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色大地 >

第114章

血色大地-第114章

小说: 血色大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逃命就是死罪一条。卢永祥,你说说,你为什么不在鄂尔多斯那里为国尽忠,为什么要逃回来?你若是战死在沙场上,朝廷不仅会抚恤你的家人,就算是你那还是少年的儿子,也会得到一个恩骑尉的爵位,虽然是末等爵位,但好歹也是正七品,每年也有俸银45两。但是,你现在却是独自一人逃到了太原,不但你儿子的恩骑尉没有了,可能的家人还要被朝廷问责。”

    “大帅——”卢永祥大惊道,“大帅开恩,末将死不足惜,但是末将不能连累家人。末将刚才也说了,末将独自逃回并不是为了使得自己能够活命,否则也不会到大帅这里来领死。末将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啊,赤*匪主力都在蒙古大草原上,他们在延安的兵力严重不足,除开他们要守卫其他的重要城池,整个延安城内最多也就只有两千多人。大帅,末将死前只是恳求大帅能够兵分两路,一路以步炮等兵为主,直扑延安城,一路则是以骑兵为主,会合蒙古王公的骑兵,直扑赤*匪在草原上的主力。到时候,赤*匪在草原上的火炮、赛电枪都将归我们北洋所有。”

    “好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了,”袁世凯摆了摆手说道,“这些我会考虑的,但是你——算了,我还是奏报朝廷,说你在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遭到赤*匪主力袭击,但你浴血奋战,虽然战死沙场,单鞋重创赤*匪主力。若是我们北洋能够消灭赤*匪,那么,我一定拼了老命也要让你的幼子获得骑都尉的爵位。卢兄弟,你就放心的去吧。”

    “多谢大帅——”卢永祥站了起来,一抱拳,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大堂,随后不久,便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 

第二十六章 华兴会(6)() 
写在开头的话,羽毛明天一大早要会老家,发小结婚,有点忙,明天后天都不能更新了,请两天假,万分抱歉!

    湘西传来的消息让黄兴感觉到一股沉沉的无力感,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尽管,武藏城内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一营的巡防营已经进驻总督府。

    自从朝廷编练新军以来,巡防营跟新军的矛盾便已经大规模爆发,现在存在的巡防营基本上是无法编进新军之后剩余的军人。他们的待遇跟新军不能想比,军饷更是只有新军一半左右。新军的军饷能够全额发放,而巡防营那就算了。

    所以,巡防营很是眼红新军,对于新军也是暗地里冷嘲热讽。

    听闻一营常备军进入总督府驻防,黄兴就知道华兴会准备在武昌起事的意图已经暴露了,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已经不太信任武昌城内剩下的新军,否则也不会调与新军矛盾很深的巡防营进入总督府。

    要提前发动起事了,否则,总督衙门的守卫将会越来越大,多到最后,自己这边的军事力量将会胆怯,直到还没交战就会四处散去。

    黄兴开始计算自己的军事力量,新军一队一百多人,还有零散的分布在其他新军里,最后起事能够聚集起超过三百的新军,加起来已经有近五百的新军了。常备军——常备军就算了,都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主,如果自己能够打下总督衙门,这些常备军也许会支持自己,但若是自己打不下总督衙门,这些巡防营绝对会在自己背后捅上一刀。

    除了五百新军可以用之外,武昌的会党应该也是能用的,这些会党都是当年反清之后秘密存在下来的,对于满清朝廷,他们是从心底里厌恶的。等自己的华兴会能够占据一块地盘,然后在给这些会党首领一些官职当当,想必他们会更加的支持华兴会的事业吧。

    **********

    “你是说,那一个在小渔村的新军队已经拔营,向着武昌城过来了?”张之洞冷冷的看着跪在堂下的探子。

    “是——是的,”被张之洞的气场吓住的探子有点颤抖的说道,“那伙叛兵今日早晨就已经离开他们驻扎的小渔村,一路避开村庄,直奔武昌城而来。”

    “逆贼——”张之洞突然就爆发了,已经六十六岁的他如同一个少年般在自己的坐案上跳了起来,一脚踢翻自己的书桌,然后快步走到墙壁上抽出宝剑,再回到踢翻的书桌旁,狠狠的一剑劈了下去,将书桌劈成两半,然后又狠狠的挥舞着宝剑,将这个倒霉的书桌劈的四零八落。

    “香帅,请——请息怒。”这个探子低声的劝道,他现在连大一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

