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鉴 >

第77章

帝鉴-第77章

小说: 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抱着人放到床榻上,附身把额头贴在沐霖的额上,对上她的眼睛,低语道:“你让朕等太久了。”

    从康嘉九年相识,到如今康嘉十三年,整整四年了,皇帝也从当年那个莽撞羞怯少年,变得稳重深沉许多。沐霖抬手,轻抚着皇帝的脸颊,那清俊的面容愈发地深邃了许多,添了几分天子的威严沉稳,她晃了一会儿神,淡笑道:“四年了。”

    皇帝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苍白的脸颊染上了淡淡的红晕,忍不住心跳如雷,低头wen了wen对方的樱/唇,手指也开始悉悉索索地在她身上游走,沐霖身体一僵,只紧紧抓住身下的床单(此次省略一千字)

    当手指深入时,皇帝赫然遇到阻碍,一时五味陈杂,激动安心之余,也才完全信了沐霖的话。沐霖自是将皇帝的迟疑收入眼底,一时不知该庆幸当日没有冲动,还是该悔恨,此生永决念想的那个人

    才不过一次,两人俱是香汗淋漓,沐霖大病初愈,早已气息不足,皇帝却精神百倍,还要继续。沐霖轻拦住皇帝作怪的手,低声劝道:“时辰不早了,以后日子还长,皇上莫因一时贪欢,折损了元气。”

    皇帝本还未尽兴,但念着沐霖的身子,又听她那一句“日子还长”,心里莫名高兴,这才强压住欲/火,抱住沐霖,在她耳旁轻笑道:“好,这次就听你的。”二人收拾妥当,这才相拥而眠。

    既然皇帝已与沐霖行过鱼水之欢,也渐放下猜疑,心知以前误会了沐霖与常豫,多少对常豫的事感到一丝惭愧。但此案不仅关乎圣誉,还牵涉到于孟阳罢相,若要平反,绝无可能。来年三月,正逢仁圣太后万寿,皇帝便借此下旨大赦天下,赦免常豫之罪,准其从崖州回乡。这样的结果虽谈不上称心如意,好歹也保住了常豫的性命,沐霖也不敢再有奢求,至于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想必经此大变,以常豫的性子,恐怕早绝了仕进之心。

    沐霖手中还拿着大赦天下的邸报发愣,但听王纲来报,说是皇帝驾临,她慌忙将邸报折好收入书柜里,才欲转身迎接皇帝,不料却落入一个怀抱中,鼻间充盈着淡淡的龙涎香,不用看也知此人是谁。

    皇帝环住沐霖的腰,低头欲吻上来,沐霖用食指抵住皇帝的唇,笑嗔道:“还在书房里,也不怕旁人见了笑话?”

    “谁敢笑话朕,”皇帝佯装唬着脸道:“拖出去斩了。”说着又趁机一口咬上沐霖的手指,惹得她脸颊微红,见皇帝愈发得寸进尺,她忙抽身离去,岔开话道:“皇上今日怎么这样高兴?”

    皇帝这才想起前事,回身坐到炕上,这时慧如也前来伺候茶水,沐霖亲自接过茶盏,放到她身前的炕几上。皇帝压了压心里的情绪,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朕今日遇有三大喜事,自然高兴。”

    “哦,哪三喜?”沐霖也回身坐下,见皇帝强忍着兴奋的模样,饶有兴趣道。

    皇帝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道:“第一个嘛,当然是仁圣太后大寿”

    这个沐霖早已知晓,大赦天下的旨意也发了,她笑道:“那第二个呢?”

    “第二个就是襄王妃产下一子,朕亲自赐名元灏,着立为襄王世子。”

    这两件喜事,都是预料之中的,若仅是如此,皇帝定不至于如此高兴,沐霖倒想不出第三件喜事是什么,眼见皇帝压不住兴奋,便顺水推舟问道:“这倒要恭喜襄王妃了,那皇上说的第三件喜事又是什么?”

    皇帝故意拖延了一阵,吊足了胃口,然后才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折子,递给沐霖,颇为自得地等着她作何反应。沐霖笑着接过来,打开一看,脸色忽变,只见上头竟是礼部左侍郎周通儒请立昭嫔为皇贵妃的条陈,她手指微颤,合上奏折,立即跪下恳请道:“请皇上驳回此议,臣妾实难担此重任。”

    皇帝本做足了姿态,想着等沐霖谢恩的话就好好逗她一番,没想到一腔热血被浇了个透心凉,她脸色愈发不悦,沉下脸道:“为什么?”

    沐霖言词恳切,“臣妾蒙获圣恩,位列九嫔,本已是逾越前制,若再越过妃位,超拔为贵妃,恐众心难服。”

    这个理由,皇帝勉强能接受,她神色稍霁,说道:“那就先封妃,贵妃的事以后再议。”

    “不可。”沐霖仍拒道,皇帝稍息的怒火又激了起来,她站起身子怒道:“这又为什么不行?”

