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逆之吕布新传-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卯末时分,王司徒就出现在了大司马府门前。他老人家还是如同往日一般亲切诙谐,瘦削的身躯和花白胡子还像往常一般,只是脊背挺得笔直,脸上也严肃多了。王司徒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从他那一辆八宝辒辌车中缓缓走下来,双眼环视着大司马府门前熟悉的一切。除了丞相府的牌匾被换成了大司马府之外,一切还是老样子。
王司徒抬腿迈步,从大司马府的大门缓缓走进了大堂两边的厢房,那里是为文武百官们准备的歇息之处。“见过王司徒!”看见王司徒缓缓走来,大堂外正在三五成群儿议论朝政的文武官员们纷纷躬身施礼了,但是只是一瞬,然后他们又开始低声地议论起来了。
“老邢!话不能这么说!当初是你们大鸿胪实在没钱了,才打了借条儿从宗正府借了这一千贯做公费的――宗正府好歹还有几千亩良田――如今大司马下令整顿官署,清除旧欠,你给我来个两眼一闭不认账,这一千贯不就成了死帐了?若是你这么做,就索性大家撕破脸好了!一起去大司马面前去好好掰扯掰扯!”一个瘦高个的官员愤然说道。
一看他要一拍两散,老邢――一个看上去如同商贾一般的矮胖官员――连忙一把拉住了他。“老兄!我说老兄,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呢?不都是为了公事儿吗?董卓秉政的时候,大家不都是手里没钱,四处辗转腾挪吗?老大不笑话老二,这一千贯我认!我认账还不行吗?不过现在手头儿紧,每月还你三百贯,三个月还完如何?”??????
王司徒的耳朵边儿听到的都是这些争论,全然不同于以往的风花雪月,诗词书画,乃至长安城里哪家酒肆有胡姬当炉之类的话头儿。数百名文武大臣都趁着早朝前的这段时间,四处寻找相关的官员,私下里商洽着公务,或威吓、或赔笑,甚至于破口大骂。但是,他们的底线和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公事儿办好。这,已经是数年不曾有过的场面了。
终于,王司空进入了专门留给三公的静室,一处高大轩敞的厢房。太阳已经冉冉升起了,放射出阵阵明亮的光芒,王司徒抬眼看了一眼,不觉有些恍惚了。这比市肆还要热闹的大司马府,还有这些忙着商洽公务的文武大臣们,似曾相识,却又无法用手抓住。
“子师,你终于脱险归来了!我还以为你死在西凉军的刀下了!”司空种拂的话打断了王司徒的思绪,种拂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王司徒一番,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子师!平安归来就好!到了你我这个岁数儿,平安就是福呀。”种拂感慨地说道。
“长安城中,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呀!大家突然都忙起公务来了,我实在是有点儿不习惯呀。想当初董卓秉政之时,你我过得多难呀!”王司徒也颇有些感慨了,一说到这里,他的眼角不觉得有些湿润了。“咦?赵太尉怎么还没有到?他最近在忙什么?”
种拂大有深意地看了王司徒一眼:“子师,你不会不知道吧?他和长安城内的八家大粮商联合起来,正在囤积粮食呢。大司马放出去一万石粮食,八成都被他们吃下了,每斗三千五百钱一直收到了四千五百。今日朝会,大司马还要放出两万石军粮呢,这已经是长安城内仅有的粮食储备了。若是再被他们囤积起来,粮价就得涨到斗米万钱了!”
“哦哦!”王司徒顿了顿足:“颖伯,他这是在作死呀!他难道以为大司马的刀子不杀人吗?真是糊涂透顶了!”
