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后凶猛 >

第96章

帝后凶猛-第96章

小说: 帝后凶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得心情愉悦。

第146章 萧忆宁入朝() 
不过,后来芍药的话打消了她心中的心虚。

    “娘娘用的都是皇上从私库里赏下来的,又不走内务府的门路。这和映月宫又大大不一样了,两者根本没啥可比性。”

    闻言,沈青青心安:原来这就是被包yang的感觉啊,真爽!

    遂也心安理得。

    前朝御史都这样弹劾了,慕容彦也没说什么,直接召了萧忆宁进宫。

    “简直胡闹!”萧忆宁一掌拍在黄花梨木桌上,留下一个掌印来。他怒目看向妹妹,眼中不知道是什么情绪,“这件事我之前跟你说了很多遍,让你进宫之后按照宫中的规矩来。在你上面有皇后也有皇贵妃,宫中的份例如何,你只要让人去打听一下便好。现在却想着法的享受,你这样让其他人怎么想?”

    面对哥哥的怒火,萧贵妃满不在乎道:“不过是银子而已,我从前在家的时候也都是这般享受的。现在成了贵妃怎么反而过的还要委屈一些?再说了,盛家已经倒了,盛晓晓那个没用的迟早会被皇上下令废了她这个皇后的位置,到时候我就是皇后了。这天下的东西也都是我的,难道我用一点自家的东西,都还不行吗?”

    萧忆宁简直被气得吐血。萧家在士林的声望非常的高,所以自小他们兄妹便接触各种名士,久而久之,名声渐渐远扬。从前的时候看妹妹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怎么现在反而越看越觉得没有脑子?

    他冷声道:“盛家倒了,你凭什么认为盛家倒了之后,那就能坐上皇后的位置?”

    “这不是很显然的事情吗?后宫不可能一日无主,我们萧家也摆在那里呢,皇上不册封我当皇后那选谁?”萧贵妃露出一丝奇怪的表情来,“哥,我怎么觉得进宫之后,你和我的关系反而还没以前亲密了?”

    萧忆宁不理她,而是道:“那你把皇贵妃放到哪里去了?”

    “她?”萧贵妃的眼中闪过一丝的不屑,“她再怎么也是盛家女,皇上就算不废她,也不可能会让她当皇后的。现在她不过也是秋后的蚂蚱死的快而已。”

    “你凭什么就能这样肯定?”萧忆宁反问。

    “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萧贵妃有些不满,“我怎么感觉你和那些外人一样,一直想着找我的茬?哥你到底是怎么了?”

    又见到萧忆宁一脸阴沉的表情,萧贵妃脸色也变得不太好,“我们来京都的目的无非就是你辅佐我登上皇后的位置,而现在我们的目的很快就要达到了,怎么哥哥你还总是一副嫌弃我的样子。”

    萧忆宁现在连想和她争辩的心思都没有了,有盛家的前车之鉴在这里,那慕容彦必定不会就此放过剩余的三大家族。现在还好说,慕容彦必定不会动萧家,但若是将来呢?

    他想到了很多的可能,也在考虑以后萧家的路到底要怎么走。甚至,他还想到了沈青青,她从一开始到底是以一种什么心态和盛家决裂的呢?

    莫名的想到了百花园里她说的那些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因为这个吗?

    深呼吸了一口气,萧忆宁沉声道:“你知不知道今日前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大御史一同联合参你,说你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要皇上取缔你这贵妃之位。御史有闻风上奏的特权,并且他们在士林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难道你就希望我们萧家因为你而受到污点?”

    萧家的发家史就是因为萧家的一位祖宗考上进士,然后被分入翰林开始编纂书籍。那书籍花费了十余年的功夫,出来之后,一度影响力不少人。再后来皇上念他编撰书籍有功,就让他外放做一些政绩回来,后又让他主持当年的秋闱科举。

    秋闱科举一共会录取两百多名学子,除却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其余的进士们前途也都是不可限量的。而他们一种高中,那么就会自动默认当次的主考官为老师。也确实是因为主考官伯乐相中他们这些千里马,因此这师徒之名也名正言顺起来。

    而那位萧前辈不知道是走运还是什么,当年那次科考出来的进士们竟然大多成为了一二品的大员,甚至还有几位步入了内阁。于是他的门生遍布朝野,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渐渐地,萧家自成一派,在士林之中声望颇高。一直到萧忆宁这一代,俨然有士林之首的趋势。而萧忆宁从出生之后的使命便是守护住着这份家族荣耀。

    妹妹进宫并不是一部好棋,士林大多为清流,有人在朝中为官,但更多的是以不屑功名利禄。所以萧忆宁也迟迟不肯入朝为官,只纵情山水之间。

    可眼下,他却有了一丝的动摇。

    听到御史竟然这样弹劾自己,萧贵妃脸色很差劲,她心里更多的是愤恨:“明明未央宫中比我这映月宫更加奢华,怎么也不见他们参上一本?我看他们根本就是单纯的看我们萧家不顺眼,所以及借机报复。是了,江承祖和沈青青要好,这一切肯定是沈青青搞的鬼!”

