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着中国通史-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垂死的一年,孝武帝也死了,子安帝立。398年,王恭、殷仲堪同时举兵。道子嗜酒昏愚,而其世子元显,年少有些才气。使人勾结刘牢之倒戈,王恭被杀。而上流之兵已『逼』,牢之不肯再战。殷仲堪并不会用兵,军事都是委任南郡相杨佺期的(南郡,治江陵)。而桓温的小儿子桓玄在荆州,仍有势力,此时亦在军中。晋朝乃以杨佺期刺雍州,桓玄刺江州,各给了一个地盘,上流之兵才退。后来殷仲堪和杨佺期,都给桓玄所并。
402年,元显乘荆州饥馑,举兵伐玄,刘牢之又倒戈,桓玄入京城,元显和道子都被杀。桓玄是个狂妄的人。得志之后,夺掉了刘牢之的兵权,牢之谋反抗,而手下的人不满他的屡次倒戈,不肯服从,牢之自缢而死。桓玄以为天下无事了,就废安帝自立。然刘牢之虽死,北府兵中人物尚多。404年,刘裕等起兵讨玄,玄遂败死。安帝复位。刘裕入居中央,掌握政权,一时的功臣,都分布州郡,南方的形势一变。
409年,刘裕出兵灭南燕。想要停镇下邳,经营河、洛,而后方又有变故。先是399年,孙恩起兵会稽(今浙江绍兴),剽掠沿海。后为刘牢之及刘裕所破,入海岛而死。其党卢循袭据广州。桓玄不能讨,用为刺史。卢循又以其妹夫徐道覆为始兴相(今广东曲江县)。
刘裕北伐时,卢循、徐道覆乘机北出,沿江而下,直『逼』京城。此时情势确甚危急。刘裕速回兵,以疲敝之众,守住京城。卢循、徐道覆不能克,退回上流,为裕所袭败。裕又遣兵从海道袭据广州,把他们打平。刘裕于是剪除异己。
至417年,复大举以灭后秦。此时后魏正值中衰;涼州一隅,目前秦亡后,复四分五裂,然其中并无强大之国(氐酋吕光,为苻坚将,定西域。苻坚败后,据姑臧自立,是为后凉。后匈奴酋沮渠蒙逊据张掖叛之,为北凉。汉族李暠据敦煌,为西凉。鲜卑秃发乌孤据乐都为南凉。后凉之地遂分裂。又有鲜卑乞伏国仁,据陇右,为西秦。后凉为后秦所灭。西凉为北凉所灭。南凉为西秦所灭。西秦为夏所灭。北凉为后魏所灭。姑臧,今甘肃武威县。张掖,敦煌,今县皆同名。乐都,今碾伯县。西秦初居勇士川,在今甘肃金县后徙苑川,在今甘肃靖远县);夏虽有剽悍之气,究系偏隅小国;倘使刘裕能在关中驻扎几年,扩清扫『荡』之效,是可以预期的,则当南北朝分立之初,海内即可有统一之望,以后170年的分裂之祸,可以免除了。然旧时的英雄,大抵未尝学问。个人权势意气之争,重于为国为民之念。以致同时并起,资望相等的人物,往往不能相容,而要互相翦灭,这个实在使人才受到一个很大的损失。
刘裕亦是如此,到灭秦时,同起义兵诸人,都已被翦除尽了。手下虽有几个勇将,资格都是相等的,谁亦不能统率谁。而刘裕后方的机要事务,全是交给一个心腹刘穆之的,这时候,刘穆之忽然死了,刘裕放心不下,只得弃关中而归,留一个小儿子义真,以镇守长安。诸将心力不齐,长安遂为夏所陷。刘裕登城北望,流涕而已。内部的矛盾,影响到对外,真可谓深刻极了。
420年,刘裕篡晋,是为宋武帝。三年而崩。子少帝立,为宰相徐羡之等所废,迎立其弟文帝。文帝亦是个中主,然无武略,而功臣宿将,亦垂垂向尽。自北府兵创立至此,不足50年,南方新兴的一种中心势力,复见衰颓。北魏拓跋珪自立,是为道武帝。道武帝末年,势颇不振。子明元帝,亦仅谨守河北。明元帝死,子太武帝立,复强。公元431年,灭夏。436年,灭燕。凉州之地,亦皆为其所吞并。天下遂分为南北朝。
