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

第158章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第158章

小说: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士兵兀自担惊受怕,但是这也算是军令,便都领命了。

    武六七看了一眼沈峰清,道:“如何?咱们开动?!”

    “走!”

    众人又复到了城门外,一排御林军拿着一人多高的盾牌,站在最前面,后面便是武六七和沈峰清等锦衣卫了,在后面的,边说守城的士兵,三个梯队严丝合缝,就看接下来是怎么样配合的了。

    “开门,升千斤!”

    随着一声沙哑的吆喝声,上面便是一阵绞盘转动的声音,紧接着,在铁链的带动下,一块重达千斤的门板升了起来,两扇大门豁然洞开。

    武六七见时机一到,大声喝道:“盾牌上!”

    这些御林军们,也都是战阵的好手,毫不含糊,便齐齐的朝前面奔去,跑了将近一箭之地,够身后施展的了,便当的一声,将盾牌狠狠地发力嵌入到了土壤之中,然后奋力的抵抗着。

    雷妙真原本也想参与这个活动的,但是却被武六七好说歹说的劝住了,只好在城门上面坐镇指挥。这个时候,城门这边的动静,已经吸引了感染的河工,这些家伙一声声的嘶吼,朝着城门便涌了过来。

    “顶住!盾牌顶住!”

    这些河工撞在了盾牌之上,力气极大,这些御林军也是奋力的抵抗着,武六七又大喊一声:“网子准备,分流!”

    听到了武六七的号令,这一排的盾牌墙,开始选择性的漏了几个口子,河工便一声嘶吼的冲了进来,等着他们的便是一道一道的渔网。

    武六七和沈峰清,率先接触了,一个身材高大,头发已经是脱落一半的河工,正瞪着眼睛朝着武六七扑了过来。

    武六七和沈峰清交换了个眼神,两个人每人拿着一根竹竿,便迎着跑了上去,张开的渔网,瞬间将这名河工包裹了起来,两只手正穿过了渔网的网眼。

    武六七大喊一声:“翻!”

    两个人同时用力,将手里的竹竿放平,这河工便失去了重心,仰面朝天的倒了下去。武六七顺势死死的压住了竹竿,一只手握住了干枯的手臂,往外一分,而另一侧的沈峰清也是同样的动作,就将这个感染的河工牢牢的控制住了。

    下一个梯队也毫不怠慢,将毛竹的另外一端便插到了他的嘴里,然后用力的一挤尿泡,精心熬制的汤药,并一笑剂量的麻沸散,便灌将进去。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这河工已然是安定了下来。

    大家几乎是有样学样,纷纷学着武六七和沈峰清的样子,开始了捕捉并灌药。效果的明显的,大家各司其责,短短一下午的时间,二郎庙便已经收治了五百多名感染的河工了。

第346章 圣心裁定迁北平() 
进度还是相当的块,不但武六七这便动作神速,就连二郎面这边的雷妙真和周癫,也都动作了起来,周癫负责熬制汤药,雷妙真则负责安排病号饭,两个人忙得热火朝天。

    即便是这样,人手还是有一些捉襟见肘,几个人忙得团团转,但是病号依旧是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

    最后,金陵的永乐皇帝派出了一支七千人的队伍,这才缓和了很多。

    整个淮安城似乎又活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而那些尽早收治的病人们,也得到了救治,已经是没有生命的危险了。

    就在武六七忙得满头热汗的时候,一个穿着锦衣卫服色的人,带着一个嘴上没有毛的公公,来到了武六七的面前,道:“圣上有旨。”

    武六七脸上都是油污和臭汗,根本就来不及去换衣服,对传旨的公公道:“我这个样子,很不成体统,不如就将圣旨赐给我,我默读就是了。”

    这公公便是当日给武六七带话的公公,只是叹了口气,便将一份黄绫封面的折子递给了武六七,武六七双手接过来,却见上面写道:

    国士武六七,此次淮安之困,朕不胜欣喜,但依旧不能懈怠,朕命你在半个月之内,带领淮安附近的所有军民人等,将运河淮安段全部疏浚,不得有误!

    武六七读完了这一封莫名其妙的圣旨,不由的吐了吐舌头,道:“这可是奇怪了,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说来一点奖励,却又给我摊派下这样的差事。”

    这位公公仿佛欲言又止,武六七便明白了他什么意思,笑嘻嘻的说道:“众位在此地稍后,我这里有一些忙不开,也没有办法款待诸位了,公公随我里面瞧瞧,好回去复命不是!”

