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皇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离长安不过数十里,经过一场厮杀,吐蕃人也不再等待,疾行赶路后,临近晌午,便已经出现在了长安城内了。
原本以为大唐会借题发挥,他们吐蕃受到的待遇不会太好,却想不到接待他们的小皇子李旦会如此周到。
的确如此,李旦表面遵循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气度,和善得体,将吐蕃使团照顾得极为体面。至于暗地里吗?那可就
驿馆内,李旦人畜无害的笑容,以及那瘦小的身子骨倒是让吐蕃的戒心消去不少。
当使团长官尼玛自我介绍之后,李旦就直接笑出声,来自现代的他听到这词格外亲切,也极为佩服吐蕃起名的方式。
吐蕃人不明白这皇子为何会笑,但这小皇子年纪不大,也好相处,就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人群里唯有吐蕃大相论钦陵格外清醒,为了这次和谈专门研究过唐朝朝廷的他,对于这个近些年崛起的小皇子也格外关注。
不光是因为这年幼的皇子是大唐二圣最喜爱的儿子,还因为李旦最近频频被皇帝李治推往前台。
对于政治敏感的论钦陵当然会看得出李治是动了换太子的心思了
太子虽与皇子只有一字之差,但地位却天差地别,因为这太子就代表了正统。
李旦今日的接待毕竟只是前哨战,稍过片刻,便起身告辞
“呵呵大相,想不到这小皇子这般热情与那传闻里凶神恶煞的相王好像不太一样嘛!”驿站里屋内,吃饱喝足的尼玛揉着肚子,对论钦陵笑道。
论钦陵紧皱着眉头,摇摇头道:“你已经中了计,而他本就是在刺探而已,圆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客气了”
“这”尼玛心头一惊,回想起今日自己所言,似乎并无不妥,一脸迷惑。
“‘孤听闻贵国大相论钦陵地位堪比国主’这一句出来之时,未等他说完,你心头一慌,下意识朝着本相望了一眼”论钦陵叹息一声,抬手缓缓敲打着桌案,沉声道,“好一个相王啊,年纪轻轻就有这等本事,长此以往,吐蕃又多了一个大敌啊”
“唉”尼玛微微颔首,极为赞同,毕竟他今日着了道,一脸后悔。
“不过,从这件事上,我等倒是有文章可做”论钦陵冷笑一声,眼底闪过一丝寒光,叮嘱道,“明日觐见过唐朝皇帝以后,接下来的几天你去拜访各位皇子,尤其是太子接待别国使团这样的大事,太子难道还坐得住吗?”
正如论钦陵所想,太子还真坐不住了。
“哐!”东宫内,又一个价值连城的花瓶被李弘摔碎,四周的侍女们跪在地上,不停地求饶。
李弘一拳打在墙上,回头喝道:“滚,全部滚!”
闻讯而来的阎立本望着四周跪着的侍女们,又瞧见李弘那染着血的拳头,不禁老脸一沉,摆摆手,让侍女们都先下去。
“唉”阎立本拖着衰老的身子,弯下腰身,将破碎的花瓶一片片拾起来。
李弘冷眼旁观,冷冷一笑,道:“老师,现在你开心了孤就要退位让贤了,你孙女找了个好男人啊!”
深知李弘性格的阎立本早有准备,皇子们团结一致的时候只有在外敌强横的时候,而现在大唐国泰民安,连大敌吐蕃都要进朝和谈,恐怕这太子之争又要摆在台面上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李旦屡有亮眼表现,而李弘却趋于平庸,这天枰已经在倾斜了。
“太子殿下啊,你只需继续钻研军略,关心民生,在朝堂上提一些有用的意见,陛下会看到的”
不待阎立本说完,李弘便是手一摆,大喝着打断了他:“总是这一套,孤都听腻了!在外现在他李旦在接待外宾,而孤却只能窝在东宫!在内他李旦能和二圣谈笑风生,而孤就只能唯唯诺诺呵呵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饶是阎立本这等智者面对如今的情况,也无能为力,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如此嫉恨的,比如现在的李贤就有自知之明,同从自己的谋主王勃的意见,选择明哲保身,积蓄实力。
“先生,现在八弟如此强势,是不是这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虽说李贤有自知之明,但太子之位没人不想做。
王勃笑了笑,眼睛一眯,道:“就算坐上太子之位又如何?不,应该说坐上皇位又如何?若没有陛下这般能力,有皇后娘娘在,都只能是傀儡吧?”
李贤心头一冷,又将目光投到另一方的椅子上。
椅子上坐着的人笑了笑,点头附和道:“王兄说得不错,但你想得到,陛下会想不到吗?结果如何,还是要看二圣彼此的争斗,到底谁是胜利者?”
