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 >

第95章

宦海-第95章

小说: 宦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铭那老小子和稀泥了这么多年,今次看他还怎么跑得掉。”

    说及此事,孙惟德却一点也不惊讶,反而似早有觉察一般笑道:“咱们这位皇上最是会用人,他季铭不出面使劲,哪里能有季家的如日中天,他那小孙子又哪里能这般在朝中风光无限,就算是为了家里的后辈,他也是没得选了。”

    闻言,顾云浩也是默默了许久。

    早在前次御前元化帝那般提拔季航,直接让他负责主理邸报之事的时候,顾云浩便看出来了元化帝在向季家施恩。

    毕竟元化帝如今是个帝王,即便幼年时候与季家有些交情,但身为帝王,元化帝行事也不会真的随心所欲,仅凭自己的情感来论。

    虽然邸报之事颇为重要,但若是真论起来,其实也只需专令季航负责主持就是了,没有必要再刻意专设一职。

    要知道季航本为正七品的编修,如今一跃成为从五品翰林院学士,这般的晋升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只怕这样的恩典在季家眼里,却是有些心惊肉跳了吧。

    不过经由这些事情,季家更是只能一门心思襄助元化帝了。

    毕竟萧穆言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若是季家再不识趣,季铭仍一如既往的和稀泥,只怕元化帝必然会因此生怒,甚至有可能一气之下发落了季家。

    在季航晋升之后,顾云浩也曾暗暗为这位好友担心。

    如今的季家看似风光无限,颇得圣心,但其实却是在被形势所逼迫着在行事。

    眼下季铭又被任为户部尚书,开始主政户部跟工部,只怕不久之后便是由这位季阁老主持新政吧?

    此事虽然或许仍有少数人没有料想到,但顾云浩却是心知肚明。

    要知道新政之策乃是出自他的手笔,其中税赋改制、兵事改革、边贸商城、增设官学这四项是最为重要的。

    而完成这四项,户部跟工部都是需得出大力气才可。

    就连礼部也是必须参与其中,毕竟官学及军事书院之事,须得由礼部负责。

    或许也因着这事,元化帝才急急逼退了周跃光,提拔了袁振为礼部尚书吧。

    看元化帝这一番人事变动,顾云浩心里便明悟了不少。

    元化帝果真是准备让季家打头阵,让季阁老来主持新政之事。

    但是听师祖的话,却不禁让他犹疑起来。

    难怪先前孙惟德问及他与季航相交之事,又嘱咐他需得万事谨慎,只怕是师祖早就看出一二了吧

    “师祖,季阁老在朝多年,若是由他主持新政之事,想必会顺利许多吧?”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出言问道。

    “怎么?先前你提出邸报之事,后又上奏改制之策,而皇上到如今为此,却似没有想起你一般,你却还是这般在意新政之事的成败?”孙惟德的声音带着几分清冷,听不出喜怒。

    “师祖,若新政事成,我华朝百姓都将受益,如此便也达成我当初读书之愿,至于弟子自身,若能更进一步自然是好,若是不能,也并无什么遗憾了。”

    说到这里,顾云浩顿了顿,声音低了两分道:“再则,季航亦是弟子好友,如今季阁老将主持新政,若事成,与他而言也是有益的,若是失败”

    说着说着,却是只见他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竟然是沉默了下来。

    罢了,此事不必再言,且先看一步走一步吧。

    孙惟德自然是知晓他的未尽之言,当下也不再多说此事,只是又道:“今日且不着急回去,陪我吃了晚饭,下盘棋再走。”

    闻言,顾云浩再也没了先前的满腹心事,只余下满心的无奈。

    他这师祖虽然身为当朝权相,但在亲近的人面前却还是有些拧脾气。

    孙惟德喜好下棋,然棋艺却实在是有些不太符合他‘老狐狸’这个名头,跟旁人下棋,要么是被人相让,要么就是输的一塌涂地。

    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顾云浩这样的弟子,他可不会轻易放过。

    不为其他,只因为顾云浩的棋艺跟孙惟德也差不多,都属于是破棋篓子那一类,甚至还要比孙惟德更菜一些。

    故此,每每顾云浩前来,孙惟德都是要拉着他下两局棋,虐虐菜。

    “是。”

