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平凡的重生日子 >

第6章

平凡的重生日子-第6章

小说: 平凡的重生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爸爸搬来梯子,将两只灯笼挂在临街的大门口,拉上闸试了试,可以亮,至于糨糊,自己会慢慢阴干的。这样一来,晚上送上电,门口就会照出一大片光亮来。而且,到时候,各家各户的灯笼亮成一条线,再亮成片,在村子里,无论你走到那条胡同,迎接你的都会是火红的光明和温暖。

    这些灯笼也是形式各异,千奇百怪,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家人的用心与否。有的门口就只是一对买来的现成的大红灯笼,有的就是完全自己亲手扎的。有鲤鱼形状,代表“年年有余”;有当年的生肖形的,就需要年年更换新的;等等。

    这些灯笼要一直挂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大年初一早上赶早起来拜年的,也不会无聊,这些灯笼会给他们平添许多乐趣。

    这时候,不只是孩子,连大人们也都喜欢在晚上呼朋引伴,走街串巷。

    有的比较文雅的人家甚至还会挂出灯谜,过路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猜,只要猜对了就会有瓜果或是小玩意等礼物奉上。这样的人家门口,到了晚上,往往就会聚上许多人,有猜的,有看的,凑个热闹,也为主人家添了许多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也不知道是从那一年开始,挂灯笼,看灯笼,也成了村子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吸引了临近村子的人来凑热闹。有的初二带孩子回门的,孩子们为了能看到灯笼,都非要呆上一晚上甚至几天才肯回家。

    下午;齐晓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件事是齐晓和两个要好的伙伴一起做的,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后来,齐晓上了大学,那两个好朋友也陆续出嫁,这件事就终止了。这次,齐晓决定带着小弟把这件事继续下去。

    原来,离齐奶奶家不远的胡同里住着一位孤寡老人——王奶奶,是村里的五保户。每到过年,村里也只是送些米面蔬菜之类的东西,老人一个人过年就显得有些凄凉。有一年过年,齐晓和伙伴们串巷子经过王奶奶的家门口,发现只有她家门口没有挂灯笼。回到家,向奶奶一打听才知道,王奶奶竟然是一位老红军,而且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是烈士,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现在一个人住。

    齐晓她们几个当时听了就觉得王奶奶好伟大,也好可怜,于是决定自己动手扎一个灯笼去王奶奶家里陪她过年,这一次决定就做了近十年。

    从第二年开始,三人就改在三十之前先去帮王奶奶准备年货,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到了初一上午,再去帮王奶奶包饺子,放了鞭炮再各回各家吃饺子。

    近十年了,当年的懵懂孩童也已长大成为花季少女,王奶奶也逐年地衰老了。

    去年,因为两个伙伴都出嫁了,不在家,齐晓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去,就想要不就算了吧!现在想来,王奶奶一定殷殷期盼了一整年,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此挂怀,实在是自己地不对。所以,齐晓才决定从这个年节开始,再继续下去,毕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天下午,吃过午饭,早早地齐晓就带着小弟出门了。

    “姐,我们这是去哪儿啊?”小弟被姐姐硬拉出来,没有睡成午觉,还不知道要干什么,真是满肚子的怨气。

    “问那么多干嘛?又不会把你卖了,到了你就知道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教育。

    “我就是怕你把我卖了!”小弟嘀咕着。

    姐弟俩先从家里拿了些比较稀罕地物事,又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对红灯笼,就提着径直朝王奶奶的家走去。

    进大门的时候,王奶奶正在打扫院子。

    两年没见,老人家更显苍老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背也驼的更厉害了,精神都是很好,看到齐晓他们两个进来,非常高兴:“晓儿来了?来看看我这个孤老太婆?”

    “奶奶,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您!您身体还好吧?”齐晓连忙过去把王奶奶扶到一旁地凳子上坐下,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笤帚,一边说。

    王奶奶还想再夺回去,但齐晓拿的很紧,王奶奶只好由她:“我身体挺好的,还没有到动不了的地步。你们能来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红和小虾怎么没有来啊?”

    “哦,她们俩嫁到外村了,到初二了,我再和她们一起过来看您。这是我弟弟,我让他过来听您讲讲革命故事,小晨,叫奶奶!”齐晓一边答着话,一边利落的扫起了地。

    齐小弟倒是即来之,则安之,小家伙为了逃避劳动,就跑到王奶奶面前,很亲热的喊道:“王奶奶好,王奶奶,我给您捶背吧?”

