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谜踪之国 >

第82章

谜踪之国-第82章

小说: 谜踪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物。而且鼎身内外。遍铸各种图案,都与旧时传说相似。

    司马灰想到这,就告诉罗大舌头等人:“关于这些古鼎的来历。我略知一二。”

    胜香邻将信将疑,她觉得司马灰虽然有些本事,但能混进考古队。并非是有什么博古通今地真才实学。这家伙不把铜鼎说成是大锅就不错了,又怎会知其来历?

    其实司马灰对历史和考古是不在行。可毕竟是金点真传。通晓相物古理,他知道在往古之时,天上忽然响起几声震耳欲隆地轰鸣。紧接着的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面有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地烈火将天空分为两半。空气剧烈地燃烧。

    当时太阳爆,陨石降。密集的火舌如同狂风骤雨般落下,四极俱废。九洲分裂。世间陷入了一片漆黑。暴雨终年不断。洪荒泛滥。江河横溢,海水倒灌,天地万物,同为波臣,山妖恶鬼也都趁机出来攫人而食。

    发生这场洪荒浩劫的时期,就在夏代,禹王涉九州。探四极。疏通河道治水。最终凿穿龙门。将洪水引入大海,可以说这一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地一次地理大考察。

    根据《左传》记载: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又聚九州之金以铸鼎。鼎象物。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其殊汇。骇视警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画焉。

    那是说禹王将各方进献地青铜,并收集坠地地陨石。在涂山铸成九只大鼎。并在鼎上铸刻山脉河流、地形物产、飞禽走兽。也记载了大量离奇诡秘地事件。后世称为“山海之图”。至于这九只“禹王神鼎”的去向。早已无人知晓。只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未解的谜。

    此后出现地所有地理典籍,无不以此为根源,甚至相物憋宝之类地古术。涉及到许多地内容。也基本上出于其中。

    司马灰推测这座地底古城中地大铜鼎,多半就是绘有山海之图地“禹王神鼎”,不知它何以落在此处。也许考古队想要寻找的“谜底”。就隐藏在那里,他逐个辨识。果然发现其中一尊古鼎外壁上的图案,记载了一个存在于时间的巨大深渊。一切的危险、奇迹、秘密,以及无法超越地深邃。全在这个无法抵达的地心黑洞中。

    

第一卷 古代敌人第1话吞蛇碑() 
司马灰认为考古队在地底发现的巨大青铜器,藏与地下数千年,并未因氧化而生出铜蚀,可能是在铜中混入了陨石里的金属成分,而观其形制,正是古人造于涂山的“禹王鼎”,因为鼎身上铸有“山海之图”,那些神秘的图形与符号,涉及了远古时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泽、沙漠、湿地,以及海外山川巨变,矿物分布、植物分布,飞禽走兽的迁徙与灭绝、变异与演化等诸多信息。

    其中有一尊巨鼎,遍铸地下魑魅魍魉之形,以时间和地层深度为序,依此记载着四极以下地形地貌,乃至各种矿藏和古怪生物,最底层则是一个无底深渊般的黑洞,里面还有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半隐半现,不知究竟为何物,这个黑洞的位置与特征,都与考古队想要寻找的“神庙”十分相似。

    每一处图形旁边都有虫鱼古篆进行注释,司马灰加以辨认,应该是“夏朝龙印”,他对此无能为力,半个古篆也认不出来,只是“禹王鼎”是相物古术的根源,司马灰向来听闻已久,所以不难推测出了这几尊巨鼎的来历。据说秦代的地理古籍《山海经》,就是根据古鼎上的“山海图”所做,但内容已失其真。

    胜香邻听司马灰说得完全合乎逻辑,想来不会出现太大差,也不免暗自惊叹,以往帝王诸侯的陵寝中,最重要的殉葬器物就是铜鼎,鼎为国之重器,只有帝王才有资格殉以九鼎,以此代表九州。如果寻根溯源,还属“禹王涂山铸鼎”为祖,因此禹王鼎又称“鼎母”。鼎上契刻的山海图,更是涵盖天地之秘,历史上对“禹王鼎”下落的记载十分模糊,想不到竟会出现在这座地下古城中。

    罗大舌头焦躁地说:“我看这几尊大铜鼎里又没地图,对咱考古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趁早别在它身上浪费时间你真是一肚子草包,以前总听宋地球说什么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越王剑、秦王镜之类的国宝,可要放在这九尊青铜巨鼎面前,却都是重子重孙不值一提了,如今实属旷世难逢的机缘。这也是咱们从大沙坂进入地下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他又问胜香邻能不能把鼎身上的图案临摹下来,可这些记载着地底秘密地古老图形,神秘而又复杂,就算是找来一队人分头“描样”,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工,但现在的四个人里,只有胜香邻掌握着这门技术,其余三个人即使照着葫芦也画不成瓢。帮不上什么忙。

    胜香邻说:“壁画才需要描样临摹,而大鼎上铸刻的图少时间。”她说着话就从背包里取出拓本,将古鼎上的团形逐片拓下,又编上记号注明位置。

    司马灰等人全是外行,根本插不上手,只能在旁抽烟等候,合计着接下来要到山腹中的地宫里进行侦察。

    通讯班长刘江河在旁负责戒备,他有些好奇地问司马灰:“司马首长,你刚才说这几尊铜鼎对考古队意义重大。它对咱们究竟能有什么用处?”

