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超凶-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笄礼上正宾是给及笄者插笄的,这个正宾八、九不离十应该是阿婆亲自当的,捧盘的司者可以请张家的娘子们,不过她跟十三娘要好些,估计会请十三娘。至于赞者,其实顾容婉是最适合。
不过这个念头想想就罢了,顾容婉怎么也不会答应来给她当赞者吧。顾容安很有自知之明,要是顾容婉肯给她当赞者,她也能给宋欣宜当赞者了。
然而等笄礼开始,顾容安就被自己啪啪打脸了。站在赞者位置,穿着县主翟衣的人,不是顾容婉又是谁?
看见顾容安脸上一闪而过的惊讶,顾容婉心情愉悦地勾起了嘴角,能看见顾容安吃惊的样子,也不枉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曹夫人的邀请了。
脸莫名的有点疼,不过这不是发呆的时候,顾容安仪态端庄优美地向南揖礼,答谢宾客。
匆匆一瞥,顾容安发现来观礼的除了不能不请的朱氏,还有好些熟人,姨母王夫人站在张夫人旁边,张夫人身后是她的儿媳们和张家的娘子们,张忠义有愧于曹氏,这些年来对顾大郎很是照顾,虽然张忠义没有明显站队,他家的女眷们也更亲近曹氏。
然后转向西的过程中,顾容安又看见了一脸兴奋捧着红漆盘的张十三娘。顾容安对十三娘笑笑,缓缓地在铺在地上的茵席上跪坐下来。
鼓瑟声停了一瞬,换了一支曲子。
这时顾容婉就缓步上前,拿起梳子在顾容安头上轻轻梳了梳。
顾容安看见顾容婉脸上温柔的笑意,她也微笑起来,姐妹俩目光对视,头一回这么亲密,竟也不觉得生疏。
其实顾容婉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别扭小孩,一般及笄礼赞者穿连裳大袖礼服就足够隆重了,顾容婉却慎重地穿上了翟衣。顾容安相信如果顾容婉不是朱氏的亲孙女,她们一定能成为好姐妹。
穿着童子服的顾容安看起来顺眼多了,顾容婉梳着头,觉得自己当这个赞者很是不错。梳头只是仪式,她轻梳几下,依礼把梳子放在了顾容安南边,垂手而立。
陆氏就扶着曹氏站起来,走下东阶。
顾容安心里暖暖地,果然是阿婆亲自给她插笄。
曹氏在陆氏的服侍下洗了手,等到陆氏回到正位坐下,曹氏就走到顾容安跟前。这时顾容安已经在顾容婉的帮助下转身面东正坐了。
十三娘捧着托盘上前,曹氏目光欣慰地看着顾容安高声念,“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顾容安眼眶有些发热,真好,这辈子阿婆还好好的,阿娘也平平安安。
曹氏面带微笑,跪坐下来,拿起放在地上的梳子在顾容安头上梳了三下,十三娘躬身把托盘递到曹氏手边。盘中是曹氏和陆氏精心为顾容安挑选的一枚凤头羊脂玉发笄,笄上刻着莲纹,寓意吉祥如意。
“安安长大了,”曹氏轻声感慨,把发笄插在顾容安头发上。
顾容安眨眨眼睛,把泪意逼回去,然长睫上还是沾了一滴泪。
小孩子一样,大喜日子哭什么,曹氏顺手摸了摸顾容安的头,起身回位。
顾容婉立在顾容安身侧为她正笄,也顺手摸了摸她的头,嗯,软软滑滑的,难怪曹夫人喜欢摸。
没大没小,顾容安起身时给顾容婉扔了个眼刀,顾容婉偷笑。
向宾客再次行礼,就可以跟着赞者去小厅里换衣裳了,一加结束。
“谢谢你能当我的赞者,”顾容安对顾容婉道谢。
顾容婉帮顾容安穿上素衣襦裙,“这有什么客气的,难道我及笄的时候,你不给我当赞者?”
