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谋臣-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晨章东成和梁洛再次站在城头的时候正好遇着宋轩带领着军队来袭,经过一夜的转移大部分的东西都带走了硬是没有给梁军留下什么东西,整个诺山官府的人也在昨夜跟着大部队撤离了这里,一旦被攻破他们留在这里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随后章东成开口吩咐道:“我们今日最主要的不是杀敌而是尽可能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撤离这里,但是我们也不能便宜这些梁军,告诉下面的将士们把剩下所有的物资和武器全部消耗完毕,一个时辰之后迅速的撤离万不可恋战,梁洛你的队伍作为掩护的主要力量留在最后,记住要最大程度上保证你手下将士们的安全,损失一个都不行。”
“是。”
接着章东成将一些琐事吩咐下去之后在梁军进入范围之后率先发起了进攻,宋轩也没有料到在昨日如此猛烈的攻击下夏军还敢主动出手,这可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立刻下命令开始攻城。
“给我上,三日之内必须攻破诺山城,若是能够活抓三级以上的将军者重重有赏。”
宋轩此话一出那些万夫长也大声吼道:“兄弟们听见了吗?上将军说了能不能做到就看你们各自的本事,都给我拿出十二分的精神。”
走进之后坐在马背上的宋轩自然是看到了城墙上面的梁洛,随后喊了一声严达指了指上面的人说道:“严将军,诺山城楼上站着的那人便是我们之前所讨论过的梁洛,你看看。”
严达顺着宋轩所指的位置看去,在看见梁洛的样貌之后严达忽然有点不相信之前他们所说的话,这样年轻的一个人看起来居然是打败宋轩的人。虽然宋轩这人的性格让人十分的反感,但是他本人还是让严达很敬佩,毕竟他的带兵打仗和单打独斗的能力还是被人认可的。
“宋将军,你确定是此人?”
“严将军,我知道你在看见此人的样貌之后不相信,你这样的想法和我当初是一样的,当初他拦住我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在交手之后我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我不是他的对手,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他,而且你难道没有看见章东成和他站在一起的时候对他的态度吗?这很明显的是将此少放在和他同等的位置。”
严达随后也点点头,能够让宋轩这人如此称赞的绝非是等闲之辈。
实际上夏军现在的状态就是雷声大雨点下,看似主动出击却是没有太多的力量在里面,而且目前梁军所拥有的将士已经不足以正面迎敌,随后梁军的两位上将军也发现了诺山守军的不对劲。
第69章 晋国强势要求()
“宋将军,你难道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吗?”
宋轩看着激烈的战场仿佛也从中发现了什么,“严将军是说夏军将士们的状态?”
“没错,刚刚他们抢先出手我还以为他们这是要鱼死网破,但是你看现在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拼死战斗的他样子。”
“唉严将军你这么一说我还很觉得如此。”突然宋轩仿佛是想到了什么,脸色一边赶紧说道:“命令下去,所有将士全力攻城不留一丝余地,他们这时想要弃城而逃。”说道这里宋轩立刻朝着战场上而去,严达知道这样的情况也跟了上去。
城墙上面梁洛一直盯着下面的宋轩,一看他有所动作在结合当前的战场才对着一旁的章东成说道:“大将军,我们宋轩好像是知道了我们可以撤退了。”
章东成自然也是看到了点点头:“吩咐下去,叫将士们迅速朝着九川撤退,而且不要给梁军留下可用的东西。”
“是。”
在通知下去之后有梁洛在最后面作掩护,所有的将士们有序的朝着九川县城而去,他们刚离开一小会儿的时间梁军将士就破城门而入,等宋轩等人进来的时候城中的街道上已经见不到任何的人,夏军将士一撤走老百姓们也是紧闭大门,空荡荡的一座城池仿佛就像是在嘲讽他们一样寂静万分。
“宋将军,章东成他们也是刚才离开,我们要不要派人去追。”
宋轩摆手:“不必追了,这是章东成他们有意撤退,就算是追上去也没有用,而且这迹象看起来昨夜里他们就已经有所行动,现在将此地的消息告知大将军即可。”
留在最后面掩护的梁洛见没有追兵前来,也赶紧撤退跟上大部队的脚步而去。
诺山县衙府中,梁军将领们都在此地商讨接下里的事情。
宋轩总是第一个开口的:“大将军,我看夏军根本就是招架不住我们的进攻,所以擦会弃城而退,依我看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拿下九川县。”
