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鸳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在宫里,他们才相见。
但是这一切,还能改变吗?
一点水滴,从眼角,顺着脸颊,滴落在秦雪清的手掌上,瞬间,化成一道,水痕。
“你可以为了我,不要去伤害别人吗?”
朱正浩抓紧了她的肩,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那你可以跟我一起,离开这里吗?”
这本来就是个,两难的处境。
“如果不离开,我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肩膀上的疼痛感传来,他的手劲加大。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选择?
秦雪清拨开他的手,转身背对着他。
“兰惠郡主,是皇太后的亲侄女,你想将她,置于何处?”
后面轻轻地,一声叹息。
“这个主意,听说是你出的?”
秦雪清转过头,看着他。他的眼里,包含着浅浅的,愤怒。
“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了我,其实,却是将我,推上了另一个悬崖。”他转过身,没有看秦雪清,“也许,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脸上依然有凉意。泪水,其实从刚才,就没有停过。
这一切,为何变成如此。
她错了,真的错了吗?
一阵静默。安静中,只剩下,艰难的喘息声。
远处,脚步声传来。
秦雪清转过身,跑进小阁中,关上门,强迫自己,不能再流眼泪了。
皇帝来了,这样子,如何解释。
不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片刻之后,有人敲门。
秦雪清擦干泪迹,转头跪倒在观音像前,试图平伏心情。
“娘娘,娘娘。”是冯征的声音。
“皇上有旨,让臣,接娘娘回宫。”
秦雪清打开门,看到冯征。
“娘娘,皇上今日有要事,不能来了。臣,奉旨接娘娘回宫。”
越过冯征,那白色的身影,伫立在小院中,阳光在他身上穿过,格外耀眼。
“娘娘,请。”
走出小院的时候,那背后的身影,一直都没有动。
心,就像当初在宫里重遇他时那样,如刀割。这次恐怕,这疼痛,会不停歇了。
第113章 凝绝不通声暂歇上()
清晨的阳光,并不预示着,一整天的晴朗。午后,乌云骤起,天边响雷,竟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秦雪清从慈云庵回来,就被送到了怡清殿。
雨丝飘来,阴凉的风,吹得树叶飘零。
“娘娘,雨大了,不如进屋吧。”翠菊陪着主子在逸清亭站了半个时辰,就看着主子呆望着雨点,坐了半个时辰,沉默不语。
秦雪清抬起头,看着光滑无痕的柱面。这里,曾经有那一句诗。
愿得一心人,冷暖两心知。
这样的心愿,在这禁城里,只能是幻想。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争斗,仁义道德,那都是有命留着的时候想的事,连命都没有了,还谈这些做什么?
元妃不是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就是因为看得透彻,才能忍耐二十年。可是最后,到底谁是谁非?皇太后为何就这么决断?难道,是她已经看出了些什么?
他说的前朝蠢动,又是指什么人?
皇帝发的愁,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娘娘,皇上快来了。娘娘还是进殿吧。”小喜子已经拿来了披风,还有雨伞。
秦雪清披上披风,手搭上小喜子的手臂,走下台阶,抬眼,远处出现了一点墨蓝。
才刚踏进殿内,后头就有声响传来。
“太后驾到。”
秦雪清瞬时一惊,赶忙回身。
“儿臣参见母后。”
皇太后踏进殿来,没有言语,径直走到座上坐下。秦雪清转过身,抬起头,赶忙示意翠菊奉茶。
皇太后的眼神,向四周梭巡了一遍之后,回到了秦雪清的身上。
“母后驾临,儿臣怠慢,望母后赎罪。”秦雪清用极尽恭敬的语气,深深地鞠身行礼,眼睛避开了皇太后的注视。
“不忙,哀家没有先行通传,没有你的不是。”皇太后的语气,稍显冰冷。
“赐座。”
“谢母后恩典。”秦雪清抬起头,缓慢地走到檀木椅边,缓缓地坐下。心里盘算着,太后来的目的。
难道,是因为昨天的慈云庵之行?
“皇后,你昨天,和皇帝去哪了?”
秦雪清的脑里一涨,顿时心跳加速。早上皇帝应该去过慈宁宫,想必太后已经问过了,难道,皇太后是想对质?这该如何回答?从早上,就没见过皇帝。
“怎么?不说?”
“不,母后,儿臣是在想,该如何回答。”秦雪清嘴角撇起,张起一个微笑。
皇太后的眼神一凛。
“这还需要想的吗?难不成,你还想瞒骗哀家。”
秦雪清的笑意加深,语气更加恭敬。
“不,儿臣怎敢欺瞒母后,只是……”
“说!”