第517章:朝堂纷争()
朝会终于开始了,文武百官按照三公、三独坐、九卿、百官的座次坐定,片刻之后,大司马吕布便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了。昨夜他批阅奏章直到深夜,脸上还有些疲倦,但是他的精神看上去极好,颇有一股子励精图治的味道儿,这正是文武百官们所乐于看到的。
他整整身上的官服,大步走到御座之下、三公之上的座位上坐定。这个位置是有讲究的,当年董太师就坐在御座之下一尺的地方,吕布的座位距离御座却足足有三尺之遥。这都亏了贾文和的提醒。“大司马当以董卓为戒,处处谦恭,不求虚名。”
文和兄一向一语断大事,惜字如金,兼之他为人处事一向低调谦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故而本朝的达官显贵们并不能深刻地触及灵魂地了解他。唯一将他引为知己的只有吕布一个人,这个从两千年之后穿越而来的人。文和兄的惜字如金,文和兄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文和兄那一双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透一切的慧眼,也只有吕布能够深刻理解。
十几年的相处,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外人看来颇为奇怪的相处方式,那就是沉默。不到关键时刻,贾诩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因为他知道也相信吕布自己能够搞定。一旦文和兄开口说话了,那就意味着这件事儿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不说话不行了。
所以,文和兄说的每一句话,吕布总是要思之再三,直到完全领悟了其中的涵义之后,才会付诸行动。这句话也不例外,重点是三个词儿,董卓、不求,虚名。以董卓为戒,更深的一步的意思是,取董卓之实,而无董卓之名,谦恭只是表象,实权才是硬道理。
“参见大司马!”在三公的带领下,文武百官们一起拱手道。“多谢诸君!”吕布面带微笑地拱手答道。这句话预示着朝会的正是开始,于是乎文武百官们纷纷上前奏事了。第一个出班的是太常马日磾,这几日他总是第一个出班奏事,已经相沿成习了。
“大司马,我与三公查阅宫中起居注等文档,遍询证人,辨认孝怀皇帝遗诏。昨日已经确定,唐贵人出宫之时怀有四个半月的身孕,在长安城内所生的双胞胎一男一女,都是孝怀皇帝的骨血无疑!我已和三公撰写文书,签字画押完毕,请大司马阅看!”
马太常的一席话说完,文武百官们立刻就交头接耳起来了,这事儿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和一生富贵。孝怀皇帝竟然有了亲生骨血,这就意味着他们站对了队,即便日后今上再次回到京师洛阳城,也无法给他们穿小鞋儿。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定是要做好的!
天子一溜烟儿跑了,到现在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我们找到了孝怀皇帝的骨血,并紧密地团结在他的旗帜下,这是天大的功劳呀!再者说来,一旦今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便都是从龙之臣了,这一场泼天的富贵,谁不要谁才是傻子!
“臣马日磾与三公会商,为皇子取名刘熙,皇女取名刘明,提请册立唐贵人为皇后,并迎回未央宫,请大司马示下!”马日磾一说完,司徒王允、司空种拂、太尉赵谦连忙出班,拱手施礼道:“此是我等三人公议,是否妥当,请大司马一言而决!”
这些都是小事儿,吕布犯不着与三公打口舌官司。“既然三公公议决定的,自然是妥当的,我并无异议。只是恭迎唐皇后回宫一事儿,首先要保证皇后和皇子皇女的绝对安全,不知诸君是否做好了准备?我意,还请诸君当面问一问唐皇后地,听听她的意见再说。”
保证皇后和皇子皇女的绝对安全?一听这话,三公的脸色立刻都绿了,这事儿他们可真都没有想到。大司马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你们保证不了她们的绝对安全,就一动不如一静好了。好在他老人家还给三公留了个台阶儿。“我等遵命!”三公退下了。
接下来,马太常又奏道:“天子东狩,如今还没有音讯,国家不可一日无主,老臣奏请,以刘熙为孝怀皇帝世子,以刘明为长公主。在天子没有返回京师洛阳城以前,以孝怀皇帝世子监国,以大司马吕布代行其权。待天子返回之后,世子退归藩邸。”
“万万不可!”马日磾的话刚一说完,司徒王允便大喝一声,喝住了马太常。文武百官们顿时就大吃一惊了,王司徒今日第一次参加朝会,就平地一声雷,和马太常怼上了?看来今日有大热闹看了?罢罢罢!我等且站定脚步,坐山观风景可也!
王司徒整整衣袍,手持芴板出班奏道:“以皇子刘熙为孝怀皇帝士子,以唐贵人为皇后,皇女刘明为长公主,这些都使得,老臣毫无异议!只是,以孝怀皇帝世子监国一事,老臣以为断断不可!其一,今上仍在,而且不知他何时能够返回京师洛阳城,若是不久便能够返回,此事就是多此一举了!其二,皇子刘熙年幼,一旦有个闪失,叫我等情何以堪?其三,天无二日,今上犹在,又出了一个监国,令天下的读书人何去何从?让天子作何猜想?更不利于劝说天子回銮。依老臣之意,此事看看风向再说,不急于现在决定。”
“非也!非也!”一听这话,马太常便大摇其头了。“王司徒此言差矣!老臣所说的监国,并不是另立朝廷,只是天子东狩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世子只是监国,并不是天子,坐待天子归来而已!依老臣之意,有了监国,天子才能尽快归来!”
