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59章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59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提出意见,说不习惯光屁股睡觉。张二苟怪笑道:“光屁股怎么了?这是新兵营的规定,谁不服谁挨揍。再说了,这间屋子里都是大男人,每人都有一个那玩意,谁看了谁也占不了便宜。”

    此时**部队对逃兵问题采取的是连坐法,如果有新兵逃跑又没有抓回来,带兵的班长要挨军棍,排长要被罚薪水,连长受上峰批评,如果逃跑的人过多,连长排长还会被免职。

    李青林知道这是班长们怕新兵逃跑,所以没收了新兵的裤子。没有了裤子,新兵逃跑也只能光着屁股;而光屁股的人即使出了军营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走大路,那逃兵们想逃也逃不远,老兵们很快就能将逃兵抓回来。

    新兵住的简易房其实就是板皮钉成墙,上面盖上茅草的大棚子。房子四面透风,在这炎热夏季也还算得上凉爽,但是四面透风的墙壁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蚊子成群结队来吸血。

    这块空地边有水塘,也有小树林,因此蚊子特别多。灯一灭,数也数不清的蚊子便“嗡嗡”作响,只要有裸露的皮肤便紧叮不放,直到喝饱一肚子血为止。一时间,宿舍里“噼里啪啦”打蚊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无人能够睡得着。

    好在三个老兵班长早有准备,他们弄来一些半干半湿的草,加上些桃树枝、大蒜叶、辣椒棵,再用火点着。半干半湿的草堆很快冒出浓烟,浓烟一开始很呛人,三四十条汉子被熏得又咳嗽又打喷嚏,但是蚊子也被熏跑了。草堆烧了一会,冒出来的烟就少了,屋里的人也习惯了烟味,由于这几天太过劳累,新兵们很快就安然入睡了。

    新兵宿舍里照例是没有厕所的,有人在屋子中央放下一个大粪桶,关上门以后,新兵们大小便就在粪桶里解决。

    鼻子闻着呛人的熏蚊烟,耳朵里不时听着“稀里哗啦”小便声,李青林也进入了梦乡。

    ;

    

第一一二章 战云再起12() 
第二天一早,李青林被一泡尿憋醒,他爬起身到尿桶边尿完了长长的一泡尿。

    屋子里的人都还在酣睡,三四十个赤身**的汉子睡姿各异,但是年轻男子自然的晨起让所有人的胯下物件都直挺挺地指向天空。李青林心中暗笑,现在大家都一样,全部成了“鸟人”一族了。

    过了一小会,有军号吹响。三个班长立刻起身,他们开了大门,边发裤子边吆喝道:“起床号响了,别睡了,快点起床!都快点起床!”

    新兵们闹闹哄哄起床穿衣起床,再一窝蜂的小便、洗漱。乱哄哄弄好这一切,新兵们再由班长带队,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到操场上去出操。

    现在大概也就六点来钟,一队队新兵被带了过来,操场上很快就聚集了所有的新兵。在带队班长们的约束下,新兵们老老实实站在队列里,一千多人的队伍里鸦雀无声。

    操场边有个旗杆,今天早上有风,旗杆上青天白日旗猎猎作响。旗杆下有个高高的土台子。不一会儿,值星军官宣布,补充团的熊团长给新兵兄弟训话,接着一个中校走上了土台子。

    中校就是熊团长,这熊团长姓熊,可本人长得瘦小干枯,一点也配不上他的姓。熊团长首先向新兵们敬了个军礼,然后开始训话。

    这熊团长是个武人,身体虽然瘦小干枯,但是声音很是洪亮。他从国家形势开始,将三民主义、总裁训示、第十师辉煌历程说了个遍,最后要求新兵们以国家、民族、主义为己任,要精诚团结、刻苦训练,练成之后将奔赴抗日前线,为国家为民族杀敌立功。

    熊团长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多小时,并且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这些刚刚从田地里被征来、抓来的新兵们就有些站不住了,有人开始东张西望,有人开始懒懒散散乱扭身子。这时班长们开始行动了,他们手拿皮带,谁不老实就暗地里来上一下。在班长们的弹压下,新兵们总算听完了熊团长的讲话。

    听完训话,新兵们又被带回军营,早饭开始了。

    今天的伙食比昨天晚上好得多,有掺着玉米面的大馒头,还有小米粥,每人还有一勺咸菜下饭。新兵们依然充分发扬白吃干饭的精神,一大筐馒头和一大桶小米粥一眨眼的功夫就干光了,连李青林都吃得直打饱嗝。

    等空的馒头筐和木桶被抬走时,李青林竟然还看到有的新兵似乎还没吃饱。他们抹着嘴,眼睛东张西望,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如果此时还有食物,他们似乎还能干下几个大馒头。

