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72章

我哥是诸葛亮-第72章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

    唐朝的疆域广大鼎盛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一说1240万平方公里。

    唐朝的成就是伟大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世界各地的华人仍然以唐人自居。

    诸葛均想到这个称号,心里十分激动,如果自己能够建立一个像大唐一样辉煌的帝国,那是多么大的成就啊!

    他这里自顾自的在激动,连二女的招呼也听不见了。

    孙尚香过来掐了他一下,说到:“老公,人家等你拿糖呢,你在这里发什么呆?”

    诸葛均醒悟过来,连忙把手里的糖递给孙尚香,说到:“不好意思,走神了。不过,我得感谢小乔姐,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你们说,咱们的新国号叫大唐怎么样?”

    二女都不知道历史上有过一个辉煌的大唐,也没有觉得好在哪里。孙尚香说到:“大糖,这糖块还分大小的?”小乔也说道:“听起来一般般啦。”

    这一盆凉水泼得诸葛均一脑门子黑线,心道:“什么糖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

    他觉得跟两个女人说不清楚,于是说到:“那你们先忙着,我有事先走了。”孙尚香一把拉住他,说到:“老公,我找你有事呢。”

    诸葛均现在满脑子为自己的想法兴奋,就连神仙姐姐都对他没有吸引力。他说道:“香儿,我晚上再过来,现在我得走了。”说着,向外就走。

    孙尚香纳闷的嘀咕着:“今天他是怎么了,怪怪的?”

    诸葛均回到书房,吩咐把重臣们都找来,大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急忙赶了过来。

    诸葛均兴奋的说到:“新的国号我想到了,就叫唐。”他想起刚才被孙尚香等人误解的事儿,又补充道:“不是糖块的糖,是唐……”他忽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干脆拿过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唐”字。

    众人也看不出这个“唐”字有什么好的,但是看到国王这么兴奋,也不好意思问他。

    还是黄月英,在她的心目中,小均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她说到:“我觉得这个名称不错,简单,大方,好记。”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特点,但是表明了支持到态度。

    嘛含是个老油条,国王的意见当然是必须要支持的。他也表示赞同。大家也提不出什么更好地意见,干脆同意了诸葛均的意见。这样,国号就定下来了。

    诸葛均决定在适当地时候搞个仪式。他先将这件事告诉了曹植,让他写信给曹操,让朝廷册封一下。

    虽然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诸葛均心里却是树立了一个光辉的目标,成为他以及大唐人的灯塔。

    曹植写完了信,交给手下让他们快马送到许昌,诸葛均说到:“你这样太慢了,我有更快的法子。”

    曹植有些不信,说到:“我的马虽然不是汗血宝马,也是百里挑一的好马,你再快还能快到那里去?”

    诸葛均还没说话,曹静就嘻嘻笑了起来,说到:“你的马再快,比得上鸟儿飞得快吗?”

    她招手叫过一个通信兵,那个通信兵手里提了个笼子,从里面掏出一只信鸽,将信件绑在信鸽的腿上,放了出去。

    那信鸽片刻之间就消失在天际。

    曹植惊奇地说到:“这样也行?”

    人们利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无论是阻隔千山万水还是崇山峻岭,它们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因为它们的恋家和归巢性被人们所发现,而培育,发展,利用来传递紧要信息。包括航海通信、商业通信、新闻通信、军事通信,民间通信等。

    古罗马人很早就已经知道鸽子具有归巢的本能。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或结束时,通常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古埃及的渔民,每次出海捕鱼多带有鸽子,以便传递求救信号和渔汛消息。

    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在一本著作中记述了一个叫陶罗斯瑟内斯的人,把一只鸽子染成紫色后放出,让它飞回到琴纳家中,向那里的父亲报信,告知他自己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了胜利。

    古代中东地区巴格达有个统治苏丹·诺雷丁·穆罕默德,在巴格达和他的帝国各城之间建立起一个信鸽通讯网,形成一座著名的信鸽邮局。非洲商业船队也将鸽子置放在船上作为海运帮手,不时放出鸽子通知岸上轮船到达等等。

    诸葛均早在刚刚到达焉耆的时候,就派人到中东地区购买信鸽,并高新聘请来了两名巴格达人,组建了一支飞鸽通信分队,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训练,现在已经能够成熟地运用这项技术,并在各个要地建立了通信分站,由李罗负责管理。

