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蜀汉的复兴 >

第114章

蜀汉的复兴-第114章

小说: 蜀汉的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哦!这个东西连为父都无法抗拒。更别说那些放浪形骸的名士们了。也罢,若要禁酒,你觉得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呢?”

    “呵呵,孩儿希望永远都不需要禁酒。”

    司马炎的这句话是两个意思:一是本方的粮食储备足够,国力始终强大,让关彝根本不敢打过来。第二层意思就是:要禁酒,也必须是魏晋禅代之后,新生的晋国稳定了统治后才能禁。而要魏晋禅代,说白了,司马昭挂掉之日就是魏晋禅代之时。所以,司马炎的根本意思是:父亲,祝您永远健康长寿。

    “哈哈哈为父活了五十多岁,什么都见过了。就长生不老的人没有见过。所以人呐,终究是要面对那一天的。不过你这么说为父还是很高兴,来,炎儿,满饮此杯。”

    “父亲饮胜。”

    “嗯,饮胜。”

    司马家的人饮酒用的酒杯,也是涪陵郡的出产——骨瓷杯。因为没有温度计精确控制炉温,所以涪陵郡现在生产出来的骨瓷和后世比起来那就是个渣渣。但谁让人家在概念上引领时代呢,所以自从骨瓷上市后,这个时代的贵人们,基本上全用骨瓷了。

    而在酒杯方面,由于无法精确控制炉温。所以什么精细小巧的酒杯涪陵郡根本生产不出来。他们生产的酒杯,全都是大杯,按现在的度量衡计算,一杯的容量怎么也超过100克。

    现在,在短时间内,司马昭已经连干了三杯四十度以上的白酒了。这可是一位有着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病人啊。

    而作为现代人,大家都知道。高血压病人大量喝白酒,会刺激血管里的血液加速流动。而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人体的血管壁已经硬化,缺乏弹性。面对突然加速流动的血液无法适应。当这种无法适应到了临界点的时候,就会嘣爆掉。

    “哎,还好,炎儿已经快速的成长起来了。我就算死了,也能安心了。不过,炎儿的岳父那边,弘农杨氏的势力太强了。我在的时候一直刻意的压制着他们。我要是死了,杨氏的兴盛恐怕难以阻止这就会和我自己的老臣如贾充、裴秀、卫灌等人发生剧烈的冲突。后面两人还好,算是识大体的。这贾充我要不要事先把贾充给干掉呢?”

    “唔,头好痛。刚才确实是喝多了一点。炎儿啊,扶为父回去休息不好!我怎么控制不了自己的舌头?不好!我怎么控制不了自己的右手?啊?!右腿也没知觉了!”

    “父亲?父亲!”“叔父!”“兄长!”周边司马家的人很快就发现了司马昭的不对,在短暂呼喊而司马昭瞪大眼睛就是无法言语后。他们仓皇的站了起来:“御医!快来!晋王殿下,中风了!”

    接下来我要可耻的每日一更有一段时间了,大家见谅。上架十天以来,均订已经超过650了。感谢各位书友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这样坚持订阅正版的良心书友,就不会有今天的网络文学之兴盛。没有你们,就没有正版,也自然就没有盗贴。所以,那些看盗贴的,都欠你们一个鞠躬和感谢!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码字,尽可能的对得起你们的付出,谢谢大家!

第一八九章 魏晋之禅代(二)() 
西元265年三月,由于穿越者弄出了高度酒。导致司马昭的中风比历史本位面提前发作了半年。

    所谓中风,其实就是脑血管爆裂,血液从血管里跑出来,形成淤块,压迫脑神经。导致人体功能受限。在现代社会,只要发现及时,治疗正确。虽然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但一般生命无忧。

    而在这个时代,抱歉,那就是绝症。

    三月初三,司马昭中风,无法言语,也无法进食。三月初六,一代人杰司马昭,终于还是去见他的父亲和兄长了。

    此人年轻的时候,知书达理、温良谦恭,名声极佳。但在其兄长司马师去世,他做了司马家的掌门人后,不得不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惟其如此,他才能在这险恶的政治生态中,保住自己的家族。

    或许,如果曹魏政权始终运转正常,他可能就会是曹魏这个政权的新一代良臣吧。可惜,时势推动他走上这个位置,弑君、夷灭诸多大臣的三族,留下当世恶名和千古骂名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他算是解脱了。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他的死,就是魏晋禅代工作启动的讯号!

    三月初七,魏帝曹奂下旨:晋王司马昭薨逝,朕不胜哀伤。特命追谥为“文”。晋国王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仍旧担任帝国的相国一职。

    好吧,既然司马昭都是文王了,那司马炎是谁还用说吗?

