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妃常锦绣 >

第73章

妃常锦绣-第73章

小说: 妃常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心里就有些腹诽,怎么从来没有听狂石跟我说起过呢?

    我急忙岔开话题:“主要是他身份特殊,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保密的,女儿不敢肆意宣讲。不过我进京以后去拜访侯爷自是应该,只是也用不着这么贵重的东西。”

    姨娘掩了房门,搬个绣墩在我跟前坐下,伸出手指点了点我的额头:“你这傻妮子怎么就不开窍呢?”

    我仍旧不解其意,如坠云里雾里。

    姨娘问我:“我且问你,你答应你父亲进京,可是真的心甘情愿去参加宫中大选,还是别有打算?”

    我一时就有些语塞,不知该如何同姨娘解释。我自然不能告诉她,我默许了进京,只是因为凉辞的一番劝说,尤其是对于他所说的进京能够一展所长,是极为向往的。若是被姨娘传进父亲的耳朵,知道我是硬了翅膀,跃跃欲试地想飞出去,他还能让我去京城吗?

    姨娘看我低着头不说话,以为我是害羞,就误会了我的意思:“果然被我猜中了。”

    “猜中什么了?”我有些心虚地抬起头。

    姨娘呵呵一笑:“当然是猜中你的小心思了。”

    “我能有什么心思?”

    姨娘轻轻地拍拍我的手:“跟姨娘还有什么好害羞的,你突然变了主意,答应去京城,是不是就是因为狂石公子?那日里,你跟那狂石公子眉来眼去的我都看在眼里。

    他每日里同你游山玩水,形影不离的,而且对于咱苏家其他女儿从不正眼相看一眼,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是对你有意思。”

    我发誓,我长这么大,是第一次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而且呛得厉害,连着咳了半天才平复下来,一张脸应该也涨得通红。

    “姨娘,你误会了,我和他只是普通故交而已。”我慌乱地摆手解释,却是有口难言,默默地在心里哀悼自己的清白名节。

    我自然不能告诉姨娘,狂石找我,不过是让我打个掩护。他跟我一起,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睡觉。那样,岂不愈描愈黑。

    狂石绝对是故意的!我想起他那副贼兮兮,不怀好意的笑,猛然醒悟过来,就冲着他见到我姨娘那副上蹿下跳的谄媚样,也是在故意陷害我!

    姨娘凑到我跟前,低声说道:“那孩子,莫说身世,单纯就是这人品长相,已经是万里挑一,整个长安王朝怕是首屈一指。

    再说他的身世,我可专门向你父亲打听过。你青婠姐那个侯爷府,是空有其名,不过是一个头衔而已,就已经令扬州城这些地方官诚惶诚恐,费心巴结了。

    那忠勇侯可了不得,战功累累,三军统帅,两朝元老,皇上都要给几分薄面,那是跺一脚,整个长安王朝都要颤三颤的人物。若是能够攀上这样的权贵人家,青婳,这个可比那皇上的妃子还要来得荣耀些。

    还有,青婳,我听说侯爷一生专宠侯爷夫人一人,府里也简单,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勾心眼的事情,狂石公子受他父亲熏陶,必然也是专一之人。如此佳婿,打着灯笼难寻,绝对不能错过。”

    姨娘絮絮叨叨,滔滔不绝,我最终不耐烦,打断她的话不客气地道:“祖父也是一辈子只娶了祖母一人,父亲还不是一样沾花惹草,处处留香。”

    话未说完,我便后悔了,只是覆水难收。果然,正在兴奋不已的姨娘明显被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呆愣住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道歉。我与姨娘虽然亲近了不少,但是毕竟自小不在身边,多少会有隔阂,不像其他母女那般亲密无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词,还会不时地作用在我们两人之间。

    姨娘叹了一口气,沉默半晌,方才悠悠地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万般清平喜乐皆由他人,稍微一不留心,便是一辈子的苦楚。

    姨娘自从你回府以后,就一直为了你的终身大事夜不安寐,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地忙碌打听。

    你性子野,就连当初拍着胸脯给你打包票的齐嬷嬷都反了口,她说你锋芒毕露,若是不能好好磨砺一番的话,将来肯定会吃亏的。

    她还在你父亲跟前称赞青青知书识礼,聪慧博学,怕是得了四姨娘的什么好处。我琢磨着,你父亲心思好像也有些动摇了。

    所以,青婳,你若是果真不想进宫的话,狂石公子绝对是你的救命稻草!

    听姨娘的话,这次务必要抓住这么好的时机,你若是能够攀附上忠勇侯府,你父亲还会强逼着你进宫吗?如此两全其美的好时机,你绝对不能眼睁睁地放弃!”