    凭着自己的臆测,萧贵妃把其中的连接猜测的差不多了。只不过她肯定没有想到,其实最开始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内务府那边实在是烦透了她。

    萧忆宁却不太喜欢她这种毫无凭据的猜测,皱了皱眉,他道:“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还是想好接下来怎么办吧!你来后宫中绝对不是来作威作福的,你得好好想想,现在你和皇上现在如何了。”

    和皇上的关系说到这个,萧贵妃顿时眼神变得幽怨起来。她现在这么折腾着,无非就是感觉皇上对她越来越不上心了,所以她才自己给自己争取。

    看到妹妹的表情,萧忆宁也才不多猜到了一些。心里想着事情指望她,还不如不指望。

    “总之,你要牢牢记住你的重心是什么。”

    再次告诫了一番,萧忆宁留下一叠银票给她,“你既然是我萧家的女儿,就不应该如此落魄。以后想要什么尽管要,花销我会给你支出。”想着妹妹那不靠谱的性子,他又忍不住加了一句,“当然,一切都得合理。”

    从前的时候,他以为妹妹真是比较心高气傲,可现在已经不是心高气傲,而是飘飘然到忘乎所以了。这回他还能帮她收拾烂摊子,那下一回呢?

    想想就觉得头大。

    叮嘱了妹妹解决,萧忆宁出宫前得去拜见一下慕容彦,颇为意外的在路上竟然看遇到了沈青青。

    知道萧忆宁今日进宫来是为了什么,沈青青略有些不好意思,好歹她也算是始作俑者。

    “有时候真是见面不如闻名。”想到萧贵妃,沈青青道。第一次见到萧贵妃的时候,那时她多不食人间烟火。而现在呢?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这位和萧忆宁根本不是一个画风的。

    如若说萧贵妃的个性和萧忆宁差不多的话,那这宫中才是真做多了一个劲敌。幸好,那只是如果。

    “萧公子是去御书房吗?正好我也要过去,不如同行?”沈青青邀请道。

    她平时的时候不太喜欢乘坐辇轿,好在今日天气不热,没有太阳,她也难得散起步来。

    “请!”萧忆宁欣然同意。

    两人并肩而行,沈青青问他:“为何你不入朝为官?”萧家有两个阁老在朝中支持着,萧忆宁想要入朝一展才华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我更喜欢游山玩水,案牍劳形实在不太适合我。”萧忆宁道。

    “那真是可惜了。”沈青青道,“别人都是学的好武艺卖与帝王家,你满腹经纶,胸有丘壑,却纵情山水,实在可惜。”这可惜就像是那可以当做顶梁柱的木头最后用来雕花一样,让人痛惜。

    萧忆宁心一动,道:“皇贵妃何出此言?”

    “现在新帝刚刚继位不久,一切百废俱兴。内有朋党之争,外有蛮夷虎视眈眈。现在正需要大能之人为国为民,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沈青青轻轻一叹,“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

    所以你才不愿意留在深宫之中安安稳稳的做你的娘娘吗?

    萧忆宁若有所思。

    这边沈青青想着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脸上有些涩然,“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许做一些实事会更加有意义一些。”

    社会的地位大多都是按照这个人能为社会贡献多少而划分的,可偏偏有些人生下来便有着天生的优势,不需要有多努力,就能获得大量的资源,过着优渥的生活。

    萧忆宁很明显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她这样说,就像是把他从温暖的被窝中拉出来,让他去外面劳碌一样。

    “你不必觉得不好意思,我倒觉得你挺有道理的。有时候做一些实事,确实更有成就。”纵情山水,谈史论道,是精神上的一种快慰。但真要说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文学最有用的地方,恰恰就是它的无用。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有才能却一心谈文学,这确实是一张浪费。

    沈青青见萧忆宁来了一丝的兴趣,于是抓着江承祖上任后遇到的一些趣事来说,“去年古宁发生蝗虫灾害,户部这边拨银子下去赈灾。一共五十万两的银子,一层一层的发下去,层层剥削下去,到了地方上就剩下十万两不到。这件事江大人知道之后,气得一晚上没睡着。别人都说,这是惯例,水清则无鱼。江大人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层层盘剥的也太狠了。”

第147章 废后() 
“事有偶然,后来青海发生地震,周围几个县城的难民往北逃难。户部依旧要发放灾银。这回江大人学聪明了,直接在其他的省份收了十万两银子的陈米和糙米、糟糠。加上途中的运费,以及一路打点的费用,加起来不过二十万两不到。”

    说到这里,萧忆宁有些奇怪:“陈米糟糠?这些东西怎么能吃?江大人就算是再抠门,那也不能如此吧!”