    “息怒,息怒,你让我怎么息怒?”张之洞恶狠狠的盯着这个探子,大声喝道,“这些乱臣贼子,本官对他们薄吗,一个小兵月饷四两半的银子,是绿营、巡防营的数倍,本官少过他们一钱的银饷吗?没有,本官带他们如同亲子,可这些乱臣贼子呢,只是因为驻扎的地方在一个偏远的小渔村,就要造本官的反,就要造朝廷的反?这些乱臣贼子,本官要灭他们的九族,灭他们的九族——”

    “香帅——”这时,常备军军统制黎元洪大步走了进来。

    “宋卿,你来了,”张之洞缓了缓口气,挥手让跪在地上的探子离开,才对着黎元洪说道,“现在我们在武昌的常备军还有多少人,能不能抵得住新军的进攻?”

    “香帅——”黎元洪有些汗颜。

    黎元洪本来是新军的一协协统,只是在去年的进攻根据地大败而归,所以,黎元洪被问罪,直到近日才被复用,不过是成为常备军营军统制罢了。

    在新军编练成功之后,常备军就已经开始日渐落寞,原来两镇的常备军渐渐的改编为新军,剩下的常备军仅为一个空架子。

    “香帅,”黎元洪咬了咬牙才说道,“现如今,由于常备军已经改编为大清陆军第八镇,以及第十一镇,第八镇已经改编结束,但第十一镇才开始改编。改编完成的第八镇已经尽数开拔前往西安,第十一镇由于才开始整编,不过是一个标又三个队而已。而我们常备军原来便有一万六千余人,出去编练的第八镇以及第十一章一部,现如今,常备军还有近三千人。不过由于新军受乱党思想甚重,所以卑职暂领常备军军统制之时,便已经着手继续编制常备军。只是,由于时间尚短,才招收一千多人的新兵正在岳州训练。”

    “宋卿,这些你就不要说了,”张之洞不满的说道,“我现在只想知道,在武昌城内到底有多少常备军,他们能不能抵抗得住叛军乱党的进攻。”

    “香帅——”黎元洪小声说道,“武昌城内的常备军并不多,只有一旗四个营共一千人。”

    “怎么这么少?”张之洞不可置信的问道,“你不是说常备军还有三千多人吗,怎么武昌城内只有一千人?”

    “香帅——”黎元洪无奈的说道,“虽然常备军还有三千多人,但是,我们湖北很大,这些常备军要守卫其他重要的城池,例如汉口、汉阳两座城池要各驻五百人左右,汉阳兵工厂也要驻扎五百人,实则上卑职已经尽量的抽调常备军驻防武昌城了。”

    “兵到用时方恨少,”张之洞叹了一口气,只是瞬间,张之洞就已经苍老了无数岁,他落寞的说道,“武昌城内还有新军两个营,城外还有新军一个营,这些都是我们要防范的对象。宋卿,不如你赶紧去传我的命令,让城内的两个营立即出城,一个营去汉阳,一个营去汉口。嗯,这两个营都不要进城,就在汉阳、汉口城外扎营。”

    “香帅所虑甚是,”黎元洪赞道,“这些新军我们都不知道到底已经被乱党渗透了多少,他们已经不可用,远远的调离才是正经。不过,香帅,我们武昌城外的那一个营的新军怎么办,要不要将他们也调离?”

    “这一个营——”张之洞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将这一个营先放一会儿,等城内的两个营过了江,我们在将这一个营远远的调开,否则,新军内的乱党会生疑。若是他们生疑,然后提起造反,三个营的新军就会大乱,到了那个时候,武昌城就会很难保得住了。”

    “香帅英明,卑职这就去准备——” 

第二十七章 华兴会(7)() 
一大早,李天倚就早早的起了床,好好的梳洗了般,甚至还将刚刚冒出头的一点点胡渣给刮了,最后,他穿上了一套甚是体面的衣服,虽然在左衣摆的下角有一个指甲大小的补丁。