“我以为你不会请我当赞者呢,”顾容安听顾容婉这么说挺高兴。
“我们是姐妹,不请你请谁?”顾容婉轻哼。
“对,我们是姐妹。”顾容安握住了顾容婉的手,她心生愧疚,也许等顾容婉知道她背地里做了什么,就不会认她这个姐妹了。
“县主该出去了,”侍女轻声提醒。
顾容婉有些羞涩地挣开顾容安的手,快一步走在前头领路,“该出去啦。”
“嗯,”顾容安抛开杂念,跟着顾容婉出去。
天晴()
加笄之后的第一拜;拜谢养育之恩。
陆氏看着亭亭下拜的女儿;忍不住掉了眼泪。
顾容安抬起头;看见陆氏哭;刚才就强逼回去的眼泪也啪叽掉了下来。好在顾容婉见机快;在母女俩对望着流眼泪之前;就把顾容安牵走了。
“大喜日子哭什么;”顾大郎心中也甚是感慨,借着宽大的袖子遮掩,在案席之下握住了陆氏的手。
“安安长大了就要嫁人了;我想想就伤心,”陆氏没有嫌弃顾大郎的不庄重,反而抓住了顾大郎的手。
顾大郎本来是很欣慰吾家女儿初长成;一听安安要嫁人;一颗老父的心都要揉碎了,酸了吧唧地;“哪有那么快就嫁人;挑挑选选还要两三年;考察验收又要两三年;不急不急。”
陆氏听他酸气纵横的话;不由气笑了,“拖个四五六年;你不急,我急。”
四五六年哪里晚了?顾大郎没有顶风作对;乐观地想;反正安安自己也很抗拒嫁人的嘛。
及笄礼有三次加笄,三加后,顾容安就回侧室里换掉了沉重的翟衣,换了杏黄的大袄和郁金裙,重新出来招待客人。
陆氏就招手让顾容安过去见人。顾容婉和张十三娘对视一眼,颇有默契地跑掉了,很没有姐妹友爱地留下顾容安一个人孤军奋战。
围着曹氏和朱氏坐的都是贵客,曹氏左手边坐的是顾衡结义兄弟张忠义的夫人,太原王氏的太夫人坐在了右首,挨着朱氏,王太夫人的长媳赵氏站则在她身后,与同样站在朱氏身侧的赵惠匀低声说话。
陆氏则挨着张夫人坐着,她右手边是王修之的母亲王夫人。对面坐着晋阳刺史方继云的夫人。
左右分立,勋贵与世家,可谓对垒分明。
这样的场景顾容安早就习惯了,仪态端方地给各位夫人们见了礼,就被张夫人拉着手问,“我听说你在城南施粥?十三娘这几天也闹着要去呢,我就说你是办正经事的,她去可不得添乱。”
握在手里的小手雪白柔软,水嫩嫩暖融融地,摸着可舒服了,张夫人两只手都握上去了,越看顾容安越满意。
瞧那小脸红润光泽地,眼睛闪闪发光,不是那种风吹就倒的小娘子。最难得的是人美又心善,自家八郎、九郎、十一郎还有小十四都正当婚龄,只要安安愿意,这几个孙子都可以随便挑啊。
不知道为什么顾容安总觉得被张夫人看得心虚气短,所以她很是谦虚,“大雪成灾,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又借机拉人入伙,“十三娘要来,叔祖母就放着她来,我正缺粮呢,她来我也不要求多,只要三石糙米就成。”
因张忠义与顾衡是结拜兄弟,两家亲戚论处,顾容安就管张夫人叫叔祖母。
“三石少了,”曹氏努力帮孙女挖张家的粮仓,“你叔祖母家有钱,要三十石才行。”
又鼓动张夫人说,“小辈都出力了,你不得多出点力?”
“一人三十石是不成了,”张夫人乐呵呵地,“我家人多,一人出三石,合起来也有半个仓了罢?”
半个仓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张家人丁兴旺,张夫人生有五子一女,五个儿子各自开枝散叶,光是孙子就有十几二十个,重孙子也有四五个了。算下来也能凑齐一百石。
“安安还不快谢谢你叔祖母。”曹氏拍板钉钉,生怕张夫人反悔一样。
顾容安立刻脆生生地道谢,“哎,多谢叔祖母慷慨!”
坐在朱氏旁边的王太夫人是个端庄的老太太,花白的头发都拢在一顶金丝莲花冠里,严谨得一丝儿也不漏,见张夫人一口气捐了近百石的粮食,她眼皮子一抬,“那我也凑个热闹,凑个两百石粮食,四百件棉衣。”
轻轻松松压了张夫人。张夫人拍拍顾容安的手背,松了手笑眯眯地让她去道谢,“阿嫂还说我家有钱,我哪及得上王夫人大气。我就再捐六百件万寿衣罢。”
捐绣着晋王殿下万寿无疆的万寿衣,张夫人这是把功劳都算给晋王府了。
万寿衣?王太夫人眉毛动了动,暂时压下疑问。她笑不露齿,矜持地说,“尽心足矣。”
也不知是在说张夫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还是在同顾容安说话。她伸手虚扶,示意在她跟前行礼道谢的顾容安站起来。
“多谢夫人。”不论人家有什么心思,愿意捐赠就是好事,顾容安谢得真心实意。
都说湖阳县主顽劣,今日看来也是知道礼数的,王太夫人点头。站在她身后的赵氏也跟着打量顾容安,见她眉如翠羽,口如含朱,眼中似有春水盈盈,不免有些不喜,长得太浓艳了。
赵惠匀见她堂姐皱眉,知道顾容安不讨她的喜,唇角就勾起来了。
顾容安是没有注意王太夫人身后的官司的,白得了三百石粮食,一千件衣裳,她光顾着计算怎么分配了。如今她的施粥范围已不仅限于长信坊了,因为连日雨雪凝冻,晋阳城外开始出现了零星的灾民,她已让人在城外布置了一个粥棚。
