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丫鬟奋斗史-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性情通透,才华绝世,若不是知音之人,夫妻之间难以交心,纵然能举案齐眉,终究可惜。
钱嬷嬷见紫菀看罢信件后便坐在一旁蹙眉不语,不禁有些担忧,低声道:“奶奶这是怎么了,莫不是京里出了什么事不成?”
紫菀闻言方回过神来,正欲摇头,忽想起钱嬷嬷原是林家的老人,又在京城多年,想来对季家之事也极为了解,当即把黛玉定亲之事说了,方道:“我当年在京里也没怎么见过季家的女眷,只依稀记得这季家夫人出身江南褚家?”
季家根基门第都极好,那季家公子既得林如海看重,想来定然极为出色,只是不知他的家人性情如何,好不好相处。
钱嬷嬷知道紫菀与黛玉的情分极好,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便笑道:“奶奶不必担心,季家与别家不同,家风极好,季夫人性情宽厚大方,是个极温柔和气之人,颇好相处。其实细说起来,还与奶奶您是亲戚呢。”
紫菀闻言一怔,奇道:“与我是亲戚?我怎么不知道?”
孙嬷嬷正提了个食盒进来,闻言不禁笑道:“您忘了?大姑娘定的就是褚家公子,正是这位季夫人的亲侄子。”
紫菀这才恍然大悟,拍了拍头,笑道:“你不提我倒忘了,如此说来确实是亲戚了。”陈玥在今年四月便已定了亲,紫菀自然收到了信,只是当时临近产期,也没有心思细问,之后虎头出生,又要照顾孩子,便把这事给忘了。
孙嬷嬷一面把食盒中的鲫鱼汤取出来,一面笑道:“季家上下都读书明理,甚是和睦。这季公子出身极好,人品又俊,早几年便有好些人家打听。
只是季家说等大些再定,且季家公子一直在外游学,也不知何时回京,因此许多人家都刹羽而归,没想到如今竟是定的咱们林家的姑娘,只怕好些人家都要睡不着了。”
说罢把季家的情况仔细说了,尤其说了季家男子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家规。
紫菀听罢点了点头,心中也松了口气,虽然黛玉因林如海之故,对姬妾并不在意,但紫菀深知姬妾争斗之惨烈,实在不愿她遭受那些,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日子才是黛玉应该过的日子,她只希望黛玉能遇上一个洁身自好、真心待她的夫君。
黛玉那般剔透纯净,值得最好的,也唯有同样纯净的人才配得上世外仙姝的林妹妹。
绿云与绣竹几人正带着丫头们把登记造册好的东西搬进来,听到她们在说黛玉,便笑道:“林姑娘这次也送了好些东西给哥儿,连将来习字的文房四宝都备好了,真真有心,奶奶您来瞧瞧。”
说罢把桌上的两个一尺见方的锦匣打开,给紫菀过目。
只见这匣中装的事一整套的文房用具,笔、墨、纸、砚、笔洗、臂搁、镇纸、笔筒等一应俱全,紫菀放下手中的鱼汤,洗了手,方拿起一个笔觇细看,这笔觇乃是以白玉雕琢而成,整体是一朵盛开的莲花,玉质细腻,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在日光下发出淡淡光华。
其余的臂搁笔洗也是如此,十分小巧精致,正合适幼童使用。
这套文房用具雕工细腻,精巧别致,是难得的珍品,也不知黛玉从何处得来,竟这般随意的送给了虎头。
除此之外还有陈夫人李氏等人送的好些东西,小巧别致的顽器,古董字画、古籍孤本、上用绫罗绸缎等等,皆极为珍贵。
紫菀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好笑,不知该说些什么,命淡菊仔细收好了,留着将来虎头长大了用,方摇头叹道:“虎头才多大,连话都还不会说呢,就给他备下了这些,也太宠他了。”
众人笑道:“咱们哥儿招人疼,小小年纪便攒下了这些梯己了,奶奶应该高兴才是,怎的倒叹气起来了?”
紫菀笑叹道:“正是这般才愁呢,如今就收了人家这么多好东西,再这样下去,只怕将来娶亲的东西都要有了!”