第68章 大朝会()
端坐于一侧软椅上的人神态自若,受到眼前雍王殿下的称赞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坐于另一旁的王勃微微颔首,赞叹道:“观光兄,还是那般一针见血啊”
“见笑了,子安兄”听到大才的王勃用字叫他,端坐的人终于放下的态度,叫出了王勃的字。
不错,此人正是初唐大才骆宾王,字观光,而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字子安。
由于恃才傲物的骆宾王怀才不遇,而已然是雍王府座上宾的王勃竟然不计前嫌,出手拉了一把骆宾王,这让骆宾王这位才子的内心才稍微解冻。
对于这两位大才彼此之间的嫌隙,李贤也有所耳闻,内心也一直想让赋闲在家的骆宾王来他麾下,因为顾忌到王勃,才未能赋予行动。
但李贤怎么也想不到王勃会率先出手,让骆宾王这等大才入骰,解决了李贤一直所担心的问题。
现在的李贤尽管已经在太子之位的竞争当中失去了主动性,但他依然志得意满,有了当世两位大才的辅佐,自然相信自己可以扭转乾坤。
随着李旦的穿越,原本的历史早已改变,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殿下,如今相王殿下得二圣支持,如日中天”王勃抱拳道,但其话锋一转“吐蕃使团正在城中如若吐蕃人别有用心的话,恐怕各位皇子便是他们的目标啊”
话虽未说满,但以李贤的才干,自然明白话中蕴含的意义。
骆宾王倒是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摇摇头道:“子安兄太杞人忧天了,若是从前的殿下,那吐蕃人倒会试试,但如今的话,那更着急的太子殿下才是恰好的目标吧!”
李贤心中一窒,百感交集,尽管兄弟二人争斗不休,但毕竟是亲兄弟,若是李弘此次看不清形势的话,恐怕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从驿馆归来的李旦放松下来,一股困意涌了上来,从昨日到现在,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还未去睡过觉。
到了这时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李旦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昨日与他一同等待消息的刘仁轨毕竟年纪大了,早已回府休息了。
至于薛仁贵倒是精神抖擞,不住操练着王府的兵士,自昨日见到那许久未见的吐蕃精锐,自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而他心中有着预感,这麾下的王府兵士必将与那吐蕃精锐有一战!
吐蕃使团进驻长安,似乎并未掀起波澜,但这平静的局势下,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波正悄然而至
隔日,在皇城太极殿内,李治要举行大朝议,以此欢迎吐蕃使团。
由于是大朝议,只要是在长安城内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需出席,庞大的官员队伍根本无法齐齐涌入太极殿,还有不少官职稍小的官员恭敬地立于大殿外。
上朝次数极少的李旦瞅着那如龙的官员队伍,暗暗咋舌,左顾右盼下,倒是瞧见不少熟人。
数日不见的武家兄弟互相搀扶着,混在人群里,掩藏着空荡荡的臂膀,李旦看着好笑,吹起一声口哨,将那武家兄弟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瞧见是李旦,武三思讨好似的抱抱拳,竟然与自家兄弟武承嗣小心翼翼地挪到了另一边。
李旦眯起眼睛,望着这武家兄弟表演,心中觉得有些不对,又说不上来。
李贤瞧着李旦那阴晴不定的面庞,小声问道:“怎么了,八弟?”
李旦摇摇头,沉默不语。
今日的大唐官员可谓济济一堂,立于百官最前面的数名宰相就是这个国家最强大的脊梁。
尽管其中不少都已经白发苍苍,但每一个都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高宗一朝,宰相之才远胜其余朝代。
光李旦叫得出名字的就有不少,刘仁轨,阎立本,李敬玄算是经常见到面的,还有戴至德,郝处俊等就不经常见到了。
要说这么多宰相,每个人都支持李旦显然不可能,大半的人还是纯粹的帝党,只要李治选下的继承人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为何李弘近况不佳,却依然有着足够多的重量级支持者,原因就是占着大义的成分。
一般人对大义看得极重,而李旦明白武则天的厉害,也清楚日后朝堂的格局,这所谓的大义不过是可有可无而已,坚持大义的人大半也都化为了黄土
到了时辰,一阵宫廷鼓响,李治与武则天联袂而来,众人齐齐下拜,庄重而肃穆。
李治牵着武则天的手一同端坐于主位上,随手一招,轻喝道:“平身”
“各位,今日大朝会,为的是欢迎吐蕃的使节”李治心情极好,笑意满面地道,“还有决定一个人选,当然这段时日里,想必群臣都已经知晓了既如此,就宣吐蕃使节觐见!”
“宣吐蕃使节觐见!”