    罗大舌头说:“几千年前的东西能有什么意义?典型的封建迷信思想黑线回潮,难道修正主义的错误工作路线。还要在考古队里旧调重谈?”

    司马灰脑中也没什么头绪,无心再与罗大舌头胡扯,只能说其实考古队和“绿色坟墓”这个地下组织,想要寻找的目标,现在已是完全相同。也就是一个接近地心的未知区域,赵老憋称其为“神庙”。它可能是因地幔能量高度集中,塌陷而成地一个“黑洞”。这个黑洞的具体位置和里面存在的秘密,已经超出了咱们所能理解的极限。考古队现在唯一找到的确切线索。就是这座地下古城,和禹王鼎上的山海之图,但咱们解读不出夏朝古篆,单凭那些神秘诡异的图形,很难洞悉其中的真相。“绿色坟墓”组织中的物探工程师田克强,也地特务,常年潜伏在新疆戈壁,窥视着罗布泊望远镜,这说明地底一定有某种东西存在,直接威胁到了该组织的目标,我估计这些秘密就在“禹王鼎”里,考古队要想前往接近地心的黑洞,就必须想办法破解这个谜团。

    这地底沙海地尽头。是一座环绕火山窟而建地古城。山腹里藏有地宫。夏代古篆和青铜大鼎。都直接印证了它是从黄河流域远迁而来。那时候人烟少。野兽多。山崩海怒。自然环境非常残酷。四方都有穴地而居之人。而铜鼎地存在。则说明洪荒时代已经结束。这座城墟应该是夏商王朝地后裔所留。所以考古队要继续搜寻地宫。希望能有一些新地发现。

    这时胜香邻已拓下图片。整理好了装进背包。只留下一张递给司马灰看。禹王鼎地山海图中。也记载了“极渊”。

    司马灰接过来看了看。见那些图形都是地下波涛汹涌地深海。其中不乏“连城之鲸、万丈之蛟”。相传禹王涉九州、探四极。详细度量大地山川地形势。才凿开“龙门”导河入海。具体是东海还是南海。则已无从考证。仅知道洪水灌注之地被称为“禹墟”。也许这个地壳与地幔之间地“空洞”。就是“禹墟”。不过这些事没有证据。只是凭空揣测。

    司马灰知道这些图片不同香邻将其妥善收好备用。然后命众人起身离开。返回那座地宫地边缘。在与古城石门对应地方位。有一个墓道般地洞口。既高且阔。往里面看甚是沉寂阴冷。与戈壁火洲中地枯热截然不同。

    考古队打开安装在“pithelmet”上地矿灯。缓步走向深处。隧道里空无一物。两侧地洞室里也同样没有任何多余地东西。司马灰感到这里气氛不太对劲。提醒众人多加小心。谁也不要冒进。

    通讯班长刘江河心中又开始有些发怵:“这地方实在太静了。好像连半个活人也没有。”

    罗大舌头冷笑道:“这里要突然冒出个活人来,那才真是见着鬼了,奇怪地是连具死尸也没有……”

    这时司马灰的矿灯光束,照到墙边躺着一具死尸,就见那尸体头颅奇大,仿佛水肿了一般,竟大过常人一倍有余,显得枯僵地脸部和脖颈很是细小,说不出的怪异恐怖。

    通讯班长刘江河心理准备不足,看到那具尸体死状奇怪,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半步,惊道:“死人!”

    司马灰借着矿灯看到深处还有不少尸体,也暗觉吃惊,就按住刘江河地嘴,低声道:“你给我小点声,万一惊动起来几位,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胜香邻见司马灰又在危言河吓得脸都绿了,她听着也有些心慌,就嗔怪道:“司马灰,你别总吓唬人行不行?”

