤道:“以二叔对蜀地的掌控,断绝蜀地与外界的往来交易,封锁所有消息的进出,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蜀地通往外界的道路不多,姜度只需要在各处关口处设下禁令便可,便无人可以自由出入蜀地。

    至于会不会有人翻越连绵不断的群山来外界送信,杜云彤觉得,可能性不大。

    群山之上,虎豹狼虫聚集,且多毒虫瘴气,纵容没被这些野兽吃掉,也会被瘴气毒死。

    秦钧麾下暗卫素有大夏朝第一精锐之名,但也不敢轻易铤而走险,穿越蜀地的群山。

    故而杜云彤认为,封锁蜀地与外界消息,是非常容易实行的。

    姜度眉头微动,道:“还有信鸽。”

    哪个世家大族培育的没有传递消息的信鸽,纵容防备了人,也不好防备信鸽。

    总不能每座山头都驻扎军队,昼夜不眠地盯着天上的鸽子看。

    “信鸽不用防备。”

    杜云彤抿了一口茶,道:“若没了信鸽,怎么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何人出蜀,又带了多少兵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打着二叔的旌旗。”

    甘萝叶后味甘甜,暖暖的阳光又洒在身上,杜云彤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杜云彤道:“对了,别忘了在马尾巴上绑点东西,以壮声势。”

    马尾巴一扫,尘土漫天,远远望去,犹如千军万马一般。

    颜氏乃是千年世家,做事求稳而不涉险,姜度借秦钧粮草在前,又送银两灾后,颜家见此状况,多半会以为姜度悬心不下,亲自督军援助秦钧。

    秦钧素有杀神之称,但姜度亦有蜀地守护神之号,少年坐领两州之地,如今更是把蜀地经营得有声有色,岂会是庸碌之人?

    颜齐两家虽然有殷勤之好,齐家更是立了颜氏女生的孩子为世子,但颜家到底是屹立千年而不倒的世家,万事以世家利益为先,权衡利弊后,未必肯为了齐家同时得罪于秦钧姜度。

    在座之人皆是人精,很快便想通其中关节,无不对杜云彤投以赞赏的目光。

    姜劲秋更是道:“我以前在书上看过撒豆成兵之术,只以为是写书人哄骗世人的。”

    马逐溪低头抿着茶,余光偷看着眉飞色舞的姜劲秋。

    阳光洒满地,少女明媚又英气,眼睛里仿佛藏着星辰。

    姜劲秋道:“你这法子,跟撒豆成兵也差不多了,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秦钧依旧是半敛着眼睑的面瘫模样,听着屋里众人皆夸赞杜云彤的话,锋芒毕露的眼角漫上一抹极淡极淡的暖色。

    那暖色一闪而过,像是雪后初霁,瞬间让人软了心肠。

    秦钧道:“还有。”

    “止戈果然最懂我。”

    杜云彤丝毫不吝啬夸赞秦钧。

    这种闷骚傲娇到极致的人,能跟她心意相通也是不容易了。

    秦钧说的没错,她还有后招。

    后招是对付让夏人恨得牙痒痒的蛮夷的。

    杜云彤道:“二叔大可放出领兵出蜀的消息,引诱蛮夷下山。”

    “等蛮夷下山攻入关隘之后,来个关门打狗。”

    百年来,蛮夷从没有停止侵略蜀地的野心,只要中原动荡,戍守蜀地的将士不多,他们便会趁机下山作乱。

    哪怕嫁了个广宁公主过去,蛮夷们也没有丝毫收敛,拿出与大夏和好的态度。

    听人言,蛮夷在接广宁公主的时候,还想趁机在蜀地抢掠一番,可惜姜度早做防备,他们没有成功罢了。

    对于这种不知悔改,只知烧杀抢掠之人,对他们没必要客气。

    秦钧对待蛮夷的态度虽然极端,但也代表了夏人对待蛮夷的态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非灭不可。

    杜云彤来自后世,自幼受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育长大,故而她原来对蛮夷的态度并没有夏人那样的恨之入骨,偶尔也会想夏夷两族是否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但自从了解夏夷两族的恩怨后,杜云彤便再也不抱有这有想法了。

    这个时代的蛮夷,与侵略中华的日本差不多,日本宣布投降后,再不敢轻视中华,但蛮夷不一样,哪怕被困局深山,也丝毫不改入主中原的野心。

    在他们眼里,夏人就是两脚羊,就应该被他们欺压,女的发泄私欲,男的为奴隶粮食。

    世人皆知以德报怨,却不知后面那句是何以报德。

    这样的蛮夷,如秦钧所言,不值得活在世上。

    秦钧平定青州,收服颜氏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周围四夷。

    她和秦钧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秦钧的目光,便是她的目标,在条件允许下,她不介意对蛮夷动手。

    当然了,哪怕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姜度假借出兵颜氏,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杜云彤道:“蛮夷只是毛化未开,但并非愚昧之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