第一百零九章别江南() 
姨娘那日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的确在情在理,狂石风流俊美,有权有势,怕是京中万千少女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

    只是可惜,我们俩人自初见就是冤家对头,就像两只抢食的斗鸡,每每相见就精神抖擞,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九姨娘的这个算盘怕是落空了。

    第二天,我便气势汹汹地找狂石去算账,他好像是早就知道我的来意,没等我开口,就一本正经地向我讨要那块六姨娘交给我的烛龙令,一脸的严肃令我瞬间就把旧帐翻了过去。

    我曾经向狂石提及过这块令牌,因为在一次与他外出回到院子后,我发现自己屋子里有被人翻动的痕迹。我以为是轩儿几人在帮我整理房间,并未留心,只是在上锁的两个箱子里做了记号。

    两天过后,那个箱子又明显被人打开过,然后很用心地还原了。显而易见,贼人并不死心,仍然在四处寻找那块玉牌的下落。

    我问过惠儿几人,都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进出我的房间,府里已经加强了守卫,那人还能来去自如,可见身手委实不错。

    于是在前一日闲聊时,我就将这一发现告知了狂石。

    狂石说:“看来这块玉牌里面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对那贼人来说,极其重要。我担心,它会给你还有整个苏家带来什么祸端,不如就明着放出风声去,说那玉牌就在我的手里,让他们尽管放马过来,我就安心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就是。”

    我知道,狂石这是有意将危险引到自己身上,若是那些贼人得知了玉牌的下落,必然会不择手段地将它夺回去。那么,狂石无疑是惹火上身,将自己置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成为众矢之的。

    我心里自然感动,有些过意不去。感激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他一句话噎了回去。

    “你若是感激我,说什么以身相许的话,奉劝你还是算了,我还不至于饥饿到饥不择食的地步。”

    狂石说得倒是无比轻巧,但是他仍然十分慎重地找玉匠雕琢了几块一模一样的烛龙令,吩咐手下佩戴着在扬州城招摇过市,一是为了混淆贼人的视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二是为了揭开这烛龙令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可惜一连捉了两三个觊觎令牌的毛贼,严加审讯过后,却都没有斩获。

    而狂石闲暇时,则经常拿了那块令牌,翻来覆去地看,甚至尝试水浸,加温等诸多方法。

    他说:”苏青婳,你说你那日里寻来那块令牌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玥儿她又从来没有见过那块令牌,为什么看了一眼就能立刻发现是假的呢?“

    我抢在手里,也翻来覆去地看,并且模仿着玥儿那天的样子,仰起头来端详,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也仅仅只是身份的象征而已,最终只得作罢。

    我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请求父亲委托织染坊里的师傅研制一种叫做“鲛绡”的织物。

    鲛绡原本只是传说中南海鲛人织就的薄纱,我曾在南朝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卷上看到过,“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我觉得若是能够得鲛绡做服装,对抗蛊毒人时穿着,可防止蛊毒通过血液扩散蔓延,就不用束手束脚,投鼠忌器了。

    无意中与父亲提起此事,父亲说鲛绡珍贵,万金难求,但是苏家师傅织造手艺精湛,独树一帜,在油布的制作方法基础上,利用现有织锦原材料,经过特殊工艺浸泡,能够发明出前所未有的防水布匹也不一定。

    油布防水,但是里面浸刷过熟桐油,所以易燃。狂石说这在对敌时属于大忌,不可取,在新布料的制作方法上只能令僻蹊径。我与父亲皆一五一十地说了。

    父亲很快就从中发现了商机,觉得这种布料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用途也很广泛,因此投入了极大的心思,叮嘱织锦师傅夜以继日地研究。

    几日后,我收到了师傅自云雾山写给我的信,这次倒是少了很多感伤,几乎整封信,都是在同我谈论蛊毒的事情。

    师傅识得那蛊毒的名字,叫做“跗骨”,倒是果真形象,那蛊毒可不就是如同跗骨之蛆一般令人恶心生厌,而又无法摆脱,无可奈何么?

    但是师傅也不懂得解蛊之法。她善于解毒,却唯独没有涉足过蛊,也只是当年同苗族蛊师相互切磋时,有过耳闻。

    她对此极是重视,说此蛊毒危害太大,被有心人用来控制他人,简直灭绝人性,天理难容。因此在信里叮嘱我在未寻到解蛊方法之前,务必要想办法控制它的蔓延,以免累及太多无辜。

    师傅说她识得一位苗疆使蛊老者,她对于这种蛊毒的所有认知就是来源于他。只是已经十几年未通信息,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健在。师傅愿意亲自去一趟苗疆,向老者探寻解蛊之方,即日便启程。