    “呵呵,好孩子,跟你姐一样乖,来,坐奶奶面前,奶奶给你讲故事。”王奶奶非常高兴地拉过齐小弟,坐在她面前,“咱们今天讲个粮票的故事。”

    齐晓在旁边听了,一头黑线。

    “奶奶,什么是粮票啊?”齐小弟倒是好奇宝宝。

    “粮票啊,有一个时期啊,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困难。诶,好多东西都要票啊!你说做件衣服吧,得要布票。想吃点肉吧,还要肉票。买粮食啊,就要粮票。奶奶年轻的时候去过好多地方,所以见过各地的粮票。诶,你等着,奶奶这儿啊还有呢,当时奶奶自己一个人,吃不完,就留着做个纪念。”说着,王奶奶起身从屋子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一看,呵,里面全是各种粮票,有全国的,还有各地的。

    齐晓凑近一看,一大堆粮票底下还压着一摞信封。

    “这些呀,都是当年你王爷爷和叔叔给我寄的信,我都留着,当个念想。”王奶奶看齐晓对那些信很好奇,就把信封拿了出来,解释道。布满老年斑的粗糙的大手摩挲过那泛黄的纸页,略有些颤抖,口气也有些伤感。

    咦,这是什么?齐晓拿起其中一封信。

    ps:刚下晚自习到家,今天更的晚了,抱歉!

    虫虫也要票票啊!

第12章 准备过年(下)() 
在齐晓手中的是一帧已经泛黄的信封,令人震惊的是信封上的邮票,赫然是那张“祖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上的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是“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金字,是8分面值地邮票。

    前世,齐晓在网上看到过这张颇具传奇色彩的邮票,据说,这枚邮票在1968年11月25日首先在北京发行,发行时间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因此,其存世数量非常少,成为新中国邮票中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在1996年就曾经拍出3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而全新50枚一整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堪称”国宝”级的珍邮,市场价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正因为这枚邮票的珍贵,所以后世假冒的也就很多,不过这时候,在这个比较封闭的小园子里,齐晓相信自己手中的这枚邮票是真的。

    “晓儿,喜欢这个邮票?奶奶给你剪下来,等着。”可能是齐晓发呆的时间比较长,王奶奶看她对这枚邮票如此关注,就想起身去屋里拿剪子。

    “别,奶奶,我只是好奇,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您一定要好好保存。”齐晓赶紧阻止老人家。

    “呵呵,晓儿现在不要,奶奶给留着。”王奶奶微笑着说。

    齐晓只是当作玩笑,并没有往心里去,别说是现在,就是前世,齐晓也不会拿老人家如此贵重的东西,更何况那些信件都是老人家的珍贵记忆。她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王奶奶去世之前,将这一大盒子的东西都留给了齐晓,其中就包括那枚珍贵的邮票。那时,齐晓已经再次结婚生子,并坐拥亿万身家,她将王奶奶的馈赠当作珍贵的记忆郑重地保留着,连同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就这样,齐晓帮老人家打扫卫生、贴对子、挂灯笼,一边听着那过去年代的故事,还有齐小弟不时的插科打诨,很快地,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过去了

    “怎么样,今天下午过得开心吗?”告别了老人,在回家的路上,齐晓问小弟。

    “王奶奶很好,她讲了好多故事,都很有意思,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齐小弟这个下午表现很好。

    “喜欢听故事?那我们初一早上去给奶奶拜年,好不好?”

    “好,我一定会早早起来的。”齐小弟倒是信心十足,一挺胸脯说道。

    一夜无话。腊月二十九,这一年的最后一天。

    今天上午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而且齐晓家乡的习俗,中午就要包饺子吃,晚上只是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而不吃饺子。下午,一般齐晓要好好地睡一觉,晚上才能熬夜。

    齐晓所谓的熬夜,并不是守岁。只是到午夜十二点,放过鞭炮,春节晚会也就要结束了,精彩的内容到这时候基本上也都演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新人,没有什么意思,家里人更是早早就睡了。因为大年初一那一天,奶奶很早就要起床,这里叫“起五更”,过去的“五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起来之后,要先上香,还要煮饺子,最好是素饺子。吃过饺子,爷爷和爸爸妈妈就要出去拜年,家里也要打开大门,迎接来拜年的亲戚朋友。

