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202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202章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们村上的小十五还有十几个壮小伙子就是那次被签军抓走的,也不见他回来,不知道他死了没有,那是个好娃埃”

    当地人感叹道。而此后的事情就谁也不大清楚了。本地有热血的汉子想偷偷地跑到玉门关投军,却在路上被吐蕃军查到,一刀斩了。

    “连全家都被杀了呢!”

    一座新坟草草地堆在村外。吐蕃人本来是收尸也不让的,就要把这些尸体放在这里进行威慑。最近吐蕃人下来转悠的少了,当地百姓才大着胆子将这一家人埋了,只是尸首已经残缺不全了。当地人还说,吐蕃人大肆宣扬玉门关已经被伊州来的吐蕃大军击破了。吐蕃大军正在追剿残余唐军,不日就将到甘州。

    沙吒利从当地游牧部族了解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所以沙吒利派人前来知会宋朝和田布,询问是否要暂停前进,等待李光颜大军前来。这个时候,田布展现了他的家学渊源。

    “宋将军,这必定是吐蕃人的疑兵惑民之计。”

    田布接着解释道:

    “若我是尚塔藏,取得玉门关之后,必定会留下五千兵马留守玉门关,然后大军挥师东进,解甘州之围。如今吐蕃兵马无一兵一卒至此,不正说明玉门关还在史将军手里吗?”

第418章() 
田布又献出了疑兵之计,道:

    “我军远道而来,人马又少,若不能一战而解玉门关之围,自身说不定会先陷入困境。现在可以效仿太宗解雁门关之围,以三千军为后队,大张旗鼓,多设旗号火把,以三千人作出数万人声势,吐蕃人必然知道,知道之后也必定会根据甘州方面的情报判断出我军是虚张声势,不以我军为意。然后可请沙吒利加速前进,打着李帅的旗号从正面进攻,末将率领五百朔方骑兵绕道至长城从后面打着我父帅的旗号进攻。尚塔藏围关数月而不克,师老兵疲,此时一惊之下,必定以为我军援军大至,惊慌失措,我军乘势掩杀一定能解玉门关之围。”

    计策是好计策,只是仅仅带领五百人就有些托大了。而且李光颜把田布交给宋朝,宋朝哪里敢让田布去冲营。两人争执不下,约定各带一千人,宋朝尾随沙吒利之后,而田布打着田弘正旗号伪装朔方援军从背后进攻。

    唐军依着田布之计开始行事之后,果然就发现了吐蕃军的大批探马,此来彼往,热闹非常,唐军也不管不顾,只是派出游骑驱赶,不让探马靠近。而田布和宋朝各率领一千骑兵,一人三马,悄悄离开了大队,潜入了群山之中。而大军也是每日晚睡早起,作出着急增援的姿态,吸引吐蕃探马的注意,为宋朝和田布的行动作掩护。

    “田将军,玉门关下见。”

    宋朝抱拳,对田布说道。田布抱拳道:

    “玉门关下见。”

    卯时左右,玉门关前,吐蕃军再次在关前列下了阵势。关上的唐军也不慌不忙地完成了集结,等待着吐蕃军的再次来犯。昨日虽然六次击败吐蕃军,但是唐军损失也极大。比如刚刚升了队正的十五,现在再也没有人问他这一次杀了多少吐蕃番子了。

    “关上的唐军听着,我军大将军心怀仁慈之心,不忍心看你们白白送死,特地让我来劝说你们,你们还是识相一点,乖乖开关投降,我军大将军必定不为难你们。若是不然,你们可是哭都没地方哭了!”

    听着吐蕃使者不自量力的威胁,关上刻薄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回去告诉你们尚塔藏,我军将军心存仁念,不忍心你们远道万里前来送死,只要你们自己自缚双手投降,将军保证你们可以活着回到家乡。若是不然,我们关上的箭支还有很多呢!”

    哄笑声从关上响了起来。吐蕃劝降人恼羞成怒,道:

    “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就等着哭吧!”

    说罢高高举起了右臂。关上的唐军将士都盯着他,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蜜蜂嘴上有糖,莫忘尾上有刺。狼挂起山羊的胡子改不了凶恶的嘴脸。”

    张议潮站在关上,嘴里念念有词。边上士兵问他说什么,他笑道:

    “这是我前年在逻些听人讲的吐蕃谚语。”

    接着又用汉话翻译了一遍。前面的史敬奉听了,问道:

    “哦,有点意思,还有什么?”