众人闻言一怔,随即哄堂大笑。
冬去春来,一晃又是三年过去。
正值梅雨时节,陆陆续续下了大半个月的雨,难得这两日天气放晴,许多人都携伴出城踏青。
将军府后院,一个粉嘟嘟胖乎乎的小娃娃站在梅子树下,眼巴巴地望着树上青梅子。
这娃娃唇红齿白,眉目极为精致,身上穿着大红色撒花小夹袄,罩着月白倭缎缂丝对襟褂子,松花绫夹裤,一看便知是出身富贵,偏偏此时却紧紧盯着那棵梅子树,咬着小拳头直流口水。任凭身边的丫头怎么劝都不肯挪步。
紫菀与淡菊等人躲在一旁看了许久,此时再也忍俊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虎头闻声转过头来,见是紫菀,眼睛一亮,哒哒哒跑过来,抱住紫菀,仰起小脸蛋,糯声道:“妈妈,吃果果。”
紫菀捏了捏儿子的小胖脸,笑道:“傻儿子,这梅子还没熟呢,酸的很,吃了肚子疼。”
虎头已经快四岁了,聪明伶俐的很,见紫菀不许他吃,顿时扁了小嘴,伸出三根胖指头,蹙着小眉头道:“三……三月了,妈妈骗人。”
紫菀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便转头看向淡菊等人,她们几个也面面相觑,不解其意,还是绿云明白了,笑道:“上次哥儿问您什么时候有果子吃,您不是告诉他说过三个月么?想不到哥儿还记着呢。”
紫菀这才明白过来,看着气呼呼的小家伙,不禁哭笑不得,忙蹲下搂住他,柔声道:“妈妈没骗人,现在还没满三个月呢,还是生的,不能吃,再过些日子就可以了,到时候妈妈给你做甜糕吃,好不好?”
小家伙半信半疑地看着她,半晌方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紫菀松了口气,忙牵着小家伙回房,给他脱了那身满是口水的衣裳,又费了好大功夫给他洗了澡,才把他哄睡。
小家伙睡着了也不老实,许是觉着热了些,没一会便把两条小胖腿悬在纱被外,紫菀无奈,只得斜卧在床上,把虎头拢在怀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
正昏昏欲睡间,忽听外面丫头轻声传话说陈珩回来了,心下一喜,小心翼翼移开虎头的小脑袋,见他咕哝了两句,翻个身继续睡了,方松了口气,慢慢起身出去。
方到外间,便见陈珩一身衣裳上皆是泥点,忙命人去取了干净衣裳过来,亲自给他换了,才发现衣衫上竟还有些血迹,不禁一惊,拉着他上上下下检查了一番,见没有伤口,这才放下心来,疑惑道:“唬了我一跳,这是在哪里弄的?”
陈珩一顿,轻咳了一声道:“今日带将士们到山里打猎,许是不小心溅上的。”
紫菀闻言一怔,这时节打什么猎?不禁抬头看了他一眼,面色并无异常,不过紫菀仍从他眸光中察觉到有些不对,再联想这一段多月以来的早出晚归,便知其中另有内情。
她早就猜到乾元帝派陈珩来平安州另有用意,绝不仅是什么预防胡人叛乱,不过陈珩口风极紧,并未透露分毫。紫菀也没有去探究,她不是无脑之人,陈珩不告诉她,说明这些事情并不适合她知道,没必要去追根究底。
陈珩在外间略梳洗了一番,换了家常衣裳,方去里间看自家儿子,见虎头兀自熟睡,便也没有惊醒他,在床边悄悄立了好一会儿,方轻轻退了出来。
此时房中已无外人,夫妻俩便偎在一处说话。陈珩见紫菀绝口不提方才的事,心中松了口气,又有些歉疚,想起这一个多月都没好好陪她,便道:“来了这里许久,都没带你好生出去走走,你前儿不是说想看看这里的集市么,正巧明儿无事,不如带你去街上逛逛?”
紫菀闻言又惊又喜,忙道:“真的?可以吗?” 原本还不觉得,被陈珩一说才发觉自己已经一年多未出门了。
当初她来了这里没多久便查出有孕,每日里只能在家养胎,后来生了虎头后又要照顾孩子,更没时间出去了,偶然出去一次也是匆匆忙忙的,根本没怎么逛过,如今既然有了这个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陈珩见她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不禁软了心肠,轻笑道:“自然是真的,我何时骗过你了?”
紫菀闻言喜不自禁,又想起儿子,忙道:“咱们出去了,虎头可怎么办,要不带他一起去罢?”小家伙素来粘她,那么久不见她,到时不知要哭成什么样。
陈珩虽然疼爱儿子,这时也免不了有些吃起醋来,不禁捏了捏她的手,摇头道:“街上人太多,还是让他在家里顽罢,他每日辰时不都要再睡一个时辰么?足够咱们逛一圈回来了,何况还有孙嬷嬷她们呢,不必担心。”
好容易有个独处的机会,他可不想带上那小魔星。
紫菀哪里不知道他的小心思,斜睨了他一眼,终究没拆穿他。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就要回京城了
ps:谢谢小天使幻寰的地雷,手动笔芯
第127章()
次日,夫妻俩一早便起来梳洗换衣,今日是出去闲逛,不是会客,太打眼了倒不好,故紫菀只穿了件藕荷色斜襟短孺,外罩桃红撒花对襟褂子,下系松花弹墨百褶裙,一色半新不旧,清新淡雅,不见奢。
陈珩业已收拾妥当,见紫菀还未梳头,便坐在一旁等着。
紫菀从首饰匣中挑了套碧玉头面,对绣竹道:“一会子还要戴帷帽,别弄太麻烦了,首饰也少戴些。”
绣竹应了,她时常给紫菀梳头,动作极快,不一会儿便梳好了,挑了几样首饰簪上,拿起靶镜,道:“奶奶您瞧瞧,这般可妥当?”
