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294章

大国崛起1900-第294章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国家经济界对战争有完全不同的认识,一次一次在战争中发展,让中国企业家认为战争是最大的市场,而每一次战争,英国都损失惨重,所以他们的经济界认定战争对英国的利益有重大影响。

    同样的道理还有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一天。伦敦股市关闭,美国人讨论要不要关闭纽约股票交易所,一开始股东们还反对,结果一开市那些在英国卖不出去股票的投机商们,纷纷在纽约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溃,纽约市场不得不关闭。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纽约市场不但没有崩溃,反而也在上涨,就是因为美国人也弄清楚战争对他们是利好的道理。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一旦中英开战,英国人不可能打到中国来,中国也不可能打到英国去,但是中国完全可以切断英国人在东方的贸易。英国却无法对东亚的中国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得冒着失去印度的风险。

    但是英国政府毫不妥协,因为他们就是为了防止中国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进入地中海威胁英国的目的,现在不冒着丢失印度的风险,就要冒着被中国威胁本土的风险。那个更重要?

    双方频繁交涉,互不妥协,态度都很强硬。

    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军事冲突,英国人这次学老实了,没敢贸然宣布往新加坡增调舰队了,否则中国海军南下最后打的只会是他们的脸。

    做的只是幕后的勾搭,英国跟希腊政府交涉,要希腊政府放弃跟中国的合作,希腊政府很为难,好容易弄到这么大的项目,让他们放弃,实在是舍不得,希腊人表示如果英国愿意接手,他们愿意跟英国合作,但是英国人不需要这么个港口,也没心思在希腊投资港口。

    英国人也威逼荷兰人,告诉他们中断跟中国人的合作。荷兰人表示十分为难,而且荷兰国内对英国人也很不满,因为在荷兰这个问题上,英国是利益相关方,上法庭还要回避呢,因此荷兰人认为英国人利用政治力量阻挠商业行为十分可耻,认为英国人之所以反对荷兰跟中国合资建设殖民地港口,无非是要保住英国在新加坡的特殊利益,显然巨港的出现,新加坡的利益肯定要受影响。

    法国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此时对英国跟德国的勾勾搭搭十分不满,而且法国已经占领了鲁尔区,为此跟英国关系紧张,英美两国都在逼迫法国撤军,法国在这种时候还会向英国妥协,政府铁定要倒台。

    最后还是希腊人妥协,他们接受了一个折衷的方案,那就是允许英国在他们跟中国、荷兰合资的港口附近建设军事基地。

    这顿时就让中国不满了,全国掀起了一片反对英国的声浪,大中小学学生ba课you行,工商界呼吁抵制英国货。

    连香港殖民地的年轻人都在疯狂的闹腾,ba市、ba工、ba课,英国的商船到了维多利亚港找不到装卸工人,英国驻军找不到帮他们运输补给的苦力,超过3万人在维多利亚广场静坐示wei,而他们背后显然有人在支持。

    有人组织了后勤团队给静坐的人送茶送水甚至送饭,ba工的工人可以如数收到工资,ba课的学生有人免费给他们各种标语,旗帜,ba市的商人有人给他们提供折扣的中国货,有一个组织在幕后伸出了上帝之手。

    这个组织当然是杨潮的富强党,但是并没有直接出手,也不需要直接出手,有大量的商会力量为打手,作为执政党的富强党既没有必要,也不方便直接出手。

    在福建驻扎的海军派遣军舰南下,广东驻军开到了九龙半岛,就等着英国驻军一动手,中国国防军就要杀奔香港了。

    潘训摆出这副模样,很是捞了一笔声望,其实反而不可能跟英国人打的起来,这样只会让英国人冷静下来,连香港那群平时张扬霸道的洋鬼子,此时也都低调下来,中国人不给他们食物,就从新加坡运来,没有搬运工,自以为高贵的白人士兵亲自动手卸货,但是死活没有一个敢开枪的,甚至他们的军官禁止他们靠近中国you行的群众,防止出现意外,就差跟荷兰人一样把子弹都封起来了。

    英国政府突然发现,费尽力气在中国保留了一个香港岛,不但没能好好维持他们的航运安全,反而好像把自己的蛋蛋放在了中国的手边,中国人不高兴了就上去捏两把,而这个蛋蛋自然就是香港了。