    这公公自然知识武六七是什么意思,便走上前去,道:“原本也是这般的,咱家就跟你去瞧瞧。”说罢,便跟在武六七的后面,来到了二郎庙的偏殿之中。

    这二郎庙的偏殿,原来是供奉梅山六友的地方,后来可能是住持觉得,这些人既不是神,也不是圣人,便将这六个家伙的神像给推到了,改成了自己的禅房,又觉得二郎显圣真君似乎是很拿不到台面上,便在这偏殿之中又供奉起了三清牌位。

    于是,正殿之中供奉二郎杨戬,而偏殿之中却供奉的是三清圣人,实在是很不合规矩。

    雷妙真、冼狼花都在这里休息。武六七要是累了,也会来这里喝口水。

    公公有一些深意的打量了一下雷妙真和冼狼花,武六七忙摆手道:“这个不打紧的,这两个都是我的妻子。”

    公公这才叹了口气,道:“你一定会问,为何这样加紧修建大运河,是不是?”

    武六七点了点头,道:“正是这般,皇上上次召见,还似乎没有下定决心,现在怎么乎了吧的这样坚定?是不是又有什么变故。”

    “你不知道,徐皇后快要不中用了,写下遗书,要葬在北平,皇上抱着遗书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水米不进,派纪纲大统领南下守护。后来朝会上明发诏旨,迁都北平,不再有任何的疑虑了。”

    武六七听得一阵感慨,冼狼花却是和徐皇后交往甚好,眼角也噙满了泪水,喃喃的道:“徐皇后说,在今生最后一段时间里面,要做一件大事,没有想到的是,这件大事竟然就是这个,用自己的一封遗书,坚定了皇上迁都的决心啊。”

    公公掐着公鸭嗓子,说道:“正是这般的,纪纲统领不日就会护送徐娘娘的灵柩北上,在金陵稍作停留,便要顺运河北上,葬到北平,您也知道,这灵柩是不能等人的,徐皇后在遗书之中说了,要看一看沿河的风景,皇上和徐皇后恩情深厚,自然不会违背了她的遗愿,所以运和淮安段,一定要赶在徐皇后北上的时候疏浚完成。”

    武六七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道:“省得了,劳烦公公禀报皇上,这件事我一定会完成的。”

    传旨的仪仗渐渐的走远了,武六七望着刚刚经过救治,神情萎靡的几万河工,有想起了淮安城中的水道,淤塞不看,又想着半个月的期限,胸中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也被引逗了上来,转过身,对雷妙真和冼狼花道:“半个月就半个月,我还就不信了,这运河我就疏通不了!”

    雷妙真看了武六七一眼,说道:“运河又不是寻常的水沟,你说疏浚,便疏浚么?自隋朝杨广看琼花至今,已经几千年了,历朝历代都在这运河之上下苦工,蒙元时期又荒废了这么许久了,天知道河道上面的淤泥有多厚?”

    武六七走到了窗户旁边,似乎在盘算着这些问题。

    冼狼花接着道:“眼下这些河工们,都是没有恢复,你打算亲自去河床上挖沙子么?”

    武六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去,笑道:“我武六七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的还算是少么?我天生就是一个不怕事情的人,别说是疏浚运河了,就是在挖一条出来,我也有这个信心!”

    冼狼花便痴痴的捂嘴偷笑,看着意气勃发的武六七,觉得自己算是跟对了人,而雷妙真看着武六七的侧脸,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这个男人,就是这样的不羁,就是这样的气度,这曾经让自己心折的气度,又开始拨动自己的心弦了。

    而武六七站在窗口,像远处眺望着,他的目光很远很远,好像是沿着千里运河,到了北平,到了城外齐化门运河码头上的仁义居,到了书馆,到了自己的酿酒作坊,看见了终日守在北平的赛赛,柳府中的福娃。

    疏浚运河,这有何难,这就是咱北京爷们的脾气,遇到事儿了,面不改色,跟丫死磕!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甭管什么事咱们爷们儿都能给折腾下来!

    京杭大运河废了!没事!咱们访高人求朋友想办法给疏浚!