严达显然是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宋将军你想过没有,若是九川县城也有如此的防守力量我们岂不是还要损失这样的将士才能拿下,依我看两种选择一是先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攻,二是寻求晋国的帮助。”
宋轩也有自己的看法:“严将军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若是九川县也是一样的防守那章东成绝对不会丢掉诺山的,只能说明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守力量,依我看现在的九川县城就和纸糊的一样,能够轻而易举的就被攻破,你所说的休整和晋国完全是不可取的行为。”宋轩自大骄傲自然是有一定的资本,对于某些事情能够一眼看透。
此时王天一也站起来说着:“我完全支持宋将军的想法,就算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也能够再作打算。”
最终还是王天一拍板决定,大军现在诺山城池中休整两日的时间然后在朝着九川而去。
原来夏州府的夏苏明收到章东成请求撤退的消息之后十分生气,撤退就等同于将城池送给梁国但是他也知道目前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军队正在赶往的途中若是继续下去也不可能。
正当他要批准章东成的请求时突然收到梁军已经占领诺山的消息,而且是章东成早早的要求撤退,这可让本就生气的夏苏明非常震怒,本想立刻追究章东成的责任但是转眼一想这时候正是关键的时候,突然处罚章东成可能引发骚乱只得现将心中的怒火压制下去,等待秋后算账。
这期间太子等人也是知道这个消息,时不时的就暗示夏苏明,这也让夏苏明对章东成的怨恨更加的深。
第四日的时间梁国大军已经到了九川的附近,然后城中加上俘虏也仅仅只有三万人的夏军突然犯了难,章东成知道此时若是在撤退便是撤到夏州府,王上绝对不会让他这样做,但实际情况却是敌人已经逼近。
随后梁军便开始攻城,章东成等人的接连避战也让城外的王天一等人更加确定九川没有防守力量的猜测,这可让梁军将领们好一阵兴奋的,一想到这座城池占领之后就是夏国的都城夏州府身上都是无穷的战力。
就在宋轩意气风发准备强攻九川县城的时候接到了王天一撤退的命令,这让他很是不解刚一回去立马找到了王天一了解情况。
宋轩一进去直接就大嗓门道:“大将军,这是为何我马上就要攻城了,不出三日绝对拿下九川县城。”随后严达也才从外面进来。
王天一坐在主座上脸色不大好看,宋轩见此还以为是刚才自己的行为惹怒了大将军顿时头上直冒冷汗,但转眼一想刚才的行为应该不至于如此,然后又才小声问道:“大将军为何脸色如此难看。”
“你们回来的正是时候,这件事情非我本意却又不得不做,就在你们出征不久突然来了一批晋国的特使带来了晋国王上的文书,你们都看看应当如何应对。”
宋轩走上去接下递过来的文书打开一看顿时脸色也不大好看,将文书又递给严达之后愤愤的咒骂:“这晋国简直是欺人太甚。”严达打开之后才发现上面的意思很简单,针对于对夏国的进攻晋国的王上现在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停止攻城并且撤出诺山城再让夏国进行赔偿,第二件事就是接受晋国的帮助尽早的攻破夏国的都城,若是都不接受就等着承受晋国的怒火。
晋国现在作为表面上的第一大国,梁国这样的小国家对这样的要求怎敢拒绝,撤退他们心不甘继续进攻谁来阻挡晋国这个庞然大物。
宋轩满脸不甘心的问:“现在该当如何,难不成真要接受晋国的帮助,不过是想来分一杯粥而已到头来损失的还是我梁国的士兵。”
“你此时的心情我自然明白,但是这件事情必须好好的处理,所以我已经将事情加急送件给王上再做定夺,目前我们只能先按兵不动晋国王上也宽限了五日的时间商量。”
宋轩本想着速战速决趁着空档的时间占领九川便撤退,被王天一一口否则,这样做的下场无疑是以卵击石,只顾着一时的安逸而不计后果的事情是坚决不可能的。
第70章 梁国答应要求()
王天一的加急信件很快就被送到梁国的都城王宫内,梁国王上叶嘉还以为是前方传来了喜报,赶紧叫人呈上来,不过看过之后却是和他预想的相差太大。
“岂有此理,真是欺人太甚。”信中所说的让他用力一拍桌子咒骂着,这晋国仗着自己的强大根本不给拒绝的机会简直和强盗没两样。这一声咒骂可吓坏了一旁的公公,叶嘉可以说是一个说话比较和气的王上这样的生气他实在是少见这才吓一跳,赶紧上前询问。
“王上消怒,为何事要大怒还是保重身体要紧。”
“你自己看。”说着就将加急的信件交给他。
在他拿到信件之后一看竟是大将军的加急信件,心里想着难道是前方的战事出现了问题,可就算是打不过要撤退也不至于如此,当打开一看才知道是关于晋国插手的事情,仔细阅读才知晓为何王上有如此大的怒火,这和抢劫的确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便是这个是披着羊皮的狼。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用援助的借口出兵让人看起来貌似没有不妥之处,他们心中却是很清楚到时候出人出力的全是梁国,而晋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资怎么能让人不气愤,虽说现在的晋国已经没有往日的强大,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存在。
