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娶王妃:王爷太霸道-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姑娘!”一个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正是****言。他来寻苏婉,被告知苏婉正在内室与客人商谈,便在外厅等候。不料忽然听见她的哭声,怕她被人欺负,立即冲进来。房间内的摆设整整齐齐,不像是发生过什么事。他不知道她伤心的原因,想要安慰她,又怕唐突她、徒惹她生气,一时间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要往何处放。
苏婉泪眼婆娑,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想到那人的冷淡,更加伤心,顿时扑进他怀里,哭得反而更凶了。****言吓得呆立当场。
这个时候,十九接到阁主的吩咐,被遣到鹰堂,开始接受“特别的”训练,学习做真正的女人。十三回来听到消息,立刻去看她,未到门口就被蚁堂的人拦住,同时带来阁主的命令,要他即刻前往苏州出一趟紧急任务。等到十三结束烦琐的任务再回到闲阁,十九已经被送往汴京最大的花柳场所——红袖招。
护送她的人是十六。那个一天到晚板着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条命的人。
闲阁惟一的固定搭挡就此打破。
十三大病一场。他不是没有想过反抗,而是承担不起反抗的后果:阁主会毫不犹豫地处死他,同时留下十九。因为十九还有利用价值。他不怕死,只怕自己死了以后,没人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十九。
而在汴京,十九再次闹出极大动静:刺杀时十六安排她留下,想让她凭借姣好的面容转移人们的视线焦点,以普通人的身份处理未尽事宜,她因为紧张过度,误以为十六要抛弃她独自逃生,故而大开杀戒,将现场看到她的几个人全部杀死。
幸亏她功夫好,在惊动大人物之前逃离现场;幸亏十六及时补救,调动情报人员制造骚动,成功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总算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幸亏她长得漂亮,阁主不舍得伤了这具好皮囊,才没吃太大苦头。
江湖中关于她的言论传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知道,闲阁有一名女杀手,名字叫做十九,生得国香天香,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是天生的杀人利器。
彼时已经是九月初。夏日的闷热尚未完全散去,一场淅沥的秋雨带来凉爽的气息。而十九回到闲阁后,因为行事张扬,被关了禁闭,以示小惩大戒。
所谓禁闭,就是关小黑屋。屋子建在地牢里,只有七步见方,没有任何摆设,甚至连张床都没有。关上门就陷入无尽的黑暗。每隔两日,看守的人会送一次食物和水,从门下的小窗内推进来。除此之外,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
虽然闷了点,但是绝对安全。十三确定她没事之后,抓紧时间又去了一趟京城。
他还没有放弃。京城由来便是能人贤才的聚集地,在这里,万事皆有可能。于是,当十三发现,本该在晋州罗县的苏礼和,竟然也出现在京城,还跟杨中显搭上了关系时,并没有太大意外。
杨中显在殿试中出尽风头时,十三与苏礼和还保持着联系,并对他评价过此人。
杨中显的家族在家乡尚有名望,在贵族如云的京城并不起眼。高中状元后,他谦逊地混迹在京城世家中间,既不刻意讨好谁,也不明显地冷落谁,圆滑之处丝毫不亚于行商出身的苏礼和。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后,很多人开始冷落他,他也不以为意,行事仍然保持着旧日的风格。十三对此断言:此人日后必将有一番大作为,仕途也绝不会局限于一介小小御史。
问题是,苏礼和如今的心思都在十二身上,怎么会联系杨中显?莫非他在罗县发现了什么问题?
苏礼和确实在罗县查出一桩大案。
年初科举放榜时,十三曾经提点他:朝廷里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如果遇到不得了、而且必须参与的大事时,至少要拖个人一起做。这个人,在朝廷里不能有太深的根基,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太过顽固。
苏礼和明白十三的意思,有根基的人完全能够自保,面临危险时会抛弃同伴;没有原则的人让人无法相信;不懂变通的人则会把大家一起拖上死路。当时,他问十三:朝廷里有这样的人吗?
