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皓说着,握住长长的枪杆,把枪托对着掌柜的做挥舞状。
尉西凌好悬没笑出来,林皓跟他一起,哪里是没玩过枪的?不过两人向来有默契,知道林皓这样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忙憋着笑看林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掌柜的却是笑了,乐呵呵道:“小公子,枪可不是这样拿的,来来来,我教你,应该这样反过来拿,这个常常的管子是枪管,枪口要朝着别人才行”
说着教了林皓正确的握枪的姿势,尉西凌在一旁看着,掌柜的姿势非常标准,让他不由得心中一跳,喝道:“掌柜的你可别欺负我们没见过啊,你说是这姿势,我们怎么知道是真是假?”
“哎哟,这位小爷,这木枪我不敢说满城只有我一个人卖的,毕竟就一个木疙瘩,有点手艺的木匠看一眼就会做,可这姿势我敢说是最标准的,这可是我跟着在军队里当兵的外甥学的,那能有错吗?”
“是这样啊,那掌柜的你肯定没错,得嘞,就冲掌柜的您教了我们正确的姿势,我就买两把这个吧。”林皓扬了扬枪口,对着店里的小伙计“啪”了一声,那小伙计配合得晃了晃身子倒了下去,惹得林皓哈哈大笑。
掌柜的拿着林皓爽快掏出的银子,乐呵呵的,回头给那个配合度极高的小伙计赏了一个铜板,皆大欢喜,看得出来是个随和的人。
林皓和尉西凌出门回成衣店,与两个人高马大的男子擦身而过,其中一个看了林皓手里的木枪一眼,进门道:“舅舅,你还在卖那木疙瘩哪?你也好意思叫那玩意儿木枪。”
掌柜的乐呵呵地道:“本来就是哄小孩儿的玩意,如今仿品多了,家里大人舍不得花钱砍快木头削一削都能做出来,估计过段日子就卖不动了,我呀,就趁着现在还有市场,能卖一把是一把,如今生意不好做,尤其是这玩具行当,虽然如今这世道好了,可舍得花钱给孩子买玩具的人家也不多,那有钱人家又瞧不上咱这些玩意儿,不过略赚几个辛苦钱罢了。”
“得,你老人家高兴就好。”那男子也不以为意,跟掌柜的介绍身边的同伴,“舅舅,这是我军队里的战友,叫做柳湘莲,以前救过我,如今不当兵了,想找个活计,你看有没有好的行当能介绍给他的?”
掌柜的看那少年,比自家外甥还要小两岁的样子,端的是一表人才英气勃勃,好一个少年郎。
少年抱拳行礼,道:“老丈好。”
掌柜和气地道:“哎哟,这后生真是仪表非凡,却是哪里人,家中可定亲没有?”
掌柜外甥忍不住好笑道:“舅舅,你别老跟我舅母似的,看见个人才出众的就想给人家做媒,舅母那样儿还能得个‘红娘’、‘媒婆’的称号,您老图个啥?‘媒公’?”
掌柜吹胡子瞪眼地:“难道还不兴我做个月老不成?你那媳妇儿不还是我们老两口给你张罗的?没良心的小子。”
“是是是,舅舅您最疼外甥了,外甥过两天再给您补一份谢媒礼可好?”
“你小子,最是没正经。”掌柜笑骂一句,又招呼外甥与柳湘莲跟他进内间说话。
林皓和尉西凌抱着两把木头枪回到成衣店,黛玉和尉馨芳也挑完衣服了,正叫店家结账并打包所有衣物,准备拿回去叫人洗了好换洗。
“这是什么?”尉馨芳拿过木枪摆弄,“看起来像是”
“烧火棍吗?”黛玉笑着接道,“跟前些天去踏青,烧烤时用来捅火堆的棍子挺像的。”
黛玉看到林皓对她使眼色,反应极快地截住了尉馨芳的话,这店里人多口杂的,说话不得不注意些。
尉馨芳反应也快,笑道:“你这么一说,还真像,不过这棍子有个把手,用起来似乎更方便些,下次再去烧烤,就拿这个去。”
那边尉北璀也拿着另一把木枪翻来覆去地看了下,瞄见林皓担忧的眼神,安抚地摸了摸他的头,轻声道:“没事。”这个鬼灵精,心眼多,做事细腻,与一根筋的尉西凌正好互补。
不过这木枪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可见那个掌柜的外甥并没有把真正的样子外传,还是比较有纪律性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握枪姿势什么的,标不标准跟有没有用还真没多大关系。
虽然这家玩具店没什么问题,但林皓还是上了心,接下来的几日,每经过玩具店,他总会进去转一圈,果然这木枪并非之前那家店独有,形状虽不走大褶子,但也算各有创新,有在枪托枪管上雕花的,还有标新立异雕了三个枪管的,号称可以一箭三雕的让林皓觉得自己还真是大惊小怪了。
不过还真让他发现了一家比较特别的,那家的枪管是用竹子做的中间是空的,枪把上做了机括,扭动枪把上的一个机关,事先塞进枪管里的木头珠子会被射出来,虽然射程很近,最多也就儿童半臂的距离,威力也很小,跟真正的相去十万八千里,可无疑已经是众多木头疙瘩中最具“枪”这一特质的一把了。