皇太后突然加重了语气,手上的佛珠,一瞬间,撒了一地。
也许从刚才,那佛珠的线,就给狠狠地扯着。
旁边的静希和黄敬赶忙蹲下身,捡拾起珠子来。
皇太后的怒气,似乎频临爆发。
“只是,你不知道皇帝跟哀家说了什么,所以不好开口,是吗?”
秦雪清的手心一阵冰冷。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但是哀家知道,你们是去见那个孽种了。”皇太后停顿,语气趋向急促。“皇帝不相信那行刺的人跟那个孽种有关,但是哀家,却是坚信不疑。除了他,没有人有这样的勇气。”皇太后最后,狠狠地拍了一下扶手。在地上捡拾珠子的两人,匆忙站起,退到一旁。
片刻的静默。皇太后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第114章 凝绝不通声暂歇中()
“你说得对,要那个孽种对哀家感恩戴德,是不应该对他强加压制。”皇太后的手,紧紧地捏实了那檀木扶手,“但要哀家对他宽怀以待,恐又怕日后,养虎为患。”皇太后站起身,提步朝秦雪清走来。秦雪清慌忙站起身,“皇后,现在皇帝信任他,是因为形势的需要,哀家现在,也是难以猜得皇帝的心思,如今,只能靠你,从中传达。你务必要将皇帝的用意了解清楚,如实跟哀家说明。”皇太后走到秦雪清的跟前,脸色已经变得和缓,神色也从容了许多,“我也是怕,皇帝错信逆臣,到时候,追悔莫及啊。”
皇太后已经缓和了怒气,显现出来的,是浓浓的忧愁。
“哀家从皇帝登基,就一直担心如何才能让皇帝明白,这治国用人之理。现在朝上已经分裂了许多派别,以前还有秦相可以压制,如今那些人,却都是自组党派,争权斗势。皇帝的根基还未稳固,只怕还需时日,才能权制整一,形成有力的统治基础。”皇太后轻叹口气。“皇帝也需要良臣辅助,也需要有自己可以信得过的人留在身边,办起事来,才能从容应对。”皇太后深深地凝望着秦雪清。“本来这朱正浩跟皇帝,从小就是手足情深……”
皇太后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过头,踱步,缓慢地环视着周围的一切。
皇太后走完了一圈,回到秦雪清的面前。
“这里以前,是朱正浩生母的寝殿。”皇太后对着秦雪清一笑,“想不到今天,却再一次,让皇帝看中了。”皇太后又颇具深意地,看了秦雪清一眼。
“这真是风水宝地啊。”
皇太后踱步走开,手轻轻地抚着那檀木桌椅。
秦雪清望着皇太后的背影,突然感觉,这样的背影中,透着多少,岁月的沧桑。
皇太后转过身,脸上依然有着笑意。
“兰惠的亲事,我听皇帝说,是你提的?”
“是。”
皇太后又是一直望着秦雪清,望了许久。
“哀家本来也没想到,不过现在想来,这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皇太后撩起裙摆,走回座上。
“或许这就是你说的转机,也说不定。”说完,皇太后端起茶杯,茗了一口茶。
“这兰惠的事既然皇帝已经下旨,那就这样定了。你多担待着些,别委屈了人家才是。”
“是,儿臣遵旨。”秦雪清捏紧了袖边,感到一阵无力,只能强作镇静。“那儿臣,就将婚礼交由宗人府和礼部筹办,择日举行。”
“好。”
外面的雨声渐渐变小,皇太后放下茶杯,走到殿门口。
“这雨小了。”
“是。”秦雪清走近皇太后,“天色已晚,母后不如留下,待儿臣去请了皇上过来,与母后同酌?”说着,秦雪清向门口的小荣子示意。
“不了。”皇太后没有犹豫地回答。
“哀家回去了。吩咐你的事,你照办就成。”皇太后说着已经往外走去,静希和黄敬赶忙跟上。
看着渐远的墨蓝身影,秦雪清突然有些莫名的惆怅。
这个母亲与他的儿子之间,似乎藏着一层看不清,道不明的,隔膜。
第115章 凝绝不通声暂歇下()
太后走后不久,皇帝就来了。皇帝的脚步有些急促,匆匆地走进来的时候,身上的衣裳已经湿了大半。张德海打着伞,急急忙忙地跟在后头。
“今天母后来了?”皇帝一进来,劈头就问。
“太后只来了一会儿,这会,该已经回到慈宁宫了。”秦雪清一边为皇帝更衣,一边答道。
朱正熙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秦雪清在他面前晃动。
“母后有没有问你昨天的事?”
