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李青林的计划,摩天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基本处于桑榆镇、峡山沟和牛王寨的中心点,这里将成为三大队今后必须坚守的要点,甚至可以成为各部队之间的支撑点,因此此地必须建成坚固的工事。
摩天岭自然条件较好,老瘪嘴占据摩天岭时也只是依据地形建了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因此构建坚固工事的工作极为艰巨。因为剿匪工作基本结束,李青林依然将此难题扔给了韩济中和冯正等人。
韩济中和冯正不愧是军校生,对于**阵地战的防御工事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在二人的主持之下,直属中队和第十中队的几百号人,再加上李青林调来那些被俘的土匪,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抢工,摩天岭的防御工事已初具雏形。
完工后李青林带着各中队的中队长沿山走了一趟,将整个摩天岭的防御工事视察了一遍。只见摩天岭上各种石头建的地堡处处皆是,条条战壕都相通,什么直射、侧射、交叉、倒打火力点相互支援,重机枪阵地、迫击炮主阵地以及几处备用阵地设置很合理。
特别是山上还有几处天然岩洞,这些岩洞被建成了仓库、军营、弹药库,韩济中和冯正在这些洞口都修筑了一段坚固的石头墙。这堵墙一方面可以阻挡敌人的直射火力,另一方面当鬼子飞机投弹时,可以将炸弹的弹片和冲击波阻挡住。
这些石头墙还被掏出了射击孔,从而形成了坚固的火力点,只要在射击孔里架设一挺机枪,敌人想要冲进洞,那是十分困难的事。
为了提高摩天岭防御工事的预警能力,李青林还请来陈家寨的王乐善等人实地查看并提出改进意见,在王乐善等人的帮助之下,韩济中他们增加了一些报警和防御的暗机关。
工事完全建成以后,李青林让小六子、张二苟和大个子等人带兵对摩天岭进行了几次夜袭演练,他们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经过近乎实战的检验之后,小六子他们对摩天岭的工事极为推崇,他们回去以后也仿照此工事对牛王寨和峡山沟的工事进行了改造。
李青林剿灭土匪,还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好逸恶劳是土匪的本性,摩天岭的土匪们将从各地抢劫而来的粮食、金银首饰、布匹山货等全部藏在山洞里,为了能天天吃肉,这些人还再山上建了圈舍,养了猪羊鸡等。经过清点才发现,仅就粮食来说,贪心的老瘪嘴所储藏的粮食能够供摩天岭一百多号土匪吃整整两年。
李青林攻下摩天岭之后自然是照单全收,再加上在其他地方剿匪也缴获了不少赃物,这些脏物堆积如山,李青林将此事全权交给金明钧和包家法去处理。
金明钧和包家法现在接手了小六子以前的许多工作,他们基本上成了李青林的大管家和军需官。他们带人将粮食全部运出山洞翻晒以后再精心储藏好,高档布匹和山货等等能变成钱的全部运到桑榆镇换成了钱,缴获的土匪的那些枪支经过挑选,成色较新保养良好的汉阳造三八大盖全部留下,其他的如单打一、老套筒和鸟枪之类的全部卖给了山外的乡绅们,这也换了一大笔钱。
清剿完防区内的土匪之后,李青林让韩济中对境内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中,韩济中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
更多到,地址
三零五章 打出一片新天地19()
李青林的部队现在绝对控制的区域南北有七十多里、东西有五十多里,这个区域之内就有两条商道,土匪们以前就是依靠在这两条商道上劫道才生存下来的。
自清末以来,此地土匪多如牛毛,但是商人们还是能够运送货物保持商道的畅通,那是因为土匪和商人共同利益所在才能维持下来的。
对于商人们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宁愿花钱买路。对于土匪们来说,生存和发财是他们的目的,如果商道断了,他们也就断了生计;如果仅靠本地抢劫农民,那也仅仅混个肚儿圆,并且将农民逼急了再带着大军来清剿,土匪们也在此地无立足之地。
李青林得知情况之后立刻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设卡、护商。
护商的任务交给董昭的骑兵排,而设卡检查的任务交给了地方的乡绅们,关于这一招,李青林还是学习日本人的办法而得来的。
日本鬼子占领此地之后,他们自知对乡村的控制力度绝对不够,于是同伪地方政权一起扶持地方武装,将这些武装变成汉奸或者半汉奸武装。这些武装平时以自卫队、保安团、民团的名义驻在乡村,平时以维护治安为名设卡检查,给日伪提供消息,在日伪需要的时候还能出兵给他们当帮手。
