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春天开始,他们就在水治周边老百姓的庄稼地里随便放牧,周围一两里地的麦苗都给他们吃光了,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现在麦子收完了,鬼子们将骡马越放越远,我们侦察兵说他们出镇子有三四里地了。鬼子的工事里有重机枪,这么远的距离已经快出重机枪的射程了,并且每天赶着骡马出来的鬼子都是辎重运输兵,他们的战斗力不算是很强,咱们要是想想办法将这些骡马夺过来,这不就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吗?”
听完董昭的介绍,李青林觉得这绝对是个好机会,于是问道:“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董昭很有信心道:“我让咱们的骑兵连续十来天监视这个情况,他们每天大概在九点来钟就出来,时间很固定;骡马每次都由三十来个鬼子兵牵着出来,人数也很固定;他们欺负老百姓欺负惯了,出来的时候枪都放在骡马背上,他们自己在一边嬉闹,警惕性也很差。如果咱们好好埋伏一下,我看很容易就能得手的。”
李青林点了点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咱们**一票。”
董昭看了看李青林,道:“咱们这里离水治有这么远的距离,按照咱们以往的作战经验,对付这三十多个鬼子起码需要上百人,这么多人悄悄运动过去,还需要在庄稼地里隐蔽好,这就比较难。还有一点,战斗打响以后水治鬼子的重机枪肯定要射击,咱们是长途奔袭,手里只有轻机枪,火力上没办法压制敌人;如果咱们的人被鬼子重机枪压制在庄稼地里走不脱,镇子里的鬼子一旦出来增援,咱们的人就很难回来了。因此我认为咱们一击得手并不难,就是最后能全身而退比较难。”
李青林点头道:“你考虑得很周全,咱们不仅要消灭敌人,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这样吧,明天我们瞧瞧去看看地形,到时候再做决定。”
“是”董昭向李青林敬了个礼,走了。
“丁狗蛋,你赶快去找韩济中,让他给潘可为写封信,要求立刻将铁道破坏队派到豫北来。”李青林对丁狗蛋道。
“是”丁狗蛋敬了个礼,然后骑了一匹马急急忙忙往桑榆镇赶去。
办完了这些事,李青林想到吴城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于是拔腿往吴城的住处赶了过去。
刚到吴城住处的外边,李青林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这股中药味是从屋里传出来的,显然屋里正在煎制中药。在吴城屋子门口前的大路上,还倒着一些中药渣,看来解毒的中药已经让吴城服了一贴了。
进了屋里,屋子一角果然放着一个炭炉子,炉子上一个中药罐子正在咕咕嘟嘟响着,一个郎中模样的人守在炉子边,正照看着炉子上的中药。
见李青林进了屋子,郎中站起来就要行礼,李青林摆了摆手,道:“你忙你的,我就是来看看吴司令的。他今天怎么样?”
“吴司令今天早上服了我的一剂中药之后很见效,现在正躺着养神呢。”郎中答道。
“好好好医生,太谢谢你了”李青林边说着边往吴城的床边走去。
躺在床上的吴城已经被惊醒,他睁着眼睛看着李青林,眼眶里竟然充满了泪水。
李青林走上前去握住吴城的手,道:“吴司令,外边的事情我来办,你一门心思好好养病,等过段时间我们送你到大后方去好好休养。”
“谢谢了”看来这个郎中的解药还是很有效,吴城不仅清醒了过来,而且现在还能轻声说话了。
正在这时,一个士兵急匆匆赶了过来,这个士兵带来了梁希贤的口信,说是要请李司令去参加岳千绪和高正春的追悼会。
一个大队长被敌人的特务下毒致死,第九支队当然得开一个隆重的追悼会。梁希贤开这样的一个追悼会,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战友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是需要通过这一场追悼会向敌人传递一些重要讯息。
追悼会是在清河街上一处空地上开的,这块空地上有一处土台子,现在正好被当成了主席台。岳千绪和高正春的遗体已经被收敛在两具棺材里,这两具棺材摆放在追悼会的现场,在追悼会的另一边,已经服毒身亡的王奇松的尸体被倒吊在一个木架子上,任由人们丢石头、吐唾沫。
追悼会是由梁希贤主持的,悼词由刘昌达宣读,最后李青林还讲了话,其内容自然是回顾二位战友的生平事迹,说明其突然身亡的原因,最后自然是引出对日寇和汉奸的声讨。
岳千绪少校是第九支队来到豫北并且经过整编之后为抗战而死军衔最高的军官,他的这个追悼会自然是到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一次,除了军官们悉数参加之外,地方上的乡绅商户当然全部参加了。这些商户们带来了花圈挽幛,在将岳千绪二人棺木送上山的路途之上,一些百姓还自发摆上香案供品、燃起鞭炮为他们送行,二人也算是极尽哀荣。