“问了。”秦雪清将皇帝的衣裳递给张德海,将皇帝引到圆桌边坐下。“母后已经猜到,皇上昨天领了臣妾,去见了豫王。”
秦雪清为皇帝奉上茶,等待着皇帝的再提问。可是许久,皇帝都没有说话,脸色也有些阴郁。
朱正熙默默地喝着茶,并不想言语。
“今天母后已经嘱咐了臣妾,要大办豫王的婚事了。”秦雪清打破了沉默,开口传递了皇太后的消息。
皇帝抬起头来,眼里闪过一些……希望。
“母后真这样对你说?”
“当然,臣妾怎敢擅作主张?”秦雪清接过皇帝的茶杯,再为他斟满茶。
皇帝轻微地舒了口气,脸色变得缓和许多。
“那就好。”
秦雪清站起身,示意张德海将膳食奉上。张德海低头走了出去。
“皇上,事以自此,自当无需再忧虑了。”秦雪清走到皇帝面前,对着他勾起笑容,“母后自是不会为难皇上的,始终都是母子,又有何话不能直言?母后所为,终是为了皇上着想。”说着,秦雪清伸出手,欲将皇帝头上的玉冠取下。手伸到他脖颈间,伸直手指,先触了他的眉头一下。
“皇上,臣妾不许皇上再皱眉了。”
朱正熙抓住了那要解绸带的手,握在手中。
“你敢对朕说不许?”
“当然。只要是对皇上不好的,臣妾就不许。”
挣脱了皇帝的紧握,自顾地解了那玉冠的绸带,取下玉冠,秦雪清走到檀木柜前。
“皇上,您真的相信,那行刺之人,与豫王无关?”
身后没有回答,秦雪清回过头,发现皇帝正在看着她。
皇帝看了她许久,之后站起身,走到她面前。他的脸靠得很近,气息喷到了秦雪清的脸上。
“朕也知道,那是豫王所为。”
努力控制着剧烈的心跳,秦雪清将脸色放于平静。
“皇上……”带着疑惑的神情,她注视着皇帝。
朱正熙转开头,避开了秦雪清的注视。
“朕不能失去了,大哥的辅助。”
皇帝没有往下说,但是后面的话,秦雪清已经猜到大半。
他现在不得不去,储存实力。
朱正浩跟皇帝,从小就手足情深。
皇帝也需要良臣辅助,也需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人留在身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只是在赌,赌朕的信任,大哥的忠心。”
朱正熙转过头,直视着秦雪清的时候,带着坚定的语气说道。
门外张德海的身影闪过。膳食被送了进来。
皇帝不再言语,秦雪清走到桌边,看着张德海领着众奴才将菜布上。
“皇上……”秦雪清看着张德海等人退下,殿里只剩下她和皇帝,她看着眼神专注在桌面的皇帝,有些犹豫得开口。
朱正熙转头看他,眼里已经换上了从容。
“朕的江山,自是要靠朕来打理。朕需要的,是有用的人才。”皇帝拿起手上的玉杯,玉液琼酿,在杯中清澈透明。
“良弓,也需要有好箭手。朕有信心,最后,朕一定会成功。”
不知什么时候,殿外沙沙声响。雨又开始下了。
第116章 罗带同心结未成上()
七月十三,兰惠郡主随陵王抵达京城,暂住京城陵王府。皇太后的侄儿,海王爷的大儿子,也就是兰惠的大哥琅郡王闵向谦随同,在当日进宫参见太后和皇帝。
兰惠的年纪算起来,比秦雪清还要大三岁,端庄优雅的模样,也是个颠倒众生的美人。整个宴会,她一径的微笑,除了偶尔的回话,话说得极少。秦雪清不敢一直看着她,但偶尔的向她望去,总会看到她那羞赧的眼神,是向着朱正浩的方向的。
朱正浩在早前就被皇帝召回朝中,刺客之事,皇帝和太后没有再提,也就不了了之了。
本来新人双方是不赞同相见的,但皇太后为了喜庆,也就没有顾忌,让两位新人,早早地在宴会中就见了面。朱正浩的面无表情,兰惠郡主的羞怯,看在众人眼里,倒成了新人之间的窘迫,都当是尴尬难为情而没有在意。
秦雪清无法释怀那听到的种种,这样的场面,表面看似和谐,实质却是重重的矛盾。皇太后那天的嘱咐,是要她了解皇帝的心思。皇帝却在她面前直言不讳,将所有的目的都一一告知。还有朱正浩,他想做的,也毫无顾忌地与她说白。
好像所有事,她秦雪清都应该知道,但是,却没办法找到出路。
看着兰惠那欣喜表于形上的神色,想必,她是对朱正浩很满意的。可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