    关于这一点,曹奂是非常清楚的。他并没有曹髦的果烈,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并坦然接受了。

    西元265年七月,在担任曹魏最后一任相国四个月后,基本把控住形势的司马炎让自己手下的马仔们群起发动攻势。要求曹奂禅位。而曹奂也非常配合的同意了禅位。

    七月,贾充奉司马炎之命重新修筑受禅台。由于此台当年的地基都在,所以维修起来很是快捷。到了七月二十日,贾充复命:受禅台修复完毕,可以使用。

    于是,在当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的地方,又一场王朝更替的大剧上演了。

    此时,距离曹魏代汉不过四十五年,当年参加曹魏代汉的人中,只要寿命够长久的,此时都还健在。在这样的场合,这些长寿老人纷纷痛哭:“苍天啊,你怎么不早点收了我?这样的事情,一辈子有过一次就抬不起头了,居然还要经历两次!”

    但是不管你乐不乐意,这样的事情都发生了。而且,新朝建立,按照惯例都是要大赦天下,封赏群臣的。所以,哭完了,还是笑着接受新朝的爵位吧。

    七月二十五日,司马炎在受禅台接受了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的跪拜,并从曹奂的手中接过了那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立新朝国号为晋,改当年年号为泰始元年(万物之开端)。封晋王世子妃杨艳为皇后。

    皇帝之下是王爵。王者,君主也。不属于臣籍。一般由皇帝的儿子们担任。但是司马家在魏晋禅代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曹魏政权对自己的亲王限制得过狠,导致司马家在篡位过程中,没有任何一家曹魏亲王有能力起兵反抗。同时由于本家得国不正,许多世家大族并未心悦诚服。所以,晋朝立国后,大封皇帝的诸多亲戚为王。

    作为现在司马家辈分最高,年龄最长的司马孚,是新建立的晋帝国第一亲王:安平王。当然,老戏骨都演了一辈子戏了,这个时候当然还得演下去:亲王的俸禄是要拿的,封地要多多益善的,但我嘴巴上,还是大魏的忠臣。

    司马孚的九个儿子,长子司马邕是安平王的王世子。次子司马望是义阳王。剩下的七个儿子,也全都是王。

    三爷爷家的儿子们都全部封王了。那么司马懿这一支的亲戚们,也当然都是王。

    三叔司马干(有间歇性精神病那位),平原王。四叔司马亮,汝南王。五叔司马伷,琅琊王。六叔司马京命不好,新朝建立前就挂掉了,不好意思,没得王。剩下的七**叔,王王王!

    叔叔们都封了王,那么司马昭这一系,自己的弟弟们,也全部都是王。

    二弟司马攸,齐王。司马攸之下,司马昭和王元姬还有三个儿子。但或许是司马家夷灭别人三族的事情做得太多,这三个儿子都没有活过十岁。不过这一次,司马炎也对这三位早夭的同母弟全部追封为亲王。后来随着他和司马攸的儿子们越来越多,也让这些儿子出继这三家,为其延续香火。此外还有三个异母弟,也全部封王

    此外还有司马懿的另外几个兄弟的儿子,只要还健在的,统统封王。总之,初步统计下来,晋朝一立国,就封了差不多三十个本家亲戚为王!

    而且晋帝国的王爷和曹魏那些近乎于圈养的废物王爷不同。晋帝国的王爷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内的赋税全部归自己。封地内的官员任命也由自己掌控。还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真正的国中之国——这么做的好处是,至少在晋帝国内部,绝对没有任何其他姓氏的人有能力把司马家的天下搞乱。至于司马家内部嘛,呵呵,你们都知道的。

    除了司马家的亲王外,晋帝国成立之后,还封了一个异姓王——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

    司马炎给曹奂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比起当年的汉献帝(禅让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来,这待遇只高不低。

    说起来,从西周灭商开始,历朝历代的开国者,对前一个王朝的亡国之君还是比较厚道的(商纣是自杀,其遗族也在周王朝得到了封国——宋)。曹丕、司马炎都遵守了这个惯例。一直到一百五十五年后,刘宋的皇帝刘裕登基,毒杀了司马家的最后一个皇帝恭帝。这个惯例才被打破,从此之后,所有的亡国之君几乎都死于非命。一直到溥仪逊位,这种局面才得以结束。

