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柳亦辰你好,我是茗雅轩的夏芷寒,请问你今天有时间吗?如果你没什么事的话我们一起去古玩市场转转怎么样。”电话那头的夏芷寒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哦,好啊,正好今天不知道怎么度过呢?你在哪儿我去接你还是在古玩市场见!”在柳亦辰的脑海中飞速的闪过一些画面,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叫夏芷寒的女孩。“那就在古玩市场门口见吧,那就先这样,拜拜!”说话间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
这个叫夏芷寒的女孩是茗雅轩古玩店的一名古董销售员,和以前的柳亦辰一样。要是放在以前的话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约自己一起出去玩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柳亦辰在孔叔的提拔下成为了店长助理,而且自己在古玩鉴赏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天赋的。柳亦辰在卫生间好好的整理了一番自己的仪容就起身前往古玩市场了。
宁海市自古以来就是个具有较深历史文化沉淀的古城,特别是唐代文化在这个城市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唐代甚至更早期的文物收藏品在宁海这里经常可以遇到,这也是宁海人引以为傲的地方。或许也正因如此,收藏成为了不少宁海人生活中的乐趣,捡漏的快乐和打眼的失落在其间此起彼伏。
说话间柳亦辰已经来到了古玩市场的门口,看了看手表现在才八点钟,在夏天这个季节来说并不算早。或许是周日的原因,街道上少了上班族的熙熙攘攘,看起来有点冷冷清清。这个古玩市场几乎是这个古城所有收藏爱好者淘宝闲逛的好去处,是一处机会和陷阱同在、快乐和失落并存的地方。
最初期的这个古玩市场,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当时大多数的店铺是在旁边的一个小公园里面经营,后来古玩市场的人气才慢慢好了起来。市场上的收藏品种类非常多,可以说几乎能想到的收藏品,这里都有可能找到,收藏爱好者只要留心,基本上都不会空手而归。玉器、铜器、钱币、木器、瓷器、银器、杂件、书画、小人书……上到五代十国下到近代民国种类实在是太多。
正当柳亦辰看着古玩市场陆续有店家开门营业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掏出手机接了起来“柳亦辰你到了吗?在哪里呢?”手机那边先说了出来。“我在香满楼这里呢,还没吃早饭吧,你来吧一起吃!”柳亦辰摸着瘪瘪的肚子说道。“哦,我好像看到你了!”说着,电话那边就传来了嘟嘟的声音。柳亦辰抬头向四周看了看,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女孩从出租车上下来,正朝着他挥了挥手。
香满楼在这条古玩街上也算得上是一家老字号了,店面完全是木质结构的装修,弄得古香古色的。而且香满楼里基本上都是宁海这里当地的特色小菜,听着店名挺高大上其实很小资,完全是面向平民大众的。尤其是到了夏季的晚上,一想到吃宵夜就来这里,不图别的就是图个热闹。
两个人吃完早点出来已经快九点了,这个时候古玩市场开始热闹了起来店铺陆续开了门,流动的摊位也都摆了出来。在市场中转悠的人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像柳亦辰和夏芷寒这样二十岁出头的小年轻看起来十分的扎眼。
虽然一直都在古玩店里工作,但是像今天这样逛古玩市场还是第一次。而且今天还有美女相伴,想想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店铺这边大多都是有固定的老客户的,对于散客并不热情。即便是地摊也因为柳亦辰的年龄过于年轻,穿着更显朴素,怎么看都不像个正经的买主。再加上他们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方式,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并没有什么人招呼他们。
柳亦辰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来往的人中最多的还是青年男女。只不过和他们一样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着摊位,在一个摊位前很少能呆上几分钟,购买的大多都是工艺品,价格也都是十块八块的,比较便宜,远称不上是有价值的收藏品。
而那些站在或蹲在摊位边上驻足不前的,往往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有些手里还拿着只有钱币大小的放大镜,在仔细的甄别,有些人在和摊主讲着价钱,这些人才应该是收藏市场的消费主力。
