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 >

第6章

宦海-第6章

小说: 宦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看这样如何?若是觉得可行,我明儿就给周师爷写信,说道这件事。”顾明良说道。

    “爹,我没意见,就让大哥去吧。只是幺娃子的事要爹多费心,他是儿子的独子,以后念书考试都跟云涛一样才好。”想了想,顾长光说道。

    “成,家里的孙子就这么俩孩子,自然要一碗水端平。”顾明良说道。

    这等于是给了二房一个承诺,今后大房顾云涛怎么念书、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顾云浩也能得到。

    有了这个承诺,对于心里只有儿子的顾长光夫妇来说,自然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最后见大家都没有什么别的话,顾明良就拍板道。

    见着顾云浩读书的事已经有了定论,卫氏方才笑着开口说起第二件事。

    “爹,家里的田有二十亩呢,我怕农忙的时候,幺娃子他爹忙不过,要是误了好天气可就不好了。”

    她这话说的是实话,他们家的都是比较好的水田,那可是专门用来种粮食的,一般一年种两茬庄稼,春天种稻子,秋天种麦子,每年播种和收成的时候都要赶农时。

    特别是耕田,那可是体力活,先前顾长荣跟顾长光两兄弟轮流,都累得受不了,现在少了一个壮劳力,顾长光一个人的话肯定得累坏。

    卫氏心疼男人,肯定是不忍心的。

    “到时候我腿上的伤好了,也去田里帮忙。”顾明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爹,你多少年没干活了,我慢慢干就是了。”顾长光摆头否定了这个提议。

    他说的是实话,顾明良在衙门当差多年,身子也不如一般年轻人壮实,耕田是最苦最累的活,显然是不成的。

    若是累出个好歹来,要请大夫看病,又要花费银子,对于他们家来说,那才是得不偿失。

    “要不到时候时候,我请几天假,回来跟二弟一起把田耕了。”顾长荣建议道。

    “胡说什么,你以为衙门是什么地方,能随便请假的。”

    哪晓得话才说出口,就被顾明良喝了一句。

    “难得要请两天短工?”

    李氏这话一出,大家都是摇头。

    现在短工的价钱可不便宜,特别是农忙的时候,还是干最重的体力活,不仅得管茶饭,每天至少得二十文的工钱,二十亩地耕下来,怎么也要个把月,那可就是六百文钱。

    这对于顾家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爷爷,村头吴爷爷家不是有牛么?”

    想了想,顾云浩忍不住提议道:“牛耕地是要快一些吧。”

    闻言,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顾明良当场就拍板道:“到时候给吴家说好了时间,用牛来耕地,每天给他们家二三十文钱,想来也就是十天左右就能耕完,比请短工强。”

    听了这话,大家哪有不愿意的。

    卫氏更是一脸的笑意。

    这样一来,不仅不用顾长光一人耕地,甚至直接所有的田都用牛来耕,比先前还轻松了不少。

    一家子又闲话几句,就各自回房睡觉。

    西侧屋子里,卫氏抱着顾云浩,在他的小脸上亲了好几口。

    “好儿子,果然聪明!”

    顾云浩嘿嘿一笑,心里也有些无语。

    当个小孩就是这样,不管干什么,大人看着喜欢了,不由分说就对着脸上来一口。还有那些喜欢逗孩子的,时不时就爱摸摸头、捏捏脸什么的。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几年,也算慢慢习惯了。

    “好了,你别总是逗儿子,等会他玩起来,身上又要发汗,这大热天的”

    顾长光一面脱鞋,一面说道。

    “今儿也算是难得了,爹居然这么容易就答应让幺娃子去念书,我可是没想到。”

    卫氏意犹未尽地说着刚刚的事情。

    “爹心里有一杆秤。”

    “要我说,爹还是有些偏心大房。你说说到衙门当差多好啊,不用干体力活不说,还能有些收入,一辈子也算是有个盼头了。”想起衙门的差事,卫氏还是忍不住羡慕。

    “行了,你男人不是那块料,万一在里面得罪个什么人,说不定还惹来祸事嘞。”

    “也是,现在能让儿子念书,才是最大的事儿。”

    卫氏也点了点头,又摸摸顾云浩的脑袋,满脸的慈爱。

    二房这里说着私房话,东侧大房也没闲着。

    “你也真是,爹都还没发话,你冒个什么头。”方氏抱怨着顾长荣道:“家里本来日子就过得紧,这以后更得勒紧了裤腰带才行。”