这件事情对晋国来说只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的是晋国的兴盛成为小事败也小事,晋国的这样的庞然大物实际建国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五代君主七十年的时间而已,第一代晋国君主乃是农民出身,硬是带着他招募和跟随的乡间老百姓和不正规的军队在哪个混乱的年代建立了不起眼的小国家,甚至在建立的初期还不能被称为国家,只不过是两三座城池而已。
他虽然只是农民却是因为没钱继续读书不得已的办法,所以他深知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明白一个国家的根本,自此以后涉及到国家的每一件事他都会亲历而去,百姓们也毋庸置疑的爱戴他自家的儿孙也都嚷嚷着要参军,全国上下可谓是一片和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乱世很少有人在乎这样不起眼的国家才能够得以发展。
他带兵的方法也是有一套,至少军中的奖惩制度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将士们的训练热情高涨国家也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公元988年,默默发展的晋国不知道怎么的被当时的第二大国越国给看上,当时晋国不过刚刚建国第四年而已但是军队的发展已经到了巅峰的时期,越国自大也还是派出了三万名将士出征,却没有想到被当时不起眼而且只有两万将士的晋国打的全军覆没,这场战役之后诸侯各国都注意到这个身处中原的小国。
越国不堪耻辱又派出足足五万大军进攻,却没想到最后仅仅只有一万将士逃脱剩下的人又被晋国全部歼灭这两战也让越国不敢再轻易招惹而是四处寻求盟友准备一举消灭晋国,当时情况本就混乱联盟一事很难组建起来,正是因为这样阻止晋国发展起来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没有了,军民同心的晋国在出征和防守方面都做的异常的优秀,也正是因为他对小事的注重才会变成这样子。
公元994年晋国第一代君主因为事事操劳而在去世他唯一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他儿子从小受到父亲做事的熏陶所以继承王位之后对他父亲之前的所有政策都不做改变,甚至做到更加的细致,可惜天妒英才仅仅在位九年的时间也累倒在书桌前。而这一年正是晋国发展最迅速的时候。
此后这代君主也是牢记之前的吩咐,只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变,整个晋国已经发展到无人可敌的地步,到第四代君主的时候晋国已经成为当初的第一大国,一些当初的小国家都只能俯首称臣。
可惜到他在位后期的时候,因为当前国家的强盛慢慢变得自大起来,做事不再是以前那样细致甚至下面的农民还爆发了起义都被他无情的镇压,军队和百姓对他的怨恨越来越深却都是无可奈何。
公元1024年,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下乡去视察国家的情况,却没想到在路过瘟疫爆发的区域时不幸被传染,在回都城的途中就死去,大臣们赶紧拥戴当时的太子也就是现在的王上登基,然后大臣们没有想到的时候这位太子平日里深受大家喜爱刚一登基就将他父亲后期的动作几乎学来,而他对前朝的大臣赶尽杀绝逐渐的将自己的亲信扶上高位。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历代勤政为民的君主都在位不过十年的时间,而这样一个昏庸无道,自私的人却足足做了三十年的君主依旧没事。
因为他自私的性格只要遇见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都要插上一脚,这一次他听闻梁国军队倾巢而出攻打夏国,本来有人提议应该乘机对梁国经过但都被他一一否决,他看来不过是山地地区的两个小国家而已,而且梁国敢这样做还有个原因就是一旦晋国大肆进攻梁国,其他国家得到消息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直会前来帮助的,所以晋国王上吕文翰就想到趁机打劫的方法胁迫梁国答应他的要求。
这些年他在位的时候事事都交给大臣们去做,自然引起了老百姓的怨言可又无可奈何,昔日那个强大到无人可敌的晋国也逐渐的没落,至少现在齐国和越国这两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