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断案之河清海晏 >

第41章

断案之河清海晏-第41章

小说: 断案之河清海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一旦虚假的壳剥落,他立刻认出了沈情,且知道了自己是谁。

    雨天……每到下雨天,就会想起那个小姑娘。

    想起云州谣。

    想起自己亲手交出去的玉牌,上面那个凌字,是他的名字。

    不会忘了,永生永世都不会忘。

    她是他开启记忆的钥匙,也是他寻回自己的钥匙。

    今后哪怕还会忘记,只要她在,他就不会『迷』茫无助,再不会被欺骗、被抹杀。

    程启等了几日,见沈情没反应,叹息一声,让田寺正去帮她开悟。

    沈情终于明白了程启的意思,在之前程启给的一堆案宗里,找了个证据齐全但草草定下悬案,敷衍了事就被封存的旧案,简单收拾收拾,揣上文书准备坐船到凉州去。

    她挑的那个旧案,是八年前的凉州数名十二岁女童失踪案,埋尸骨的地方都找到了,但嫌犯却随意写了个在逃,就成了悬案。

    沈情一琢磨,明白了。

    这种案子,嫌犯不可能只有一个,而且埋尸骨的地方是凉州的一处六进宅院,六进……这可不是普通人家。

    沈情暗自点头,或许此案与神女教有关。

    来京做官前,梁文先曾说过,越是穷的地方,官员越油滑,充脸面的政绩是一定要漂亮的,圣上的喜好是一定要追随的,且要轰轰烈烈敲锣打鼓追随,圣上爱八分,他们便能腆着脸爱十二分。

    凉州,就是这么个地方。

    八年前,还处在先帝痴信神女教的时候,十二岁少女……沈情哼声道:“神女教,一定是。”

    出发那天,沈情站在船头,盘腿坐着,一边看卷宗,一边吃带的饭团,嚼着嚼着,她恍然大悟:“难道……少卿是有意让我来查与神女教有关的案子吗!”

    “看起来是呢。”

    小乔笑眯眯应道。

    嗯?

    是自己幻听了吗?还是太想他,竟然听到了他的声音。

    沈情转头望向身后。

    小乔站着,活生生的,慢悠悠笑,阳光明媚,他人则如画一般。

    静了片刻,沈情尖叫一声跳起来:“乔儿?!”

    “嗳。”

    “你、你、你跟来了?”沈情眼珠子都要蹬掉了,“你跟来做什么?!谁让你跟来的?你知不知道……”

    知不知道你跟来不安全。

    傅瑶回京后,小乔才得以自由在京城走动,但这不代表他出了京城,出了朔州还会安全!

    想除掉他的人一直都有,他们一直都在等机会。

    小乔轻声说:“沈情,我要护你周全。”

    “我无事,我不值得谁动手……”

    “沈情。”小乔说,“仔细看看你挑的案子吧,你此去凉州,要动的,是平宣侯。你觉得,他会坐以待毙?”

    沈情:“……啊?!”

    少卿!少卿你误我!!借、借刀杀人吗?!

    “所以,我跟来了。”小乔一歪头,笑容灿烂。

    程启下了值,回到宅子,暗卫正在给傅瑶汇报。

    “这次带去了四个,主子,放行吗?我们可以在朔州关隘拦下船只,把乔仵作带回来。”

    傅瑶皱着眉,见程启回来,无奈道:“他走了。”

    “哪去了?”

    “和沈司直去凉州了。”

    程启惊愣。

    半晌,他说:“这……怎么能呢!阿瑶!你怎么让他跟走了!”

    “不然呢?我让人光天化日之下,把他绑回来吗?”傅瑶对暗卫说道,“再跟些人去吧,记得,最主要的是不要让他有闪失,沈司直不是你们的职责所在,务必分清主次,若有万一,先护他。”

    “属下明白。”

    程启气恼:“他跟去做什么!”

    傅瑶递来一杯茶:“降火,他担心那个小姑娘的安危。你看不出吗?在他眼里,那小姑娘已经比他自己的命还要重要了。”

第53章 神女庙() 
三日后; 船靠岸; 凉州到了。

    沈情与小乔脚刚挨地,就有两个官员弹弹身上的灰尘,上前问道:“可是大理寺的沈司直沈大人?”

    沈情奇怪,她这次来并没有通知凉州府,原本还打算到了自己拿文书去凉州府盖章; 没想到她人刚落地,就有官员来接了。

    沈情问道:“你们是?”

    “我们是凉州府主薄,得知大人近日到凉州公干,特地来接大人。沈大人这边请,这位是?”

    “他是大理寺乔仵作。”沈情道; “随我一同到凉州查案。”

    “失礼。”一位官员探了探身,两眼咕噜噜转了转,斟酌着问道,“不知这位乔仵作,可有文书?”