等到灾民往晋阳聚集,一个粥棚就不够用了。张夫人和王太夫人的捐赠,可解一解燃眉之急了。
“我家捐两百石粮食和三百件万寿衣,”方夫人也开了口。方刺史夫妻俩一贯机灵,万寿衣的事自然是知道的。还曾感叹也难怪湖阳县主得宠,这样会花心思。
有了晋地两个最大的文武大臣的夫人带头捐赠,凡是来了的客人多多少少都捐赠了些东西表示支持。后来一算,如果城外的灾民只有一两千,顾容安这场及笄礼就募捐到了足够她一日两顿施粥,直到正月十四雪灾结束的粮食。就连衣服也得到了两千件的承诺。一旦之间变成大富豪了。
如此,在顾容安的统筹安排下,小九的强力监督和王小麻子的精打细算下,这一场分别以曹氏和顾衡名义进行的施粥赠衣活动,顺顺利利地坚持到了正月十四。
这一天,晋阳城的雪化了。
彼时滞留邺城的太子刘荣已因为坚持在赈灾一线,与百姓同甘共苦抵御天灾的贤德举措赢得了广大民心。
十四这天,刘荣重新祭天。
于是高台下,冒着寒风与鹅毛大雪跟随太子祭天的文武官员、平民百姓,看见了一场奇迹。
当太子殿下祷告结束,鹅毛一样的雪花不飘了,寒风渐渐停止,一缕明亮的光从天而降落在祭台上,衣袂飘飘的太子殿下犹如神仙中人。
刘荣伸出手去,初晴的阳光暖得似乎灼热,犹如他胸腔中砰砰跳动着的火热的心脏。
阴云消散,邺城阴霾的天空露出了久违的阳光。
台下,高呼太子千岁的欢呼声动九霄。
“这是什么声音?”刘裕在屋子里面也听见了。他没有去观礼。他代替刘荣祭天后大雪不绝,民间已有谣传是他惹怒了上天,天降惩罚。这回刘荣祭天,他明知不妥,却无法阻止,只能祈求雪多下几天。
然而他注定是失望了,守在屋子外的小内侍低着头进来,“王爷,天晴了。”
刘裕骤然色变,竟然连上天也帮着刘荣吗?
双喜()
这一年的上元节;虽没有往年来得热闹;却处处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喜庆。
就连顾容安在清晨看见露头的稀薄阳光时;也不免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这个格外漫长的严冬太难熬了;雪似乎下得没有终止的时候;有时候她甚至会恍惚怀疑自己有没有记错;上元节前雪灾真的能够结束吗?
好在她的记忆没有出错,从昨天傍晚的漫天红霞,到今日清晨的细嫩阳光;雪确实是在融化了。屋檐下长长的冰凌滴着水,渐渐变得针尖一样细,被阳光一照五光十色。院子里的青砖地上积雪融化的雪水化作一股股细流;随着缝隙渗漏到地底;顺便把青砖洗得干干净净,露出了石青色的真容。
打扫院子的小侍女们穿着木屐;手里拿着竹扫帚;把滑到路旁的积雪推到墙角;这大概是个有趣的游戏;这些八、九岁的小侍女们嘻嘻哈哈地笑闹着;又扫水又推雪,比赛谁扫得最快;把大尾巴的竹扫帚使得唰唰响。
不过也没谁会去责备她们玩闹的声音太大,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呢;就喜欢听这么充满着欢乐的笑声。
真好呀;顾容安倚在洒满阳光的窗前,从楼上眺望,可以见到院墙外的花园里已经有人在给树枝、亭台绑红绸,挂花灯了。
好像随着严寒的过去,万物都复苏了一样。顾容安嘴角微翘,笑容柔软,娇嫩的日光给她添了一层光辉,整个人像是在闪闪发光。
日日都能见着县主,可日日都在被县主的美貌惊艳,阿五和阿七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想法。
“今天的太阳好暖和,”顾容安终于是依依不舍地从窗前退开了,要不是怕晒黑,她其实还能再站一会,“也不知道明天还有太阳吗。”
“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昨天那么红的晚霞呢,定然是连着天晴。”阿七说得头头是道。
“好,要是连着天晴,我给你包一个大红包。”顾容安大手一挥,就许下了个大红包。
“那奴婢先谢县主赏了,”阿七自信满满笑起来。县主都说是大红包了,就一定薄不了。她是拿定了。
“红包见者有份,县主我呢?”阿五也凑趣讨赏。
心里大石头落地,顾容安豪爽得很,“都有。”
阿五阿七连忙笑嘻嘻谢赏。
从楼下上来的阿二刚掀开帘子就看见几人笑做一团,她脚步略迟疑,却又很快轻快起来,“县主,存心殿来人请您过去呢。”
“这时候王爷找县主做什么?”阿七有些奇怪,这会儿还早着呢。
“来的是李内侍的徒弟喜子,我看他一脸喜气,想来是有好消息。”阿二笑着对顾容安道。
李顺的徒弟喜子在晋王府是极有脸面的内侍了,平常这样的跑腿是用不着他来的,显见是有好事。
顾容安就笑了,“那我们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