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农门锦商 >

第119章

农门锦商-第119章

小说: 农门锦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树道:“辛先生,您曾说,整个东唐最好的书院,就是国子监,可那要经过考选才有机会进去。如果有考选,我一定参加,争取这个机会。”

好儿心中一动,出声问道:“辛先生,莫非这次也有考选入国子监的恩科?”

辛老先生笑望好儿,轻轻点下头。小树则是睁大了本来就圆溜溜的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

“小树,你的机会也来了哦。”好儿笑着对小树眨巴下眼睛说道。

辛老先生笑道:“这次考选恩科,据说是太子殿下提出,今上采纳。小树是院试第二名,为师虽对你有信心,亦不能掉以轻心。”

小树高兴极了,自信地道:“辛先生,我一定会考上国子监!”

停顿了下,又带着希冀问道:“辛先生,还有好消息吗?”。

皇帝册封太子大典,他和四儿都获得好机会了,哥哥还没有呢。

关于考选生员一事,好儿之前听辛老先生讲过,国子监会在每年的县试和院试中,取第一名进行考选,过关者,直接进入京城的国子监读书,成为人人羡慕嫉妒的贡生。

如今要开考选恩科,取第二、三名进行考选,好儿替小树开心。这小鬼头念书,真是有天分,如能进国子监,那可是直接向朝廷输送人才的地方啊,也就是说,能进国子监的,做官的机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便最懒的那个学生,最后毕业而做不了官,也会比一般的秀才举人更受到尊敬,可以自己开办一所私塾,或是觅到一份很好的夫子职业。

辛老先生又摸摸小树可爱的脑袋,摇头道:“没有了。”

小树就嘟了嘟嘴,脸上带一丝失望。皇帝为什么不也在明年提前开京试恩科呢?这样哥哥就可以去参加了,以哥哥的刻苦勤奋和聪明,一定可以考上进士的。

“你们都去阿旺的书房吧,好儿留下。”辛老先生慈祥地对三个孩子说道。

阿旺三人都有些讶异不解,看了好儿一眼,先后走出,顷刻小树的脑袋瓜出现在门口,“胡叔叔,您不走吗?”。

“我也是留下之人。”胡汉冲小树笑道。小树撇撇嘴,消失。

茶杯已空,好儿起身给辛老先生、胡汉各斟上一杯新茶,复坐下问道:“辛先生不知有什么事吩咐好儿?”

辛老先生端起新茶浅喝一口,微笑道:“好儿,你有意过几年后向江北发展产业?”

辛老先生的问话是温和肯定的语气,皆因早前好儿和哥哥们,与辛老先生谈天时曾提及此事。辛老先生是胡汉介绍过来的,为人极为可靠,值得信赖,况且自家发展产业,也得到胡汉和辛老先生的一些指点,往江北发展并没什么好隐瞒的。

好儿浅笑点头:“是有这个计划。辛先生可是有好建议?”

辛老先生道:“小树此番参加选考恩科,进国子监是必然之事。即使没有开设恩科,我亦准备举荐小树进国子监读书。小树天资聪颖,领悟力极强,且擅于变通,只要好好栽培,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好儿站起身,朝辛老先生恭敬地行礼道:“好儿代娘亲和哥哥,谢谢辛先生的厚爱和栽培。”

辛老先生呵呵一笑,做人夫子,总是以教导出成才成器的好学生为荣。

让好儿坐下,辛老先生继续说道:“小树年纪尚小,此番进京,或许三年两载无法回来团聚……好儿,你若信得过老夫,信得过你师傅,可否说说你心中是如何想?”

辛老先生会这么问,也是因为他最清楚,在温家,生意上的决策,十有八九是眼前这小姑娘做主,其他人,更多是执行者。从心底里,辛老先生对好儿是甚为喜爱的,只是难免有时遗憾好儿是个女儿身。

辛老先生乃江北京城人士,名家大儒的身份搁在那,而胡汉是得觐见过皇上,得皇上御赐牌匾,同时又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大商。此时两人留下她,和她说这些……好儿心思瞬间数转,心中不由暗生感激之情。

若此时面前有佛,她必要跪下大拜磕头,刚来之时的苦难都已过去,老天待她这个穿越人士很是不薄呀!