    皇帝怒火之中又带了三分委屈,表面气场大,实则外强中干,沐霖早摸准了她的脾气,娓娓道:“臣妾距上次封嫔,不到半年,若再升妃位,实在太快。臣妾既无贤名,又无尺寸之功,这样贸然升擢,无异是将臣妾置于油烹火烤之上,平白惹人非议。”

    按宫规,若无子嗣,不得轻易封妃,所谓的功劳,不过是生儿育女,可偏偏皇帝也是女子,二人怎生得出孩子,如此以来,沐霖再难升位分了。皇帝如何能甘心,她一心要与所爱之人甘苦与共,皇后与贤妃的事已经委屈了沐霖,她便想尽办法在名分上补偿,可偏偏就是那点虚名也给不了。

    沐霖说得道理皇帝都明白,可就是不甘心,她心里已经妥协了,可脸色仍有些不好,憋着气,阴沉着不说话。沐霖缓缓起身,拉了拉皇帝的手,微踮了脚尖亲了亲她的脸,细细安抚道:“皇上别把气憋在心里,若是要气,就怪在臣妾头上。”

    沐霖一说软话,皇帝便更觉得委屈,微红着眼眶,揽着她的肩道:“是朕无用,让你受委屈了。”

    总算是听劝了,沐霖暗松了一口气,既感动于皇帝心思至诚,又怕她再出什么幺蛾子,遂轻挠着皇帝的手心,安抚道:“皇上待臣妾至厚,名位不过虚衔,又怎会觉得委屈?”

    皇帝一时不知该高兴沐霖体贴贤惠,还是该气恼她如此淡然自若,她急急为沐霖进位,一来确实怕委屈了她,二来也是心中不安,想以名分套住眼前这人。两人自明了关系后,皇帝都恨不得挂在沐霖身上,每日相见尤恐不够,偏偏沐霖还要与她约法三章,一不得厚恩于沐家,二不得赏赐过重,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第三条皇帝不得为其破坏宫规,宫规一向对嫔妃管束甚严,若二人相处全按宫规来,那不得束手束脚死了。皇帝起初为了哄沐霖开心,就随口应下,哪料,日后这三条便如铁律般,一条也犯不得。

    平日里皇帝倒也遵守,只不过沐霖生辰那日正值初一,偏这一天按规矩得去坤宁宫留宿,皇帝想着反正以前与傅衣翎也是相看两生厌,帝后规定的合寝之日两人也多不遵守,便兴冲冲地跑去寻沐霖。哪料,皇帝人还未进门,沐霖就下令,将宫门紧闭,自个儿跪在里头,请皇帝回去。当然说好听点是请,说难听点就赶了,皇帝当时气怒不已,又怕更深露重,沐霖跪坏了,只能含恨而去,日后也再不敢犯了。

    不仅皇后如此,连贤妃那边也是这样,沐霖每每都委婉规劝皇帝多去景仁宫看看,原来那样落拓不羁的人,如今循规蹈矩起来竟是比谁都做得到位。然而,沐霖愈是守规矩,皇帝愈是心里没底,倒比往日闹腾许多,三天两头找不快,每每皇帝无理取闹之时,沐霖反而耐心十足,尽力包容忍让。

    这一次亦是如此,沐霖好言软语劝了一阵,皇帝心里虽还有些不悦,气却顺了许多。见沐霖低眉顺眼勾着她的手,一时心痒难耐,加之前些日子沐霖来了月事,两人许久未行房了,皇帝更是忍耐不住,一把将人横抱着,走向不远的榻上,轻咬着她的耳廓低语道:“朕可以不气,可你得补偿朕。”

    还不及沐霖回话,皇帝便将人放在榻上,一手钻进里衣里,沐霖一个激灵,颇有些拿此人的无赖行为没辙,小声道:“回房里”

    皇帝环视四周,这里是沐霖平日读书之处,外面通着正厅,她每日得把大半时间耗费在此处,皇帝早就对此不满,这一次又哪里肯依她。遂慢慢俯下身,一手解开她领子上的盘扣,一手在衣服里作怪,又低头轻轻啃咬着沐霖脖子上的敏感点,见她脸颊绯红,忍不住调笑道:“今日说好了都依朕,你得接受惩罚。”

    沐霖知推拒不了,见皇帝兴致颇高,不好再扫了她的兴,便抬手轻抚着她的头发。皇帝得了默许自然愈发来了精神,解开对方的衣襟,露出里头的鸳鸯肚兜(中间再省去一千字)沐霖微微撇开脸闭着眼,不愿再看这一幕。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读者争论的几点回应:

