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独宠农门小娇娘 >

第240章

独宠农门小娇娘-第240章

小说: 独宠农门小娇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离别未免让人伤神,除了一句:珍重,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直到安容和的队伍已经消失不见,安铁石等人还站在原地,安秀儿看了安铁石一眼,在他身后的那匹马上,跟着的是人半夏,她穿着朴素,岁月却是将她打磨的更加温婉,她盘起头发,简单的发式,面带浅笑。

    似乎是感觉到安秀儿看过来的目光,她朝安秀儿点点头,微微一笑,安秀儿亦是同她点头,嘲她一笑。

    她终究是没有成为安铁石的妻子,但是却是他唯一的妾室,并且在去年,还为安铁石生了一个女儿。

    虽然没有妻子的名头,但是她也很满足了,她的女儿是全家的宠儿,安铁石很高兴,就连安容和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梁氏更是开心的不得了。

    她的另外两个孙女大丫二丫早就出嫁了,都是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做夫人,如今又多了一个小孙子、小孙女承欢膝下。

    孙子自然是董氏的儿子,如今他已经五岁了,每天活泼的不得了,撒开脚丫子满地跑,丫鬟仆人们抓都抓不住。

    不过他很懂事,只要梁氏一叫他,他就乖乖的过来了,从来不让自己的老奶奶担心。

第367章 梁氏之殇() 
安秀儿本来是想要马上去山水之间的,但是梁氏看起来太苍老了,见她那模样,恐怕是活不了几年,所以她便给尚在京城的长公主写了信,让她再等她几年,她再一起去陪她。

    谁知道,长公主却说愿意来这郡城,跟她一起陪伴梁氏。

    她作为三朝公主,又手握尚方宝剑,虽然是享尽了荣耀,可是她也厌恶了京城的往来了,之前是因为方元没有娶妻,她不得不将这个迎来送往的责任给担起来,如今方元也娶妻了,京城的这一摊子事情,她就也不愿意打理了,只带着李嬷嬷一起来这了郡城。

    安秀儿听到也有些意外,她没有想到长公主会答应来这郡城,也怕长公主摆公主的架子,或者是看着她对梁氏很好,而吃醋,所以一时之间心中有些担心。

    张镇安见到她这焦躁的模样,便安慰道:“你别多想了,你说的那些事情不会发生的,若是长公主对你娘有意见的话,我就让团团将她引开。”

    “不会的,我不多想了,反正她们也见过面的,我想她也能够理解我的。”安秀儿自我安慰道。

    “她当然能够理解你,她看到你如今对岳母这么好,便会知道你以后也会对她这么好的,这样一想,她心中还会高兴呢。”张镇安说道。

    “你说的没错。”安秀儿这么一想,心中便轻松了许多,道:“你这样一说,我一点都不担心她过来之后,两人的相处问题了,我现在只希望她快点过来,省的她一个人在京城孤零零的。”

    “你呀,心地总是如此善良。”张镇安伸手将她搂住,道:“你总是有这么多的人牵挂,什么时候,才能够有全部的时间陪我呢?”

    “我陪我娘她们,不也是在陪着你的嘛。”安秀儿说了一句,见到他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便舔起脚尖在他的下巴吻了一下。

    她湿漉漉的眼睛看着他,让他的心砰砰直跳,下巴处传来濡湿的感觉,让他的喉头一缩,他正揽过她的腰准备吻她,这个时候,团团跑了进来,吓得张镇安连忙放开手。

    团团迷蒙的眼睛看着两人,不解的问道:“爹娘,你们方才在干嘛呢?”

    “没干嘛呀,我们在说你呢。”安秀儿答道。

    “你们说我什么?”团团偏着头。

    安秀儿便道:“我们说你年纪也不小了,是不是要为你多请几个夫子来了呢?”

    “啊?”团团闻言脸就苦了起来,道:“我现在已经在学文了,而且还学武,我还要学什么啊?”

    “再学学琴怎么样?男孩子弹琴很迷人的哦。”安秀儿说道。

    “真的吗?那我要学。”团团听到安秀儿这样说,便跳了起来。

    他实在是太聪明了,安秀儿从小教他读书,如今几乎所有的字都认得,四书五经都看了,也作的几首酸诗,安秀儿觉得有了这么多的学问就足够了,反正他以后又不走科举。

    不过虽然安秀儿没有强迫他学,他自己却是对书本很有兴趣,他似乎是遗传了安秀儿的好记忆,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他也很喜欢看书,小小年纪,什么都捣鼓。