    曹植现在对于诸葛均极其崇拜,想不明白,人家比自己大了也就一岁,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曹操很快接到了诸葛均请求变更国号的信件,信中阐述的西域也是大汉领土的观点,十分对曹操的胃口,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并叫人到皇宫盖上玉玺,派人送了回来。

    接到朝廷的册封使的第二天,早已经准备好了的诸葛均,就在王府里小范围地召集了亲信大臣们,接受了册封。他从孙尚香和小乔无意识的态度上,认清了一个现实——大唐的辉煌不在于你叫大唐,而是因为大唐的辉煌,才赋予了大唐的威名。

    他不张扬,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创造远超历史上大唐的,更加辉煌的大唐盛世!

    曹植现在对于诗词歌赋也不感兴趣了。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有一天,曹植和曹静来找诸葛均,要探讨一下诗词歌赋。诸葛均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他没有谈论这个话题,拿出一个汽油打火机。这个打火机有着非常精致的纹花铜皮外壳。诸葛均手指一动,“咔”的一声轻响,一通火苗冒了出来。

    曹植饶有兴趣的反复玩弄着,爱不释手。诸葛均说到:“喜欢吗?”

    曹植点头,诸葛均说到:“喜欢的话,我送给你10个。”曹植十分感谢。

    诸葛均又拿出打火机的设计图纸,说到:“不是我不愿意谈诗论词,而是有挖空心思写诗的时间,我可以用来研究一下新的产品。不要小瞧了这个小小的打火机,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可以养活成千上万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可以给国家创造大量财富,这可不是一首诗词可以比拟的!”

    曹静在一旁坐着,手托香腮,满眼都是星星地看着老公,眼神迷离。

    曹植汗颜不已,心道:“看看人家,都在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哪像自己在这里浪费光阴。”从此他再也不把精力放在诗词歌赋上面了。

    曹植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由曹静陪着,参观焉耆,不,现在叫大唐的各项事业,从厂矿,医院,学校到社会组织,户籍管理,全部都认真地学习着,对比着曹操的辖区,深深感到了差距。他记下了大量的笔记,准备回去向曹操详细汇报。

    动了这个心思的还有陆逊,他利用休息时间,通过走访,了解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将它们详细地记录下来。有些他接触不到的东西,他找到孙尚香请求帮助。孙尚香见他好学,也给与了支持。

    诸葛均来到这个时代,深深感到造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因此早在东吴上方山的研究院就进行了研究,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并在焉耆推向实用。这两项技术的发明,彻底地推进了教育的进步。

    军事学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图书馆。因为里面拥有大量的图书。学员们大部分是穷苦家庭出身,少年时读不起书,看到别人家有一本书,都无比羡慕。现在有了学习的机会,各个都无比珍惜。

    诸葛均每天的大量时间都是用来,将后世的科技知识编写成各种基础读物,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天曹植又来找诸葛均,提出要造纸和活字印刷技术。说是曹操的意思,条件任由他开。

    诸葛均心道:“曹操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两项技术呢?嗯,一定是这个原因。”

    汉朝时的氏族之所以势力强大,拥有大量土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人才。由于汉朝缺乏纸张,印刷技术还是刻版印刷,因此书籍十分珍贵。广大贫寒子弟是买不起书的,而且氏族刻意控制,也买不到书籍。

    教育只是在氏族内部私人之间进行,因此人才大部分掌握在氏族内部。如果纸张和印刷成本下降,广大平民子弟也会有机会读书,就可以打破氏族对教育的垄断。在平民中也将产生大量的人才,朝廷也就有人可用。

    这是釜底抽薪的好办法,难怪曹操极端重视呢。

    诸葛均了解了曹操的想法,认为这是敲竹杠的好机会。心想:“跟他要点什么呢?”

    skbshge

第一百七十一章 技术换人() 
黄月英听说了曹操要造纸和印刷技术的事情。急忙赶来见诸葛均。她也不管曹植和曹静在场,直接说道:“小均,曹丞相不是要你提条件吗?把你二哥换回来。”

    诸葛均说到:“对,嫂子说的是。就要我二哥。”

    曹植尴尬地说道:“我父亲说了,什么条件都可以提,就是这条不行。”

    原来,曹操见诸葛均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开始了有了要控制他的念头,诸葛亮就是最好的砝码了。所以他是不会放掉诸葛亮的。

    黄月英眼睛都红了,说道:“不行就不行,我们就不换了。”说着,起身走了。诸葛均把她送到门外,对她说道:“嫂子,别急。我一定设法把二哥救回来。造纸和印刷技术不够的话,再给他炼钢的技术,不行再给他长弓的制造技术。”

    黄月英感激地说道:“太感谢你了,果然是你二哥的好兄弟!”