好儿面带敬重之态,道:“辛先生是大家名儒,德高望重,能请到您来教导我哥哥,是我们一家的荣幸。还有师傅您,平日里有疑杂难解,多得辛先生和师傅给予指点。我有时还在想,若得辛先生一直留在我家,犹如一盏引路灯,我家往江北发展,必能锦上添花,再有我师傅在旁帮看着点,我家的产业一定可以顺风顺水。”

胡汉和辛老先生不禁呵呵笑出声来。胡汉调侃道:“好儿,你这张小嘴,不去做牙侩太可惜。”

好儿调皮一笑,道:“我家原本是想,过三年左右,再向江北拓展。但今年春天时,我突然感悟,时间可以是世间治疗的最佳良药,却也是最让人等不起、伤不起,甚至,它可以在瞬间,就毁去一个人的一生。”

好儿说到这里,脑海浮现一刚一柔两张脸庞,面现怅然之色,又混含几许心痛。辛老先生静静听着,心底有些诧异。

胡汉却注视好儿,心里为之动容,竟有些感动。他早已察觉出,这小丫头有时的小动作,小心思。有这么个忠实的支持者,胡汉不禁又面现微笑,他本就不是急性子,这条路既然认定,就不会再做别想。胡汉一直相信,那个属于他的春暖花开,一定会在某天来临。

“辛先生,师傅,你们也知道,我家的产业以酱泡菜为主。在彭北省,除了两个县镇太远,没有设立酱泡菜店,其他的县镇,都已做到一县一店,一镇一店,且运转良好。在彭南省,有五个县镇设店。在建安省,如今也有四个县镇设店。明年我家的打算,是到建安省发展当地的甘蔗种植地,设榨糖作坊,争取成为建安省最大的黄糖出产供应商。”

辛老先生和胡汉点头,面带赞赏之色,甘蔗是南边特有的作物,过彭南省,直通南边,因此好儿选择建安省,是极正确的。

好儿喝了口茶,接着说道:“甘蔗喜温热,北方无法种植,而如果把黄糖运去北方,成本很高,要想拉低成本,唯有从其他产业入手。”

这就需要经营些利润很高的行当,来弥补黄糖运输过高的成本。好儿不想放弃运输黄糖去北方售卖,是因为听辛老先生、胡汉说过,黄糖在北方,绝对是个稀罕物,只有富贵人家和皇亲贵族,才享用得起美味又营养丰富的黄糖。辛老先生说,就是在他家,黄糖的用量也是受到限制的,主子都不能随意用,何况那些下人,更不能用了。

而根据胡汉的说法,目前在整个江北,只有一个黄糖供应商,可想而知,这个黄糖市场该有多诱人。不过,胡汉也说了,那个黄糖供应商,背后有强大的后台,自家想要去瓜分这个市场,绝非易事。

可胡汉却又鼓励好儿,想做,就做足准备,放手去搏。输赢,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好儿,你想从哪方面入手?”辛老先生问道。

辛家也有几个商铺,除去庄子,那些个商铺是主要经济来源。辛老先生虽不去过问这些事情,却也是时有关注的。

辛老先生绝不是一个只知道书本的读书人。好儿是这么认为的,像辛老先生这样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并不看低耕作和经商的人,在东唐实属少见。

“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酒楼仍是首选。”好儿心中筹谋计划多年,说来自然熟稔,“酒楼多如牛毛,我会在特色上下工夫,做别人没有的,甚至整个东唐都没有的。江北取冰极为方便,我会让冰饮店在江北遍地开花。”

“我家的大棚蔬菜种植,在彭北省适合,在江北,我想先去您和我师傅曾提到过的小江南去实地考察,如果那里的气候真的不错,我会考虑在那边批量买地种植,继续制作酱泡菜售卖。”

“此外,我想搞一个集吃、住、玩、乐一条龙服务的游乐城。南方多富贾,北方多贵族,只要我们结合江北的人文风俗来建造、经营,我相信,一定可以收益良好。”

“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其他的行当,我也会进入,但这需要去那边实地考察,才能做出具体决定和规划。”

酒楼、游乐城都是属于利润高的行业,而冰饮店、酱泡菜相对而言就是薄利多销,两者相辅相成。届时还会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产业规划多方发展。好儿相信,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肯去做,肯拼搏,付出总会有收获。

胡汉笑道:“好儿,你这些规划,真要三年两载后才去实施?那我可得走在你前头了。”

好儿笑眯眯道:“师傅,您尽管采纳我刚才说的去做,特色,可以有很多种,就像花园里的万紫千红。游乐城的理解和做法,也因人而异表现不同。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胡家游乐城和温家游乐城撞脸。”

胡汉哈哈大笑,看向好儿的眼中尽是疼爱和宠爱。“师傅我上年纪了,就不跟你这个年轻人争了,你只管去做,能帮得了的,跟我说一声,我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谢谢师傅!师傅您是这世上除了我娘和哥哥外最好的人了。”好儿立即起身走到胡汉面前,鞠躬行礼,笑得眉眼弯弯。

辛老先生笑道:“好儿,什么时候去江北,到京城了,也让我这老头子做一回东道主,招待你这个小客人。”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好儿笑盈盈,又道,“辛老先生,那四儿怎么办呢?”

