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223章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223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大胡子笑道:“你后来听到的连续爆炸声不完全是地雷爆炸的声音,其实是地雷再加上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我们的所谓地雷也就是黑火药做的,杀伤的威力较小,钱多贵他们教了我们一手,那就是在地雷上边绑上手榴弹,地雷引爆了,手榴弹飞上了天,手榴弹空爆的杀伤力更大啊。”

    李青林笑道:“你们还真有办法啊。”

    刘政洪道:“谁不想用好武器啊,可咱们有吗?我们这不是被逼无奈么。其实啊,就算是地雷没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拼刺刀也要将他们打回去。”

    这次连梁希贤也感慨了:“想不到你们八路条件这么艰苦,装备这么差,可就在这种条件下还能打胜仗,佩服,佩服啊”

    吃过了中饭,在周友根等人的护送之下,李青林辞别了刘政洪,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回到了清河。。。。

    更多到,地址

    

四三一章 铁路沿线1() 
四三一章铁路沿线1

    回到了清河,李青林立即命令两个参谋将此次八路军的作战经过写一个报告,他想将这次经典伏击战记录下来并当做部队军官训练班的教材。

    其实梁希贤早就布置参谋们写一个报告,不过作为政工人员,他的重点着眼于八路军根据地政权的建设、军队和民众的关系、情报的来源以及情报系统的建设、八路军的作战特点以及八路军根据地的发展形势等。

    几天以后,这两份报告写了出来并送到了李青林的案头。梁希贤所需要的报告包含了八路军南安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文章里面的内容很具体,甚至还有比较确切的数据,李青林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梁希贤他们不仅仅只通过这一次调查得到了这些情报,他们应该安插人员刺探八路军的情报很久了。

    在报告的结尾部分,梁希贤他们做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八路军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其成员坚强乐观,并且在地方上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如果不加以限制,其未来发展的势头将不可阻挡。

    李青林所需要的八路军伏击作战的经过写得也很具体生动,这关键得益于写报告的两个参谋亲身参加了战斗。

    对于那份军事情报,李青林到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像这样一份报告,只要李青林口述经过,韩济中他们写出来可能更出色一些,李青林最为关心的倒是梁希贤所需要的那份报告。通过仔细研读那份报告,李青林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了六个大字,那就是防共、限共、**。

    梁希贤的报告很长,不能通过电报发送给战区,因此需要安排人专程送过去。吴城经过这一段时间排毒和调养,现在身体状况大有起色,但是还是很虚弱,因此也需要送到后方去休养,李青林通过电报请示战区同意之后,决定安排专人护送吴城到大后方去疗养。

    护送一个虚弱的病人以及送一份重要情报,那自然需要派一组精悍的人马护送,这样才能保证沿途的安全,这时,李青林想到了父母、姜美枝和孩子们,于是决定让他们随这支小队伍一起去西安。以李青林对李万全的了解,他知道李万全绝对不愿意离家别土,因此李青林亲自回了一趟小小李庄。

    日伪这一段时间所搞的所谓“治安肃正”工作抓得很紧,在沦陷区内,各乡、镇、村都设立了所谓治安维持会等汉奸政权,各村还组织了护村队、保安队等汉奸武装,还有一些汉奸耳目遍布各地,因此日伪在沦陷区内的控制能力确实比以前大为增强。

    为了安全起见,李青林这趟回家穿了便装,身边带了丁狗蛋和其他两个卫兵,并且绕了很大的一段弯路,等他回到小李庄的时候都已经晚上九点了。

    李青林的突然归来,让李万全和刘秀珍很是意外和高兴。儿子回来了,刘秀珍自然张罗着要烧饭,不过李青林拦住了他,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在今天晚上做出决定。

    李青林让父母坐了下来,并很将自己想将他们送到大后方的想法说了一遍,李万全也没有立刻作决定,而是马上跑到李万祥家,将李万祥夫妻两喊了过来,当然卫三丫也跟了过来。

    刘秀珍没有烧饭,并不代表李青林他们没得吃的,在出发之前李青林他们就预计到此行必定难走,因此炊事班准备了干粮,丁狗蛋他们买了一些油炸花生米之类的下酒菜,并且还带上了一些缴获的日本罐头。

    干粮和罐头很快就被摆上了桌,这时候李万祥他们也来了。丁狗蛋带着卫兵们啃着干粮,李青林他们围坐在桌子边喝酒,同时谈起将家人全部迁往西安的事情来。

    卫三丫和刘秀珍她们倒是没意见,因为鬼子最近的据点就在长胜镇,实实在在的威胁就在身边,因此她们很愿意到西安去,但是李万祥和李万全极力反对,他们提出来的理由就是马上就是秋收了,地里的庄稼如果没人收,那就好了外人。

    李青林问李万全:“咱家今年秋收能收多少粮食?”