    张二苟骂道:“你们这些吃货,吃了这么多还想吃。都给老子听好了,等会在训练场上都给老子机灵点,谁要是敢捣蛋,老子手里的皮带可不是吃素的。”

    刚吃完了饭,新兵们又被带到了训练场。训练场上用石灰画成了一个个区块,每个连队都在指定的区块内训练。

    和李青林大学军训差不多,**新兵训练也是从军姿、队列开始。对于李青林这样有文化并且经过大学生军训的人来说,这些站姿和队列实在算不上什么,而对于那些刚从地里被拉来的农民来说,这就是个大难题。

    首先,他们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叫“左”、什么叫“右”,班长们喊“向左转”、“向右转”他们就听不懂,只好在队列里乱转。最为可笑的是,一次张二苟喊“向后转”,队伍里有几个家伙“噔噔噔”往后退了好几步,最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张二苟喊了一个多小时口令,新兵三连三排一班还是连“向左转”、“向右转”都没练好。张二苟拿着皮带劈头盖脸挥向练不好的新兵,他边打边骂:“你们这些吃货,都是猪,只会吃吃吃。今天谁练不会向左向右转,中午就没饭吃!”

    李青林忙拉住他,道:“班长,他们只知道顺手、反手,听不懂左、右,你跟他们好好说说左就是反手边,右就是顺手边,他们会学得快些。”

    张二苟想想说:“你说的很对啊,我当新兵的时候也是这么分左右的,那下边咱们就从顺手、反手开始教。”

    用反手、顺手来教新兵分左、右自然好理解,张二苟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让全班左转、右转、向后转亮得像模像样了。

    中午连长训练讲评的时候狠狠地表扬了张二苟一通,张二苟满脸红光,极为得意。事后张二苟拍着李青林的肩膀说:“还是读书人点子多,以后你要多出出主意,我亏待不了你。”

    吃完午饭,团部派人送来了新兵的胸章和臂章。李青林领到的是白边的士兵胸章,胸章背后印着“不怕死、不爱钱、爱国家、爱百姓”的字样,但是胸章上的名字竟然是李立功。李青林拿着胸章去找连长去改名字,没想到连长毫不在意地说:“不就是名字不一样么?送兵来的时候登记名单上就是李立功,现在花名册上也是李立功,你先将就着用吧,等下次换符号的时候连里向上报了再改吧。”

    李青林碰了一鼻子灰,他只好灰溜溜地回来,将写有李立功名字的符号缝在了左胸口袋上方。

    张二苟听说此事后,也不在意地说:“别说只是名字错了,还有许多人连籍贯都对不上呢,以后有机会再改回来就行了。”

    李青林在班里打听了一下,一班总共十三个士兵,除他之外还有四个连名字籍贯都对不上的,原来这些人都是顶替别人来当兵的,怪不得连长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一天比一天紧,伙食也一天比一天好。

    队列训练已经不是重点,新兵们很快就领到了步枪、刺刀等。第十师果然是**精锐部队,**精锐就是牛,士兵领到的虽然是一线部队换下来的旧枪,但它是中正式步枪,而且人手一支;老兵们还说在一线部队,每个班还配有捷克式轻机枪一挺。要知道此时许多地方军队连枪都配不齐,象二十九军这样的原西北军队伍,甚至很多士兵还只有一把大刀。像目前第十师新兵营人手一支中正式的队伍如果放在地方军队,那绝对是主力的待遇。

    新兵们领了枪以后,班长们匆匆忙忙教士兵们怎么用枪,也是从步枪的分解、结合及保养开始训练。

    中正式是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毛瑟步枪的仿制品,三八式采用的是改进了毛瑟步枪的后拉旋转式枪机,虽然中正式和三八式的构造有一点点不同,但是师出同门,大同小异。

    李青林不仅对步枪很熟悉,而且还用三八式打死过土匪,李狗剩、小六子二人也在李万财家里训练过怎么使用步枪,当他们三人熟练地分解再结合好中正式后,就被告知这一关通过。

    ;

    

第一一三章 战云再起13() 
训练时间很紧,新兵们稍微能够自主分解、结合和保养步枪以后,老兵们立刻组织新兵进行射击、投弹训练。和其他的训练一样,新兵们稍微熟悉了射击和投掷手榴弹的要领后,老兵们马上带着他们上了靶场实弹射击。