第68章 南北朝的始末()
南北朝的对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之代晋,终于公元589隋之灭陈,共170年。其间南北的强弱,以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及侯景的『乱』梁为两个重要关键。南朝的治世,只有宋文帝和梁武帝在位时,历时较久。北方的文野,以孝文的南迁为界限,其治『乱』则以尔朱氏的侵入为关键。自尔朱氏、宇文氏等相继失败后,五胡之族,都力尽而衰,中国就复见盛运了。
宋文帝即位后,把参与废立之谋的徐羡之、傅亮、谢晦等都诛灭。初与其谋而后来反正的檀道济,后亦被杀。于是武帝手里的谋臣勇将,几于靡有孑遗了。历代开国之主,能够戡定大『乱』、抵御外患的,大抵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卓绝的天才,此即所谓文武兼资。而其所值的时局,难易各有不同。傥使大难能够及身戡定,则继世者但得守成之主,即可以蒙业而安。如其不然,则非更有文武兼资的人物不可。
此等人固不易多得,然人之才力,相去不远,亦不能谓并时必无其人;尤其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有与之相辅之士。傥使政治上无家天下的习惯,开国之主,正可就其中择贤而授,此即儒家禅让的理想,国事实受其益了。无如在政治上,为国为民之义,未能彻底明了,而自封建时代相沿下来的自私其子孙,以及徒效忠于豢养自己的主人的观念,未能打破,而君主时代所谓继承之法,遂因之而立。
而权利和意气,都是人所不能不争的,尤其以英雄为甚。同干一番事业的人,遂至不能互相辅助,反要互相残杀,其成功的一个人,传之于其子孙,则都是生长于富贵之中的,好者仅得中主,坏的并不免荒『淫』昏暴,或者懦弱无用。前人的功业,遂至付诸流水,而国与民亦受其弊。这亦不能不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病态了。
宋初虽失关中,然现在的河南、山东,还是中国之地。宋武帝死后,魏人乘丧南伐,取青、兖、司、豫四州(时青州治广固,兖州治滑台,司州治虎牢,豫州治睢阳。滑台,今河南滑县。虎牢,今河南汜水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此时的魏人,还是游牧民族『性』质,其文化殊不足观,然其新兴的剽悍之气,却亦未可轻视,而文帝失之于轻敌。
430年,遣将北伐,魏人敛兵河北以避之,宋朝得了虎牢、滑台而不能继续进取,兵力并不足坚守。至冬,魏人大举南下,所得之地复失。
文帝经营累年,至450年,又大举北伐。然兵皆白丁,将非材勇,甫进即退。魏太武帝反乘机南伐,至于瓜步(镇名,今江苏六合县),所过之处,赤地无馀,至于燕归巢于林木,元嘉之世,本来称为南朝富庶的时代的,经此一役,就元气大伤了,而北强南弱之势,亦于是乎形成。
公元453年,宋文帝为其子劭所弑。劭弟孝武帝,定『乱』自立。死后,子前废帝无道,为孝武弟明帝所废。孝武帝和明帝都很猜忌,专以屠戮宗室为务。明帝死后,大权遂为萧道成所窃。荆州的沈攸之和宰相袁粲,先后谋诛之,都不克。明帝子后废帝及顺帝,都为其所废。
479年,道成遂篡宋自立,是为齐高帝。在位4年。子武帝,在位11年。高、武两帝,都很节俭,政治较称清明。武帝太子早卒,立大孙郁林王,为武帝兄子明帝所废。明帝大杀高、武两帝子孙。
