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之宠妻成帝-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山里也没个传音工具,他见黄经纶山洞里有笛子,就让赵元去傅家镇也采买了两支短笛回来。他们人手一个,若有事在山里分开,就可以随时用笛声引导。趁着这功夫,他也跟着黄经纶学会了几首笛曲,偶尔歇息时吹吹,也算陶冶情操。
“休文,别吹了,快回来!赵元抓回来两只山雉。”黄经纶的大嗓门从半山坡传来。
沈休文摇头一笑,收起短笛,又捡起石面上的两件衣物,往山坡上走去。
没一会儿,他就见黄经纶提着两只长尾雄山雉往下跑。
“我去收拾收拾,你准备准备灶火。”黄经纶笑呵呵地道。
沈休文点点头,往上走了几步,又回头道:“唉,师兄,记得帮我把长羽毛留下来。”
“知道了,大情圣!”黄经纶哈哈一笑道。
沈休文耳垂一热,想辩解两句,又觉得这也没什么,便继续山上走了。
“公子,”赵元洗过了手,上前去拿他手里洗净的衣物道,“您怎么又自己洗了,下回交给我便是。”
沈休文也没推辞,将衣物交给他去晾,笑着道:“随手的事。你今天抓的山雉看着挺肥啊。”
赵元如今对自家公子是又敬又爱,亦笑着道:“公子做个不是说想做个汤喝吗?我正好看到它们,就赶紧抓来了。”其实他是特意找了一大圈才找到的。他家公子看着什么都吃,但他看得出来,比起鱼汤,公子还是更喜欢山雉做的汤。
沈休文卷起自己袖子笑道:“今天运气不错啊!中午我们就吃山雉蘑菇汤吧。”
赵元点头道:“公子我待会就来给您打下手。”
“行。”沈休文说着走去黄经纶山洞边上的简易灶台,起火先把米饭焖上。
黄经纶在沈休文没来之前都是自己做饭,后来发现沈休文厨艺惊人后,就把烹饪的事转到了沈休文手里。赵元倒是想替他家公子,奈何他就是个黑暗料理王,无论是煮还是烤还是煎,都能把各种食材弄得无比难吃。
赵元试了好几次后,无奈放弃了,现在就帮着沈休文洗洗菜、看看火、拿拿盆。
沈休文倒是一直鼓励他有兴趣的话继续尝试,做菜这种事做美味不可能,但到达基本能入口的水平,并不太难。就连他,因为对灶火掌握不熟练,也曾弄得食物夹生。
赵元感动公子的耐心,却也不想辛苦他饿着肚子一再耐心地教他,而且另一边黄真人又只要吃公子做的。他就趁着公子学习的时间,到山里去抓些猎物,或者到山下从沈寿他们那拿着好菜,给公子换换口味。
“休文,我收拾完了,你赶紧做菜吧”黄经纶提着两只拔完毛的山雉回来,递给他后,又叹道,“你这过两天走了,我可怎么办啊!”
他自从吃了五师弟做的菜,发现自己以前过的简直太苦太苦了。
沈休文接过山雉,笑着道:“跟我一起走呗。师兄,‘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在人间修行才是正道啊!”
黄经纶揉了把胡子道:“我想想,我再想想。”
沈休文笑道:“你慢慢想,离我下山还有三天呢。中午这顿,一个山雉蘑菇汤,一个烤山雉,就大米饭吃,怎么样?”
“挺好,你怎么做,我怎么吃。”黄经纶咽咽口水道。
他是彻底服了沈休文了。一个京城数一数二的贵公子,自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居然在山里过得如鱼似水,不怕脏不怕累,能洗衣会做饭,简直是让他大开眼界。
皇帝早早把自己宝贝女儿定给他五师弟,不会就是知道这是个绝世好丈夫的胚子吧。瞧瞧他,离开京城才几天,就惦记着给大公主写信了。他无意中看到一眼,那字写得是真好,那内容可真是起鸡皮疙瘩。
难道如今山下的年轻贵公子都流行跟未婚妻说话那么不含蓄了?想念什么的,看着似乎很羞人啊
这些日子,黄经纶听老师的吩咐,把自己记忆中关于西北的知识都教给了沈休文,更将这些年他在山中修道的心得也都一一传授。他喜欢这个年少的师弟,不仅聪明好学,还温和通透。
之前老师来信说五师弟不够沉得下心,他倒是觉得沈休文起初是有些迷茫,没找准自己的道在哪,一旦他领悟了,就能比旁人更静得下心,做得好事。
沈休文立志投身西北,拿回失土,这又是令他感到钦佩的一方面。面对这样可能极有出息的少年,他想要出山的心也有些蠢蠢欲动。
西北,毕竟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有着未了的仇恨。他本以为自己可以放下,但近来却越来越有重返故地、了结夙愿的念头
“师兄,三师兄,”沈休文喊他道,“可以拿碗筷,准备吃饭了。”
黄经纶醒过神来,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竟发呆了许久。此时赵元已经一张长桌从山洞里搬出来,放在了平地上。他忙去拿草篓里的碗筷,一一摆放好。
自从沈休文来了后,他的洞居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各种生活用品俱全。沈休文还打算在他走之前找人一起给他盖个木房子,让他住得更舒服些。
黄经纶觉得他这山上的生活,也快跟山下的差不多了。
过了会,沈休文将烤好的山雉先放在了大盘子里,送过来。黄经纶边撕下一条肥腿,拿鼻子嗅了嗅香味,边道:“休文啊,你家厨子有这么好的手艺吗?”
