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是有活口
冯昭想着萧深那不吃亏的性子,缓缓的笑道:“既是入了府衙,府尹那里,还需要打声招呼才好。”
阿吉也机灵,再加上常随在主子身边在外面办事,一听就知道这话里的关窍,扑哧笑道:“郡主放心,听到消息,国公爷就已经亲自去了府衙,世子随后也过去了,没多长时间,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并着两位侍郎,还有都察院那边,都被太后娘娘宣进了宫,到这会儿,还没出来呢。”
不用想,太后娘娘连宣几部的官员觐见,少不得就与这件案子有关。
脸上的笑意爬进眼角,冯昭端了茶杯,掀了杯盖,送至嘴边。
阿吉一见,躬身告退,“小的再去外面盯着点,有什么新动向,再来回郡主。”
“采颦,送送阿吉。”
冯昭心情极好的吩咐一句。
阿吉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头也没抬的快步退了出去。
采颦忙曲膝追过去,扯下了身上随时戴着赏人的荷包,一把塞到阿吉手里,笑道:“郡主打赏给你的。”
荷包里鼓溜溜的,不用捏,都能感觉出分量的轻重来。
阿吉再是一喜,捏着荷包冲采颦道谢,“我这就出府了,姐姐可有什么要买的,我帮姐姐买回来。”
采颦呸了一声,嗔他,“我哪里缺东西,还是你自己留着吧。”
话落,她扭身就回了上房。
阿吉站在原地瞅了瞅,摸着摸了手里的荷包,不知想到什么,傻呵呵的笑了起来。
屋里刚好迎了采颦进去的采蒿瞧见这一幕,“咦”了一声,道:“你刚才和阿吉说什么了,他一个人站在那儿傻笑个没完?”
“啊?”
采颦被问得一愣,转回头刚要去看时,阿吉已经跑出了院子。
采蒿瞧着,便趣道:“不会儿你这丫头给他上什么迷糊药了吧?”
“哪来的迷糊药?给谁上了?”
冯昭刚好从宴息室里出来,脚踏进花厅的门槛边,听了这么一句,便随口问了起来。
采蒿便将刚才院子里的事儿说了。
采颦听得顿时有些羞恼,急急的辩道:“郡主别多想,我跟阿吉,一点关系也没有。”
第189章 大张()
冯昭瞧着采颦急了,不由笑道:“采蒿逗你呢。”
她语气中的浑不在意,霎时安了采颦的心,抬手抹了把汗,跺着脚带着几分认真的对采蒿说道:“姐姐以后还是莫要开这样的玩笑才好。”
采蒿原也是随口一说,当时真没多想,可恰巧这话入了郡主的耳朵,采颦反应也颇大,登时就闹了个大红脸,颇有几分不好意思的给采颦赔礼道:“妹妹大量,姐姐以后再不开这样的玩笑了。”
采颦平日里与采蒿就要好,这会儿只让她知道就好,到没有一定要她赔礼的意思,见她又这般郑重的赔礼,反而把自己也弄得不好意思起来,忙去扶了她起身,歉意道:“姐姐莫要这般,妹妹知道姐姐无心的,就是了。”
这两人浑然忘我的姐姐妹妹一通,算是刚才的小尴尬给揭了过去,琼琚乐见于这俩人你来我往的客气,等她们客气够了,才笑着打断,“郡主要进宫,采蒿去夫人的院子回禀一声,采颦留在院子里看家。”
采蒿下意识的就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脱口道:“再有两个时辰,宫里就该下钥了。”
冯昭对宫里下钥的时间自是有数,“我去趟显阳殿,说两句话就回来。”
既如此,采蒿、采颦便各自分工,一个去了姚氏的院子,一个打理起院子里的琐事来。
琼琚陪着冯昭出了院子,到了二门处,上了马车,直奔宫门。
因是武国公府的马车,里面坐的又是康宁郡主,到了宫门口虽然没有帖子,可守门的羽林卫也没多盘查就放行了。
待到了马车停靠处,琼琚扶着冯昭下来,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向内宫走去。
良姑早早得了信,迎在了显阳殿门口,见到冯昭第一句先问的是,“郡主可是走累了,偏殿放置了茶水,郡主先去歇歇。”
还真是累了。
冯昭不跟良姑客气,笑着随她走向偏殿,由佩霞伺候着茶水,她饮了一盅,方才放下茶碗,觉得口不那么干了,才看向一直陪着她的良姑,问道:“姨母这会儿在忙什么?”