    司马灰对胜香邻说:“我可真不是吓唬你们,这些年我看得死人多了,却从没见过这么古怪的尸体。”

    胜香邻点头道:“大伙务必谨慎些个,千万不要轻易触碰这些死尸。”

    于是众人小心翼翼地上前察看,凭那些尸体的衣服和随身装备,就知道属于1958年失踪的那支中苏联合考察队,没想到他们也找到了这座古城,并在此遇难身亡。

    罗大舌头挨着个数了数,一共有22具尸体,考察队的成员全死在这了,包括照片中那个“鬼影”。

    这些考察队员死状诡异,距离尸体不远处,有一块古老斑斓的石碑倚墙矗立,约有一人多高,形状像是人脸,可仅具轮廓,并没有刻出面目,只在底部雕着一张黑洞洞的大嘴,正在倒吞一条怪蛇。

    司马灰用矿灯照视地宫中的“吞蛇碑”,暗觉脊背发凉,似乎是考察队在接触这块石碑的时候,突然间遭遇了不测,竟未能走脱一个。但1958年这支考察队事关重大,司马灰虽知这附近必有凶险,也不敢草率了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调查,他嘱咐其余三人,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谁都不准擅自接近地宫中的“吞众人逐个搜索尸体身上的口袋和背包,找到了一些地图和照片,以及笔记之类的物品,司马灰正在按照片逐个对比尸体的身份,死尸虽然枯僵,面部五官却仍可辨认。

    这时却听身后有些声响,司马灰额上青筋直跳,心想:“刚说过不要接近那座古怪的吞蛇碑,怎么一转过头去就给忘了?”但他一抬头,就发觉考古队的其余三个成员都在身前,他心中猛然一沉,感觉头发根子都竖了起来:“后边的是谁?”他大着胆子回过头去,同时将矿灯光束投向身后,身后除了石碑,更无一物。司马灰心说:“难不成这古碑年深岁久成了气候?”

    

第一卷 古代敌人第2话鬼奴(上)() 
司马灰见墙下的“吞蛇碑”沉寂无声,没有任何异状,也不知刚才古怪的声响来自哪里,但他每次看到那块石碑,便感到全身寒毛发乍,他暗想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壮了壮胆子,按住矿灯凑到近处仔细打量。

    这块“吞蛇碑”斑斓古朴,形状奇异,说它是座“石碑”,只是考古队根据其外形做出的称呼,没人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个什么,碑体上面的轮廓看上去像是人脸,但没有面目,只在底部有怪嘴吞蛇,显得甚是诡异残忍。

    司马灰忽然想起旧时有部“驱蛇书”,俗称伏蛇咒,多为历代乞丐首领所持,只要展卷一读,群蛇不分巨细,都来听命。乞丐便挑捡其中粗大之蛇剥皮烹煮,作羹裹腹,但只有在荒年讨不来饭的时候才敢使用,否则就犯了忌讳,这座古碑是否也能聚蛇?可这地宫里除了考察队留下的22具尸体,也没有发现任何生物存在的迹象。

    这时胜香邻告诉司马灰,考察队的尸体虽未腐坏,但脑颅变形,面部枯化严重,很难与照片上的容貌对比,这需要专业的技术鉴定。

    司马灰心想考察队全部2具尸体都在这,说明照片里的摄影鬼影,确实是偶然的光学折射形成,也许是我们先前太多心了,如今发现了联合考察队的遇难地点,又从尸体身上很多图纸和密码本,收获已经不小,还是尽快离开此地为妙,于是让众人收拢死尸,用“20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拍下照片作为记录,然后转身撤离。

    众人按原路往回走,可感觉越走越不对劲,地宫里四面都有隧道,中部是存在“吞蛇碑”的正殿,每条隧道两边依此藏有数间洞室,进来的时候估测隧道长度在两三百米左右,但走到尽头的时候,却没有找到洞口,只有冰冷坚厚的石壁。

    罗大舌头茫然道:“咱这是走麻答了,怎么跑到死路上来了?”

    胜香邻看了看罗盘上的指针,奇道:“方位没错,不应该是迷路了……”

    司马灰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座地宫里果然有些古怪,莫非是地底暗藏“机括”,能将进来的人活活困死?不过司马灰懂得销器变化,并不将此事放在眼内,告诉众人道:“据我看,这鬼地方算不得什么,除非是三岁顽童不晓,但要稍知相生相克之理,如踏平地一般。”说罢上前摸索石壁,可随即发现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那坚硬的凝灰岩砌合紧密,少说也有七八米厚,里面都是实心的,并不存在机括,即使用大量定向炸药,也未必能将它破坏。

    通讯班长刘江河担心地说:“首长,这地底古城里肯定是闹鬼了,那些考察队的死咱们离开。”

    司马灰说:“别他娘的自己吓唬自己,我看这事多半与地宫里的吞蛇碑有关,现在已经走不脱了,咱们只能再回去找到那座古怪的石碑。”

    考古队正要掉头往回走。耳听隧道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爬了出来。接触到墙壁发出“嘁嘁嚓嚓”地怪异声响。好像是许多肢节类生物。听声音越来越近。而且来势汹涌如潮。实是难计其数。

    众人都吃了一惊。不知道地宫深处究竟出现了什么。但见来者不善。“pps冲锋枪”未必抵挡得住。只得退向旁边地洞室。又合力推动圆形石门。将与隧道连接地洞口彻底隔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