    不要误会,李天倚如此打扮并不是要去跟什么女孩子约会,而是为了去接见两个人,很是重要的人。

    其实对于这两个人,李天倚只是对于其中的一个人十分的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如。

    冯如,出生于1884年,现如今不过是19岁的一个小伙子,但是就这么一个小伙子,居然已经发明了打桩机和抽水机,甚至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报收发机由于性能优良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当然,虽然美国的莱特兄弟已经成功制造了飞机并已经试飞成功,沉迷于机械的冯如此时还没有自己设计飞机的念头。在历史上,冯如是在1904年,日俄两个强盗为了争夺我国东北而大打出手之后并在1905年在美国的调停之下签订了,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所有。面对这一切,**的清政府却置之不理,并予以承认。这简直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他为清政府的**无能而感到羞耻,为祖国的不幸而感到痛心。冯如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起初,他想制造一艘军舰献给自己的祖国,以加强中国的海防力量。当时,由于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国纷纷研制飞机、飞艇、航空武器,作为当时国防的先进装备。冯如想,制造一艘军舰,要耗费数百万金钱,不如造数百架飞机,价廉省工,用处更大。主意拿定以后,他对他的助下们说:“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飞机已经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装备,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千百万架飞机,分别驻守在中国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国的国防强大起来,外国列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当有人对是否有能力研制飞机提出疑问的时候,冯如坚定地说:“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苟无成,毋宁死!”

    对于这样的一个爱国的全世界都很优秀的飞机制造者来到了根据地,李天倚由衷的赶到十分的高兴。

    至于跟冯如同行的另外一人,谢天明,李天倚就根本毫无印象了。

    看了看时间,冯如跟谢天明大概要到下午才会进延安城,李天倚照了照镜子,然后自嘲的笑了笑,便拿起了桌子上的一张纸,上面清楚的记录着谢天明的资料。

    当然,资料并不是很详细,只是大概的介绍了下此人。

    谢天明,男,1881年出生,籍贯江苏镇江,1898年留学美国,并于1899年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同时获得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动力原理的学士学位。

    从这短短的资料上看,谢天明是一个天才,他主修、选修的三门专业都是根据地现在以及将然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紧缺的技术。

    自**自从起义以来的一连串胜利已经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无数确切的或者是编造的都是世界上列强国家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根据地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地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无数社会主义者欢欣鼓舞,而更多的大资本家的喉舌则是竭尽所能的发出阵阵恶毒的诅咒。

    就在这个时候,冯如以及谢天明回来了,他们一回来,就被上海的地下组织给注意到了。上海的地下组织根据上海的美国人开办的一家小报纸的新闻上注意到了冯如等人,他们不顾暴露,在列强的巡捕房接人之前,在邮轮靠岸的一瞬间就上了船,然后简单的化妆了一下,就在洋人面前大摇大摆的下了船,然后直扑根据地。

    整个上午,李天倚都没有什么心思去处理政务,就连午饭也只是草草的吃了几口,便不在吃饭,为了平息等待的焦虑,李天倚不得不取出一本书来打发时光。

    终于,警卫大叫道:“主席,冯如先生跟谢天明先生马上就要进城了。”

    “真的?”李天倚大喜,随手就将手中的书放在桌上,站了起来,大声道,“走,我们去城门口迎接。”

    “主席,有必要吗?”警卫小声劝道,“不过是两个年轻人而已,就算他们有点知识,他们有必要主席您亲自去迎接啊。”

    “当然有必要,”李天倚一边翻山上马,一边严肃的对警卫说道,“这两位先生,你不要看他们年轻,但是他们都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尤其是冯如先生,他发明了数样机器,他还制造过无线电报机。尤其是这无线电报机,是我们根据地十分紧缺的,有了这些无线电报机,我们就能将电报线省下来,将这些线改造成电线,可以加改造,让我们根据地更多的群众能够使用上电。更何况,无线电报机是比有线电报机更加优秀的电报机。只要我们能够将无线电报机小型化,那么,我们在外地的地下组织以及情报机构就不用冒险去敌人把持的发报机房去发报了。”

    “原来这两位先生是这么有用啊。”警卫不由的叹道。

    很快,李天倚便来到了东门,政治局委员,延安市委书记罗谦已经在城门口等待了。

    “主席,您来了,”看着李天倚的到来,罗谦连忙打招呼,“据城外的同志汇报,冯先生跟谢先生距离延安城还有五里路,他们是做的马车,应该很快就要到了。”

    “嗯——”李天倚点了点,但脸上的激动之色却是越来越显露了。

    果然不久,李天倚的视线里就出现了一辆马车,周围还有几个骑兵在护卫。

    “来了,”李天倚高兴的对罗谦说道,“两位先生已经来了,罗谦同志,我们赶紧过去,我们要好好的招待这两位先生,要让这两位先生能够受到我们根据地的感动,要让他们一无既往的留在我们的根据地,为了我们的根据地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ps:根据地的科技树要开始井喷式点亮了。 

第一章() 
带着几个狗腿子练完武的赵德利回到了家中,却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