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夫君总是想杀我 >

第75章

夫君总是想杀我-第75章

小说: 夫君总是想杀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点就是他凌冽气场里带着的桀骜不驯,他永远都是逆风而行的少年,让人永远无法训养的猛兽。

    雪压青松,青松愈直,缺点也就成了让人痴迷的优点。

    这样一个秦钧,她才舍不得他英年早逝。

    “下次王少斌再过来,侯爷让他来找我,是真心投诚,还是假意为饵,我试试就知道了。”

    秦钧点头,昏黄宫灯下,他薄薄的唇略显得有些苍白。

    杜云彤知道他在船上不适应,与他说完王少斌和齐文心的事情后,把齐文心算计李晃的事情略微提了提。

    秦钧微抬着眉,墨玉般的眸子里诧异一闪而过,想起了王少斌跟他说过的,齐文心与齐家面和心不合,并非真心替齐家办事的事情。

    王少斌在说起齐文心的时候,眼睑微敛着,面上没甚表情,语气也是世家子弟一贯的儒雅清俊:“我的这位继母,虽出身齐家,但身份卑微,生母乃是齐家婢子。原本是没资格入齐家族谱的,因继母嫁给父亲,怕面上不好看,这才开了祠堂,入了族谱。”

    茶杯里的茶水是刚倒的,有些热,热气腾腾的云雾升了上来,萦绕在王少斌面前。

    世家大族,明面上是一团和气的,但内里的东西,谁又说得清楚呢?

    齐家与王家乃是世交,他的母亲是齐文心的堂姐,不同的是,他母亲是齐家的嫡长女,而齐文心,不过是齐家不起眼的庶女,但若论起年龄来,齐文心与他是大小差不离的,虚长他几岁。

    王少斌年幼之际,在齐家做客时,是见过齐文心的。

    齐文心的穿着与齐家的女儿没甚不同,下人们也客客气气唤着四小姐,但低头饮茶时,他总能看到齐文心指上的茧子。

    世家女,虽学女红,但更注重才学修养,一个养尊处优整日看书的小姐,手里哪会磨出厚厚的茧子来?

    那日王少斌又随母亲回齐府,恍惚中听到齐文心的哭喊声。

    满园的丫鬟婆子像是没有听到般,各司其职,他的舅母眉头微皱,脸上有着几分不耐。

    他母亲终究是个良善人,见此便道:“嫂嫂好歹也派人去瞧瞧,是否出了什么事。”

    “咱们齐家是百年世家,可不是那等尊嫡贬庶的轻狂人家。”

    舅母面上的笑容有些僵,打发了婆子去问。

    后来衣着光鲜的齐文心来院子谢恩,他一边抿茶一边看她的表情。

    她眼圈微红,似是刚刚哭过,可说出来的话,却不是受了委屈的话,四平八稳地谢他母亲的关心。

    再后来他年龄大了,便不能跟着母亲在齐家内宅了。

    再再后来,他母亲因病去世,齐文心成了他的继母。

    他问父亲为何是齐文心,父亲说,既为续弦,身份便不能太高,太高了,以后生出来的孩子会威胁到他的位置,齐文心是齐家女,娶齐文心,既能继续联姻齐家,又不会威胁到他的存在。

    再说了,庶女庶女,哪里见过什么好东西?略施点小恩小惠,就能让她死心塌地了。

    父亲语气轻蔑,说着庶女上不得台面,远比不得他母亲是齐家嫡出,雍容端庄识大体,而齐文心,只有一张脸尚且能看。

    风声喧嚣,王少斌突然就没了食欲,放下筷子抬眉看着屏风。

    屏风后,一抹茜蓝色飘闪而过。

    他记得,今日的齐文心,穿的似乎就是这个颜色。

    宫灯映着王少斌的脸,于他脸上投下浅浅光晕,王少斌语气如旧:“继母因出身之事,年幼之时过得极苦,据少斌所知,她的母亲兰姨娘,死得颇为蹊跷。”

    “然终究不过一个婢子,死了也就死了。”

    秦钧一脸漠然,王少斌声音微顿:“故而,以少斌之见,继母未必真心帮齐家做事。”

    同理,也未必会帮王家做事。

    她只帮她自己做事。

    王少斌的手指停留在茶杯上,微抬着眉,看着秦钧,道:“或许,她可为侯爷所用。”

    宫灯里的蜡烛似乎将要燃尽,暗卫走进来换了新蜡烛。

    阴影归于光明,秦钧道:“齐文心可用,三城可取。”

    他与杜云彤的担忧不一样。

    齐文心就像一把利剑,若使用得当,将会给青州齐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齐文心聪明,不好掌控,但他觉得,他心上的姑娘更加聪明,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齐文心的那些聪明,根本不足为惧。

    虽然此时,他心上的姑娘有些底气不足:“侯爷,这样太危险,我不想让你冒险。”

    秦钧静静地看着杜云彤。

    幽深的眸子里是满心满怀的信任,杜云彤举了白旗,道:“好吧,我再想想,总之,我不会让你轻易冒险。”

    齐文心说能调动王宏的兵马,就能调动王宏的兵马了?