    见着师祖如此好的兴致,顾云浩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下。

    *****

    八月朝中大动之后,短暂的平静了些许时间,在临近年底的时候,户部却是最先动了起来。

    户部兼工部尚书季铭季阁老率先发难,直接越过了吏部,亲自向元化帝禀奏了户部官员的任用之事。

    季铭在奏章中将矛头直接指向户部左右两位侍郎,言及两人在户部为官多年,行事谨慎缜密,向元化帝举荐二人到地方为巡抚一职。

    要知道户部侍郎可是正三品的官职,而巡抚却是正二品。

    若户部两位侍郎能真的被调任为巡抚,主政一方,那其实是升迁了,乃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明眼人都是看得出来季铭这一奏章并非真心举荐,实则是想以退为进,将两位侍郎踢出户部。

    季铭在入阁多年,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他这样公开的表示要将户部两位侍郎踢出局,旁人自然闻音知意。

    果然,在季铭上奏之后,立即就有一都察院御史上折弹劾户部左右两位侍郎。

    而旁的人,却是忌惮季铭的权势,并不出言,只作壁上观。

    朝中这些官员们最是会看风向,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都察院弹劾的奏表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户部官员也都人人自危。

    季铭久在这宦海之中,立即抓住这个机会收揽人心,将户部一些官员收为己用。

    在户部人心大动之后,元化帝方才开始过问户部两位侍郎之事,当朝便责令刑部会同大理寺核查此事。

    于这件事情上,大理寺跟刑部都动作极快,不过一月间便有了结果。

    终于,在年底到来之前,户部之事有了结果。

    原户部左右两位侍郎终究是被革职发配了,新上任的两位侍郎亦都是季铭举荐之人。

    季铭最终还是借此事件完全掌控了户部。

第142章:旧岁() 
自户部事变之后;朝中众人不仅对此事暗暗诧异;更是忌惮季铭。

    一连两月;京中的这些官员们仍对这事议论纷纷。

    有的说自元化帝登位之后;季家势大;季铭行事一改往日之风;变得狠辣起来;似有要更进一步,想着拜相的意思。

    也有人说是元化帝有意分化内阁权柄,制衡三位丞相;方才如此重用季铭,甚至为了让季铭尽快掌控户部,不惜发作了原来的两位户部侍郎。

    当然;这些都只是底层官员们的猜测。

    虽然是有猜对了一部分;但底层终究还是没有触及到朝中的核心之事,因而只看到了表面。

    对于那些功勋世家;以及在朝中颇有地位的人来说;大多却是能借此推论;隐约知晓了此事背后的含义。

    看来元化帝果真是要准备新政了!

    前段时间朝中大动;户部跟礼部尚书都换了人。

    而季铭主政户部之后;更是以极快地速度向户部原尚书王守和的旧部下手;对户部官员进行了一次清洗。

    这样强硬的手段,就连素来以强硬著称的左相杜允文,以及行事张狂的徐景都自叹弗如。

    在一些官员们论及季铭行事果断狠辣的时候;那些高层的官员和世家们更是忧心忡忡。

    季铭能如此行事;自然是有所依仗,这个最大的依仗便是元化帝。

    在清洗户部官员的过程中,季铭并未出什么阴招,反而都是用的阳谋,这里面自然有不少人看出了些问题。

    不过有元化帝兜底,即便户部一些官员的罪名有些牵强,但最终还是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

    世家们在意的并非那些被处置的官员,更为忧心的是这件事情背后所蕴含的信息。

    季铭如此清洗户部,又迅速地安插自己的人,如此快的掌控住了户部,无非就是在为新政做准备。

    很明显,新政的首发之地便在户部。

    只怕也是因着这个原因,元化帝方才在户部官员的任用上,全部都依着季铭的意思。

    只是季铭下手这样快,完全不似以往的作风,也实在是让那些世家们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细细思量,众人也都心里有数了。

    多半是元化帝在不久之后便要开始新政,季铭方才这般急切吧

    因着户部的这件事,朝中虽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却是暗潮涌动。

    虽然官职低微,但顾云浩乃是右相一派,又有孙惟德时常点拨,也是知晓一些内里之事。

    其次,季航这些日子也经常跟他混在一起。

    前次邸报之事,虽然元化帝交由了季航主理,但却也下令让顾云浩从旁协助。

    因而这些日子顾云浩是更加忙了,不仅要负责本职的撰史之事,还要帮着季航。

    一般在忙完了正事之后,季航私下里也会与他说起祖父季铭季阁老。

    “云浩,爷爷近来看着苍老了不少,我真是担心”

    说到这里,季航忍不住一叹:“爷爷如今一心扑在朝政上,我已经有好些天没有见着他了。”

    “平时他可是最疼妹妹的,现在却是也顾不上了,就连前些日子妹妹小产,爷爷都没有问过一句。”