    她粗略计算了一下行程,川贵偏远,道路崎岖难行,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为我主持及笄之礼。这蛊毒事关人命,情况急迫,非同小可,希望我莫要怪她食言。

    最后,师傅一再叮咛我,她送我的那枚玉簪,进京后记得一定要收好,尽量莫在人前显摆。

    我自是不懂师傅最后一句话的用意,因为那簪子虽然看起来玉质极佳,还算名贵,但是师傅一向不爱这些身外之物,从未这样叮嘱过我。不过那簪子是我师傅提前送我的及笄礼物,自然不用她叮嘱,我也会珍之爱之,视若心肝的。

    进京的日子,逐渐临近,母亲的身子在悉心调养之下,气色恢复了不少。她开始问起我们的进京事宜,教导我和青青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关于进京的随行丫头,母亲征询我们的意见,她的意思是想为我们一人寻一个有经验的嬷嬷。毕竟年纪大了,精于世故,遇到事情也有个分寸,至于随身的丫头,带两人贴身伺候着也就是了。

    青青乖巧,一切都愿意听从母亲的安排,我自己倒是舍不得院子里的几个丫头,虽然相处时日不多,但是好歹也算得曾经同甘共苦了,谁也不愿割舍。

    最后回了院子,叫几个人到近前商量。小样儿是哭天抹泪地,紧揪住我的袖子不松手,坚决要跟我一同进京。

    惠儿身世同小样儿一样可怜,父母双亡,在扬州城里也没个依靠和留恋,随遇而安。

    最能干的丫头轩儿,我却做主,让她留了下来。她毕竟是府里的家生子,父母都在府里当差,怎么舍得她离开身边。

    兰儿家里也有亲人,我原本也是有意让她留在府里。没想到,她竟然也极其坚决地要求留在我身边,舍不得我们几人。

    我就向母亲求了个人情,定下了惠儿,兰儿与小样儿陪同我一起进京。

    父亲挑了一个日子,将大哥,还有三哥青卫,青茗都叫了回来,设下家宴,为我和青青送行。

    大哥听母亲说起过事情始末,知道那日里是错怪了我,对于自己的鲁莽亲自向我道歉,并且极其诚恳地感谢这些时日里,我对母亲的照顾。

    虽然我与大哥并不亲近,而且因为那日的误会有了嫌隙,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很有大哥风范,磊落坦荡,并不像其他豪门权贵家中的嫡子那般傲气凌人,将自己庶出的弟妹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百般欺辱。

    嫡姐青城也接到了口信,特意赶回家里,一是探望母亲身体,第二,便是给我和青青一人备了一份厚礼。尤其是送给我的那一份,不仅名贵,而且格外废了心思的,说是见面礼与送行礼一并送了。我知道,这必然是她府上的意思,消息灵通,闻听苏家送我进京的用意,未雨绸缪。

    三哥青卫也是我第一次见,果然书生气十足,咬文嚼字,透着一股酸腐和文人的清高。他对于我的粗陋有些不屑一顾。我以前听轩儿说起过,青卫是个书痴,学识倒是渊博,就是不太会变通。而且笃信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生意人有些不屑,也委实不是做生意的料。这也是父亲有意让他进京为官的另一个原因。

    府里的几位姐妹弟兄,除了清浅与远嫁守寡的青洛,我大多都认识了。大家济济一堂,觥筹交错,虽然暗里也有风起云涌,但是表面看起来还是兄友弟恭,一派和乐。

    我觉得母亲对于儿女的教养还是极为成功的。最起码,府里的姐妹弟兄们并无其他人家那般嚣张跋扈,恃宠而骄的浪荡模样,对于家人都是彬彬有礼,遵循仁孝,表面来看极其和善,其乐融融的。

    竟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心里平白生出一丝不舍和对于家的留恋。

    终于,要远离江南,远离这个泼墨如烟,清秀婉约的扬州城,前途未卜,吉凶难测。

    忐忑。

第一章金蝉脱壳() 
离开扬州城,进京的那一日,又是一个阴雨天气,清泠泠的雨缠绵了一夜,自晨起就笼罩了远近的青石小巷,缥缈如烟,氤氲着湿润的深沉。

    一大早就被从床上拉起来,跟在母亲身后,到祠堂里磕头,敬香,一番繁琐的仪式下来,我已经是头晕眼花,对于府里人堆着笑脸的应酬客套实在应付得疲惫,尤其是她们那一脸夸张的依依不舍,我更是懒得敷衍。

    青青拉着祖母和四姨娘她们的手。依依不舍,哭得就像那日的连绵阴雨。

    我在府里仅仅不过是生活了月余时日,除了九姨娘,委实没有什么好牵绊的。她自始至终都是在强颜欢笑,却一次又一次地背转过身子擦眼角,再扭过脸来时,眼睛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