    各州之间同行入关; 需检看文书; 核对身份。

    沈情面不改『色』,说道:“乔仵作暂时无籍,因而与我同用一张文书; 到凉州府,我亲自知会凉州州牧。”

    那官员躬了躬身; 应道:“下官知晓了。”

    再抬头; 却是与同僚交换了眼神。

    沈情将他们的小动作全看在眼里; 她放慢了脚步,与小乔并肩走,心里多了几分警惕。

    她人刚到,凉州这边就有接应,说明早已有人告知赶在她之前,告知凉州府,大理寺来了位要审旧案的司直。

    果然如小乔所言,此番凉州行凶吉难料,应多多谨慎才是。

    “凉州……”沈情说,“没记错的话,平宣侯的家乡就在凉州。”

    “是呢。”官员道,“就在我们北郡,离凉州府不远,驱车不出一日就能到。”

    “平宣侯还有家人在凉州吗?”沈情如此问道。

    “平宣侯的父亲兄嫂亲族都在这里。”官员说,“以前是高家村,先帝给平宣侯封了侯之后,平宣侯就给村里修了路建了房。”

    另一个官员说道:“平宣侯每年都要回来探亲,他是个孝子。”

    “嗯,看来平宣侯与凉州,渊源颇深了。”沈情点头,继而在心里小心翼翼问候了程启一番。

    程少卿看起来耿直,实则也是个‘精明’人,他不明说,暗搓搓给她了几个案宗让她自己挑。

    好嘛,那些案宗里,一眼能看出的有猫腻的案子就只有凉州八年前的十二岁少女集体失踪案,要沈情挑,她一定会挑到这个案子的。

    程启这是不方便亲自出面,因而用了这样的方式,故意让她沈情代他到凉州来,借她的手拿下平宣侯。

    恰巧,小皇帝又给了沈情一个查办旧案的任务,沈情不来也要来。

    真是巧啊,沈情连带着琢磨起了小皇帝,这孩子难不成,也是看似无意,实则别有用心吗?

    沈情一脑门汗,又瞥了眼小乔。

    可能这家人都这样?

    小乔也不是个乖的,看着挺正直纯良,实则是个狡诈的。

    沈情又想:我何德何能?程启竟然信我能扳倒平宣侯?

    还是说……这个案子,会是个惊天动地的大案?

    凉州府的州牧不在,热情接待她的,是郡守范喜则。

    范喜则像个小老头,严重驼背,佝偻着身子,胡子也不修,像只老态龙钟成了精的山羊,圆圆的眼盯着沈情,可沈情总觉得他是在看她身边的小乔,眼珠子时不时转一下,单看还有些可怕。

    范喜则人虽长得可怕,但待客十分热情,一口一个沈大人叫着,半点没把沈司直这个小小的从六品低看,摆桌递茶,亲切与沈情攀谈,不一会儿,就和沈情搭上了关系。

    “我舅娘的远方堂叔是崖州武湖人,沈大人是武湖哪里的?”

    “武湖下坝村。”

    “巧了巧了。”范喜则『摸』着胡子说道,“我那叔舅爷爷是上坝村的,近得很,近得很啊!”

    沈情心道:“放屁,叔舅爷爷又是个什么鬼称呼!”

    并且,武湖根本没有上坝村。

    这位范大人也真敢厚着脸皮攀亲戚。

    也是,范大人本就是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之前,他钱多人胆大,不知平宣侯和他盯上了同一根凤香木,只听到采买人说他盯的那根凤香木被朔州商买走,便派人去盗凤香木。事发后,平宣侯发信去把他骂了一顿,这位范大人才知道这不仅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他还把贼手伸到了圣太后那里。

    不过,范喜则也是个人物,被平宣侯痛骂一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念了两句经,谢天谢地谢祖宗后,把平宣侯骂他的千页长信一张张裱好,挂在了墙上瞻仰。

    之后,他还以最快的速度,快马加鞭,送上鼎好的春叶甜茶给圣太后贺寿,且痛哭流涕随礼呈上了篇陈情表,哭诉之前只是想收购一块凤香木孝敬他老娘,并非故意冒犯圣太后。

    那篇万字陈情表,范喜则用了八千余字写他的老母亲有多么悲惨,多么不容易,如何含辛茹苦一人拉扯他们八个孩子长大,他的老母亲苦了一辈子,今年要过八□□寿了,他想尽孝,就问老母亲想要什么寿礼,老母亲说想要闻闻凤香木的味道。

    他就想,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官,银两攒了也有百两了,咬咬牙,买根凤香木孝敬老娘让她开心也不是不能,哪知就这么巧,采买人不知自己相中的那一根是要给圣太后的。

    范喜则文采斐然,陈情表让圣太后当朝落泪,金口一开,对平宣侯说道:“高修,把凤香木给老人家送去,让范郡守尽孝心吧。”

    范喜则化险为夷,自己花重金聘大盗盗取凤香木这件事,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盖了过去,圣太后非但没有怪罪,还赏了他许多锦缎器物,送了他一个孝子的名号。