    “这话以后别再说了!”顾长荣生气道:“本来去顶差就是捡了便宜,而且幺娃子去念书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事算起来还是二房吃了亏,你别多话,弄得家里不安生。”

    “我这不是怕两个娃子念书,后面咱们云涛没钱去考试么?要是家里有钱,我哪里是至于计较这些。”方氏嘀咕道。

    听了这话,顾长荣也是一叹。

    说到底,还是家里太穷了

    “到时候真要花钱,再想办法就成,只是你别想岔了,顾家我们这辈儿,就我跟老二两个,孙子也只有幺娃子跟咱们云涛,原本好生的一家子,和和睦睦的才好。”

    “不说别的,就是孩子们以后长大了,互相扶持着,也比没个兄弟帮衬要强些。”

    方氏想了想,也觉得顾长荣的话有理,也不再多言。

第10章:秋收() 
秋天是在众人的期盼中到来的。

    今年雨水丰沛;田里的庄稼也长得好;早在七月间;稻穗就弯的垂了下来。

    顾家人看着田里的稻子;脸上也挂着喜色。

    前些日子;顾明良用顾云涛的纸笔写了个条子;让顾长荣带去给周师爷。

    也不知那周师爷怎么运作了一番;还真是把顾长荣安排到了县衙当差役。

    但已经不在顾明良待过的户房,而是进了兵房。

    顾长荣心里疑惑,回来问及顾明良此事。

    “这是好事;户房的主事是许师爷的人,你去了反而不好处事,兵房的何书吏跟我也有些交情;你过去他也能照看你一二。”

    顾明良显然对顾长荣的差事很满意;又指点顾长荣准备些礼物,给周师爷跟何书吏送去。

    这一来二去的;顾长荣也开始慢慢地在兵房偶尔说得上两句话;算是站稳了脚。

    自从顾长荣去了县衙当差;大娘方氏每天都是笑盈盈的;虽然神色中有几分掩藏不住的得意;但为人也温和了许多。

    九月的风一到;村里的人都忙了起来,家家户户每天早出晚归的赶着收稻子。

    顾家人也是忙得紧,他们家里能下田的;现在不过只有五个人;田在村里又算比较多的,自然更得要抓紧时间。

    稻子熟了以后,在田里可是放不得的,万一要是动作慢了,再赶个几天的雨天,那损失可就大了。

    大妞已经满十岁了,也被当成半个大人使,忙起来也得到田里帮忙割稻子。

    做饭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妞身上。

    大人们白天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晚上就在家里搓稻谷。而孩子们也要帮忙做饭、晒稻谷,这就是农忙时候,农村家庭常见的情况。

    这段时间,顾明良几人中午都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饭,带着三妞跟顾云浩,提着竹篮子送到田里去。

    “爷、奶、爹、娘、大娘、大姐,这俩个竹筒里我灌了满满的凉开水,你们渴了就喝这个,可别喝河边的凉水。”顾云浩给众人说道,又指了指放在田边上的两个大竹筒。

    这个时代河里的水虽然没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凉些,家里人这些天都忙着干活,身体早就高负荷,可是得要好生保养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顾云浩知道家里的情况,还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见着他这样懂事,也都是会心一笑,纷纷答应了。

    “乖孙啊,奶奶知道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去,这稻草割人着呢,别在这里混。”李氏心疼地道。

    “奶,我再陪你们会。”

    顾云浩摇摇头,干脆理了理田边的杂草,坐下来。

    “好好好,都随你,只是小心着些,别到田里来。”

    李氏拿着竹筒喝口水,又再嘱咐了顾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镰刀下田去。

    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漏什么东西,就道:“爷,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

    “行,快回去吧,记得猪只喂一次,等会过俩时辰再喂第二次啊。”

    李氏提高了嗓门吩咐道。

    “哎,知道了。”

    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二妞带着三妞一路往家去了。

    一直到了天色变得灰麻,几人才停了手里的活,开始背稻谷回家。

    就这么前后忙活了将近半个月,方才赶着时间把稻子收完,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谷,晒谷子。

    虽然是个精细活,但好歹也没前些天那么累。

    加上天气连续放晴,谷子晒的也快,一家人倒很是欢喜。

    稻子晒得只剩最后一批,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天中午,家里还难得的割了一条肉,做了顿白米饭,一家子欢欢喜喜地吃了饱饭。