参加追悼会的百姓很多,在挤挤挨挨的人群当中,李青林看见何春和另外一个女兵也夹杂在人群里边,在她们的的中间,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个子不高,长着一张圆脸,人不算漂亮,看上去很不起眼。
李青林知道这个女孩子肯定就是那个刘云生,于是多看了她几眼。没想到何春似乎动了怒,她狠狠地瞪了李青林几眼。
李青林看到了何春不友好的目光,心里又开始郁闷起来。。。。
更多到,地址
四一五章 再战豫北6()
四一五章再战豫北6
为了赶上日军放马吃庄稼的时间,李青林和董昭大半夜就出发了。从桑榆镇到水治最好走的路当然是大路,但是出了三大队的防区就是日伪的控制区,大路的沿途都有敌人的据点,李青林和董昭摸黑走的是小路。
从桑榆镇出发开始,马春长就一直陪在二人的身边。韩济中所掌握的军事侦察班自成立之后做了不少的工作,在自己的控制区当然是很安全,即使是在敌占区的乡村,他们也发展了不少下线,因此一路之上在每个村子的路口上都有人提着灯笼接应,李青林和董昭很顺利就到达了水治的外围,李青林一行人隐藏在一处小树林子里等待着敌人出现。
夏天天亮很早,东边渐渐亮了起来,大地上的景物慢慢露出了真容。太阳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附近的农村开始有了动静,农家养的家禽被放了出来,它们争先恐后冲到原野上来寻找食物,一些农户家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炊烟,农妇们开始在准备一家人的早饭了。
“滴……哒滴滴……”,远处的一个村子里突然传出一阵军号声,听号音判断,这是伪军的起床号,因为距离很远,军号的声音传到这里已经很小了。
“怎么回事?这附近还有伪军驻扎?”李青林吃了一惊。
董昭“嘿嘿”笑道:“鬼子都住在镇子里,那个村子里只有有一个连的伪军常驻。”
李青林用手点着董昭,道:“好你个董昭,你怕我不同意你冒险,昨天故意没交代这个情况吧?”
董昭有点不好意思,道:“伪军算什么啊,都是豆腐做的,一打就散。”
李青林很严肃地说道:“董昭,你可别小看了伪军。这些伪军最会见风使舵,别看他们平时一副吊死鬼的样子,要是鬼子们占了上风,他们打起咱们来比鬼子还积极些呢。”
“知道,知道。”董昭连忙道:“这不是难度加大了么,所以只好请你来给咱们骑兵中队拿主意来了。”
正说话间,那边又有军号声响起,原来是集合号,伪军们大概要进行操练了。
以前的伪军被鬼子命名为“华北剿共军”,俗称“皇协军”,是由日本军部提供弹药给养。因为负担过大,目前的伪军已经划归在北平的伪临时政府下设的“管理全国治安事务”的“治安部”管理,因此也叫“治安军”,俗称还是“皇协军”,其弹药粮饷也由伪政权供给,但是训练和指挥权完全掌握在日本军事顾问的手里。
对于这些拿枪的民族败类,鬼子还是寄予了厚望,为了提高皇协军军官的水平,日伪还在通县成立了一个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官;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鬼子顾问对于伪军部队的训练抓得很紧,这清早出操是全体伪军都要参加的。
李青林拿起望远镜向那边观察了起来,只见远处那群伪军正围着一个空地在跑圈。李青林端着望远镜看了一会,笑道:“这些家伙真不成器,随便跑了几步就有人掉队了,队伍也乱了。”
董昭在一边趁势说道:“所以我说他们都是属豆腐的嘛……”
李青林瞪了他一眼,董昭下半句再也不敢说出来了。
等待的时间是最漫长的,李青林他们吃了带来的饼子,喝了带来的水,又等了好久才等到了上午九点多钟。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天上一丝云也没有,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大地上,气温迅速升了起来,小树林里特别闷热,汗水不断冒出来,将身上的军衣都湿透了。
就在这时,从水治镇里冲出来一群骑着骡马的鬼子兵,他们果然如期而至。骡马出了水治两里来地就停了下来,鬼子兵们果然将这些牲口放到了老百姓的庄稼地里。
这群鬼子兵大概嚣张惯了,警惕性果然很低,他们将骡马放到了庄稼地以后就不太去管它们了,而是任由这些牲畜随意啃食百姓的庄稼。
天气很热,鬼子兵们将枪支弹药解了下来,有的挂在骡马身上,有的集中放在了一处,他们自己则躲在阴凉处吹牛打闹去了。一直等到这些牲畜吃饱了,这伙子鬼子兵才懒洋洋地套好骡马回到了镇子里。
“该死的鬼子”看着被鬼子骡马啃食得一片狼藉的庄稼地,李青林恨恨地骂道。
“谁说不是呢,这附近的老百姓都恨死了,可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啊。咱们要是将这伙鬼子打了,也算是为民除害了。”董昭道。
“咱们要是真打,需要在庄稼地里藏不少人,并且隐蔽的时间还很长,这里的老百姓会走漏风声吗?”李青林问道。
董昭答道:“老百姓高兴还来不及呢,他们怎么会将此事报告给鬼子?”