    可能大家都比较乐意看到那种感情上相亲相爱,事业上扫平天下,一路开挂的,作者的初衷大概也是如此,只是事与愿违。要想不套路不敷衍,人物不平面不单一,就很难做到一路欢脱,毕竟现实往往具有多面性。这些不是完全由作者主观意志决定,当诸位慢慢深入代入那个场景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比如说皇帝,大家都想看到一个卧薪尝胆、一展雄图大略,类似秦皇汉武的皇帝。但是诸位想过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花了整整十年,嬴政从十三岁登基,到铲除嫪毐、吕不韦等,也花了十年时间,至于统一六国更是到近四十岁才实现,而汉武帝开创的大汉盛世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文中的皇帝仅仅不到二十岁,更何况,她面对的势力不是灭他国家的夫差,而是生她养她扶立她登基的母亲,这个母亲也不是骄奢淫逸胡作非为的赵姬,而是精明强干颇有作为的傅后,皇帝目前既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必要,更狠不下这个心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反目成仇。至于朝堂上的掣肘,这是几乎每个君主都会面对的问题,大家也许受电视剧的影响比较大,总以为皇帝都是威风八面、为所欲为才是,事实上,就是唐宗宋祖都会对朝臣不断的妥协、退让,皇帝没有三头六臂,必须依靠能臣才能治理天下,即使“惟以一人治天下”的清朝皇帝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制约。年纪轻轻的朱载橖,面对一群资历老的勋臣元老时,被质疑掣肘,实在太过正常。权力永远会被制衡,在不断博弈中达到一个平衡点,来协调各方利益。

    还有感情问题。大家也肯定比较希望看到皇帝有一个温柔的贤内助,两人相亲相爱,一起携手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这在实际情况上很难,首先抛开当中所涉及到的权益冲突,就当每个人的感情都十分纯粹,她们之间也很难做到这样。作者希望自己笔下的人物都是有独立的人格和灵魂,不是单纯为爱情而生,也不是某个主角完美人生的点缀,不是任何人的附庸。简单来说,塑造女二,并不是为了突出女一在事业上文治武功,在爱情上春风得意的完美人生,她们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灵魂和信仰的。比如说玉溪,即使开头皇帝对她有些意思,她也喜欢着皇帝,但面对亲人的冤死,她不可能说,因为皇帝喜欢她,她就抛开一切,放弃自己的一切,来附和皇帝。比如沐霖,她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她后来选择对皇帝的顺从不是灵魂上对权威的膜拜或屈服,而仅仅出于现实的考量。还有傅衣翎,嫁给皇帝是无法选择的,但喜不喜欢,就是她的自由。所以,很多人认为皇帝很惨,其实不然,她顶着男子的身份处在权力的制高点,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女子已经够幸运了,至于惨不惨只是个相对命题,读者若非认为她惨那确实也惨,若换个角度看,也没什么可惨的了。

    也有人觉得没人对皇帝真心,我倒觉得不管是玉溪、沐霖、贤妃还是傅衣翎对皇帝都是真心实意的,有真心的喜欢,有真心的拒绝,也有真心的挣扎。如果诸位理解的真心就是喜爱与顺从的话,那可能与我的理解有些偏差,真心是可以有秘密但不伤害,可以有拒绝但不欺瞒,可以有逢迎但不算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中的每一个女主都没有真正伤害到皇帝,不能说皇帝喜欢沐霖,沐霖拒绝她,就说沐霖对她不是真心,也不能说玉溪有报仇的诉求,就是对皇帝不真心?

    如果说,爱情就是牺牲一切来迎合对方,那恕我不能理解这种感情。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坚守之物,不为任何事所妥协,文中的皇帝有,沐霖有,玉溪有,傅衣翎也有。因而,她们之间注定不会和和顺顺,皆大欢喜,真情与假意、信任与猜疑会不断伴随着她们的成长,也在摩擦中碰撞。我相信矛盾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不是甜腻腻的你侬我侬,一章这样可以,两章三章都这样,以本人的审美来看就有些食之无味了。

第86章 第二五回 贤昭嫔私议朝中事 燕郡主请缨远和亲() 
周通儒请立皇贵妃的折子,皇帝拿走了原本;通政司的副本却早到了傅后手中;她一眼就知此事是受皇帝指使,不免心中不快;又碍着沐霖是周后力保入宫的,一时不便插手,就唤景萱把折子送到周后那边。

    周后方在佛堂做完晚课;放下念珠;景萱就将奏本送来了,她一向不问朝中之事;此时傅后忽然遣人送来奏本;不免诧异是出了什么事。待净手过后;周后安坐于罗汉床上,展开一览,便知事情始末;不免皱眉道:“真是胡闹!”

    时晴也接过来看了看,“也不知是皇上的主意,还是受了昭嫔的蛊惑。”

    周后摇头叹道:“我看啊肯定是皇上一厢情愿;从这半年多的情形看,这个昭嫔;倒不是个恃宠而骄的性子。”

    “那可不一定;”时晴不以为然道:“这宫里什么人没有,表面倒是可以装得温柔贤良,一旦真得了势;必又是一副嘴脸了。”

    周后微微一笑,“从她与皇帝约法三章的事来看,倒不像是装的。”

    时晴还要反驳,周后却起身招呼宫人备水,准备沐浴,凉凉叹道:“等明日看皇帝怎么做,就知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第二日,皇帝亲自驳回周通儒的奏本,批以“昭嫔资历尚浅,不堪贵妃之任,此事再议”,周通儒不免暗自纳闷,明明是皇帝事先授意于他,如今倒自个儿先反对起来了。册封皇贵妃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可到底流传了出去,惹得傅家那边甚为不快,好在,沐霖受宠以来一直颇守规矩,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