    李万全有些骄傲地说道:“咱家不算红薯那块的,今年还是种了十五亩玉米,今年每亩玉米能打……”

    李青林马上打断他的话头,道:“今年算是风调雨顺,我知道能丰收,但是你们知道美枝那个染坊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吗?”

    李万全瘪瘪嘴,道:“不就是一个小染坊吗?那还能挣多少钱?”

    李青林道:“别小看这个染坊,它一个月的利润就是咱们两家全年的收入呢。”

    听李青林这么说,李万全和李万祥惊讶得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李青林又加了把火,道:“这还是请了不少师傅和工人之后的,要是咱家里的人在里边干活,赚的钱更多呢。”

    “工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李万祥问道。

    其实李青林现在也不知道工人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他参考了一下西安那个公交车学徒的工资,于是答道:“一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不少于两袋白面,你们到了西安之后也别愁没事干,你们都可以进染坊干活呢。实在不行的话,你们也可以在当地租地种啊。”

    听说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两袋白面,李万祥和李万全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并且都有些心动了。

    在豫北地区,因为目前的种植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种植的都是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很小,因此白面是上好的粮食,一般农家只有在丰收之年过年过节之时才能吃上白面。

    李万祥还是有些舍不得,嚅嚅道:“秋收马上就要到了,这地里的粮食眼看这就要到手了,咱们这一走,还不知道好了哪一家呢。”

    李青林大手一挥,道:“你们要是实在舍不得粮食,那我们支队就全部买下了,等秋收以后,我们队伍上按照实际收成给你们粮食钱,这总可以了吧?”

    李万全连连点头道:“这感情好,这感情好。”

    李万祥紧接着说道:“今年秋收你们可以花钱买粮,可明年开春以后谁来种地呢?”

    刘秀珍这次很不客气地顶了过去:“你们这两个大老爷们就是鼠目寸光,不就是那几亩旱地么?你们一年忙到头能挣几个钱?现在小鬼子也来到了长胜镇,美枝和孩子们整天提心吊胆的,这日子还能过下去么?”

    刘二花也说道:“就是啊,咱庄户人过日子,不就是图的一个太太平平么?这小鬼子和汉奸伪军三天两头就往乡下跑,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祸害咱们小李庄了,咱们现在有好地方可去,干嘛非得在这个地方困死?”

    李青林大手一挥,道:“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今晚就走。你们明天收拾好必要的东西,我留两个弟兄明天送你们到清河。我看这几亩地你们还是转给别人家种吧,只要人家不荒废了就行。”

    李万祥他们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李青林断然道:“这件事就别再争了,我看就这么定了,你们走也得走,不想走也得走。”

    李青林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拿起盘子里的干粮猛啃起来。

    李青林在军队里这么几年,枪林弹雨中倒是积累了一些杀气,当他沉下脸来的时候,确实还是很有些官威的,李万祥和李万全虽说是他的长辈,李青林现在讲了硬话,他们竟然被李青林的气势压倒,再也不敢说不走的话了。

    吃过了饭也说完了事,时间已经接近了十二点,李青林对李万祥和李万全吩咐了几句之后立刻带上丁狗蛋骑上马往回赶。因为日伪现在搞的治安肃正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有一些家伙已经成了日伪的暗探耳目,大家谁也不知道哪个家伙已经成了日伪的耳目,象李青林这个第九支队司令这么重要的人物来到了万安,这个消息一旦被日伪得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李青林必须连夜脱离危险地带。

    进了家门以后,李青林一直在和李万全和李万祥他们说话,因此到最后都没机会和姜美枝说上话。李青林上马的时候,见姜美枝站在那里怏怏不乐,于是对姜美枝道:“美枝,你明天把孩子们都带好,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的话,明天咱们就能在清河见面了。”

    姜美枝不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李青林进门之后一直没正眼看她,她自己觉得有些失落而已,现在见李青林对她说话,她的心情立马就好了起来,于是柔声道:“你放心吧,孩子我会看好的。”