良姑猜到冯昭忽然进宫,可能与萧家聘银被劫的事儿有关,便不与她卖关子,据实道:“郡主来之前,娘娘发了好一通脾气,大理寺的黄大人,刑部尚书田奇庸,左侍郎袁渭珉、右侍郎陶寅方,都察院左都御使殷渊,都受了好一通数落,这不,就在郡主来的前一刻,太后娘娘又着人将平城县令并驿丞管事带了过来,这会儿,正在大殿问话呢。”
说到来,这平城县令也是够倒霉的。
他才刚上任一年多,家里求了这处差使,原就看上的这里平稳,民风淳良,不求高升,只这么无功无过的呆上几年,混点资历,回头再挪个不碍人的位置,平平稳稳的告了老,就算功德圆满了。
实在没想到,忽然就出了这么个岔子,还把自己送到了显阳殿。
他跪在地上,颤颤惊惊,连回话都不利索起来。
“娘娘下官无能实是没料到贼人如此胆大,还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冒出来,下官,实在是防范不利啊。”
这县令虽说为官一般了点,可认错的本事到是一流,辩也不辩一句,磕头就揽错,一副任打任骂,任罚任责的模样。
上官如此,驿站的驿丞更不敢狡辩了,跪在县令的后一步,也连连磕头,喊着,“下官办事不利,还请娘娘责罚,请娘娘宽恕。”
都说上行下效。
陶太后看着这两人如出一辙的作派,嘴角轻抽,威压的目光从两人身上移到殿内明哲保身的几人,一一看过后,讥诮道:“怎么,几位爱卿还不曾想到解决之法?”
这是一定要逼着殿内的几人将这件差事揽下来了。
若这案子是一般的劫匪案,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自会责无旁贷,该审审,该抓抓,该查查,该放放。
可这件案子从里到外透着蹊跷。
几位大人都是在官场上磨砺多年的人,油滑于心,凡事早就习惯了先看利弊,再论该不该揽差事。
眼下,太后娘娘分明摆出了态度,他们想揽也得揽,不想揽,也必须得揽下来。
刑部的两位侍郎还好说,毕竟尚书大人在这儿呢,没他们冒尖的理,索性,就都缩了头,垂了眸,做出一副听之任之的模样。
刑部尚书却瞥着大理寺卿,想把这件差事卖给大理寺。
可大理寺卿黄良也不是傻的,所谓,既入虎穴,总得找点帮手,这件事儿,他若是躲不过,那就得拉着别人跟着他一起下手。
心时如此一想,他便挺身上前,微微躬了身,请命道:“郡主自幼在皇城里长大,又受太后娘娘、太皇太后两宫宠爱,虽说是外嫁,可也代表着皇家的脸面。”
这是在向太后示好了。
陶太后听着微微点头,“爱卿说得极是。”
如此,黄良这番示好,陶太后就收下了。
刑尚尚书田奇庸心里嗤了一声,暗骂黄良“马屁精”。
只他虽不齿,却并不参言,反而微松了口气,想着有黄良“挺身而出”,这个烫手山芋,就算甩出去了。
可不曾想,黄良话锋一转,陡然就将他拉进了稀泥里。
“郡主婚期在即,虽说萧家护持有力,可聘金的事儿,被这么一闹,到底还是为这场婚事蒙了层尘,臣以为,皇家多年未曾有喜事,难得郡主出嫁,算得上皇家的热闹,这层尘,不该蒙着不散。”
“爱卿的意思是”
陶太后目露鼓励的看着黄良。
黄良却不曾抬头,依旧有条不紊的说道:“臣以为,以臣之力,徒有不殆,若加上袁大人,殷大人,必会事半功倍,届时,尘土尽散,郡主的婚事,自会被百姓津津乐道。”
“黄良”
田奇庸刚以为跳出这沼泥潭,还没来得及庆幸呢,就被黄良三言两语的拉进去,顿时,气得鼻子都要歪了。
都察院左都御使殷渊也皱了下眉头,却不似田奇庸这般暴躁,表现明显。
刑部左、右侍郎这会儿瞧着上官暴怒,也知道这个差事不是好差事,可他们俩也会察言观色,竖着耳朵没听到太后娘娘驳回的声音,便知道黄良这话,说对了太后娘娘的心思,一时间,心里默念起了“背景板”。
第190章 旗鼓()
殿内,都察院左都御使殷渊不发表意见,两个侍郎又当了背景板,田奇庸虽然反对的明显,可太后娘娘不开口驳回,这事儿,显见已是案上拍板了。
“限三日内破案。”
最后,太后娘娘直接勒令了期限,这下,田奇庸的脸更是黑得无以复加,若不是不敢在太后娘娘面前放肆,怕是这会儿都要甩袖子了。
黄良最先附议,低头揖手领了差事,“臣告退。”
既成定局,殷渊也揖手告退。
田奇庸无法,也只能追着二人而去,他身后,左、右侍郎忙匆匆追了上去。
这下,大殿里竟只剩下平城县令、驿丞二人。
陶太后竟没有追责的意思,唤了二人起来,轻飘飘的放过,“念你二人应对得当,这次,就不予追究了。”
“谢娘娘。”