在收藏这个行当也是有潜规则的,真假都有全凭您的一双慧眼,淘沙捡漏弄个老物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一不留神买到新货那更是稀疏平常,对于古玩这行当来说,宰的就是那些对古玩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人,这些人往往买十个物件里面,能有一个是老东西,那就算是运气不错的了。
柳亦辰和夏芷寒两个人慢慢悠悠的在街道两边的地摊上闲逛着。“柳亦辰,这里的东西比咱古玩店里的还要多了,这么多的东西看起来也不都是真的啊!”夏芷寒在一旁说道。“地摊上的大多都是些工艺品,老物件也有但是不多,能不能买到就要看你自己的眼力如何了。”柳亦辰边看边笑着解释道。
柳亦辰对那些卖古玉的摊子比较感兴趣,应该是受到自己那块龙纹玉佩的影响。往往在卖古玉的摊子前一蹲就是好长时间,每样都拿起来细细查看,不知道的人看到了还以为他是个内行呢。
看的那么仔细,殊不知他是要一件件的去分辨,当然耗费时间了。只是他们两个逛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也看了十几个摊位,柳亦辰愣是没找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来,心中不免有一点小小的失望。
“柳亦辰这里的玉器是真的假的,看你对这些古玉很感兴趣。”夏芷寒手里拿着刚才在地摊上买的几件有点年头的物品问道,她买的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柳亦辰帮忙看的。
“这古玩有真假,可是这玉器虽然有真假一说。但还是要看玉质的优劣,当然也有现代的仿制品,虽然这些仿制品不是真正的古董,但是没有收藏价值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啊。”柳亦辰蹲在那个摊位前小声的解释道。“哦,是这样啊,那你手里拿着的这块玉蝉怎么样。”
柳亦辰手里拿着的这块是带有紫红色血沁的玉蝉,这所谓的玉沁就是玉埋入地下后,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物质融合而产生的,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寿衣沁、铜绿沁以及血沁等几类。根据沁的状态还可以判定玉入土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沁如霜如尘,看似浮在表面,又擦之不去,这叫做霜尘沁,一般是入土一百二十年才会产生的。
“出土的玉蝉长期受到地下各种物质的侵蚀,受地气的熏蒸,玉蝉内在物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土锈”“土斑”等各种颜色,俗称“沁色,而我手中的这个玉蝉上的血沁明显是人工做上去的,而且玉蝉的包浆很浅不够浓厚,这个是件现代仿品。”这些知识都是平常柳亦辰从书中看到的,有时候还去请教孔叔,孔叔交给他的。
“这血沁也能够造假啊!”夏芷寒又悄悄的问了一句。“嗯,造假者为了使仿品上有沁色,把仿制的玉蝉先是蒸、闷、烧及煎炸,然后用动物血液染或用硝酸进行腐蚀,再把其掩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取出时也会产生“沁色”,但造假的血沁不自然,感觉像是涂上去的,颜色比较醒目。真正出上的古玉蝉,因经过千百年的腐蚀渗透,沁色比较自然均匀,带有旧气。
而且不仅血沁能够造假,包浆也可以,造假的人为了仿做包浆效果,在其表面涂油擦拭,再经过人工手盘汗擦,这样也会产生“包浆”,但这种人工做出来的包浆浅薄不浓厚,与真玉蝉表面古朴浓厚的老包浆完全不同。”
说话间柳亦辰把手中的玉蝉放回到摊位上,摊主对着他说了一句“没想到小兄弟你还是个行家里手!”柳亦辰很尴尬的笑了笑,正当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在这个摊位角落里的一件东西吸引了他。
第五章 初次捡漏()
第五章 初次捡漏
柳亦辰又转身回到了那个摊位前,随手拿起几件玉牌看了起来,从玉牌的雕工和玉的质地上看这些玉牌应该是清仿的。 柳亦辰试着发动起了自己的特殊能力,然后把视线停留在了角落里的一块刚才让他心动的玉牌上面。
那是一块白玉玉牌,玉牌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图案和文字,在特殊能力的包围下这块玉牌发出黄色的光芒而玉牌本身也在波动着,似乎是和柳亦辰脑海中发出的磁波所呼应着。当然这一切只是发生在柳亦辰的脑海中,别人是看不到的。
柳亦辰现在手中拿着的就是那块角落中的玉牌,这是一块高度为五公分左右的玉牌,观其雕工手法,应该是明朝陆子冈白玉雕夔龙诗文牌。这块玉牌呈长方形,上端穿孔,孔端两面刻划相同的夔龙纹,正面浅浮雕风景人物,一位玉面书生正在竹下吟风弄月,给人一种“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之感。另一面则刻有诗文,并刻有名款。
观整块玉牌,琢玉技艺高超卓绝,刻工精细,淡雅清新,刻画的人物活灵活现,背面诗文飘逸灵动,刀代笔却能雕琢出笔墨意趣。此玉牌玉质极佳,为非常稀有的羊脂白玉籽料,晶莹洁白,细腻滋润,整个玉质近于无瑕,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
看到这一切,柳亦辰的心里又惊又喜,这还是他第一次用特殊能力来鉴定古董,柳亦辰长呼了一口气努力的让自己的心镇静下来,之后拿起其中的两块玉牌(当然就包括刚才用特殊能力看的那块)问摊主。