    送走了黄月英,诸葛均回到屋里,对曹植说道:“这样,你给你父亲写信,这两项技术不够,我再加上……”他话没有说完,黄月英忽然翻了回来,说道:“小均,你出来。我有话说。”

    诸葛均走出们来,说道:“嫂子你这是?”

    黄月英眼圈红红的,咬着牙说道:“算了吧,咱们不能把炼钢和长弓的制造技术给他们,他们掌握了这些技术,军事实力会大大加强。如果开战,咱们得多死多少战士呀。我不能这样自私。”

    诸葛均十分感动,眼圈也红了,说道:嫂子,为了你,我什么都肯。二哥的事我一定尽力争取。”黄月英这才又姗姗地走了。

    诸葛均回到屋子里,曹静郁闷地说道:“父亲也真是,干嘛非得扣押二哥,叫我都没法面对嫂子。”

    曹植经过这段时间段考察,发现大唐的潜力巨大,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大汉朝迟早不是对手。

    他也赞成控制大唐,但是只控制一个诸葛亮意义也不大。看来父亲也是有些狭隘了。他认真地想过,什么才是大唐的命脉?他很快找到了。

    正如一个人一样,有着各自的弱点。大唐有着一个先天的弱点,就是粮食问题。大唐地域广大,但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因此诸葛均的着眼点就是工商立国。也就是说,是个粮食进口国。

    而且周边国家与大唐同处于相似地域,也不是粮食提供地,主要的粮食供应地还是大汉朝,以及益州和汉中。

    曹植认为,只要控制住西域的粮食供应,就可以扼住大唐的咽喉,比控制一个诸葛亮,不知要好多少。如果能换取更大的利益,不如就交换了他。

    曹植在黄月英再次进来之前,听诸葛均没有说完的话里有话,就说到:“均哥,父亲在二哥的事情上,有他的为难之处,你看看还有什么东西给父亲,也好让他说服大臣们。”

    诸葛均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是让自己拿更多的东西来换。心道:“果然是曹操的儿子,和他老爹一样奸猾。”他暗一寻思,计上心来。说到:“如果这两项技术再加上炼钢技术和长弓的制造技术,不知道岳父干不干?”

    曹植很高兴,说到:“我想应该没有问题。这样,我马上写信给父亲,劝他换回来二哥!”

    送走了曹植后,诸葛均叫上了武器研究院的院长,一起来到黄月英的办公室。

    他对黄月英说到:“嫂子,我已经和曹植说好了,换。就把炼钢技术和长弓的制造技术,都给他们,换回二哥。”

    黄月英十分感动,说到:“小均,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可是把炼钢技术和长弓的制造技术,都给了他们。咱们以后的领先优势不就没有了吗?”

    武器研究院的院长方涛,是东吴上方山的老人了,是诸葛均最早的弟子之一,现在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他笑着说道:“黄部长,没有关系,咱们可以在加工技术上,做一点手脚,比如长弓的烤制,把火候和是时间都改动少许,制出的长弓的射程比咱们的要少20到30步,作战时咱们仍然可以保持优势。”

    黄月英明白过来了,笑道:“炼钢技术咱们也可以把碳的添加比例和温度控制,数据上改动一下,这样他们炼出的钢的质量还是不如咱们。对吧?”

    诸葛均说到:“嫂子真聪明。”

    三人一起奸笑了起来。

    三人笑够了之后,黄月英还是有些担心地说到:“曹操实在是太奸诈了。上次换你二哥,就让他做了手脚,这次一定要加倍小心。”

    诸葛均说道:“这次不会了,嫂子你就亲自去接二哥,我看他怎么做手脚?!”

    黄月英放下心来,可是又有些担心地说到:“就是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同意。”

    诸葛均说道:“我感觉差不多,这么大的礼物,他应该会接受的。”

    曹植的信发出去了。黄月英天天来问曹植,有时一天问两次。问得他有些不耐烦了,但是却不敢表示出来,就尽量安慰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