    张议潮又道:

    “牦牛不知道它的角弯,骏马不知道它的脸长。”

    史敬奉道:

    “有道理。朝堂上的那些人都说吐蕃回纥是化外之民,粗鄙无文。要真是粗鄙无文,怎么能夺了我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那么大地方呢?咱们要是真输在野蛮人手里,咱们不是连野蛮人也不如吗?这些家伙,真是自大惯了。”

    隐隐的哭声从远处传了来。关上的将士不禁有些惊愕。史敬奉站在高处,手搭凉棚一望,忽然忍不住骂道:

    “直娘贼,这些番子还真不是他娘的好人!”

    吐蕃军的阵型慢慢分开,从阵后,黑压压的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汉民被绳子串着,从阵后押了上来。关上唐军将士的心猛地紧了起来,手都不自觉地握紧了兵器。

    该死的吐蕃人,把这些老百姓抓过来干什么?

    将士们心里自然都能想到是为什么,可是心里却都不愿意往坏的方面想。渐渐地,哭声靠近了,被绑着的汉人被押到了关下,足有千人之多,多数是老人和妇女,还有一些受伤的汉子。

    “吐蕃人贵壮贱老,所以押来的都是老人妇女。”

    关上,张议潭握紧拳头,压抑住心内的愤怒,轻声解释道。不过似乎没有人听他的解释,每个人的眼里都喷出火来,盯着关下。

    “关上的,看到了吗?这些都是追随你们叛乱的朗生(奴隶)。如果你们再不投降,就让你们看看和大吐蕃作对的下场!”

    “尚塔藏,拿老人婆娘来威胁我们,你他娘的算什么好汉!有本事你出来,老子和你一对一单挑,不割了你这个野种的卵子老子不姓史!”

    关上,史敬奉跳着脚骂道。跟着史敬奉的骂声,关上已经是哭声一片,和关下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吐蕃人很满意这样的效果。刚刚被史敬奉骂得老脸一红的尚塔藏此时也举着马鞭指点道:

    “这个姓史的,脾气暴躁,跳踉大喊,一点也不怕扰乱军心,哪里有大将的样子。老夫怎么会输在这样的人手里?”

    副将接着道:

    “他那是靠着玉门关天险,哪里是他自己的本事了。再说,他最后不也得输在您的手里吗?”

    史敬奉站在关上又跳又骂。终于冷静了下来。冷静下来之后,史敬奉感觉到士兵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关下是被像绵羊一样押着的父老,之后是虎视眈眈的吐蕃兵,要不要救?该不该救?

    难道只能像吐蕃军要求的那样?

    吐蕃劝降人等关上的声音减弱了,才大着嗓门道:

    “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考虑,半个时辰之后,如果再不投降,哼哼,相信你们想得到结果是什么。”

    结果能是什么呢?吐蕃劝降人挥手作了一个斩的手势。似乎是感应到了森森杀气,哭声又响起来了。

    “怎么办?”

    史敬奉问身边的张议潮道。张议潮脱口而出道:

    “不能降,降了救不了他们,如果降了,我们前面大半年的努力就要前功尽弃,这些人照样会死,而且死的还会更多。”

    史敬奉怒道:

    “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要降了,老子是问有没有办法既能守住关城,又能救出他们。”

    张议潮低下头道:

    “没有。”

    这一刻,十六岁的少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能为力。

    半个时辰很快到了。见城上没有任何表示,吐蕃劝降人怒道:

    “快点哭,让你们的将军救救你们,快点!”

    本来还有隐隐的哭声的人群忽然安静了。吐蕃劝降人感到一阵面上无光,抽出刀架在一个老者的脖子上道:

第419章() 
“哭,喊,喊关上的人救你。”

    迎接他的是无声的嘲弄。本来弯着腰的老者反而挺起了腰。

    刀光一闪,老者仰面倒了下去。

    “挑十个人出来杀掉。若是不降,再杀十个!”

    吐蕃劝降人已经近乎疯狂了。

    “苍天在上,我史敬奉在此立誓。今日吐蕃人杀我一人,他日我豆卢军玉门军必杀其十人以报。吐蕃人毁我一城,我豆卢军玉门军必毁其十城以报!”

    “报仇,报仇!”

    关上的唐军将士同声高喊道。关下的尚塔赞心头却泛起一阵寒意。他开始有些后悔作出这样的决定了。不过适才还透活的生命转眼已经成了一具具没有生气的死尸。事情已经至此,是没有挽回的可能了,于是尚塔藏钢牙一咬,抽出宝刀道:

    “大吐蕃的勇士们,杀啊!”

    “先登上玉门关者,赏黄金百斤,封千夫长!”

    “先登上玉门关者,再加赏草地十里,牛羊百头!”

    “先登上玉门关者,再加免三年赋税!”

    “不论是谁,只要先登上玉门关,朗生升为平民,平民升为贵族!”