    万一只是表面调动兵马,实则在城里埋伏军队,只待秦钧进城,便里应外合来个瓮中捉鳖怎么办?

    她才舍不得秦钧冒险。

    可秦钧非要冒险。

    阳谷,昌平,济阴三城的位置是在太重要了,她看了齐文心看出的条件都心动了,更别提秦钧了。

    杜云彤把秦钧按在床上,道:“这事我来拿主意,你只管练兵便是。”

    秦钧晕船,还是让秦钧早点休息为好。

    把秦钧按在床上后,杜云彤去了秦钧的书房。

    若是旁人敢这样大大咧咧走进秦钧的书房,怕是会被秦钧拿起陌刀砍成两截,但杜云彤不同,她是他的心脏,更是他的智囊,莫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书房,天下他都愿意捧给她。

    暗卫们早就习惯杜云彤出入秦钧的书房,非但没有阻拦,还颇为贴心地给杜云彤泡上了她最喜欢的甘萝叶。

    秦钧晕船,莫说处理各处送来的军报了,他现在看谁都是飘的,也就杜云彤在他身边时,他还能提起精神说两句话。

    若是其他人造访,点头摇头,就是秦钧一日的说辞了。

    秦钧无法处理政务,累积的书信快要堆成山,偏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旁人不敢拿主意,暗卫们被各处的书信催得不行,但也不敢擅动,看到杜云彤进来书房,翻看着信件,一干暗卫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天知道他们被人催得有多惨。

    铺纸磨墨,燃起熏香,就连一旁的宫灯,也给换成了杜云彤喜欢的花样。

    宫七发誓,这些暗卫们对待秦钧都没这么殷勤。

    杜云彤随手翻着信件。

    厚厚的一打,都是马逐溪送过来的,说着中原之地的情况,声泪俱下祈求减免中原之地的赋税。

    一连数封都是如此,杜云彤不难猜出秦钧给马逐溪下了什么命令,才会让马逐溪这般恳求。

    秦钧有意出兵青州,但苦于有兵无粮,好不容易把荥泽郑氏算计倒了,可不是就兴高采烈征收粮草,以供日后攻打青州吗?

    收收收,就知道收,中原的老百姓都快逼到造反了,还征收粮草呢?

    当真是欺中原无人呢。

    中原百姓也是惨,好不容易送走了吸血的郑氏,又来了个一心想要征粮出兵青州的秦钧。

    杜云彤摇着头,给马逐溪回信。

    减免一年赋税,往后的赋税按照如今赋税的一半进行征收,至于秦钧想要军粮的事情,由她来解决。

    写完信,让暗卫赶紧加急送走。

    大战一触即发,各地诸侯世家蠢蠢欲动,若这个时候再不善待中原百姓,指不定秦钧前脚出征青州,后面的中原百姓就揭竿而起。

    古往今来,王不过霸,以一当千的项羽都死在了四面楚歌,她可不敢让秦钧也经历一次。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剧情,一点都不美好。

    安抚中原百姓,交好其他世家,这样在秦钧对齐家出兵的事情,才不会让秦钧陷入与整个天下为敌的局面。

    房间里的秦钧喝了大夫开的安神汤,昏昏沉沉睡着,杜云彤连夜将秦钧堆压的事情处理完,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杜云彤揉了揉脸,回自己房间简单梳洗换衣服。

    今天可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秦钧既然执意要取三城,她帮他便是。

    生而为人,哪个没有点自己的小心思?

    齐文心不为齐家,不为王家,为的是她自己,利益相同下,齐文心是可以为她所用的。

    而到了利益不同的情况下,她相信,秦钧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最好最坏的打算都已经做足,她还担心什么?

    直面人生的暴风雨便是。

    青州富饶,人口极多,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何必非要硝烟四起,伤了将士,更是苦了百姓。

    这种局面,不是秦钧想看到的,更不是她想看到的。

    只要拿了阳谷昌平济阴三城,秦钧就能把战争的伤害降到最低,如今她要做的,就是帮秦钧拿到这三城。

第 93 章() 
第九十三章

    杜云彤给齐文心下了帖子;约她在节后好好谈上一谈。

    阳谷昌平济阴三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离天启城太近了;青州兵驻扎在那;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利剑悬挂在秦钧脑袋上;让人睡觉都睡不安稳。

    这三城;更是将青州京都分开的咽喉所在;强行用武力去攻占,将会消耗巨大的兵力。

    想要占领一座城池,最起码要比守城军多出两倍的兵力;更何况,这三城易守难攻,只用两倍的兵力;怕是占领不下。

    如今这三城各自驻守五万兵力;五万是明面上,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以齐家行事之谨慎;绝不可能只放了五万士兵在城里。