李青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自己拿出一部分枪支,让辖区内的乡绅们也成立了民团。兵荒马乱的年代,谁都希望自己手中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李青林的提议获得了乡绅们的热烈支持。
这些民团的团丁都是村民,平时由乡绅们出粮养在自己的庄子里,李青林派人对他们定时进行军事训练,李青林轮流抽调他们在各个路口设卡检查。这些团丁都是本地人,对于本地情况极为熟悉,因此一个陌生的外人想蒙混进来,那是难上加难。
为了加强对民团的控制,甚至暗地里将民团变为自己的半武装力量,李青林还让自己人参与了进去。
八月初,李青林带的先头部队在桑榆镇招收了一批本地自愿入伍的士兵,这里边就有本地的四个青年学生,他们分别是李启藩、马春长、唐云、甘元彬。李青林曾经让小六子等人对这些人进行了仔细甑别,这四个学生全部通过了严格考察,现在,这四个经过军事训练的学生全部派上了用场。
李青林暗地里成立了一个军事情报队,这个情报队暂时由韩济中负责。这个情报队的核心人物就是这四个学生,并且还在外围吸收了一些当地人加入。
韩济中让这四个学生以军事教官的名义深入到乡绅们的民团里,对那些民团的团丁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也对各村各寨进行了彻底的摸排。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在韩济中的主持之下,这些人以重新成立保甲为名将辖区内的所有人员进行了登记,并且还真的重新建立了乡村保甲。
重新成立保甲,是韩济中向李青林力主建立的。
韩济中认为,乡绅和族长们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目前是**在本地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自然会支持三大队,如果鬼子们真的打了进来,这些乡绅并不一定全不可靠,他们很有可能会靠向日伪,关于这一点,沦陷区的事实早就已经证明了的。
而保长和甲长们就不一样了,如果鬼子打来了,他们必定会遭殃,因此他们必须紧紧依靠**的力量,从而成为李青林手中真正能掌控的地方政权。
韩济中的建议让李青林大受启发,于是他当场拍板同意了韩济中的建议,并且还提议,保甲成立以后必须严格控制在三大队的手里,并且要按照以前地方县政府征收粮饷的办法和额度在农村征收钱粮,保甲长们的收入完全按照以前的办法办理。
因为目前粮饷相对充足,李青林要求保甲长们本年度征收粮饷的数量相对较少,甚至只有象征意义,壮丁也不需强征。但是李青林特别强调,只要是一分钱、一粒粮都必须收到,如果谁要是拒交,三大队将以“破坏抗日罪”进行惩罚,并且严惩不贷。李青林这么做这也就是向乡绅们和民众传达一个讯息,那就是李青林的三大队目前就是代表政府,保甲长们现在就是在为政府做事。
韩济中主持的保甲很快就建立了,这也让地方乡绅和宗族族长们有了顾忌。因为有了保甲长们的存在,三大队已经可以完全控制乡村,并且随时就能了解到当地的情况,一旦地方有变,三大队随时就能够将地方势力清剿,并且还能维持稳定,因此地方势力日益向三大队靠近。
董昭的护商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收入颇丰。
因为辖区内治安极好,商人们只需要向护商队缴纳一小部分钱财,商队在三大队控制的两条商道上就可以获得绝对的安全,因此商人们逐渐都开始选择走这两条商道。商队的增多,不仅董昭他们收到的保护费日益增多,而且骑兵们因为每天骑马护商,他们从商人处获得外界的情报也增多了。
不过李青林所期望的另外一件事却到现在还没有着落,那就是将严伯龄安全营救出来的事。
李青林自给野川寄出那一封信之后,就一直委托潘可为密切关注第一军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潘可为派人来告诉李青林,伪军第一军似乎整顿完毕,日伪对峙的情况已经稍微得到了缓解。
八七起义中唯一活下来的顾问斋藤因为失职已被看押,据说很快将被押解至开封,并且将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因为野川写信保了严伯龄,严伯龄目前已经被日本特务解除了严密看管,但是新任伪军第一军的军长梁大恭因为野川的力保,更是看中了他同日本人的沟通能力,将他强留在第一军,严伯龄想离开第一军反而更难了。
李青林现在虽然已经在防区内部建立了情报系统,但那也只是在内部加强了内部控制;三大队手里没有电台,因此没有上级给他们任何日伪的情报。