紫菀往镜内细细端详了一会儿,见绣竹给她挽了个半翻髻,头上也只戴了碧玉头面中的簪、钗两样,另簪了朵纱堆的重瓣石榴,精致素雅。
紫菀点了点头,笑道:“这样就行了,一会子淡菊绿云同我一道去,你们在家里好生照看哥儿,别让他乱吃东西,我们午时前便回来。”绿云等人应了。
夫妻俩进里间瞧了瞧,虎头仍在熟睡,握着小拳头,小脸蛋红扑扑的。
紫菀微微一笑,冲陈珩轻轻摆了摆手,小心翼翼给虎头掖了掖被子,方轻手轻脚地出来。
再次嘱咐了孙嬷嬷等人一番,夫妻俩方携手出去了。
车马早已备好了,紫菀同淡菊绿云坐一辆,两个婆子跟车,陈珩带着几个护卫骑马随行。
将军府离集市不远,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最热闹的西街。
陈珩下了马,把马匹交给了车夫牵着,走到马车前道:“已经到了集市,下来罢。”
紫菀闻言戴好帷帽,陈珩扶她下了车,命车夫驾了马车去一旁的茶棚边等着,便带着紫菀逛了起来。
淡菊与两个婆子在身旁跟着,几个护卫亦在身后不远处,把他们与街上行人隔开来,免得一不留神被冲撞了。
平安州夷汉杂居,风气颇为开放,不似京城那般规矩严谨。
此地民风淳朴,百姓们经历了先前的胡人叛乱,越发珍惜现在的生活,且街上时常有兵士巡逻,便是有那等心思不正之人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犯事,因此街上时常可见女子身影,其中不乏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紫菀以前出门都是坐在马车里,不管去哪儿身边都是跟着一大群的丫头婆子,还是第一次这么轻松的逛街,颇感新鲜。
只见街上人来人往,有男有女,甚至还有不少妙龄女子,而大家似乎都看惯了,丝毫不以为异。
街道旁有许多小摊贩,卖药材的,卖吃食的,卖首饰的,极为热闹。
紫菀不禁疑惑道:“怎的这里如今热闹了许多,我记得去年都还有些冷清。”
陈珩笑道:“自从年初两边开了互市,这里便热闹了许多,如今还不算什么,到了秋末才热闹,到时有许多关外的胡人都会带了药材皮子过来,还有京城和江南那边来进货的商家,比如今要热闹十倍。”
紫菀闻言颇为向往,笑道:“那才有趣呢,到时候你可得带我过来逛逛。”陈珩笑着应了。
如今还是春天,卖药材的最多,紫菀见好些药材品相都极好,价钱却不甚贵,便挑了好些品质上佳的买下,命人送回府里。
一时路过一处摊贩前,摊主只是个半大少年,地上的粗布上零零碎碎摆着几支小指粗细的人参,还有些一些兔子、野鸡、狍子等野味。
紫菀见那人参虽然年份不长,品质倒还不错,便问道:“这人参怎么卖?”
摊主不过十三四岁年纪,正愁眉紧锁,闻言抬头一看,不禁愣住了。
绿云见状便有些不悦,轻咳了一声,道:“我们奶奶问这人参怎么卖?”
那少年方回过神来,面上一红,忙道:“二十两银子一换。”
绿云在一旁闻言不禁蹙了蹙眉,摇头道:“方才在那边摊上不过十两银子,品相比你这个好多了。”
那少年一怔,忙道:“这是家兄今早在北山顶上采的,正宗的野山参,与别处的不一样,药效也更佳,故而价钱也贵了些,还请姑娘体谅。”
紫菀听他言语颇为文雅,抬头看去,身上虽穿着件粗布短打,却生的眉目清秀,肤色颇为白皙,浑身上下萦绕着一股书卷气,不似猎户,倒像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
紫菀心中疑惑,不免多看了两眼。
陈珩虽默不作声,却时刻都注意着紫菀,见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禁一怔。仔细端详了那少年两眼,疑惑道:“我们可是在哪里见过?”
那少年闻言一愣,不知想到了什么,顿时面色惨白,忙摇了摇头。
陈珩见状越发疑心,正欲说话,忽听一个沙哑的声音道:“阁下是何人,不知找舍弟有何事?”
陈珩循声望去,却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相貌与这少年极为相像,只是左颊上有一道极深的伤疤,眉宇间也带了几分戾气,此时正警惕的挡在那少年面前。
陈珩带出来的护卫见状也围了上来,按着刀柄,随时准备出手。
紫菀见状一惊,忙道:“这位公子别误会,我们并无恶意,不过是想买些药材,才多问了小公子几句。”说罢轻轻摇了摇陈珩的手臂。
那男子闻言细细打量了紫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