    萧忆宁看了他一眼,“这就是你的不知道了。”她的眼里有些感慨,“如果是那些上好的大米,价格贵上十倍不止,而且一路下来,总会被克扣上不少。而陈米糟糠就不一样,这些东西没人看得上,可是在真正的难民眼里,这些却都是能救他们性命的粮食。”

    “老百姓的要求很低的,只要能吃能活命,哪怕是吃的是糟糠,他们也觉得十分幸运。你想一想,同样的十两银子能买几百斤糟糠,而大米却只有几十斤。几百斤的糟糠搅拌陈米能救活几十人,而几十斤的大米被盘剥一番,又还有多少?”

    萧忆宁沉默了,这是他所不曾想到的。

    “所以说,你看,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做好一件事,多难!”沈青青道,“若非是承祖将这件事说给我听,我也不知道有些事竟然能这样做。后来也有一些清流骂承祖,说他抠门到极点,说赈灾的粮食都要克扣,换成糟糠。那言辞,差点就把承祖说成大奸大恶之辈。但是谁又能明白这其中真正的缘由呢?”

    办实事的人少,能妥善办实事的人更少。

    萧忆宁突然有了一丝入朝的兴趣。

    两个人边谈话边揍,不知不觉,御书房近在眼前。

    从皇宫出来,萧忆宁回想自己来京一年所做的种种,成日酒中醉倒,又或者参与各种清流聚会。按照他的才华在士林声望也确实越来越高,但却始终有种空虚的感觉。

    马车行着,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人一身官服精神奕奕地走过。这个人萧忆宁认识,正是从前参与清流宴会上的一个学子,而今他也入朝为官了。

    读书成秀才,一路到高中,无非就是想以自己七尺身躯报效祖国,这才是读书人最终的目的。什么淡泊名利,远离案牍,不过是失意者的自我安慰罢了。

    呵呵。萧忆宁忍不住笑了起来,萧氏一族若非在朝中没有影响力,又凭什么能得到那些读书人的心?

    当真是幡然醒悟啊!

    那既然如此,那便入朝吧!

    萧忆宁在心中下定决心道。

    且看看做事,做实事究竟有多难。是随波逐流,还是披荆斩棘,迎刃而上?不确定的将来,倒让人有些期待。

    至此,后面史书上记载的“乾元盛世”正式拉开序幕。前有江承祖,后有萧忆宁。江承祖稳住了国家的钱袋子,而萧忆宁却是引领了清流士子务实的风潮。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是他的代表之一,也奠定了他在士林中高不可攀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萧忆宁后,林衍、盛南等人的入朝皆是一点点改变了现在的格局。

    上有明君,下有能臣,又何愁明越不兴。

    所以当萧阁老向慕容彦举荐萧忆宁的时候,慕容彦愕然之余,也觉得惊喜。虽然这个萧忆宁很有可能是他将来比较难以打倒的对手。可是现在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这点嫌隙还是可以忽略的。

    沈青青听到萧忆宁被慕容彦封为工部侍郎的时候,整个人心里都是雀跃的。萧忆宁绝非是奸恶之辈,只是他站的是萧家的立场。朝廷有了他的加入,慕容彦势力发展肯定会更加快速,而自己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让萧忆宁给自己行个方便。

    慕容彦和沈青青都知道萧忆宁入朝是想干实事的,但是其他人却不这么觉得。比如萧贵妃,前几天刚被打击了一番,这几天又开始高傲地抬头了。

    沈青青有时候真的非常的怀疑,她和萧忆宁真的是亲兄妹?

    另外,贤妃休息了几天之后,身体也大好了不少。在快要步入七月的时候,慕容彦一张废后的圣旨下来,这表示这盛家彻底退出了舞台。素日到现在都还不知道盛明启他们现在身在哪里。

    盛晓晓被软禁在宫中,并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动静。但她还是抱有一丝的侥幸,以为皇上只是责怪她没有保住孩子,所以才这样的对待自己。但是父亲一定会想办法救她出去的。

    抱着这样的希望,盛晓晓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宫门被打开的这天。

    “是皇上来见我了吗?”盛晓晓眼中含着期待之色,“肯定是皇上来了对不对!”

    只可惜,外面走进来的人却没有如她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