    季航的妹妹自然就是季家的三姑娘季萱。

    在一年前,季萱出阁了,嫁与了闽省望族钱家的嫡长孙。

    相交数年,顾云浩自然知晓季航是个妹控,但没想到原来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季阁老,居然也是那般心疼孙女。

    看着季航一脸担忧的样子,顾云浩亦是心里一紧。

    他虽然知道这些世家规矩多,平时亲人之间的相处时间少,但却是没有想到如今的季家,就连季航这位嫡孙都难以见着季阁老一面。

    难道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若是不然,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缘由。

    毕竟季阁老在朝多年,又一向老谋深算,若不是发生了什么棘手的事,何至于忙成这般,竟然连季小姐小产之事都不足以让他分心。

    思及至此,顾云浩直言道:“子牧,近来李文旭如何?”

    子牧乃是季航的字。

    或许是因为徐景的缘故,他始终是对李文旭有种莫名的防备之意。

    而且现在左相一派跟世家勾连在一起,内阁杜允文被右相孙惟德压制了,而礼部那边袁振升任尚书,这样一来,曾经同为侍郎的徐景自然处境尴尬。

    然而在这么久了,却是不见左相一派有什么动静。

    这实在是有些不太寻常。

    至少这样的安静,好似有些不太像徐景的作风。

    他突然思及李文旭如今虽然在翰林院观政,但却是被分派到了季航身边,瞬间更是觉得心里一跳。

    季航负责的可是邸报之事,而且季航又是季铭季阁老的爱孙。

    这里面只怕不会那么简单。

    要知道季家为元化帝重用,季铭如今身兼数职,主政两部,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在不久之后,季铭将会主持新政之事。

    在这个节骨眼上,左相一派将李文旭放在了季航身边,难道真的没有旁的意图?

    若说没有什么企图,只是单纯为了李文旭的前程,这顾云浩是绝对不相信的。

    季航显然也是很在意此事,听闻顾云浩的话,也是眉头紧蹙,说道:“看着好似没有什么异常,仍是如旁人一般做事,多余的话基本是一句没有的。”

    说到这里,季航顿了顿,又再次回忆了一下,方才确定地道:“不知是他极擅掩饰,还是我没注意,但实在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季航虽然行事乃有君子之风,但这也是出于世家的教养,不过他能得中探花,肯定也不是个蠢人。

    顾云浩对这位好友的判断力也是很相信的,见着他如此说,便知晓李文旭那边只怕是探不出什么究竟来了。

    两人又合计了一番,也想不出什么缘故,只得打定主意时刻小心防备着。

    “云浩,前些日子我入宫面圣,圣上言语之中提起增设官学之事,看来陛下心中对此事还是颇为看重,或许在户部税改之后,礼部那边就会有动静了。”

    这时,季航又想起一事,便急着与好友分享这个消息。

    对于他们这些陵江弟子来说,这件事情绝对是个好事。

    而且季航又是看过顾云浩呈交的新政奏文,自然知晓在官学改制之上,顾云浩还提出了鼓励办学之事。

    若礼部也开始行动,真的进学官学改制,那么陵江书院解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毕竟现在礼部尚书乃是袁振,徐景在礼部的权柄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如今要是解封书院的话,应当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

    顾云浩也是一直将此事放在心上,听闻季航如此说,面上也是带着和煦的笑意。

    若真能新政成功,又可借这个机会解封书院

    那他此生在官场上便再无什么未完之愿了。

    *****

    在如此暗潮涌动又看似平静的氛围之下,日子一天天慢慢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年下。

    本朝旧例,腊月二十五日开始,各衙门正式封印。

    翰林院封馆这一天,顾云浩等一众翰林院官员整理了手头上的工作,又聚集在了正厅,在学士陈凯元的带领下,众人一起面向宫门的方向叩首行礼,随即便正式封馆休息。

    在这个时候,毕竟因着职能的缘故,那些能在御前待诏的翰林们是只能轮休的。

    虽然这是年下,但若是元化帝临时需要人拟旨也说不定。

    一年到头,那些能御前待诏的翰林们方才会羡慕顾云浩他们,毕竟顾云浩他们这些人是不必到御前待命的,反而能在此时好生的休息几日。

    翰林院不及六部权重,在各部门之中,乃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甚至连人见人厌的都察院都不如。

    然而即便如此,年底了还是有些好处的。

    而这个好处很是直接,却是给他们这些官员分发炭敬。

    这个银子自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