    饭后,大妞忙着收拾桌子洗碗,二妞就开始吵嚷着要打枣子。

    其实枣子好些天前就已经开始泛红,只是家里在忙,也没人顾得上打枣,只有孩子们嘴馋了拿着竹竿打些下来吃。

    但顾云浩他们家的枣树长的大,今年又结的密,就算是孩子们平时打些,也还是剩了许多。

    眼看着树上的枣子已经红透,又收完了稻谷,才稍微有那个闲心去打枣子。

    “也好,咱们赶着把枣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说的,先晾成干枣,入了冬看看城里有没有人收。”顾明良说道。

    “就是,早该打了,我看再过两天,估计就得烂了。”李氏也点点头,说道:“就算卖不成,给孩子们当零嘴吃也成。”

    闻言,顾云浩嘿嘿一笑:“奶,我们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这倒是实话,顾家的这两个枣树本来就长得大,每年都得结好些枣子,就算晒干了,也能存好几口袋。

    因着这东西不饱肚子,除了给孩子们吃,平时大人们也就是偶尔用来泡泡水喝,而且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夏天基本大家都是喝凉水,倒是连泡水都省了。

    听到家里大人也说了要打枣,二妞一下就兴奋起来,连忙去外面找专门打果子用的长竹竿,以及捡枣子簸箕。

    其实爬树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但顾家的枣树长得高,因而上树打枣的自然就是顾长光。

    顾长光上了树,接过二妞递上来的竹竿,对着枣子枝敲了一竿子,就见红红的枣儿不停地往下掉。

    下面顾云浩几个孩子居然一时都捡不过来,最后就连方氏跟李氏两人也开始帮忙捡枣子。

    “哎呀,枣子打到我背上了。”

    随着一个笑声响起,二妞站起身来摸了摸背。

    “幺娃子,你小心些,别忘树下去。”

    这里李氏生怕二孙子也被打到,连连吩咐道。

    “奶,没事,这枣子敲一下不疼。”二妞嘿嘿一笑,说道。

    “那也得注意些,你弟还小呢。”

    见李氏坚持,顾云浩自然点头答应。

    附近的孩子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也都跑来顾家混枣子吃,顾家人自然不会在这事儿上小气。

    大人孩子乐乐呵呵地忙了一下午,直到天色灰麻,方才把枣子收完

第11章:开始念书() 
正月已经过去了;但天还是有些短。

    随着两只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顾家人开始起床。

    最早醒的是大妞;一洗漱完就连忙进厨房给家里人烧水做饭。

    在堂屋西侧的第一间屋子里;顾云浩也已经醒了。

    他自己穿好了衣裳和鞋;就走出了屋子。

    进了厨房舀一瓢热水出来;给木盆里加了些;又给平时用的竹筒里到了点,就开始拿着杨柳枝咬开刷牙。

    洗完脸,用温热的帕子在脸上一擦;瞬间感觉倦意全无,人也精神了不少,顾云浩就又转身回到屋子里。

    从桌上的麻布袋子里拿了一本黄纸皮的旧书;顾云浩熟练的翻开;然后对着书上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划着笔画。

    顾云浩出生在正月里;因而除夕一过;家里人就开始商议着送他去念书的事儿。

    而后;由顾明良带着他先去族长家里拜会了下;就算是正式开蒙到学堂念书了。

    因着已经进学;顾云浩又拿这个理由说服了顾长光跟李氏;自己搬到了西侧的屋子里,开始了独居一室的日子。

    李氏还有些担心小孙子能不能好生照顾自己,但顾明良却颇为赞同。

    在他看来;进学了那就称得上读书人;有自己的屋子是应当的,毕竟温书什么的也需要个安静的环境。

    顾云浩十分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对于农人家的孩子来说,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许多人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念书了。

    就算是家里有点积蓄,短视一点的人家,都可能拿去再买田买地,怎么也舍不得拿钱给孩子念书的。

    当然,读书虽然花钱多,但读好了,得来的回报也是难以想象。

    多年寒窗,一朝中举,那么整个家族也能跟着改换门庭。就算考不上举人,能考上个秀才,那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虽然大多农村人不知道秀才到底有什么实际的能量,但仅仅凭着免税这一项,就足以让所有农户人家心生向往。

    顾明良更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些,所以费尽心思的想要家里出个秀才。

    而顾云浩则更是心思清明的很。

    读书科考,这可是他在这个时代唯一的出路。

    必须好生把握机会。

    因着知道念书的不容易,顾云浩自从一进学,就丝毫不敢懈怠,在学里跟着先生读书,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每天早早的起来,对着书记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