明帝死后,子东昏侯立。时梁武帝萧衍刺雍州,其兄萧懿刺豫州。梁武帝兄弟本与齐明帝同党。其时江州刺史陈显达造反,东昏侯使宿将崔慧景讨平之。慧景还兵攻帝,势甚危急,萧懿发兵入援,把他打平。东昏侯反把萧懿杀掉。又想削掉萧衍。东昏侯之弟宝融,时镇荆州,东昏侯使就其长史萧颖胄图之。颖胄奉宝融举兵,以梁武帝为前锋。兵至京城,东昏侯为其下所弑。宝融立,是为和帝。旋传位于梁。此事在502年。
梁武帝在位48年,其早年政治颇清明。自宋明帝时和北魏交兵,尽失淮北之地。齐明帝时又失沔北。东昏侯时,因豫州刺史裴叔业降魏,并失淮南(时豫州治寿阳,今安徽寿县)。梁武帝时,大破魏兵于锺离(在今安徽凤阳县),恢复了豫州之地。对外的形势,也总算稳定。
然梁武『性』好佛法,晚年刑政殊废弛。又因太子统早卒,不立嫡孙而立次子简文帝为太子,心不自安,使统诸子出刺大郡,又使自己的儿子出刺诸郡,以与之相参。彼此乖离,已经酝酿著一个不安的形势。而北方侯景之『乱』,又适于此时发作。
北魏太武帝,虽因割据诸国的不振,南朝的无力恢复,徼幸占据了北方,然其根本之地,实在平城,其视中国,不过一片可以榨取利益之地而已。他还不能自视为和中国一体,所以也不再图南侵。因为其所有的,业已不易消化了。反之,平城附近,为其立国根本之地,却不可不严加维护。所以魏太武帝要出兵征伐柔然、高车,且于北边设立六镇(武川,今绥远武川县。抚冥,在武川东。怀朔,在今绥远五原县。怀荒,在今大同东北察哈尔境内。柔玄,在今察哈尔兴和县。御夷,在今察哈尔沽源县),盛简亲贤,配以高门子弟,以厚其兵力。
孝文帝是后魏一个杰出人物。他仰慕中国的文化,一意要改革旧俗。但在平城,终觉得环境不甚适宜。乃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断北语,改姓氏,禁胡服,奖厉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此以后,鲜卑人就渐和汉人同化了。然其根本上的『毛』病,即以征服民族自居,视榨取被征服民族以供享用为当然之事,因而日入于骄奢『淫』佚,这是不能因文明程度的增进而改变的,而且因为环境的不同,其流于骄奢『淫』佚更易。
论者因见历来的游牧民族同化于汉族之后,即要流于骄奢『淫』佚,以至失其战斗之力,以为这是中国的文明害了他,摹仿了中国的文明,同时亦传染了中国的文明病。其实他们骄奢『淫』佚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供给他的,骄奢『淫』佚的意志,却是他们所自有;而这种意志,又是与其侵略事业,同时并存的,因为他们的侵略,就是他们的生产事业。如此,所以像金世宗等,要禁止他的本族人华化,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不华化,就是要一切生活都照旧,那等于只生产而不消费,经济学上最后的目的安在呢?所以以骄奢『淫』佚而灭亡,殆为野蛮的侵略民族必然的命运。后魏当日,便是如此。孝文帝传子宣武帝至孝明帝。年幼,太后胡氏临朝。荒『淫』纵恣,把野蛮民族的病态,悉数现出。中原之民,苦于横征暴敛,群起叛『乱』。而六镇将士,因南迁以后,待遇不如旧时,魏朝又怕兵力衰颓,禁其浮游在外,亦激而生变。
有一个部落酋长唤做尔朱荣,起而加以镇定。尔朱氏是不曾侵入中原的部族,还保持着犷悍之风。胡太后初为其亲信元义等所囚,后和明帝合谋,把他们诛灭。又和明帝不协。明帝召尔朱荣入清君侧,已而又止之。