县令、驿丞二人刚站起来,又跪了下去,感恩带德的道了谢,伏身,退出了大殿。
待离开了大殿,县令和驿丞均都抬袖擦了擦汗,目光一对,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庆幸,还有感激。
因官职小,不敢在殿前久呆,有宫女上前引路,两人连话都不敢多说,便都垂着首,恭敬又不失谨慎朝着宫门口走去。
待到了宫门口,两人回身对引路的宫女道了谢,这才敢长出口气。
因着宫女已离开,两人身边再无旁杂人等,驿丞便忍不住凑到县令跟前,压低了声音说道:“此次,下官多谢大人照拂,以后,大人若有差谴,下官定万死不辞。”
县令不妨驿丞会说出这番话,顿时受惊般,推却道:“夏大人严重了,此次,你我均有疏于防范之责,娘娘大量”
说至此,县令还抱拳回首冲着显阳殿的方向做了个揖,做完才继续同驿丞说道:“这才宽容了你我。”
驿丞姓夏,单字一个饶,按品阶,本低于县令,可因着他背靠大树,是柱国公府的旁枝,又在平城做了多年驿丞,颇有些独霸一处的意思。
再加上驿站与县衙往来不多,往届县令也不予与柱国公府交恶,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自安好罢了。
现任现令温如海来上任之前,就被家里嘱咐再三,到了任上,交接了衙门里的差事,首先的就是先摸清各处任上官吏的背景,免得一朝不慎,得罪了小人。
显然,夏饶便是温如海小人名单里的头一号。
而夏饶呢,新换了县令,自然也要摸摸人家的底细。
一打听不要紧,竟然打听出温如海和文国公夫人沾亲带故,算起来,与太后娘娘也沾着亲呢。
再一想文国公府在平城有一处大庄子,里面还有温泉,而温如海又被打发到平城当县令,显然是太后娘娘怕文国公夫妇过来散心的时候,想要用人手,抽调方便。
虽然他觉得就算这县令不是温如海,也不会没眼色的跟文国公夫妇过不去,可这自己家人,想来用着更顺手吧。
不管如何,夏饶和温如海一直保持着相敬如宾的关系,互不招惹。
可这次驿站出了事,夏饶当时就觉得脑袋上的人头呆得有些不稳,心里早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求了柱国公府那边替他进宫求求情,可他又心知肚名,自己在柱国公府那边连个屁都不是,等到求得柱国公肯开口为他说话那时,怕是脑袋都搬家了。
这不,没等他想到招呢,太后娘娘的口喻就到了,这一路,他颤颤惊惊,连后事都想好了,竟没料到,托了温如海的福,太后娘娘就这么轻巧放过了,怎能不让他心里感恩带德?
只打定了主意,以后要拿温如海当祖宗供着。
此刻又见温如海如此客气,半点邀功的意思都没有,更是在心里实打实的佩服起来,嘴上不多说,心里却笃定了想法。
温如海哪知道他想了那么多,他这个人,跟他的名字极其相似,温润,厚道,不挟恩,不裹报,待人只求问心无愧,说过了想说的,见夏饶没再多说,他也觉得轻松一些,携着他一道出了宫门。
也是凑巧了,两人才出了宫门口,恰与刚刚赶到宫门口的陶阳碰了个正着。
温如海指着陶阳身上的风尘仆仆,“世子这是?”
“温大人?”
陶阳意外的看着温如海,“你怎么在这儿?”
显然,他还不知道温如海被传进宫来。
温如海诚实道:“驿站昨天出了劫匪,我和夏大人被娘娘宣进宫来回话。”
这话说得可够含蓄的。
夏饶微微侧眸,看了眼温如海。
陶阳心下一忖,便明白了温如海话里的含蓄,更明了太后娘娘已经知道昨天晚上的事儿了,只是,不晓得太后娘娘对昨天晚上的事儿,有何看法?
陶阳按下自己的心思,侧身让开道路,“大人这是要回去吧?”
温如海见他让开了路,忖着他这么急的赶过来,也许是文国公有什么话要对太后娘娘说,忙揖手道:“是要回去了,世子是要寻太后娘娘吧,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两边的人在宫门口分了手,陶阳脚步匆匆的往显阳殿赶,夏饶跟在温如海身边,时不时的回头觑上两眼,心里忍不住暗暗盘算,“瞧着温大人和陶世子说话的熟稔度,想来,私下里与文国公也是没少往来的吧,看来,与其抱着柱国公府这棵大树当荫避,还不如多与温大人往来往来,以后也能与文国公府搭得上话。”
之前还只想抱着温如良当大树呢,在遇见陶阳后,立马就换了风向。
夏饶这种人,也是钻营惯了。
显阳殿里众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