“得手以后的路线都看好了吗?会不会中途被敌人打了伏击?”李青林又问道。
董昭一挺胸脯,道:“这个绝对没问题,撤退的路线早就察看好了,即使半路上有一两个伪军把守的据点,那也是对咱们很友好的,到时候他们只会放空枪,不会真的出来打的。”
李青林笑道:“你们大概早就和本地百姓以及有关伪军通过气了吧?”
董昭抓了抓头,一指身边的马春长,笑道:“这都是侦察队的弟兄们的功劳。”
“干得不错”李青林表扬了马春长一句,接着又问董昭:“你觉得你们的困难在哪里?”
董昭一指水治镇镇门楼子,道:“门楼子上有鬼子的一挺重机枪,咱们要想办法干掉它,不然的话咱们可能要吃大亏。镇子的大门到时候还要火力封锁一段时间,以防止敌人的援兵从里面冲出来。”
接着他又一指远处的那个小村子,道:“那边还有一个中队的治安军,咱们必须派一股兵力将他们压制住。”
说到这里,董昭苦恼道:“伪军倒不怕,就是那挺重机枪要压制住,镇门口处也要火力封锁,咱们大队没有重机枪,迫击炮弹也没剩下几发,只怕到时候咱们很难压制住敌人。”
李青林笑了笑,道:“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咱们这次的侦察任务结束了,等回去后再想好办法吧。”。。。
更多到,地址
四一六章 再战豫北7()
四一六章再战豫北7
回程是按照预定撤退的路线走的,李青林沿途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然如同董昭所说的那样,道路的状况还不错,一路上也很平静。
一路之上,董昭还在不停地追问:“老大,咱们的火力问题怎么解决?”
“自己想”李青林总是这样简单回答他。
回到清河已经是傍晚时分,李青林他们正好赶上了晚饭时间。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来来往往的商户因为清河的安全而歇脚,桑榆镇的商户们基本都在清河开了分号,以前那些临时搭起的窝棚基本都已经换成了坚固的房屋,这一排房屋伫立在大路的两旁,整个清河看上去已经成了一处繁华之所在,当地的百姓也将这里戏称为“清河街”。
经过一天的车马劳累,李青林饿极了,晚餐吃的是菜饼子和白菜豆腐汤,李青林风卷残云一般一扫而空。
刚刚放下饭碗,打着饱嗝的李青林接到了何春送来的一份电文,这是潘可为打来的电报,内容是铁道破坏队将在近期回到豫北地区,请第九支队抽出兵力予以配合。
“你的面子还挺大的呀,连军统河南站你都能指挥的动啊。”何春在一边说道。
李青林笑了笑,道:“你说的也太夸张了,我哪里能指挥得了你们军统啊。潘可为是我的老相识了,现在大家都是为了打鬼子,他当然会给我一个面子了。”
“谦虚了不是?中统的梁希贤也很给你面子啊。”何春继续说道。
李青林道:“人家千里迢迢来到这豫北,为的不就是打鬼子吗?他不是给我面子,他是为了打鬼子才这么做的。”
说到这里,李青林用手一指南边,道:“其实啊,这都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南边的八路还有不少我的熟人,我准备过几天就和梁处长一起去看看呢。”
何春道:“八路虽然是咱们的友军,可大家都知道这是理论上的,你和他们交往可要小心点。”
李青林笑道:“我和他们只谈军事不谈政治,要是真需要谈政治,那不是还有梁处长这个专家么?”
何春嫣然一笑,道:“就知道你鬼点子多。”
李青林道:“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你马上拟一个通知,然后让传令兵连夜送到各大队中队,我明天上午要召开大队长、中队长会议。”
“这么急?是不是要打大仗了?”何春问道。
李青林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