    齐晓没有出嫁之前,是不用跟着去拜年地。而齐小弟一般是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们拜年了。所以,这时候,齐晓一般是跟着起床,吃过饺子,再找一个没人会去的地方,继续补觉,如果没有人打扰,她会一直睡到爸爸妈妈他们拜年回来。

    说到贴对子,齐晓家里的对子并不是从外面买的现成的,而是齐爸爸拜托自己的一个朋友给写的。每年都要写很多,因为齐晓家里的门有六个,还有天地神位面前的,以及各种“福”字、“喜”字和“迎门接福”、“出门见福”的字条,林林总总一大堆。

    每到这时候,齐爸爸就会唠叨齐晓,还当老师呢,连毛笔字也不会写。也不怪齐爸爸如此说,因为,教师的“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是基本功。但是,前世,齐晓只是在小学时接触过毛笔字,还只是停留在描红、临帖的程度,而且因为年纪小,并不知道写好毛笔字的重要性,后来虽然也练过,可是一方面没有一个好老师指点,另一方面自己不能坚持,所以,齐晓的水平连入门都不能算,这也一直是齐晓的一个遗憾。这一世,齐晓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

    因为自己要学,所以,齐晓特意找了些相关的资料。

    初学写毛笔字,一般是选择柳体或是颜体,所谓“颜筋柳骨”,二者难分伯仲。颜体丰腴雄浑,柳体遒劲丰润,颜体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柳体体势劲媚又骨力雄健。而且,一定要先学楷书,再谈篆隶和行草,楷书虽然见效慢,但它是基础,只有根基打得坚实,上面的枝叶才能繁茂。学毛笔字,老师、态度和悟性缺一不可。一个好老师,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态度一定要端正,要持之以恒;悟性,就是要多看帖、多背帖、多临帖、边临边“悟”,找出碑帖中的特征,抓住特征,临摹得像帖,然后,再去讲求变化达到神似,以成一家。

    这一世,齐晓有了态度,并且自认为并不笨,就缺一位好老师,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看到齐爸爸拿出的那些对联,齐晓知道自己等到了东风。

    所幸回到矿上,距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应该够自己拜个老师,先请教一番吧?至于苦练,那是回到学校的事情了。

    ps:终于放假了,元旦的假到现在才放,真是无语!

    继续求票票,求收藏,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第13章 蛇板() 
齐晓的家乡有一个特色产业,那就是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件市场。

    这里的自行车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涉及本地近百个行政村,并辐射周边五个县、200多个村庄的,自行车零配件、童车及整车生产、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集群。目前,有自行车生产加工企业(摊点)3500多家,年交易额达25亿元,出口创汇也比较可观,在省里都是数的上的。

    但是这个产业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的来说就是,整车数量少,高档产品少,产品主要销往农村或是出口经济欠发达国家,难以打入高端市场。企业规模小,绝大多数是家庭式作坊,机械化程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创新不足,没有专业的自行车技术研发机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执行不严,冒牌产品、劣质产品非常多。产品知名度低,缺少自有品牌和知名品牌。企业经营者多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其思想观念还带有不同程度的小农意识,家族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企业难以适应。

    在齐晓的印象中,村里很多人家都能自行生产或是再加工自行车零件,富裕起来的人家绝大多数也是靠的这个行业。而且,村子里大家骑的自行车几乎没有从外地买的,甚至有很多人是东家拿一个车架,西家拿一个脚蹬子等,自己东拼西凑组装起来的。

    说到这里的假冒自行车,齐晓还想到一件尴尬事。

    那是齐晓刚上高一的时候,为了上学方便,花了三百多大元买了一辆女式自行车,结果,刚骑了没有几天,有一次,脚下一用力,脚蹬子竟然断了,而且是齐齐地断了,只能找地方焊接。齐晓只好推着车子,找到一家电气焊门市,老师傅一看车子,毫不犹豫地就说:“这肯定是平县的冒牌自行车!”齐晓听了,那叫一个脸红啊,什么话也不敢回应。从那时候起,齐晓就深深地记住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