立于每处的太监尖锐地传呼着,一直传于玄武门外。
使团长官定了定神,小心地偏头望了眼论钦陵,方才踱步跟随着引路的太监朝着太极殿行去,论钦陵现在化妆成护卫大汉与另外两位吐蕃勇士紧随其后。
到了太极殿,使团长尼玛率先进殿,并不跪拜,只是简单抱拳,便已经高傲地立起身子,而其余三个吐蕃人依葫芦画瓢,皆是如此。
李治怒极反笑,摆摆手道:“吐蕃的使者见了朕,不晓得跪拜了吗?”
“吐蕃地处偏远之处,民众大多未开化,还请陛下恕罪”尼玛有些惶恐道,“正因为我国不通教化,才正需要中原的重要文化引领,希望得到陛下的支持!”
“嗯?”李治心头一窒,偏头望了望武则天,而武则天摇摇头,对于政治,武则天极为擅长,知晓两国间的谈判上,此时李治的地位尤为重要,绝不是她武则天发声的时机。
立于底下的李旦看得真切,对自家老娘这般作为着实钦佩,而他终于正视起这个使节团长官!
第69章 自行请战()
李治毕竟是李治,稍稍平复心情,虎眼一瞪,帝王气息喷薄而出,冷笑道:“两家正在西北相持,还未分胜负,你吐蕃就想让朕援助你们,哪有这样的好事?”
李旦感受着自家老爹的气势,喜形于色,悄悄给李治竖了个大拇指,由于李旦位置靠前,做出的动作正好落入二圣眼中。
李治轻咳一声,嘴角抽了抽,勉强没有笑出声,而一旁的武则天举起袖口遮住面庞,不让群臣看到自己的笑意。
稍许,武则天定了定神,狠狠瞪了眼还若无其事的李旦。
或许是被李治刚刚那气吞山河的气势吓到,吐蕃人过了半晌才回过神,为难道:“吐蕃地广人稀,百姓过得十分穷苦,而贵国的裴行俭却以大国欺小国,屠杀我国百姓不计其数,难道贵国否认吗?”
要是以前说不定李治还真的想秉承天朝上国,有容乃大的气质,就对这示弱的吐蕃网开一面了,但这几年自家小儿子土匪似的占便宜心理已经深刻影响了李治。
李治摆摆手,以他的地位懒得跟吐蕃人耍嘴皮子,而诸位宰相早已会意,向来是帝党首脑的郝处俊老爷子率先站出。
只见郝处俊踱着步,先向李治施了礼,再转过身,冷笑道:“贵使刚刚的话,老夫不敢苟同!老夫想请问贵使,那青海之地是不是贵国夺去的,那我朝裴行俭将军收回自家的土地有何不可?”
“这”
使团长官一阵迟疑,而其身后的胡子大汉接过话头,抱拳道:“敢问阁下是谁?”
望着接过话的大汉,郝处俊一阵惊奇,但现在的朝会就是场和谈的谈判,本就是谁都有发言权,因而郝老头并未深问,而是应道:“老夫当朝宰相郝处俊!”
“原来是宰相大人那小人想请问你们又是如何失掉的青海呢?”吐蕃大汉眯起眼,问出了个极具针对性的问题。
“额”郝处俊心头一窒,饶是郝处俊这等智者,也答不上。
若是说薛仁贵丢的,恐怕会寒了刚刚才起复的薛仁贵的心,而若是说李治识人不明的话,那作为帝王的李治,可若是承认吐蕃的强大,就更助涨了吐蕃人的气焰,而究其根源,就是这场大战是大唐为了吐谷浑而发起的
群臣面面相觑,谁都答不上,而李旦略微思索后,冷冷地望着这吐蕃大汉,领略到这人厉害的李旦已经彻底知晓那藏于使团中的吐蕃大相论钦陵就是他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么一个人竟然堂而皇之地站在了大唐的朝会上!
“呵呵大唐的群臣们没人答出吗?”为使团首领解了围的论钦陵问了一个问题后,便闭口不言,终究还是使团长尼玛站出来叫阵。
那讽刺的笑声刺得所有人皆低下了头,李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眉头紧皱,可他却不能出声,用帝王身份压住使者,恐怕在和谈里终究是要低了一头。
就在此时,一直在大殿外候着的薛仁贵却未经传唤,便身着戎装,气势逼人地出现在了大殿内。
薛仁贵一出现,吐蕃人便红起了眼睛,皆怨毒地望着他。薛仁贵却浑然不在意,而是一丝不苟地单膝跪地,低下头行礼道:“罪臣薛礼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仁贵的到来让刚刚凝重的氛围暂缓,而李治笑了笑,摆手道:“爱卿何罪只有啊?快快请起”
“罪臣有罪!”薛仁贵摇摇头,依旧保持那个姿势,沉声道,“刚刚吐蕃使臣询问青海是如何失去的?那是罪臣的指挥不当!”
薛仁贵纵横边塞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