不过这家店已经没有存货了,林皓看见的一把还是掌柜留给自己小儿子玩耍用的,林皓花了重金才买下来的。听说这家的枪是由一个老木匠做的,可惜那个老木匠前两天去山里砍树找木头做材料,失踪了,都说怕是失足摔到哪里,保不齐已经死了。老木匠儿子找了许多同村的人进山搜寻过,都没找到,如今虽是报了官,也没什么用,再过些日子要是还没有消息,家里也只能给给老木匠准备办丧事了。
尉北璀拿到那把有机关的木枪,脸色也不由得凝重了几分。
他虽然觉得这枪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曾经见过更加精良的技术,后世各类儿童玩具枪、多了去了。
可如今不一样,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渠道(电视、电影等等)见识到枪的样子,要么就是这个老木匠曾经近距离的看过、接触过真正的,要么就是在完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凭着想象和创造力制造出这么一把木头枪来,手艺和才能都很高超。
最主要的是,这样一个大活人,在去惯了的山里都能失踪了,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说其中没有蹊跷,还真是难以让人相信。
47。第四十五章()
尉北璀当下就叫来了随队侍卫中的暗卫斗四,如此这般吩咐下去。om
皇帝皇子身边皆有暗卫,本以天干地支为代号,尉北璀觉得不够高大上,记起来也麻烦,就干脆建议他家皇帝老爹改以二十八星宿为代号,皇帝身边的暗卫为青龙七宿,以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人为队长,每人麾下再以角一、角二为代号,每队七人,合计七七四十九人,此为心腹。
朱雀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乃太子尉南开的暗卫代号。
尉北璀的暗卫以玄武七宿为代号,尉西凌的暗卫则是以白虎七宿为代号。
斗四领命而去,很快江苏巡抚便下达指令,命各城各县官员清点治下工匠人数,由以铁匠为主。
原来,尉北璀所担忧的并非那一个失踪的老木匠,木器做得再好,也无法做成,但是铁匠不同。现代工艺中,还常以纯手工制作为珍稀之物,手工制的限量版汽车受人追捧无度,手工制造枪支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古代工艺落后,做不到这一点,尉北璀从来不会小瞧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古代匠人们的手艺,尤其如今的火器发展并不如后世精密,如果他们真的掌握了它的构造和原理,手工制造些出来,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光是江苏各地失踪的、意外死亡找不到尸体的铁匠人数竟然高达五十多人,其他如木匠、雕刻师傅等匠人手工艺者失踪人数加起来也有百多人,因为地域比较分散,失踪或死亡的时间和理由也各不相同,没有人将其联系到一处去想,而且一百多人在每年失踪、死亡的人数中还真的是很不起眼,谁让江苏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呢?
自古以来,盐铁都由国家掌控,不许私人经营,虽大尉朝因发明晒海盐之法,致使食盐的价格大大降低,已可由民间商人自由贩卖,不设盐商,但铁之重器,仍是由国家掌控,不许私人开采、贩卖。而每一个铁匠铺子,都需在官府登记,每月也会由专人前去查看账簿,进多少铁矿、出多少实物,都有记录。可如今这么多铁匠失踪,下面的官员竟没一个发现异常,说一句治下不严还是往小了说的,如果真如二皇子所言,有人通过控制这么多铁匠想要制造出,那可是谋反的大罪。
好在除江苏外,其余各省各地也接到京城下发的旨意,均调查出有铁匠及其他匠人失踪,而江苏巡抚因直接接到尉北璀的命令调查时间最早,反倒显得罪责最小。om尤其比起辽东巡抚来,他简直算得上是幸运。
那辽东巡抚康敬业的小舅子在他手下任一知县,他县里所有的铁匠都失踪的失踪、死不见尸的死不见尸,早有人上告到县衙,被他压了下来,如今康敬业奉命调查后,为了保住这个小舅子,他在调查结果上做了手脚,想把自己小舅子摘出来,谁知不仅小舅子没摘出来,自己也得了个知情不报、包藏祸心的罪名,与他小舅子一起下了狱,被押解回京的半路上还差点儿被人枪杀,好不容易保得一条命回了京,没几日他小舅子又在牢里撞墙死了。