    李青林连夜赶回了清河,两个李家这一夜也没闲着,他们连夜就收拾好细软行李,家里的农具和家伙事都收拾好。李万全和李万祥共同商定,家里的地明年全部委托给周家和钱家去耕种,租钱任由他们随便给,只要保证这些地不荒废了就行。

    第二天一大早,李万祥和李万全就找来钱家和周家主事之人,将自己的田地和房屋委托给两家照看,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在两个身着便装的卫兵护送之下,两个李家的人带着大小包袱,抱着孩子立刻赶往清河。

    ps:这一段时间更新有些慢,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开年以后单位的事情实在是太多,码字的时间被占用了;其二是目前遇到了瓶颈,思路也有些乱了。有些大大喜欢看爽文,作者曾经一度想改一下,现在经过这一段时间反复斟酌,我还是决定按照以前的思路继续往下写。。。。

    更多到,地址

    

四三二章 铁路沿线2() 
四三二章铁路沿线2

    李青林连夜赶回清河之后,清河方面也在做准备。护送小组的成员很快就选定,吴城的个人物品也收拾好了,梁希贤的人也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李青林的家人了。因为有两个卫兵带路,李万全他们也很安全地到达了清河。

    李万全他们依然是绕路而行,因为主要靠步行,他们到达清河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李青林早早就在大路边等着,夕阳之中,李青林老远就看见一行人背着大包小包挑着担子走了过来。

    等他们走到近处一看,李青林又好气又好笑。只见李万全他们背着被子,担子里还有粮食,甚至还有铁锅锅铲砂锅什么的。

    李青林接过刘秀珍肩上的担子,埋怨道:“你们这些人还真的有力气,这些东西能值几个钱?值得你们花这么大的气力挑这么长的路么?”

    刘秀珍拉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道:“儿啊,破家值万贯,别看这些零零碎碎,当初买来的时候可是花了不少钱呢。”

    李青林道:“还值万贯?就你们这些东西,一百个大洋能买的下来了?值得你们这么远挑过来?”

    刘二花在一边道:“青林啊,这可不是还钱多少的问题。咱们庄户人没多少钱,买一件东西可是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好多东西和咱们有感情呢。”

    李青林想了一想,豫北地区民众贫穷,这些东西不一定能值多少钱,但是都是他们精挑细选而买来,并且使用了很长时间,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感情,不过这些东西如果带在身上确实耽误行程,于是说道:“算了算,带来就带来了吧,不过明天你们就要启程,这么远的路就不要带上了。这些东西全丢下来,我给你们钱,你们到了西安买新的。”

    刘秀珍有些可惜道:“这么好的东西都不能带走?”

    李青林正色道:“你们知道此行有多远吗?路上有哪些危险吗?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咱们不能因为带了这些累赘而影响安全,都丢下吧。”

    晚饭就是在李青林的住所里吃的,晚上自然是卫三丫留下来和李青林住在一起。

    卫三丫又生了一个儿子,还在吃奶的儿子自然由卫三丫带着,晚上是和夫妻俩谁在个炕上的。

    卫三丫虽然也才二十来岁,生过两个孩子的卫三丫现在很是丰腴,久已未接触女人的李青林眼红心热,早就急吼吼的等不及了。

    好不容易等卫三丫喂好了孩子并哄他睡着了,李青林一个饿虎扑食就将卫三丫压倒在炕上。卫三丫急道:“你急啥啊,还没洗呢。”

    李青林喘着粗气道:“来不及了,等会再洗吧。”

    干柴遇到了烈火,那自然是轰轰烈烈就燃烧了起来。一番**之后,李青林躺倒在卫三丫身边,道:“可舒坦死了。”

    卫三丫捂着嘴窃窃笑道:“瞧你这点出息。”

    李青林笑道:“我怎么了?最起码我现在也是堂堂的**中校司令了,司令搞自己的老婆,谁敢说什么?”

    卫三丫下了炕,打来一盆温水洗了起来,洗着洗着,卫三丫小声道:“青林,要么我留下来不去西安?”

    李青林道:“步行,你们都必须去西安。现在鬼子和我们相持住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咱们今后就安全了。咱们家老的老小的小,你们一日不走,我一日就不安心。”

    见卫三丫低着头没说话,李青林安慰道:“你们就是到了西安,我也还是有机会去看你们啊,前几个月我不是就到西安学习了么?”

    卫三丫洗好了身子钻上了炕,她搂住李青林,小声道:“青林,你可要记住你的话,你一定要活着到西安去看我们啊,美枝肚子里的孩子还没见过你呢,还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