沈休文做好汤,将起汤的任务交给赵元,笑着走过来道:“当然有啊,比我好,我这是自己随便做的,人家是有技艺传承的。师兄,你到我家,保准吃得不想再走。”
黄经纶咽下一大口肉,笑看着他道:“你这是勾我呢。”
他顿了顿,看着沈休文的眼睛道:“我告诉你,师兄还真被勾动了。我打算下山了!”
沈休文大喜道:“太好了!师兄,我们一起回京吧!”
黄经纶飞速啃完一条山雉腿,擦了擦手,却又摇摇头道:“我不跟你一道走,等明年你要去西北了,我自会去找你的。”
沈休文一愣,想了想,笑道:“好,师兄,那就这样定了!”
黄经纶点点头,他看到赵元端着汤锅过来,正要拿起筷子,感觉到怀中羽毛有点硌人,便掏出来拿给沈休文道:“给,你要的东西!”
沈休文接过来,去山洞内收好,再回来准备吃饭。
黄经纶好奇道:“你这是打算给大公主做什么玩意当礼物啊?”
沈休文一笑道:“师兄,我回头做好了,你一看便知。”
“好吧,”黄经纶喝了口汤,叹道,“你有这份心,大公主有福气啊!”
沈休文失笑,调侃道:“师兄,你别羡慕,你也有福气。”
第114章 回京途中()
三天转眼即逝;很快到了沈休文下山回京的日子。
晨起;山中翠鸟清鸣,林间榴花微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缓缓吐纳,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沈休文从山崖上观日升归来,心道;也难怪三师兄愿意在此隐居修道;住惯了真有点舍不得走了。
到了山洞,赵元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黄经纶则在翻自己的书箱。
“师兄;你找什么呢?”沈休文走近问道。
黄经纶撕开一本书的封皮,从夹缝中抽出薄薄一张纸来;起身递给他道:“差点忘了给你这个,带走吧。”
沈休文接过来一看;神情一怔:“师兄,这是?”
黄经纶道:“真定城的密道,我爹从客商那弄来的,据说密道之中还有宝藏,到底有没有谁也不知道。”
黄经纶所说的真定城就是失去的北方四城之一,最靠近沙蒙国原来的国境;本是真定关,后来就成了普通的边陲小城。
沈休文仔细收起来;放入怀中道:“师兄;我就不客气了。”
黄经纶笑道:“你要找到了宝藏;可得分我一点啊。”
沈休文也笑道:“知道了,定不让师兄吃亏。”
他又道:“师兄,真不跟我一起走吗?这里的东西我可以让人来收拾好的,你直接与我去京城吧。”
黄经纶摆手道:“不了,这个时候京城热得慌呢,我才不去。你替我跟老师问好,告诉老师,不孝弟子过几月就去看他。”
沈休文点头道:“好,师兄放心吧。我下山后就留两个人在傅家镇,你有什么事吩咐或是准备去京城了就找他们。”
黄经纶拍拍他的肩头笑道:“师弟别啰嗦了,赶快走!,人也都带走!我到时自会去找你的。”
沈休文无奈道:“师兄,我们这都没吃早饭,你让我和赵元空着肚子赶路啊?”
黄经纶一瞪眼道:“那都是我的,你们赶紧下山吃去吧。”
沈休文看向洞口已经传出香味的肉粥,苦起脸道:“不是吧,师兄,这都开锅了,我们盛一碗垫垫肚子就行。”
黄经纶吹胡子道:“一碗也不行!我知道赵元包袱里有干粮,你饿了,先吃那个去!”
他又道:“别耽误工夫了,再晚你家大公主就得晚一天见到情郎了!”
沈休文失笑,拿起一个藤编的小提箱道:“好吧,我这就走。”
黄经纶看着那精巧的箱子随口叹道:“你说你这脑袋怎么长的,一贵公子哥,怎么什么都有兴趣,还什么都会!”