事到如今,再不明白不法分子手里已经握有这一利器,就未免太天真了。至于这些人手里是仅仅握有一批,还是已经掌握了制造的法子,就不得而知了。
为此,皇帝直接下令各地严查,失踪的匠人曾经接触过什么人,家里人、邻居是不是有可疑的,失踪前有没有什么陌生的人或者远亲到他们家来,总之将其作为年度最大的案子来差。
辽东巡抚前车之鉴在先,官员们少有敢不尽心的,很快这起涉及多地的案子虽没能一下子就水落石出,却也查出了不少黑幕来。
尤其四川巡抚在一处深山里,查出了一个黑作坊,里面果然关押着一批匠人,逼迫他们研究制造,最主要的是那里竟然还有一批为数不少的火药。
被一锅端后,那些成品半成品也被四川巡抚派人送进京里,经过工部研究发现,这些仿造的“”虽仍有些缺陷,譬如准头不准、弹药容易炸膛,但至少已经具备有的雏形了,如果再任由他们这样研究下去,只怕过不了几年,这枪就真的叫他们给造出来了。
这让朝廷上上下下都出了一身冷汗。
就连尉北璀看到密探送来的黑作坊生产的图纸都不由得头皮发麻,因为这枪支的造法,并不同于大尉朝如今使用的,而是有了现代、的雏形。
回过神来,尉北璀就知道,有穿越同乡来了,而且搞不好还是个武器专家,至少是个枪支爱好者,否则是不可能画出图纸让如今的匠人仿制出枪支来的,好在制作工艺上、或者说是精度上的难以把控,使得他没有那么容易就成功。
而且很明显的是,这位同乡,并不想屈服在如今大尉的皇权之下,否则以他对枪支的研究造诣,若是入朝必然会受到重用,让大尉朝的武器水平更上一层楼。
而他却选择了掳人暗中造枪,不是想改朝换代,就是想自立为王。
尉北璀想,自己果然是安逸太久了,也实在是一个太没有上进心的穿越者了,比起这位同乡的野心勃勃,自己简直就不配穿越一样。
但是如今的大尉朝国家安定富强,威慑四夷,尉北璀不认为有迎接战火的必要。即便是穿越同乡又如何?在这里,他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兄弟,哪一个都比这位不知所谓的穿越同乡来得重要得多。
阻止他,清缴叛逆,是尉北璀想都不需要想的选择。
骑在马上,看着路旁葱葱郁郁的树木,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田里正除草施肥的农人脸上不见悲苦,而是对丰收的期盼,再想一想战火下的疮痍,尉北璀忍不住对着天空比了个中指,低声爆了句粗口:“去他娘的穿越同乡。”
结果,一扭头却见同伴们正奇怪地看着他,忙尴尬地收回自己不雅的手势,咳嗽一声,打岔道:“下一站就是扬州了,我们大概会在扬州逗留半个月,然后再去金陵。大家在扬州好生歇息修养一下,养精蓄锐一番,到了金陵可有一场硬仗要打,金陵书院出才子,恒杉学堂出才女,等我们到了之后,江苏各地的学堂都会派出优秀的学子到金陵书院来,开展交流、讲学、辩论、比武等等各种活动,要是到时候我们输了,丢了谨诚、敏婧学堂的脸面,回去可会被没机会南下游学的同学们手撕了的。”
尉北璀说这一番话也是有底气的,他然文采不好诗词不行,但经史文章、算学、机械工造、武学上都是不弱的,只要不叫他去比诗词,其他的自不会坠了名头,。
能被选入游学队伍的,哪个不是佼佼者?即便不是全才,也自有一项格外突出的,听了尉北璀的话,那是斗志满满,怡然不惧。
坐在前头马车里的夫子听见了,也打开车窗,笑呵呵地对众人道:“大家不必紧张,只要正常发挥,夫子们对你们有信心,自不会输给江南这边的学子们。”
“是,夫子。”众人应诺。
尉北璀也跟着一起行礼应诺。
女孩儿的马车里,穆英河正在问林黛玉:“林妹妹,你家祖籍是苏州吧?听说江南园林以苏州为最,很是独具匠心,我从小在北地长大,还真想象不到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呢。”江南水乡,吴侬软语,是与北地截然不同的风光,让穆英河很是大开眼界。
黛玉微笑答道:“各地有不同的民俗,自然有不同的风光,江南多水,适合因水就势造景,讲究一个宅园合一,可以赏玩、游戏,更可以居住。等我们回程时,经过苏州,到时候请大家到我家祖宅居住,说起来,我也只有小时候在苏州住过两年,后来父亲进京为官,便是定居在京城了,只年底回乡祭祖时才会住几日。不过我家园子不算大,虽有些景致,却怕是会让大家失望。”
穆英河好奇地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