    王爵之下,按照司马昭根据西周制度重建的五等爵制,接下来就是公爵。

    拜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这八个人,除了司马孚和司马望之外,全部都是公爵。其中郑冲为寿光公,何曾为郎陵公,王祥为雎陵公,荀顗为临淮公,石苞为乐陵公,陈骞为高平公。这八个人在历史本位面往往被一起称为西晋开国八公。

    不过,所谓开国八公云云,其实只是听起来好听罢了。实际上的意思是:这些都是退居二线,在庙里面供起来的泥菩萨。

    真正管理晋帝国的人,除了皇帝司马炎之外,是下面这些人。

    皇帝的亲弟弟,齐王司马攸,总统中外诸军事——中央军委执行主席。

    巨鹿郡公,尚书令,开府治事,左光禄大夫裴秀——国务总理。

    鲁郡公,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贾充——国务副总理兼中央军委副主席。

    镇军将军,皇帝的老丈人,杨骏。这位爷的职务好像只是个杂号将军。其实真实的含义是中央警卫集团军总司令。而且这位爷的封爵名号也很拉风——临晋侯——驾临于晋帝国之上的侯爷。

    济北郡侯(比县侯还高一级)、中书监、侍中、著作郎荀勖——皇帝办公厅主任。

    昌国县侯、吏部尚书、奉车都尉任恺——组织人事部部长。

    黄门侍郎张华、和峤——皇帝贴身秘书。

    总而言之,这个新生的帝国从他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确立了大封宗室,让宗室在自己的封地内真正的成为一地之主的国策。从而利用宗室牢牢的掌控住地方。而在中央,则是用高官厚禄把司马懿时代的老臣们给养起来。真正掌控这个国家的,还是司马昭时代起,原曹魏大将军府的旧人们。

    在厚待本家亲戚和大将军府老人的同时。司马炎这位世家子对其他人就非常的刻薄了。晋帝国建立的第二天,司马炎发布了一道诏书,把以前曹魏帝国的所有封爵全部一次性取消。由此,曹氏宗族自不必说,夏侯氏也屠得很干净也不必说,就连当年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些大将,由于跟随曹操创建曹魏基业,由此得封县侯爵位,建立的侯国封地,也一瞬间全都没有了。

    在历史的本位面上,由于晋国建立的时候蜀汉已经灭亡,整个天下大势已经非常明朗。所以曹氏旧部在被剥夺一切爵位的时候没有敢表达什么不满。而在这个时代,蜀汉、东吴新上位的执政者都非常的年轻、强势,两国的国力都在开始复苏,三分天下的格局暂时看起来还很稳定。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把曹氏旧部的所有待遇一扫而空,那这些人,就多少有点想法了。

第一九零章 大司马很忙(一)() 
魏晋禅代,是西元三世纪东亚国际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

    然后呢?没有了。

    别说汉吴两国了,就连这块大陆上的高句丽、三韩、鲜卑、匈奴、西羌等落后国家和部族。大家其实早就知道,魏晋禅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当他真的发生的时候,大家也只是“哦”了一声,说一句:总算是搞完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具体到汉吴两国来说,他们也有一点小困惑。

    以前汉吴两国是联盟,这个联盟针对的是谁呢?曹魏。这个联盟的统治者还在地图上yy,预先把曹魏的地盘都分了呢。几十年下来,对曹魏,这两国的政策就是一个字:打!

    但是现在曹魏都不存在了啊。这新生的晋国,咱们该抱一个什么态度呢?

    特别是对于蜀汉这个自称继承汉室正统的国家来说。曹魏当然没啥好说的,篡逆之贼,必须打到底。但是自己这边没有消灭这个篡逆就算了,现在消灭了这个篡逆的晋国是什么呢?是英雄好汉?忠臣义士?

    所以,自从关彝开府后就一直忙着在后宫花天酒地的刘禅,终于难得的走到了前台,主持召开了一次大朝会。

    “陛下,臣樊建以为,应该遣使向晋国新皇致贺,两国停战息兵,互通盟好。”

    “嗯,尚书令的意思,是要和晋国结盟?可是晋国的土地,昔年我大汉和东吴都是分了的啊。”

    “陛下,这正是臣想说的第二层意思。和晋国结盟后,我国对北方以防守为主,然后把主力转向东南。”

    作为昔年诸葛亮丞相府里走出来的荆州籍老人,樊建以前是稳健北伐派,即,北伐是需要的,但不要搞得太频繁。但是炎兴元年的那一场大战,让樊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还好关彝力挽狂澜把敌军给消灭了哦。不然蜀汉就亡国了!蜀汉一旦亡国,他老人家就要去洛阳做寓公。这么一来,樊家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