为了使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李青林必须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系统,因此严伯龄必须尽快要脱离第一军。
目前自己辖区的内部事务基本安排妥当,李青林决定亲自去一趟万安,将严伯龄解救出来。。。。
更多到,地址
三零六章 打出一片新天地20()
因为陈虚云现在已经随着黄宇宙的部队到了林县北部,李青林这次选了一个新的随从,那就是那四个青年学生中的一个,这个人就是唐云。
唐云今年十七岁,出生在万安县城。唐云的父亲在万安县城开了一间杂货店,他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很重视,自小就让唐云读书,直至初中毕业,因此唐云也是严伯龄的学生。
日本人攻打县城时派飞机轰炸县城,一颗炸弹不偏不倚落在了他家的店堂里,唐云的父母及家人全部罹难,唐云本人因为在前线帮助商震的守军运送弹药而逃过了这个劫难。
家毁人亡的唐云只好投靠亲友,当三大队招兵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就报名入伍,并最终被小六子选中到情报队。
唐云个子中等,他皮肤白皙,温文尔雅,出身自商户家庭的他为人处世落落大方,手脚也很麻利,现在让他假扮李青林的跟班,倒是极为合适的人选。
李青林同时还叫上了皮货商符子华,并让他带上以前黄宇宙他们订购的盒子炮的皮制枪套和弹药包,李青林一行人赶着马车先到彰德的日彰宾馆。
在日彰宾馆,李青林拿到了野川的回信。在信中,野川说自己已经就严伯龄的事情向第一军新任顾问近藤通了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严伯龄将没有危险。信的最后,野川热情邀请李青林到开封去,并说明到时候将请吉田爱子和木村千代子作陪。
拿到信件以后,李青林等人赶往驻扎水治的第一军军部。李青林此行的借口有二,第一是交货并收款,第二就是借助野川的势力,将严伯龄接出来。
李青林求见的时候,第一军新任顾问佐藤正坐在屋内生气。
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正摆放着一张日伪办的《彰德日报》,上边有一篇日伪新闻机构同盟社发的小块文章。这豆腐块大小的文章还配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物就是李福和。这篇文章只有寥寥数语,内容就是原第一军军长李福和因“剿匪身亡”,大日本皇军因其“对日亲善,功勋卓著”,“特追赠其陆军上将军衔,其亲属将获得政府方面的优待”云云。
这篇文章仅仅只说了李福和,并没有提到长川少将及其几十名官兵,更不会提到徐、黄、吴的起义反正事件,这显然是军方为了在德、意盟友面前掩盖自己的失败而发出的新闻稿。
近藤正在生气的原因也和这篇文章有关,他是在看到这篇文章的同时接到了机关派驻在彰德的特务机关长佐佐木的电话,在电话里,佐佐木将他训斥了一顿。
近藤是个中国通,他是被军部紧急调来处理八七反正事件的善后及调查工作的。到了第一军之后,伪军因为全面受到怀疑,而且各部队的长官基本都被日本人看押调查,伪军官兵对日本人全部采取不合作态度,近藤根本就无法深入到部队中去,更别说掌控部队了。
更为可气的是斋藤这个罪人,他自己因失职而被关押,这本是上级已经决定的事,可斋藤一直喊冤,拒不承认自己失职,这么多天以来,近藤连他的认罪书都没弄到。
佐佐木在电话里大骂了他一通,并说他辜负了军部对他的期望,没有将李福和留下的第一军的工作做好。对于佐佐木的指责,近藤确实拿不出成绩来反驳,于是只好自己坐在房间里生闷气。
正在这时卫兵来报商人小林俊二求见,正在生气的近藤摆手道:“不见,不见”
“佐藤君,咱们是一家人,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呢?”李青林一边说话,一边走进了屋子。
见“小林俊二”随随便便就进来了,并且很随意地和自己打着招呼,近藤惊讶得连嘴巴都合不上了。
在中国的日本人很多,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常驻皇协军的军事顾问是什么样的人,一般的日本商人是不会这么顺利地进入他的房间,更不会这么失礼的。
其实李青林在第一军已经不需要什么证件了,因为上次他给这些伪军的印象太深了。上次李青林带着一个穿得花枝招展的日本女太君随随便便进出李福和的司令部,并且李福和对他们客客气气,这“小林俊二”的身份他们还敢怀疑么?因此,李青林这次在第一军畅通无阻,无人敢阻挡他。
进来的“小林俊二”不慌不忙地递上一本绿色的调查证,这个调查证看上去还很熟悉,因为近藤自己就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