胡太后惧,弑明帝。尔朱荣举兵入洛,杀胡太后而立孝庄帝。其部众既劲健,而其用兵亦颇有天才。中原的叛『乱』,都给他镇定了。然其人起于塞外,缺乏政治手腕,以为只要靠兵力屠杀,就可以把人压服。当其入洛之日,就想做皇帝,乃纵兵士围杀朝士2000余人。居民惊惧,逃入山中,洛阳只剩得一座空城。尔朱荣无可如何,只得退居晋阳,遥执朝权。然其篡谋仍不息。
孝庄帝无拳无勇,乃利用宣传为防御的工具。当尔朱荣篡谋急时,孝庄帝就散布他要进京的消息,百姓就逃走一空,尔朱荣只得自止。到后来,看看终非此等手段所能有济了。530年,乃索『性』召他入朝。孝庄帝自藏兵器于衣内,把他刺死。其侄儿尔朱兆,举兵弑帝,别立一君。此时尔朱氏的宗族,分居重镇,其势力如日中天。
然尔朱兆是个鲁莽之夫,其宗族中人,亦与之不协。532年,其将高欢起兵和尔朱氏相抗。两军相遇于韩陵(山名,在今河南安阳县),论兵力,尔朱氏是远过于高欢,然因其暴虐过甚,高欢手下的人都齐心死战,而尔朱氏却心力不齐,遂至大败。
晋阳失陷,尔朱兆逃至秀容川(在今山西朔县),为高欢所掩杀。其余尔朱氏诸人亦都被扑灭。高欢入洛,废尔朱氏所立,而别立孝武帝。高欢身居晋阳,继承了尔朱荣的地位。孝武帝用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图与高欢相抗。高欢使其党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杀岳(秦州,今甘肃天水县)。夏州刺史宇文泰攻杀悦(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孝武帝即以泰继岳之任。
534年,孝武帝举兵讨欢,高欢亦自晋阳南下,夹河而军,孝武帝不敢战,奔关中,为宇文泰所弑。于是高欢,宇文泰,各立一君,魏遂分为东西。至550年,而东魏为高欢子洋所篡,是为北齐文宣帝。五五七年,西魏为宇文泰之子觉所篡,是为北周孝闵帝。
当东西魏分裂后,高欢,宇文泰曾剧战十余年,彼此都不能逞志,而其患顾中于梁。这时候,北方承剧战之后,兵力颇强,而南方武备久废弛,欲谋恢复,实非其时,而梁武帝年老昏耄,却想乘机徼幸,其祸就不可免了。高欢以547年死。其将侯景,是专管河南的。虽然野蛮粗鲁,在是时北方诸将中,已经算是狡黠的了。
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嗣为魏相。侯景不服,遂举其所管之地来降。梁武帝使子渊明往援。为魏所败,渊明被擒。侯景逃入梁境,袭据寿阳。梁朝不能制。旋又中魏人反间之计,想牺牲侯景,与魏言和。侯景遂反,进陷台城(南朝之宫城),梁武帝忧愤而崩,时为549年。子简文帝立。551年,为侯景所弑。武帝子湘东王绎即位于江陵,是为元帝。时陈武帝陈霸先自岭南起兵勤王。元帝使其与王僧辩分道东下,把侯景诛灭。先是元帝与诸王互相攻击。郢州的邵陵王纶(郢州,今湖北武昌县。纶,武帝子),湘州的河东王誉(誉,詧皆昭明太子统之子),皆为所并。襄阳的岳阳王詧则因求救于西魏而得免。
至元帝即位后,武陵王纪亦称帝于成都(纪,武帝子),举兵东下。元帝亦求救于西魏,西魏袭陷成都。武陵王前后受敌,遂败死。而元帝又与西魏失和。554年,西魏陷江陵,元帝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