    ……

    赏格不断地往上攀升,登上玉门关的吐蕃士兵也越来越多,可是无一例外的结局就是死亡。吐蕃军杀红了眼,唐军也杀红了眼。吐蕃军的红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的族人不断的被杀死,脖子里或者某个致命的地方嘟嘟往外冒着血泡,以至于眼前的玉门关墙都成了红色,而唐军眼里看到的,则是关下的数千亡魂。

    每当有士兵觉得自己力气将尽,想就此撒手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下的那数千亡魂,然后不自觉地咬紧牙关,冲向下一个敌人,直到再也咬不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站在凌烟阁上,望着西方,李诵口中油然诵出了王之涣的名句,一股惆怅之情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知道皇帝是在忧心玉门关的战事,立在李诵身后的吕元膺清一清喉咙,道:

    “陛下圣文神武,春风马上就要渡过玉门关了。”

    吕元膺的意思是李光颜的大军即将进军玉门关,解史敬奉之围。但是对于史敬奉能不能坚持到李光颜到,吕元膺自己都不确定。李诵也知道吕元膺是想宽他的心胸,就装作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转换了话题道:

    “朕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吕元膺道:

    “臣以为,陛下应当把太子殿下召回来。”

    李诵问道:

    “为什么?太子率军在外,岂可轻易离开。你是以为朕的身体支持不住了吗?”

    吕元膺道:

    “陛下龙体安康,是天下之福,但是有人不这么想。前不久陛下中风,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了。现在储君又领兵在外,兴风作浪的人自然也避免不了。两件事如被有心人加以利用,只怕会惹起大乱。臣的部属报告说,有些亲王的宅子最近热闹非凡,而有些宅子却是冷落的有些不合常理。还有,最近一个月内,东宫有三拨人去了前线。”

    李诵“哼”了一声,道:

    “几个跳梁小丑,能奈朕何?朕想知道的是,你的人在哪里呢?”

    这话问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亏吕元膺反应快,马上道:

    “臣没有人,臣的部属都是陛下的忠臣,随时听从陛下的调遣。”

    李诵道:

    “知道就好了,你先退下吧——记着给太子提个醒,他如果敢为了私人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偷偷跑回长安来,朕立刻废了他!”

    吕元膺告退后,李诵又拍拍手掌,唤过了李忠言。

    残阳如血,喇叭声咽。

    血红的“唐”字大旗依然在关头飘扬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站到了玉门关上,可是尚塔藏也知道那第一个登上去的,再也没有机会领取到他的奖赏了,领取奖赏的只能是这个士兵的将军,前提是这个将军还能活着,或者有自己的家族和后人。

    “擂鼓!”

    最后一支精兵呐喊着向玉门关墙上的云梯冲去,尚塔藏相信只要这支兵马登上关去,延时数月的玉门关之战就将结束了。望着退下来在自己阵中歇息的部下,尚塔藏脸上露出了微笑:

    “儿郎们,这块土地马上就要变成你们的骏马,任由你们驾驭驰骋了。”

    这个时候,死掉多少人已经不重要了。

    两双大手握在了一起。满身是血的史敬奉和浑身是伤的李继言,对视了一眼,李继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

    “怎么,你也受伤了?”

    史敬奉喘了口粗气道:

    “我不像你,我身上的血是敌人的多。”

    两双年轻的手也握在了一起。张义谭对张议潮说道:

    “二郎,待会儿厮杀的时候,跟在我身后。”

    张议潮擦了擦脸上的血,笑着道:

    “你还当我是小孩子吗?”

    “杀,杀,杀上去!”

    尚塔藏已经近乎疯狂了。一个个栅栏被推倒了,吐蕃军的黑色旗帜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关上,而唐军的红色旗帜虽然越来越少,在最高处的那个却依然不倒。

    砍翻了自己面前的吐蕃兵后,张议潮眼皮一抬,马上就大喊了起来:

    “吐蕃大营起火了,咱们大唐的援军来了!”

    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里带了哭腔。

    “为什么?”

    “为什么?”

    尚塔赞如同挨了一闷棍一样。远远地葫芦河那边漫起了漫天的烟尘。身后是冲天的烟火,难道真的是唐朝的大军打来了吗?

    “大将军,不好了,唐军杀过来了!”

    一个披头散发的吐蕃将军背上插着两三支箭伏在马上跑过来道。尚塔赞怒道:

    “你看清楚了,真是唐军吗?”

    吐蕃将军道:

    “确实是的,我看清楚了,是唐军的旗号,都是正规的唐军,旗号、袍服都很正规,不像玉门关上,都是破破烂烂的。”

    尚塔赞几乎要暴走,又问道:

    “李光颜怎么肯能来得这么快?”

    那将军吐了口血道:

    “来得不是李光颜,来的唐军打着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