    沈情一边喝茶,一边品着这位范大人的做官之道,默默点头,赞了三声妙。

    自己这种薄脸皮的榆木,可能永远都学不来范喜则这种处世之道吧。

    范喜则一边给沈情沏茶,一边说道:“茶经有言,上品出烂石,中品生砾壤,下品生黄土。不知沈大人可还满意我的茶?这可是烂石茶,岩上生的,今年的新茶。”

    这是抬举她的意思,非常明显了,可惜沈情没品出来,她到底不是老油条。

    沈情实话实说:“较其他的,确实清爽些。”

    沈情之所以没考虑那么多,是因为她的目光全被范喜则手边的碗吸引。

    点香碗。

    沈情装作不知,问范喜则:“范大人,我初来凉州,不是很懂,凉州人喝茶,都和大人一样吗?”

    她指了指那个碗:“范大人喝茶前,手都会在那个碗中,点一下。”

    范喜则顿了一下,呵呵笑道:“哪里哪里,沈大人有所不知,这是在下喝茶的习惯,不过,我倒是听说,京城那些大人们喝茶,也常如此。”

    沈情继续装道:“是吗?不曾见过。”

    范喜则含笑喝茶,心中给沈情划了个位置,默默想,这位沈司直在京城,恐怕是个无足轻重的,看样子还没能融入上层权臣圈,不然不会没见过点香碗。

    点香碗,那是熟悉先帝的权臣们才知道的东西。在其他大臣眼中,点香碗就是权贵们用来彰显身份的尊贵标志。

    像范喜则这种地方官,尽管离京圈权力中心的权贵们还远,但把喝茶必用点香碗的习惯用来区分上等人下等人这种事,做的万分熟稔。

    这般一想,范喜则就不如刚刚那么热情且自谦,渐渐地就端出了几分官架子出来,二郎腿也翘了起来。

    “听闻沈司直,是来凉州查案?”

    “对。”沈情说,“所以,还需范大人配合,找出当年卷宗。”

    “什么案子?”

    “八年前的九名十二岁女童失踪遇害案。”沈情说,“当年经办此案的是贵地的方晓大人,埋尸地查清了,案宗上说,是在北郡花村,一户人家的院子里。”

    “案子我倒是不清楚。”范喜则『摸』着胡子说道,“方晓大人六年前就已调职至连海洲,不如,我叫几个人帮沈大人调查此事?只是八年前的案子,沈大人现在查,恐怕……”

    沈情朝一旁拱手,笑言:“沈情奉圣上旨意,不管多难,都要尽心办。”

    “正是正是,都要尽心为皇上办事才对。”范喜则道,“我这就让他们去找。不知沈大人对住处有什么要求?”

    “一切看范大人安排。”

    范喜则眼球转了转,不能让京城来的司直住进凉州府或是他的府上,于是他沉『吟』许久,佯装苦恼,道:“最近凉州府后院修缮,无法让沈大人入住,要不,沈大人暂且住在东街的客栈,账就挂在凉州府上……”

    沈情沉默了半天,闷声道:“好。”

    晚间,范喜则回府,更衣时,对府中人说:“磨墨,密信平宣侯。”

    他想了又想,斟酌再三,说道:“沈此行,是为查八年前花村旧案,此案已无证据,尸首也都处理干净,请平宣侯放心,范某定使沈无功而返。”

    第二日,沈情就拿到了花村旧案的卷宗,翻了翻,沈情感叹:“好干净的卷宗。”

    小乔咬着果子,说道:“凉州表面功夫做得最好,卷宗看不出,我们就到发现尸首的地方看看。”

    “言之有理。”沈情跳起来,“走。”

    八年前的夏天,一名工匠在花村修墙时,挖出了九具少女尸首。经仵作查验,最晚埋进去的,尚不到三日。经查,这些尸首,全都是北郡各大舞坊的十二岁女童。

    花村在北郡南,沈情照着地图找到地方后,傻在原地。

    哪里……还有村?

    她眼前只有一个宏伟巨大的庙宇,信徒众多,甚至路过的挑夫老『妇』,都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在庙前虔诚跪拜,庙中香雾袅绕,慈眉善目的神女金光闪闪,阳光照耀着,神光普照众生。

    “花村?”沈情怀疑自己『摸』错了地方。

    小乔把最后一枚青团吞进肚子,竹签指向旁边的牌子:“喏,花村挪到坡上去了,这里现在……是神女庙。”

    沈情:“那我还能查什么?”

    少卿,你一定是在骗我!

第54章 没被镇压的怨灵() 
小乔说:“村落变神女庙了。”

    沈情卷起地图; 说道:“嗯; 想来也是; 八年时间; 变动也是常有的事; 旧案难查就是因为时间会改变许多……”

    小乔问道:“沈情; 你见过神女教的庙宇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