辛老先生道:“等四儿考了乡试恩科,无论考不考得过,若他还想继续求学,我想带他一起北上。”

“那我哥哥呢?”好儿忙问道。

“你哥哥阿旺,醉心武科,依老夫看,也更适合从武。我会为他举荐,谋求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空间。”辛老先生微笑道。

、191京城有少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辆马车自禾木巷驶出,转左边大街一路往前,到得十字路口,右转,继续前行。

天阴细雨蒙蒙,空气中的冷意四面八方钻来,正是早上时分,路上行人车辆并不多。

如此过了三个十字路口,马车在进入一条稍窄的街道后,速度放缓下来,徐徐靠边,在一座院门前停下。

“三少爷,到了。”赶车的南叔跳下驾座,披上搭在靠背的蓑衣,从车底座取出一只小踏凳放地上,车门拉开,门帘被从里面掀起,青衣小丫鬟一手掀帘,一手握了把伞,南叔忙接手挑帘子,小丫鬟便踩着小踏凳下了马车,迅速打开油伞,朝车厢伸出一只手。

从车厢里走出一个白衣少年,抬眸看了看天色。一手搭在小丫鬟手中,踩着小踏凳下了马车,南叔把小踏凳重收起放回底座下。

白衣少年道:“南叔,你自由活动,午时三刻送我去好记星火锅城二店。”

“三少爷,小的记住了,绝不误时间。”南叔咧嘴一笑应道。看小主子进了门,这才转身坐上驾座,想了想,要消磨一个上午,还是去大匠茶馆喝茶听书最好。主意一定,便驾了马车,不紧不慢朝前走去。

商铺大门之上,悬挂的白底红边黑字招牌,上写的是“日不落私房菜馆”,字体圆润端雅,透出四五分飘逸之美。

庭院内,青石板铺路,鹅卵石小径蜿蜒园林中,只见那花卉新绿,嫩芽尖尖,细雨飘洒中无比的清新动人。

行走中的白衣少年,身量纤细显修长,墨发束冠,肌似凝玉,眉秀目美,鼻梁秀挺,唇若点丹,面容轮廓姣好,无论正看侧看,亦有一种清新优美之感。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想念我们落日村的春天。”走在身畔的青衣小丫鬟,一手撑着伞,嘴里嘟囔地说道。

“看不出你这么想念落日村……那明儿就送你回去?”白衣少年侧眸笑睨,声音一如这春寒雨中的嫩芽,清新悦耳。

“嘿嘿,小姐你在哪,我就在哪。”青衣小丫鬟嘿嘿笑答道。

“小屁精,你是舍不得京城繁华,还是舍不得半月后的百花盛会呢?”白衣少年言笑晏晏,话中带几分调侃。

“都舍不得,不过我最舍不得就是小姐你了。”小丫鬟似撒娇地挽起白衣少年胳膊,脸上带着狗腿笑容,十分地讨好。

“哎呀,有人口误两次,今天的中晚饭可以省下了。”白衣少年说着,目光落在挽手上,一本正经道,“还对本少爷动手动脚,举止轻浮……听说那红花院最近又大买姑娘……”至话尾故意拖长了音调。

“我错了我错了,不该口误,不该调戏,我认错,三、少、爷。”小丫鬟瞪着眼睛,一字一句地咬着说道。

“这才乖。”白衣少年伸出十指纤纤,在小丫鬟白嫩小脸上揉了揉,扬扬两眉,头一低,钻出伞外,大踏步走进红柱边上的一扇雕花高门。门边上挂一绿牌,上写:闲人止步,违者罚金十万两!

褛花高门内,又是一方小天地,庭院内四角各载一棵青松,庭内半人高的绿化带呈十字形,青石板路通向东西南北连接走廊,北面走廊下,此时有两个妇人正在择菜洗菜,看见两人过来,纷纷起身问候。

“三少爷早,平卉姑娘早。”

“大家早。食材都齐全了吗?”。白衣少年面带微笑,边问话边走进正中一门,里面明亮宽敞,整洁有序,高矮不一的炉灶,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样样齐全。

一妇人答道:“回三少爷,用到的食材全都采齐了。”

“嗯,我看到了,不错。你们专心洗菜。”白衣少年说罢又对丫鬟道,“平卉,你看菜洗得差不多了,就去叫展放和陈箫过来。”

展放和陈箫是两名出色的刀工,也是日不落私房菜馆里的厨师。

各位看官,不用猜,这白衣少年,正是我们的女主好儿,青衣小丫鬟,就是好儿身边的平卉了。

日不落私房菜馆主打私房菜,各类特色炖品炖汤。顾客群体为中高端人士。除了日常的菜肴是由其他厨师负责,私房菜全由好儿一手操作,身边只留平卉一人做助手。

这私房菜的做法绝密,但色香味俱全,更兼顾营养,或全面滋补,或针对某方面下菜,譬如美容嫩肤,减肥,促进睡眠,预防保健手足麻痹等。只要连续吃上半个月,大多都会得到明显效果。

要吃私房菜,也不是那么容易,私房菜价高,还不是普通的高,还必须提前一个月预定,定金是私房菜总价的一半。而且每个月只接受四个客人的预定,若是来晚了那只好抱歉,等下月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