    中国政府这时候适时的提出了香港问题,再一次提出了香港问题,此前为了合作始终避过不谈的香港问题。

    中国政府表态,鉴于英国管理的香港已经处于实际上的失控状态,希望英国本着为香港华洋百姓安全和各界利益的考虑,积极考虑将香港交还中国政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只能谈判,中国驻英大使跟英国外交部长开始谈判,非常低调,这件事太过敏感,牵扯到了领土问题,一个弄不好就是民族尊严问题,民族尊严问题最扯淡,但是却最不好处理。

    所以中国都没有派出高规格的代表团,对外宣称只是就目前发生的一系列中英冲突进行磋商。

    “放弃希腊港口是不可能的。英国驻军也是不能接受的。”

    驻英大使跟杨潮密会,通告了英国人的态度。

    杨潮表达完自己的态度后,意识到自己似乎干涉到了外交,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连忙补充道:“这只是我的个人态度,不知道我国政府什么态度?”

    大使刘玉麟道:“陆征祥外长通告一定要保证中国的利益。潘训总理特别叮嘱,万事不决可向您请教。”

    潘训倒是很会做人,很懂的拿捏。

    杨潮笑道:“潘总理客气了,在下乃是一介商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多也只能给大使提供一些建议罢了。至于成熟不成熟,就要靠大使拿捏了。”

    刘玉麟忙道:“杨先生客气了。”

    经过密切的交涉,双方都做出了一些实质性让步,中国可以表示承诺不将希腊的港口用作军事用途,永远放弃在欧洲谋求军事基地,同时反对英国在中国运营的港口附近建设军事基地。

    这个问题英国同意了,他们也不想没事去希腊设立一个军事基地,在希腊附近他们已经有一座塞浦路斯了,没必要在搞一个。

    ————————————

    感谢miaoge的月票,大家继续投啊,还差5票。(。)

第四百五十五节 洲际协定() 
争论的问题是,中国必须放弃在南洋设立军事基地的任何可能,公开宣布永远不谋求在南洋地区的军事介入,除非获得英国的同意。而中国政府坚决不同意这一点,认为南洋关乎中国的利益,如果有必要中国设立军事基地那是中国的自由。

    中国政府急于介入南洋的心,英国人早就感受到了。中国不可能放弃这个权力,而且还要求英国立刻交还香港主权。

    讨论很激烈,一个小问题往往就能讨论一天,因为双方都知道,他们的任何让步,背后都关乎千千万万人的生计,他们一个背后是世界霸主国,一个是人口最多的新兴大国,都是庞大的体量,就更要谨小慎微。

    小心的试探,步步为营,进一步退半步,如此反复的磋商,确认了双方的底线。

    英国人最终同意放弃香港,但是做出这种让步,不取得重大的利益是不可能的,首先都无法对国内民众交代。

    “英国人提出了一个要求。中国不得谋求在希腊之外的任何欧洲港口。不得在南洋设立军事基地。中国在欧洲的任何活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到大英帝国利益的,都必须提前取得英国的谅解。”

    英国对中国的扩张反应很谨慎,当然不止是针对中国的,俄国在中国的扩张,那时候他们也在管不是。

    “对这个要求,我国政府的态度是,拒绝!这影响到了我国的外交自主,意味着我们在欧洲的外交将不得不得到英国的准许,这是对我国外交权力的破坏。”

    刘玉麟不是对英国人说的,而是向杨潮转达他和中国外交部门的态度。

    杨潮笑道:“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商品社会,一切都是能谈的。关键在价码。”

    显然中国新培养起来的外交官们还比较原教旨,对一些东西太过刻板,对一些东西太过敏感,比如权力。

    “为什么不可以呢?英国要求我们在欧洲行动得跟他们打招呼,那么我们也要求他们在亚洲活动必须跟我们打招呼好了,合情合理!而且不止如此。我们跟英国有广泛的利益,完全可以将合作扩大到全世界,比如说美洲。美洲可不是美国人的美洲,我想这一点英国人很认同,起码美洲的石油不能都是美国人的。”

    刘玉麟立刻改变了外交态度,原则上同意中国在欧洲的行动,会通报给英国,但是要求英国在亚洲的行动也必须通报中国,还建议将双方在国际间的行动都进行互相谅解。防止类似的冲突在此发生。

    对中国人态度的转变,英国人很谨慎,高层紧急探讨了中国的建议,光是他们自己就争吵了三天,然后他们提出达成一项国际协定,但是他们认为亚洲太大了,认为以南洋为界,南洋往东的亚洲地区他们会向中国通报。但是南洋以西地区,他们认为是属于他们的利益范围。中国应该向他们通报。