第347章 疏浚运河() 
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眼下的事情,武六七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算盘。

    护送徐皇后的陵寝北上,要经过大运河,皇后的官船一定吃水很深,这也就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了。

    疏浚运河,是一个系统性的难题,要清淤,重新修筑堤坝,这样一来,所需要的工程便大了去了,所以武六七觉得,眼下的疏浚,无非就是让官船北上而已。

    只要在航道的最中心位置上,开处一个槽口,能让官船顺利的通过,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于是说干就干,武六七便开始忙开了。

    那些得救的河工们,也渐渐的恢复了些体力,都对武六七感恩戴德,说一定要帮着武六七完成这个任务。

    河工的心意,武六七算是心领了,但是河工们的办法,似乎有一些太落后了,还是延续着一百多年来的河工手艺,在水深的地方,便用长竹篙一头捆了马勺,一勺一勺的将淤泥舀上来,水浅的地方,干脆就下水了。

    照着这样的方法,即便是再有两个月,也未必能够完工的啊,武六七便在河道衙门之中,和这些主管河道事务的官员商议着。

    “按照之前的办法,实在是太慢,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想一些新的办法,才能保证淮安河段顺利的畅通。”武六七却俨然坐在了公堂的主座上,那些身穿官袍纱帽的官员们,反倒是坐在了侧旁,听着武六七说话。

    河工的把头刚刚经过了救治,身体已经是大好了,但是却没有彻底的恢复,只是叹了口气,道:“我的祖上就是河工,这些清淤的手艺,也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哪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武六七指着旁边悬挂的一副淮安水系图,对大家说道:“你们瞧,这里是淮安,大运河几乎是穿城而过。可是这周遭却是水系发达,北接着骆马湖,南边便是洪泽湖,这其中的水道岂止十条,我们不如就在莲花渡口下闸板。”说罢,便在水系图的一端做了一个切下的手势。

    在座的人都惊得茫茫然,片刻之后,老河工才眯着眼睛,喃喃的道:“断龙取泥,这可是千百年来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啊!”

    武六七笑道:“千百年来没有人做过,那咱们何不试试看?”

    河道的衙门的人倒是没有别的疑问,只是这些老河工们,却是相当的执拗。道:“这可是冲撞神明的事情,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也算是一条龙脉了,可是要断掉,是十分不吉利的!”

    武六七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道:“迷信真的能害死人啊!”

    “谁都说龙脉,可是有谁曾真的看见过龙?都说上天有三清圣人保佑,但是有谁能真的看见过三清圣人显圣?即便是有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我武六七一身当之,如何?”

    见武六七如此的坚持,河工也只好保留意见了,于是在淮安城以南的莲花渡口,河工们便开始做一件他们谁都不敢想的事情,便是使用闸板和草包,将渡口北边的河道进行封锁筑坝。

    大运河千百年来,向来都是想着办法疏通,可是谁又能想到,眼下竟然要在运河上筑坝。简直就是疯了,

    但是知道这件事情是武六七主导的以后,河工们又纷纷的调转了口径,又说道:“既然是武先生主导这样做,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人多力量大,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莲花渡口便已经修筑了一道草包和闸板住起来的大坝,在另外一侧,则是使用油布防水,大运河竟然真的被懒腰斩断,运河的河水便顺着渡口上游的一条分叉流去,注入到了洪泽湖之中。

    淮安一断的水位渐渐的下降,没有到黄昏的时候,已经能看见黑黢黢的淤泥了。

    于是,新补来的河工们便开始连夜挑灯奋战,整个淮安城之中几乎是一片的灯海。沿岸都是一溜马车,马车的后边都是武六七带人连夜改装的,用木板钉成了一个巨大的斗子,河工们便下河,挥动了铲子和铁锹。开始清理着里面的淤泥。

    没有了水面的阻碍,速度一下快了起来,几乎是人们轮班歇息,马车不歇,这些运出来的淤泥,尽数送到了周边的稻田之中,淤泥便成了尚好的肥料。

    老河工对眼前的场面也是吃惊不已,对武六七道:“您真的是国士无双,这要是放在之前,我们这些人干三天,也不比这一个时辰干的多。”

    话不多说,连夜奋战了将近十天,再加上武六七真金白银的激励着所有人的干劲,很快,自莲花渡口到淮安北的二道渡口,已经清理完毕。

    老河工不顾齐膝盖深的淤泥,跳进了河床,用铁锹狠狠的向下一插,已经碰到了河床上面的硬土,便激动的说道:“要是我祖父还活着,一定会高兴,据故老相传,这是隋朝开凿运河的时候的夯土,在北宋强盛的时候,也进行过清淤,便已经挖到了这层夯土,但是我祖父那一辈上,却再也没有见到过,没想到,我竟然能够遇到。

    武六七只是拍了拍老河工的肩膀,道:“行了,别感慨了,开闸放水吧!”

    于是,众人合力,将上游的莲花渡的闸板打开,积蓄了许久的运河河水像是万马奔腾一般,朝着淮安水道便涌了过来,疏浚淮安段的工作,已经是顺利的完成了,并且十分漂亮的完工。

    做完这一切,武六七便要继续北上了。

    而这个时候的武六七,当初于困境之中,左右逢源,动用了自己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