来了山里一个月,找出好几种好吃的野菜,不仅到李家店教人试着种起来,还画图记下说要让皇帝给推广种植。不仅给他山洞里添置各种用品,还想法用竹竿从山涧那里引来水流,方便取用。
这藤箱子,也是沈休文画出来的形制,找了山民做出来用,说是轻便旅行箱。那词他都是第一次听说,真是新鲜有意思。
而且,他五师弟是有心又有钱,还下山吩咐沈寿他们让京城来人在这边开办个手工艺制品坊专门回收这边百姓制作的藤制品和竹制品。他自己随手又画了好些家具样子,让底下人研究去。
黄经纶就算没在京城常住过,也知道这些精巧新奇的东西一面世,肯定会得人喜欢跟风采买。
沈休文呵呵一乐,往洞口走去。黄经纶和赵元也都跟着往外走。
沈休文提着箱子走到灶台那,动手熄灭了火。
他回身笑道:“师兄,你别送下山了,早点用饭吧,凉了不好吃。以后你自己要保重啊,别随便糊弄。”
黄经纶微微低头眨了下眼睛,挥手道:“我知道了,快走,快走吧!”当年他辞别老师,独自进山隐居的时候都没有眼下这么心里酸酸的。
沈休文时而像个弟弟一样顽皮,时而像个朋友一样可以交心。明明是个高贵的公子,却像从来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他的目光清澈正直,胸中又似有一颗火热的心,总能温暖别人。
对黄经纶来说,这辈子除了老师,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靠近过他,这么关怀过他。
沈休文看他眼眶微红,想着他三师兄在山中孤零零的,心中一时也有点难受。
他沉默了下,忽然大声道:“呀!师兄,你还没给我见过你的真容呢!”
黄经纶楞了下,摸摸胡子哈哈笑道:“等着吧,等以后从西北回来我就刮了,让你瞧瞧!”
沈休文遗憾地叹了一声,复又道:“好吧,这次可说定啦,师兄到时不许反悔啊!”
黄经纶笑着道:“不反悔,不反悔。”
沈休文笑了道:“师兄留步,我们走了。”
赵元也默默走到沈休文身边,又对黄经纶道:“真人保重。”
黄经纶保持着微笑对他们点点头,看着他们沿着窄窄的山路离开,很快不见了身影。他的脸上这时才露出落寞的神情,缓缓地走到灶台前,闻着香喷喷的肉粥,却不再那么想吃了。
这边沈休文和赵元翻山越岭,走另一条小道直接到了和沈寿等人约好的山脚处。
看到他俩出现,沈寿和沈瑞忙从马车边迎上前来。
沈寿禀告道:“公子,事情都安排妥了。”他按吩咐让两个沈家人专门在傅家镇帮着料理沈休文三师兄的生活,按时按点地进山送米粮衣物等。
沈休文点头道:“好。记得让人轮班。”总让两个人出差在外,终归也不太好。
“是,公子。”沈寿应道。
另一边,沈瑞则接过沈休文的提箱,放去马车上。
沈休文看了看马车道:“到了前面镇子上,再留两个人驾车慢着点走,其它人还是跟我快马回京。”
众人应下。一行人到了傅家镇后,用过午膳,稍作休整,便兵分两路,一前一后出发了。
沈休文踏上行程后,渐有种归心似箭的感觉。他本以为自己没有那么想念沈家,想念京城的人,但每次休息时遥望京城的方向,竟希望自己能变出个高速交通工具,可以千里瞬息到达。
这自然是个空想,沈休文只能老老实实地骑着马,想着尽可能快地回去。但天不遂人愿,他们进了玉州境内后,官道上一下子多了不少车马行人。
沈休文见许多人拖家带口,还面色悲苦,不由下马去问了问情况,才得知今年穿过玉州的大河发了洪水,导致好几个县都遭了灾,让百姓因此流离失所。
沈休文眉头紧拧,上马后停了片刻,沉声道:“我们去决堤的地方看看。”
“公子,请三思!”沈寿忙焦急道。
沈休文拉了拉马缰道:“就这样决定了。沈寿你留下和后面的马车会和后进京,顺便和我爹说一声。我去那里查看下情况就会回去的,让他放心。”
沈寿苦了脸想再说什么,可对上他家公子坚毅的眼神,不由垂头道:“是,公子。”
就这样,沈休文带着赵元、沈瑞和另外两个家仆,策马前往受灾的地方。他们越是靠近洪水区,越是面色凝重。官道两旁已经有了不少流民的土坟,落在后面的百姓个个衣衫褴褛,十分凄苦。
沈休文一行还被十来个还算强壮的灾民围堵。沈休文念他们情有可原,并没有将他们弄伤,放了他们离去。
走了一段浅水区后,赵元对沈休文担心道:“公子,前面水越来越深,咱们的马只能支撑一段,若是不及时回转,定要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