“老板,这两块玉牌怎么卖?”这个摊主是一位有点上了年纪但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汉,听到有人询价,便笑呵呵的说道:“又是你啊小兄弟,小兄弟你的眼光还真是不错,这两块是子冈玉牌,是明朝玉雕大师陆子冈的作品,市面上稀少珍贵。”
“明朝陆子冈?子冈玉牌?”柳亦辰倒不是没有听说过陆子冈,心想:“这两块玉牌里还真有一块是明朝子冈玉牌,但另一块不是啊,虽然说看着自己比较老实,但是也不能拿自己当凯子宰啊。”
“对啊,是明朝陆子冈的玉牌!”那个老板说道。“陆子冈是明朝最著名的琢玉大师,在玉雕行业来说,陆子冈可以算得上是祖师爷了,没有他就没有后世玉雕人,小兄弟你运气不错,在这古玩市场也就我这里有这么两块了。”
这摊主这样说也是为了忽悠新手的,不过向柳亦辰这样混迹在古玩店里面有一段时间了,老板再用这种方法想去糊弄他那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呵呵,是吗?”柳亦辰拿着玉牌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说道:“真正的子冈玉是什么样我当然知道了,不过这两块玉牌嘛。。。很难说啊。”
“小兄弟,此话怎讲?你难道是怀疑这两块玉牌的真实性吗?”那个摊主反问道,脸上还带着不知道是惊讶还是惊慌的表情。
“看来这招还真好使,居然把老板唬住了,那今天就别怪我咯。”柳亦辰咳嗽一声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老板,你仔细看看这两块玉牌的特点,玉牌浮雕的立体感比较强,字体刻度也比较深,修活更是端正。
而真正的子冈玉牌古朴圆润,能看出雕刻者在雕刻作品时的随心所欲,而后世模仿者的作品则多有刻意修饰的痕迹。不管仿的多好,总是会有破绽的,这两块是清仿的作品,根本不是明朝陆子冈的作品。”
柳亦辰看了眼那位摊主然后继续说道:“子冈也叫作子刚,姓陆,江南“吴门”人,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活跃于苏州的著名玉雕艺术家,也是中国玉雕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子冈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陆子冈一生创作了众多精美绝伦或者巧夺天工玉雕作品,其中光是一件玉簪就“价值五十六金”,而其创作的玉牌子,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子冈制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冈(刚)牌”。子冈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精美的玉质上,精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领略到陆子冈玉雕的艺术风采。
子冈牌艺冠群玉之上,价格高于常玉,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朝野上下,特别是文人墨客的喜爱,常常是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摹仿之风,不仅明代有人暗中悄悄地仿制,甚至清代、民国都争相效仿。
当今苏州、扬州不少玉肆还仍在仿制子冈牌,仍有不小的市场,仍有不少人对子刚牌情有独钟,可见子冈牌影响的深远。明以后有子刚款而非陆子冈制作的玉牌子,称为“子冈款牌”,以别于陆子冈亲手制作的“子冈牌。”
“小兄弟,没看出来,你还真的是个行家里手,这么小的年纪懂的这么多真的是挺厉害的!佩服,佩服。看来我老汉也是吃了药打了眼了。”老板有点羞愧并且佩服的看着柳亦辰说道。
其实关于子冈玉的一些知识是柳亦辰从孔叔那里听来的,明代子冈牌牌体稍为厚重,以矩形为多,器体较小。常见阴线刻划,阴线短粗有力,仅寥寥数刀,画面刻画清晰明了,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或只以阴线饰之,或周围有云雷纹。
以文人山水或诗人词句为多,风格多模仿当时盛行的吴门画派沈周、文徽明等人的山水画,另一面镌刻诗文印章,高雅脱俗。玉牌子上的首部多镂空,以双龙戏珠、如意去头,花卉、蝙蝠、瑞兽、磬等图案为多,更是吉庆有嘉。
一些明代玉牌上还采用了一种新的雕刻工艺,即把玉牌上所刻诗句和图案外的地子磨成砂状,粗糙有如现在的磨砂玻璃,称为“碾磨地子”或“毛底”。此种创新也应出自陆子冈之手,是明代雕玉人的另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底子的粗来突出表面主题的细。就像现在的金银制品在一个作品上抛光工艺和磨砂工艺并存的现象,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从而弱化了金银的货币属性。
到了清代,子冈牌数量加大,造型多样,用料更为讲究,以新疆和田白玉和青白玉为主,图案琢磨也更加细致规整,精益求精,蝇翅虫须皆刻划得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独特的抛光工艺又使之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