    显然英国人是不可能放弃印度的利益的。

    至于其他地区的利益,比如美洲地区的,英国很乐意跟中国在那个地区合作,对双方的经济、外交甚至可能爆发的军事行动进行协调,双方在美洲进行的重大行动,都得向对方通告。取得对方的谅解,以防止侵害到彼此的利益。

    共识就此达成,接着谈判细节问题,最终中国答应了英国的利益攸关区为整个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地区。整个非洲;而中国的利益攸关区只包括中南半岛、东亚大陆和日本,朝鲜地区,南洋为双方利益交汇去,双方必须保证不得改变南洋的现状,除非取得另一方的许可。

    很快双方低调的签署协议,协议名称为《中英洲际行为协定》,之所以低调,从这个协定内容暴露出来之后各国的反应就知道了。

    法国、意大利等有野心的国家裂开对这个协定提出了不满,要求中英对此进行解释。

    苏俄立刻各种讽刺,什么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阴谋了,什么帝国主义的分赃合同了。

    比苏俄还不满的是美国,他们强烈抗议任何强国介入美洲事务,认为这是对美洲的野蛮侵犯,他们不但不承认这份协定,美国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强烈声明,任何国家,不是向其他国家,而最应该向美洲国家说明他们对美洲的态度,他们表示,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在进行美洲事务的时候,都必须经过美国的谅解,否则美国有权力使用任何手段,阻止任何国家和势力侵犯美国权利的行为。

    美国人的这份宣言被称作《修斯宣言》,被认为是门罗总统之后,美国人试图左右美洲的另一个政治象征。

    而中国和英国对外界的解释是,这份协定只是为了协调中英之间的关系,并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势力,既不是国际公约,也不是军事同盟,认为其他国家的反应都太过激了。

    但是中英双方却清楚,这是双方之间一次对世界权力的重新分配,中国巩固了在亚洲的霸权,英国则保持了在印度、澳大利亚和其他殖民地的霸权,同时也将中国阻挡在了欧洲之外。

    至于美国,这已经是中英双方都开始认定的竞争者了,双方在美洲行动的条款,说白了就是针对美国的。

    至于法国,他们发现他们在中国和英国的博弈中,也没有损失什么,中国人向外宣布他们不谋求在马达加斯加修建军事设施,永远不谋求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这似乎能打消中国对哪里的野心,对法国也是有好处的,更放心跟中国合作在哪里修建港口了,只是看起来好像法兰西共和国要英国保护一样,让法国人面子上十分不好过。

    苏俄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只能在国内表达,他们没有国际话语权。

    所以其他国家也只能吵吵而已,连法国人也只是不痛快,没有任何实际表示,有能力做出动作的,也就是美国了,而他们也真的行动了。(。)

第四百五十六节 列强战场() 
美国人的行动不可能是军事行动,也只能是经济外交行动。

    经济行动上,他们短期内跟美洲各个中小国家签订了石油开采,矿产开采的权力,给了一大批小国一笔钱,将这些国家的探矿权都买到了手里,尽管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开发,但却先抓到手里,防止其他国家介入。

    外交上,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在欧洲植入自己的势力,德国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战败国,德国被解除了武装,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人,一旦不听话,谁都可以给他来一下子,现在法国人就在使用这种权力,他们派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借口是德国没有按期支付赔款。

    阿道夫上台是靠着疯狂的攻击魏玛政府,但实际上魏玛政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宣传的那么软弱。

    德国革命之后,德皇流亡荷兰,德国资产jie级在小城魏玛建立了临时政府,开始跟英法谈判。

    在巴黎和会上根本就没有德国说话的份儿,英法美意等国根本不给德国人表达的机会,他们自己就决定了德国的命运。

    法国人自然是要最大可能的削弱德国,要让德国一百年,一千年都无法恢复国力,当然最好的是直接肢解德国,但是英美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情况,让法国独大那不可能,最后列强博弈的结果是德国付出巨大的赔款,割让一部分领土,但是保持德国的基本完整。

    如果是东方国家会认为这份条约很宽容,被打败了竟然没灭国和吞并,还有这好事?

    但是德国人认为不可接受,当时的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约。并为此辞职,宣称谁如果在这样的条约上签了字,谁的手就要烂掉。结果协约国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国人只能在条约上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