    这几年,张镇安教他武术,他也是学的一板一眼的,尤其是射箭,他一射一个准,骑术也很不错。

    他是一个心志很坚定的人,只要自己认同的事情,便一定会去做,说去学一样东西,就一定会好好学,一直要将那样东西给学透为止。

    安秀儿觉得自己是不如他的,张镇安也觉得他不如他。

    这段时间,他书也看的差不多了,武功也练的差不多了,开始百无聊赖了,正好安秀儿给他找了一种事情做,想必又够他忙活一段日子了。

    “这孩子,真的是太聪明了。”别人都是烦恼自己的孩子太笨,他们是烦恼他太聪明,因为他学东西太快,他怕没有什么东西交给他。

    “没事,等他学好琴,正好让他画画,到时候的旅途之上,正好可以让他一边给我们弹琴,一边给我们画画,想想就很好呢。”安秀儿答道。

    “好主意。”张镇安看着安秀儿,两夫妻相似一笑,笑容里面是说不出的浓情蜜意。

    过了约莫一个月的功夫,长公主就从京城来到闵玉郡了,安秀儿见到长公主也挺高兴的,她不喜欢离别,觉得跟自己亲人在一起便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所以她才会放弃自己的旅途,去陪梁氏。

    梁氏的确是很苍老了,离安老爹去世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来,都是她一个人过,虽然有儿孙陪在她的身边,但儿孙终究是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偶尔晚上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孤寂。

    有满心窝子的话,却不知道找人说。

    当然这十年,梁氏还是过得比较轻松快乐的,只是她年纪的确是也到了,年轻的时候做了太多的活计,掏空了身子,也多亏了这几年来,养尊处优,养回了身子,才多活了几年,可饶是如此,如今她已经是白发苍苍。

    看着亲人一天天的老去,是一件挺可怕的事,但时光就是这样的无情,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安秀儿能够做的也就是陪在梁氏的身边,陪伴她最后一程而已。

    这段时间,她带着她在这城郊四处各处游玩,听她说说话,安秀儿之前本来担心长公主跟她会没有话题聊,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实际上,却偏偏是长公主跟她有聊不完的话。

    长公主跟她说京城里面的事情,跟她说京城里面的繁华富庶,跟她说京城里面的各种美好的东西。

    而梁氏呢,也跟长公主说乡下的故事,她跟长公主说起乡下的那些精怪故事,说起乡下的劳作,那些从前的苦累,如今说起来,竟然能够说出两分欢喜的意外来。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苦中带泪。

    她说起抢收粮食的时候,即使是下着暴雨也得去工作,她说起夏天的时候就,每天一大早她得去地里面摘菜,早上的露水会沾湿她的裤子,那时候年轻她没有注意那么多,结果到现在,染上了老寒腿,一到雨雪的天气就痛的厉害。

    又说起安秀儿兄弟孝顺,为她找了药来,为她泡了蛇酒,喝了一段时间之后,如今她的腿也不痛了。

    当然,两人说的更多的还是安秀儿的事情,梁氏说起安秀儿小时候的事情,长公主总是认真的倾听者,时不时的问上两句。

    两人之间因为安秀儿,关系都亲近了起来,有时候安秀儿有事不去看望梁氏,长公主闲着无聊,也会去看望梁氏一番。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梁氏也越来越苍老了,甚至有些神志不清,虽然没有什么大疾病,但却是小毛病不断,可能是年纪大了,非常的嗜睡,常常每天都只是清醒两三个时辰而已,其余的时间,大都是躺着,所以安秀儿陪伴她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

    这两年,安秀儿一直都闵玉郡,张镇安已经带兵打仗习惯了,如今天下太平,突然就没有了事情做,让他有些不太习惯,所以他集结了一伙原先军营里面的老兄弟,鼓捣出了一个私人驿站出来。

    就借助安秀儿的木石商队在大齐各地的据点,弄了一个私人驿站,除了给过往的旅客提供歇脚的地方之外,更重要的是,是为普通的百姓运送货物,寄送信件。

    有了这个驿站、千里送寒衣不再艰难,只需要填一张单子,便可以帮你将信件运送到四面八方,送到你远方的亲人手中。

    原先朝廷的驿站寄送信件非常的艰难,常常都要派遣专人去送信,这样的速度非常的缓慢,而如今则是不同了,直接交给木石商队的信差,木石商队的人会帮你寄送信件。

    一开始使用这个私人驿站的人很好,后来用的人便多了起来,甚至就连朝廷的一些官员也喜欢通过这个驿站给人送信。

    这个驿站送信不但速度快,而且绝对的保密,也不易被人拦截,比起飞鸽传书什么的还要方便,所以慢慢的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这个私人驿站办起来之后,张镇安又将这事情交给手下人去打理了,他又开始鼓捣其它的事情来了。