文武百官们都是聪明人,立刻就恍然大悟了。马老头这是在釜底抽薪,逼天子回来,我们这里已经有了监国了,您老人家若是再不回来,小心您的帝位不保!王司徒说得也对,先派人和天子谈谈价钱,你倒是回来不回来?若是你识相儿,我们就等等你好了。
“王司徒!马太常!两位说得都没错儿,都是为天子着想,老夫有一言,不知二位肯听否?”司空种拂大步出班,缓缓开口了。“我等洗耳恭听!”一见种司空出来打圆场,王司徒和马太常连忙应诺,种司空德高望重,他老人家的话是必须要听的。
“依老臣之意,设个期限,比如半年,一年,若是天子还不回来,我们也只好立孝怀皇帝士子为监国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来是给天子足够的时间通盘考虑,二来也是要看看世子的身体情况和天性禀赋。”“此言大善,今日是五月十三日,若是十一月初一,天子还没有回来,便立世子监国好了!不知马太常以为然否?”王司徒点了点头,大声说道。
“老臣并无异议!不知大司马以为如何?”马太常又把皮球踢了过来。“这样做很是妥当!便再等上一个月,十二月初一好了,有二十几日备办监国事宜,也足够了!如此一来,正月初一太子监国,于小民百姓而言,也不麻烦。”吕布一锤定音了。
接下来又处理了几件事儿,最后议到了招降西凉军和韩遂、马超一事。王司徒又出言反对了。“依老臣之意,招降西凉叛军是可行的,关键是要防止他们降而复叛,饥则来附,饱则远飏,不知大司马可有有效的办法?对于招降西凉军残部,老臣以为断断不可!司隶受西凉军荼毒久矣!官绅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一旦招降,必定会物议横飞,怨声载道。再者说来,他们心系董卓,一旦降而复叛,必将酿成大祸!老臣以为,应该全部剿灭!”
一听王司徒如此说,文武百官们立刻就纷纷出班启奏了,意见竟然是一窝蜂地一边倒儿,那就是同意王司徒所奏,将西凉军尽数剿灭。董太师和西凉军肆虐长安一年多,文武百官们受够了苦,此时能够痛打落水狗,他们岂能不跟上前来,打打太平拳?
“不可!”一看这个架势,吕布的头立刻就大了,他最烦的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儿来眼高手低。一听大司马发话,文武百官们立刻就住了口,静听吕布发言。
“本朝的民变,黄巾也好,羌乱也罢,归根结底就是小民百姓无法生活,再加上各级官吏横征暴敛,视小民百姓和异族为鱼肉!我的办法有两条儿!其一,便是整肃吏治,从各个衙门开始,一直到县里,乡里。砍下几千几万颗首级定会好的。其二,便是与民休息,鼓励百姓垦荒,按照并州的规制给与土地,有了土地,还有人会造反吗?”
“再说西凉军的事儿,若是全数剿灭,你们知道要死上多少士卒吗?需要付出多少抚恤吗?西凉军多是西秦杂胡和湟中义从,把他们全数杀了,日后如何让面对羌胡异族?难道也全数杀了吗?昔日段继明耗费数百亿钱,历时数载,才平定羌乱。现在,我们又在合格时间吗?关东诸侯又会给我们时间吗?”
第518章:放手一搏()
说到这里,吕布长叹一声,声音略微低了一些。“西凉军荼毒司隶久矣!不要说黎民百姓,便是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也都恨之入骨,人人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若是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或是趁其投降之后,将他们全部杀掉,天下人将会有什么反应?自古以来,杀降不祥。若是将他们全数诛杀,更是遗祸甚多!”
“王司徒担心的有没有道理?这些西秦杂胡和湟中义从会不会降而复叛?我吕布明确地告诉诸君,降而复叛是极有可能的!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并州军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没有珍惜,若是再次被并州军捉到,那便要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卫将军高顺出征之时,临行之前曾经当面向我问计,若是西凉军求降,该当如何措置?我当时告诉他,不管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告诉他们,一旦投降了,便要严守军纪!我看他们和并州军一样!若是仍然首鼠两端,降而复叛,便是贼老天也救不得他们的性命!我将晓谕天下,降而复叛之人,哪怕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吕布也要砍下他的首级!”
吕布的一番话说完,文武百官们顿时就呆若木鸡了。朝会之时,大司马总是满脸谦恭,含笑待人,没想到今日王司徒的一番话,竟然惹得他大发雷霆,长篇大论讲了这么多。可是仔细想来,大司马说得也有道理,大汉绝对没有国力精力再打一次羌战了。
“大司马所言极是!老臣认为很是妥当!”群臣之中,皇甫嵩一撩袍服,走出班来,大声说道。“无论是民变还是异族作乱,起因都是百姓们活不过去,再加上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如此一来,一人揭竿而起,数万匹夫影从,星星之火,便成了燎原大火!”
“自从凉州三明以来,对付民变和异族作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