    八万;或许更多。

    三座城池各为犄角之势;攻取一城;另外两城则会出兵相助,秦钧若想强行用武力攻占,最起码要动用三十万的大军。

    秦钧坐拥三州之地;三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可秦钧擅长的,是草原歼灭战,或者平原山川会战,攻城之战,秦钧甚少涉及。

    往好处想,秦钧是杀神,打了那么多的仗,举一反三,或许能提炼出攻城拔寨的精髓,但军粮之事,秦钧仍然没办法去解决。

    秦钧倒是想解决来着,派了马逐溪去中原之地征收粮草,但中原百姓苦于赋税多年,再继续重税苛责下,一个不好,百姓们便会揭竿而起,到那时,秦钧别说对青州动兵了,单是中原的暴乱,就够他头疼一阵了。

    所以她免了中原之地一年赋税,让马逐溪安民辅政,一为中原之地的百姓,二为秦钧也积累点好名声。

    毕竟秦钧现在的名声,实在太烂太烂了,以至于她都有种秦钧居然还能活蹦乱跳活到现在,当真是个奇迹的错觉。

    没办法去征收军粮,杜云彤想了想,想给姜度写封信。

    蜀地早已不是大夏建。国初期的山穷水恶之地了,姜氏一族在蜀地精耕细作百余年,如今的蜀地,是门扇半开,猪肥鸡壮,夕阳西沉,一川明月稻花香。

    这么富饶繁荣之地,也难怪惹得南方的蛮夷们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了。

    就连她,都生了问姜度借钱借军粮的念头。

    说干就干。

    姜氏一族心怀天下,个个都是忠于大夏、宁折不弯的好儿郎,如今诸侯世家林立,皇权势弱,秦钧有力挽狂澜之心,可苦于没有军粮,这种情况下,姜度应该不会不帮吧?

    杜云彤按照市面上的利息折算,每一笔都写得极为清楚,哪年借,哪年还,绝不拖欠姜度的粮草。

    当然了,不全是借。

    许如清曾给她留了百万嫁妆,那些嫁妆在她的运作下,早已翻了好几倍,如今拿出一部分,先支付姜度一部分银钱,剩余的钱财,等秦钧打下了青州城,再向姜度支付。

    若姜度肯借,秦钧的粮草便能解决三分之一了,另外三分之二,她想其他的办法。

    从她的嫁妆里,再拿出一部分银钱,去中原之地购买粮草。

    中原之地免了今年的赋税,想来粮食会剩余许多,她按照市面上的价格会购进,应该能筹得一部分粮草。

    而至于剩余的三分之一的粮草,杜云彤把心思打到了颜家身上。

    颜家所驻守的琅琊之地,是大夏朝最为繁荣的城池之一,而下首的广陵等,也不承多让。

    杜云彤曾看过颜家每年的税收,艳羡之余又替秦钧感觉委屈——秦钧三州之地的赋税,加一块才是人家一两座城池的税收。

    没办法,北地地广人稀,能征善战是真,但是穷,也是真。

    若是不然,秦钧也不至于差点把整个侯府给贴进军队里。

    至于颜家会不会给秦钧提供粮草,杜云彤觉得,难度颇大,但再怎么难度大,也要硬着头低想办法,总不能让秦钧的军队打到一半,没有粮食吃了。

    杜云彤给姜度写完信,让暗卫加急送往蜀地。

    墨水仍剩,便给琅琊的颜氏也去了一封。

    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她自己看了都心酸不已,就是不知道颜氏的家主会怎么想。

    两封信分别送出,天边已经大亮,杜云彤换了身衣服头饰,去找颜松云。

    昨夜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太后为全李易和齐家的脸面,多半会下懿旨赐婚,这个时候她去找太后不合适,太后忙李易的事情都够焦头烂额了,她还是少在太后面前晃悠的好。

    至于李晃会不会有什么小动作,杜云彤觉得,多半是有的。

    只是针对的人是齐文心而已。

    李晃对齐文心出手,她才好从中解围,与齐文心结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如今找颜松云才是当务之急。

    颜家这个盟友,在这个节骨眼上,可是比李易的婚事重要多了。

    此时离颜松云被太后杖责的事情已经过了月余,月余时间,颜松云的伤势早已经好了,但杜云彤还是带了些补品过来。

    这些补品是为了提醒颜松云,上一次太后执意要惩罚他,是谁给他解的围。

    颜松云看了一眼杜云彤身后丫鬟捧着的补品,眉头微皱,沉声道:“翁主有心了。”

    随从捧上了茶,袅袅茶香飘了出来,是杜云彤最为喜欢的甘萝叶。

    杜云彤眉头微挑,瞟了一眼颜松云,抿了一口茶,浅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