“有,杨中显。”十三回答。
十三看人向来没有看走眼过,苏礼和把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最近,苏礼和一直在暗中查访罗县前任崔师爷的死因。他发现,崔师爷并非传闻的病死,而是被谋杀。崔师爷生前做的宗中,有几起命案被特别标注标出来,它们是导致崔师父被灭口的直接原因。苏礼和惊觉,这一系列命案的背后,必定存在天大的阴谋。
苏礼和很精明。他准备利用这一系列的命案,给自己铺一条仕路。当然,仕路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想做的,是搅进朝廷的局势里,利用朝廷的力量为自己谋一个安全的凭证,好让闲阁的人不能轻易对付他,至少在动手时有所顾忌。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谋划十二的事情。
他没有直接联系杨中显,而是托人将一份抄写的手札带给他。手札里记录了这几起命案的现场、审案经过以及判案结果。杨中显很快发现蹊跷,考虑很久才决定与苏礼和联手,揭开这桩阴谋。
骨子里,他和苏礼和一样,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十三偶然看到他们时,敏感地察觉到风雨的气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他还惦记着十九,迅速又回了闲阁,静等京城方面的消息。
半个月的禁闭,对十九来说,算不上很严厉的折磨。禁闭的可怕之处,在于对心智的考验。在孤单和黑暗里,不受控制的想象力能把人逼疯。十九却是极单纯的人,没有多少心思,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想象,这半个月的禁闭,最折磨她的反而是睡眠。因为禁闭室里没有床。半月之期一到,十三接她出来,当晚她便睡在十三房里。
十三整夜未眠,看着她安静的睡颜,完全与从前一样,心里慢慢踏实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她还是那个懵懂的小丫头。天气渐渐转凉,为了能让她住得更舒适点,十三特意重新添置了床褥。
十七是午后回来的,路过十三门口时,正好看见十九窝在他身边小憩,顿时露出暧昧的笑容,冲着十三挤眉弄眼。十三懒得解释,移开目光不搭理他。
他明白,在十九眼里,这里只是一个单纯的休息场所。
小时候,十九赖在十三身边,与他同吃同睡,从未觉得不妥。选拔精英时,十三因为公然违抗阁主的命令,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还是吃了不少皮肉苦头。得到精英编号的他们,每人都分到**的房间,开始独居生活。十九为了照顾他,继续与他住在一起。伤愈后,十三用“男女有别”的理由,劝她搬进属于她的房间。她非常委屈,以为十三要抛弃她。
那年她十二岁,头脑中根本没有性别一词。十三花了半年的时间才让她明白:她没有被抛弃,只是不能再睡十三的床。今年年初,十三被刻意调开,阁主让她懂得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从那时起,她心里便有隐约的惧怕,“男人”这个词,突然变得陌生起来。前些日子,鹰堂的调教让她学会控制男人。她学得很快,只是心底始终存着莫名的恐惧,无法踏实入眠,精神高度紧张。
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在执行任务时疑神疑鬼,犯下草木皆兵的失误。回到十三身边以后,绷了几个月的神经才终于舒缓下来,安心睡起了踏实觉。
她习惯性地把十三当成依靠,习惯性地觉得,只要有十三在身边,就没有什么需要她担心的,忘记了十三也是男人的事实。
十三没有再劝她返回自己的房间。接连数次的分开,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她。于是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加关注朝廷方面的动静。——普通的江湖组织无法与闲阁抗衡,他只能在朝廷方面寻求转折。
这一点上,他与苏礼和做了相同的选择。但是他没打算找杨中显联手。
就在十九结束禁闭的二日,京城的动静果然开始了。
御史大夫杨中显上书,弹劾晋州罗县知县金旭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依惯例,小小一介知县犯了事,直接交给知府处理即可;若案情重大,则交给州郡太守处理,根本没
。。。
第236章 :大好机会()
天听。很多人都认为杨中显小题大作,讥笑他拿鸡毛蒜皮的小事作文。
出人意料地,圣上竟然以“人命关天”做借口,把折子转给大理寺。大理寺卿丁朝珍拿不准圣上的意思,顿时头疼起来,心里直犯嘀咕。如果案情属实,案子可大可小:往小里说,重新审理案件,治了金旭的罪就算完事;往大处说,不仅要治金旭的罪,还要治相关人员,往低处看要处理金旭手下做事的,往高处看甚至晋州太守都能被扣上个失察的大帽子。另外,如果案情不实,如何处置杨中显,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摸不透皇上的意思,办轻了办重了都是罪。