    所谓的靶场也就是一个小山坡下的一大块空地,离射击位置一百米处挂着一排装满石灰的铁皮桶,那就是射击靶子。

    这次李青林被挑选出来做射击示范,因为小六子和李狗剩早就将李青林打土匪的事迹到处宣扬,甚至吹嘘说李青林以一敌百,打死了几十个拿枪的悍匪。

    三个老兵班长当然都会打枪,但是除了张二苟在江西剿共时趴在战壕里打过几枪,其他的人都是在靶场上打的。就是张二苟在战场上也仅仅是打枪,至于打没打到人,张二苟不敢确定。

    李青林参加过打死土匪的实战,张二苟让李青林给其他新兵射击示范。

    大学时李青林经过军训,重生后不仅能熟练地分解组装枪支,而且熟读《步兵操典》,单兵素质可能比这些老兵还标准。随着张二苟“卧倒、装弹、据枪、瞄准、射击”的口令声,李青林动作自然而标准,卧倒、装弹、据枪、、瞄准、射击几个动作一气呵成。

    “啪、啪”五声枪响,石灰桶冒了五次白烟。五发全中,新兵们不禁拍手称好,连张二苟都激动地拍手叫好。

    张二苟这次分了一半人让李青林手把手教射击,自己再训练另一半人。有了李青林的帮忙,新兵三连三排一班第一个通过了射击训练。

    虽然第十师是**精锐,可是新兵训练用的子弹只有区区二十五发。就是这新兵训练的二十五发子弹,在地方军队里也是天文数字,他们的新兵上战场之前能打十发子弹就算是很幸运了。

    **新兵射击及格的标准其实很低,他们并不是射击人形胸靶,而就是打那个大铁桶。新兵一次射击五发子弹,能打中一百米外大铁桶三次就算合格。百米外的那个大铁桶比水桶小不了多少,只要稍微掌握好射击技巧,想打不中都难。

    李青林他们班虽然都通过了射击训练,但每人都只打了十五发子弹,其余的子弹都被张二苟藏了起来。

    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新兵们多打几次枪,以后在战场上杀敌就会多些,生存下来的机会也会更大。李青林悄悄问张二苟为什么不让新兵再打了,张二苟悄声地说:“合格了就行了,多的子弹咱们换点酒喝。”

    张二苟时候果然将子弹在黑市上悄悄卖了,得了钱以后和李青林喝了好几场酒。

    接下来就是手榴弹训练、刺杀训练等等,这些对于李青林来说都不在话下。第十师作为精锐部队,派来的班长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训练虽然仓促,但是还算规范,因此今年新兵训练破天荒的没有出现走火误伤的情况。

    由于李青林识文断字,在新兵营里就是个秀才,李青林本人也很和气,也是出身农家,因此士兵们都喜欢和他交流,再加上小六子他们为他吹嘘,这一来而去,李青林竟隐隐成了新兵的核心,有时候李青林说的话竟然比班长们都好使。

    自从进了新兵营,李青林这些新兵就没出过营门,也不允许给家里写信。见新兵训练如此紧急,李青林总觉得是原因的,或许部队很快就要被派往战场。

    果然在八月七日传来消息,日军第五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一部以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酒井旅团一部共计两万余人,在南口向汤恩伯的十三军发起攻击。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发动猛攻,第十三军官兵英勇还击,战斗极为激烈。

    八月八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历数日阀罪恶,文中说:“自九一八以后,我们愈忍耐退让,他们愈凶横压迫,得寸进尺了无止境。到了今日,我们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了。……因此我们大家必须同心合力,死命相拼,要万众一心的拼到底。”

    八月十日,刚刚学会打枪、扔手榴弹的新兵们被一批批接走,匆匆忙忙补充进第十师的一线部队。李青林被编进第十师、第二十八旅、第五十七团、第二营第四连、第三排、第二班,小六子和李狗剩被编进三排一班。三排二班是张二苟的老部队,张二苟因为这次训练有功,被提拔为三排三班的上士班长。

    八月十一日,第十师被紧急带往石门火车站,登上北上的列车。

    第十四军被蒋介石调往北方,为的就是去救援正在京西南口、居庸关一带苦撑危局的汤恩伯的第十三军。

    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占领了平津地区,为了迅速打垮中国抗日的力量,实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军沿着平汉、津浦、平绥三条铁路大举进攻。日军原计划主力沿平汉、津浦路进攻,而平绥路方向只是牵制战场。但是由于此一方向中国布有重兵,随时可以威胁平津和东北的日军,并可能从侧翼威胁平汉路方向的日军,因此关东军一再要求先行平绥路作战。

    早在日本占领平津地区以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部就做出判断,日军必将先行打通平绥路,这样将与关外东条英机的察哈尔派遣军连成一片,察哈尔、热河、冀北、内蒙将落入日寇之手,作为“华北锁钥”的山西将岌岌可危。

    七月中旬,蒋介石就指示汤恩伯:平绥路南的居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