    安秀儿以前不知道,他的骨子里面竟然有一棵不安分的灵魂。

    以前的时候,张镇安好歹也是一个公子哥,后来也是一个将军,从来没有下过地的他,突然有一次便亲自下地种起田来,他给自己规划了十亩田地,每天都带着一些人在田地里面种田,忙的不亦乐乎。

    安秀儿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忙些什么,反正如今但凡来个人都不相信他会是从前那个战神将军,任谁看他,都只道他是一个普通的农人。

    可是当他从田地里面出来的时候,众人看的又仿佛是另外一个人了,安秀儿仍由他去鼓捣自己的事情,这段时间,梁氏越来不清醒了,安秀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梁氏的身上,也没有去问张镇安在做什么事情了。

    反正他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去做吧,他一个大男人,每天闲着也不是事,忙绿一下也好。

    春耕秋收,春华秋实,这样的日子也挺不错,她也乐得看他脱下战甲,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种花、种田,驯马,反正他一天也没事情,偶尔去打打猎、或者在驯马场上溜达一圈,便是他如今最大的乐趣了。

    他想必曾经也不曾想过,他会有这么悠闲的日子吧,安秀儿偶尔也会抽时间出来陪他,两人在春天的时候赏花,在夏天的时候赏荷,在秋天的时候看落木萧萧,满地落叶金黄一片,或者是在冬天看满地的雪花。

第368章 女子之利() 
又是一年秋天,满地的落木萧萧,安秀儿推着梁氏出来晒太阳,秋季的阳光很是温暖,梁氏苍老的面庞上露出笑来,她突然呢喃了一句:“你爹过来接我了。”

    这时候她的脑子已经非常不清楚了,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可是这句话却是说的十分的清晰,安秀儿还怀疑自己听错了,她在她的面前蹲下身子,再问了一句,“娘,您刚才说了什么?”

    梁氏艰难的转头看了安秀儿一眼,笑了笑,没有说话。

    “娘。”安秀儿又叫了她一句,梁氏却没有再回答她,她甚至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娘!”安秀儿大叫了一声,伸手推了推她,可是梁氏却再也没有回答她了,四周的丫鬟围拢了过来,安秀儿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放到了梁氏的鼻端,她没有感受到的呼吸声。

    她的眼泪便瞬间从眼睛里面滚落了下来。

    四周的丫鬟吓的面容失色,赶紧去四处叫人。

    这一天,安家挂上了白幡,安铁石跟安铁木两人这两年一直都不敢走太远,大都在徐州境内,快马加鞭之下,很快便回到了家中。

    因为家中有人去世,安容和也回家奔丧。

    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穿上素缟,安秀儿已经是多次披麻戴孝了,她虽然伤心,但是至少这几年她一直都陪在梁氏的身边,也算是没有什么遗憾。

    家中的灵堂设了七天,七天之后,安铁石等人运送着梁氏的馆木回乡。

    虽然梁氏是在外乡死的,但是以如今安家的影响力,她要葬到村子里面的祖祠里面来,可没有人敢多说二话,里长也只恭恭敬敬的请梁氏的灵位进来。

    梁氏葬在了安老爹的身旁,两个老人在地下,也算是相守相伴。

    这一次,安秀儿没有离开,她穿着素净的衣服跟张镇安在清水河住了三个月,一是为了给梁氏以及安老爹守孝,另外一个,也是回顾一下,从前的生活。

    他捕鱼,她做饭,简单的日子,却尽是乐与甜。

    当年安秀儿曾经出钱,让里长在村子里面设立学堂,请夫子来教书,如今那学堂还在,学堂内外,种满了竹子,郁郁葱葱,和着孩子们的郎朗书声,满是书香。

    三个月过后,安秀儿便离开了,她带走了故乡的土,带着梁氏跟安老爹的灵位,想必日后,这个小村庄,她可能不会再来了。

    回去以后,便快过年了,翻过一个年之后,安秀儿也开始忙碌了,梁氏去世之后,安秀儿想要做些什么祭奠她,想来想去,她决定建造书院,推广教化,以梁氏跟安老爹的名字命名这书院的名,就叫做梁安书院。

    她的主意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很快梁安书院便在大齐推广开来,这个书院免费为贫寒的学子做启蒙课,教孩子们认字,这一举动得到了方元的支持,方元下诏在天人下面前表彰了安秀儿,安秀儿此等做法,受人称道。

    不过因为方元的赞赏,安秀儿算是得到了鼓励,她越发的随心随性,只要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她便愿意去做。

    她觉得女人裹脚不太好,便千里迢迢上奏章给方元,方元得到她的奏章,也认同了她的想法,废除女人裹脚令,他颁布诏令,女人也有上街采买、买卖、读书的权利,甚至朝廷还设立了一些女官。

    这个诏令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直以来,女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