丁朝珍是条老狐狸。他琢磨不透圣上的意思,索性就不琢磨了,转而琢磨圣上对杨中显的态度:似宠非宠,倒像有意在历练他。想清楚这点,丁朝珍心里顿时明朗起来,他亲自挑选了一个人,叫做康钊的,来调查这桩案子。
康钊品阶不高,任大理寺执事,从九品,平时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这桩案子,由小小的执事来调查、大理寺卿亲自监督审问,既称不上隆重,也称不上草率,谁都挑不出半点错处。
康钊做事的能力很不错,但他为人颇有几分书呆子气,不懂得转寰,更不会讨上司和周围人的欢心,在大理寺混了近十年,仍然没有机会升迁。丁朝珍让他来做事,一方面,只要给康钊提供调查便利,康钊便能把事情做好;另一方面,随便寻个借口,就能将康钊打压下去,随时让这桩案件叫停。
之后,这桩案件的审理进程,成了苏礼和表演的舞台。他只是个小小的师爷,没有参与朝廷大事的资格,只能间接影响朝廷的人。康钊行事风格太明显,在人情世故方面完全是死脑筋,发现情况时会有什么反应,轻易就能猜到。所以,苏礼和只需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间、场合里,挑选一些虚假的风声或者真实的证据,分批放出来,就可以控制案件的审理进度。
首先是崔师爷的死。苏礼和没有绕弯子,选择人多的场合,众目睽睽下直接将好不容易查到的证据交给大理寺。
崔师爷的死因,对外宣称是病死。苏礼和呈上的一份证据,是崔师爷秘密抄录的药方。药方是当地郎中开的,里面有一味慢性毒药。郎中两个月前已经失踪,失踪的前日,有人见到他去过金旭家里。金旭声称是因为家眷身体不适,请他前来诊治,对失踪一事毫不知情。
康钊派人去郎中家里查访,没有找到直接的线索,无法判定跟金铭有关。
接着,苏礼和借“案情存在疑问”的理由,呈上罗县富商吕成业一案的宗。此案发生在两年前,案审后判吕成业的妾室华氏谋财害命,对吕成业投毒,并于当年处死华氏。
吕成业早年潦倒,华氏与他青梅竹马,甚至为他提供行商的本金。他外出经商时,华氏被家中另行许配,吕成业归来得知后,另娶姜氏为妻。五年后,华氏夫家落魄,吕成业花了一笔钱,换来华氏夫家的休书,八抬大轿将华氏娶进门。不料新婚才两月便丢了性命。
奇怪的是华氏定罪之后,一名服侍过华氏的丫头,名唤小翠的,曾到衙门击鼓,替华氏喊冤。知县金旭接了状子,二日升堂却不见小翠的身影,当即以藐视公堂的罪名,对小翠下了拘捕文书。没想到拘来的却是她的尸体,没有仵作的鉴定文书,只有宗上简简单单几个字的批注:死因自杀。
康钊看完宗,觉得此案审理确实过于草率,便亲自来到罗县,从小翠的死因重新查起。小翠只是个丫头,没什么身份地位,正常情况下不引人注意。如果她是被谋杀致死,留下线索的可能性最大。
京城中的各势力隔岸观火,私下悄悄揣测,一时间议论纷纷。
十三同样密切关注着案情的进展。根据他的经验,每逢有重大事件发生,总会有能人异士浮出水面。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人,选择最合适的势力,为自己和十九重新铺条后路。
这桩扑朔迷离的案件,成为风雨的前奏。彼时,很多人都预感到,京城又将掀起一番大动静。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场动静竟然会持续数年。
苏礼和极其谨慎。他知道朝廷是个危险的漩涡,风头太过会招来祸事,所有没有亲自出面。利用宗将康钊引到罗县后,他策划了一起小小的意外:找人故意把乞丐阿三撵上街头,冲撞了康钊。这个乞丐阿三,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查到的线索。
阿三本来不认识康钊,被训斥后知道他就是朝廷派来查案的,立即把他带到城外,一边使劲磕头赔罪,一边恳求他为小翠申冤雪恨。
小翠没有家人,很小就被卖进吕府为婢,死后也无人替她收尸。她生前心地善良,曾经救过饿晕的阿三。阿三记得她的好,待数日后事情平静,偷偷将阿翠尸体带到城外埋了。当年他害怕被人发现,只敢在附近偷偷留下记号,连坟头都没敢留。
时隔两年,小翠的尸首已经只剩下白骨,颅骨后的重击痕迹清晰可见,可以断定是谋杀致死。
苏礼和趁机呈上一份手札。这是崔师爷生前记录的,藏在床板的夹缝中,只有薄薄数页,记载着部分案件的实际现场以及案审情况,其中就包括吕成业中毒身亡一案:华氏受押时怀有一个月的身孕,她初时拒不认罪,受刑后导致小产,顿时绝望,称要随夫而去,连认罪书都没看就签字画押。
当年堂审华氏,不少当地人在堂外围观,经他们证实,小产一事属实。而宗中对此只字未提。
事情顿时变得蹊跷:如果华氏准备谋害吕成业,为何会怀上吕成业的孩子?即使不小心怀上了,也肯定会想方设法打掉,而不是拼命护着孩子、更不会在失去孩子后突然绝望。
康钊去看了当年关押华氏的囚室,没有任何发现。乞丐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