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裆霞热晃柿耍匀灰膊槐阕傲餮疲谑前压寺窍赶杆盗艘槐椤�
第三百五十一章办事(4)()
朱慈炯稍作思考后说道:“这倒的确是个弊端,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首先要制定污秽的标准,土沙尘石自不能算,其次让检察机构负责监督,再发展民间暗线双重监督,一旦发现二次贩卖或是其它贪污舞弊的情况,举报者可得到赏金,一经查实如何处置,很简单!杀了便是,朕倒是想看看贪官污吏的手长还是朕的刀利!”
史可法无奈点头,少年天子的杀性还是一如既往地重啊,不过要想将防疫局办好,让一些人头落地警醒官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臣回去之后便着手筹建医学院之事,再行文各府州衙门组建防疫局。”
“嗯。”朱慈炯应道:“这两件事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好了功莫大鄢,内阁每半个月要将这两件事筹办的进度详细写在折子里交朕亲览。”
“臣记下了。”
“嗯现在满清国的使臣押运赎金到了山东,用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南京,这次的三千万两赎银,内阁便从里面直接提走一百万两,用于建设医学院校舍、学子宿舍和筹办防疫局诸事,免得高老头肉疼,还没事整天盯着朕的腰包,剩下的运去江心洲银库,当作大明战略储备金。”
史可法无语,什么战略储备金分明就是大明皇帝的小金库好吧,不过这次今上还真是够大方的,一百万两啊!拿出三五十万两建出来的医校,得要有多恢宏壮观啊如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天子大力发展医学的决心了。
“陛下,满清送来赎金之后,满清国的太后、皇帝是否立即放回去。”
“当然,人家银子给了,往年掳掠去的百姓也放回来数十万,他们做了该做的事情,朕又岂能言而无信,着钱谦益安排欢送满清太后皇帝的一应礼仪,切莫失了我大明泱泱大国的气度。”
史可法心里叹了口气,一国太后、皇帝啊,就算是蛮夷国的,可价值又岂是几千万两银子可以比拟的,若换做是他主持此事,起码要把关外包括沈阳在内的几座城池换回来,以满清当时的局势,他们又岂敢不答应!现在好了,要出关收回大片土地还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呢。
突然间,朱慈炯脸色一肃道:“这次满清国入关赎人,倒是让朕的天眼打听到了一个消息”
史可法眉头微微一皱,对天眼这些的谍报特务组织,任何一个官员不管是清廉的还是贪腐的都必然缺乏好感,因为人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活在天眼成员的眼皮子底下,虽说天眼如今主要负责的还是和军事有关的事务,可天下渐平,可以想象天眼的目光很快就会投向大明治下的万千官员,而且这天眼名义上虽属近卫军编制,可实际上主官乃是太监韩赞周,这样一个组织严密,无孔不入的特务组织落在太监的手里,岂不就是锦衣卫与东厂的结合体?
不过内阁也不可能劝谏天子废除这一组织,没有足以说服天子的理由啊,到时候今上只需一句话就能把你呛的翻两个跟头,你问心无愧还用的着担心天眼吗?有天眼盯着,贪渎的官员想要违法渎职的时候,岂能不去考虑自己的身前身后是不是有天眼的人看着?
“朕得到的消息是朕的哥哥弟弟可能还在人世!”
“什么?”史可法豁然色变!
朱慈炯苦笑道:“甲申国难之日,朕的父皇赐死了母后,随即自尽殉国,但在殉国的前两天,曾让王承恩将太子和永王换上百姓服饰避在民间,然后找了两具尸体伪装成太子和永王,当着李自成的面一把火烧成了焦炭。”
“但是纸终归包不住火的,两具尸首虽然和太子永王的身材样貌很相似,可还是被宫里的人看出了破绽,于是李自成便派人秘密搜捕二人下落,据听说,李自成之所以同意刘宗敏追赃助饷一方面拷掠银子,另一方面则是认为窝藏太子永王的人必是朝中大臣,这才对百官下了狠手,为了保守秘密,被拷之官员勋贵几乎都被杀死!”
“这次新军平定陕西,李自成望风而逃,但据被捕的顺贼官员交代,李自成在北京已然搜出了太子和永王,本打算借太子之命要挟于朕,只是可惜李自成山海关大败,形势险峻到了极点,太子永王趁机逃脱,满清入主北京之后得到这个消息,同样找寻过二人下落,但一直遍寻不着罢了。”
朱慈炯一席话说完,史可法却是疑窦丛生,心思也从一开始的震惊转变成满肚子的不解,今上和他说这些的意思是什么?试探内阁对太子未亡的态度?
若今上的目的只是试探,史可法认为毫无意义,首先今上是奉崇祯遗诏即位南都的,从法理上来说完全没有诟病之处,太子虽是大明皇统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在甲申之变时,连崇祯自己都选择了殉国,尽管对太子有所安排,可谁又能保证太子一定能逃到南京继位,因此崇祯选择让今上继位也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事。
换句话说,当崇祯立下遗诏的那一刻起,太子的储君之位其实已经被废了,在法理上也已经失去正位大统的机会,这和万历年间国本之争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本之争是本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基本原则,王皇后无嫡子,从而认定长子朱常洛当为储君。
但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可是生了两个嫡子,嫡长子朱慈烺在国难之时,外间传言已经随崇祯帝一起蒙难,因而南都劝谏身为嫡次子的今上正位自然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今上如此试探,难不成是担心太子归来会影响到他的帝位?那才真叫一个笑话,圣武皇帝手握数十万对其忠心耿耿的强军,又深受万民爱戴,不要说太子回来,就算崇祯复生,只怕也只能安安逸逸的做太上皇,百官敢反对?甚至拥戴太子对抗今上?那是找死!
史可法相信,谁要敢对圣武皇帝继位的正统性提出质疑,就算当夜不暴毙,过不了几天也会被今上寻个由头推出午门斩首,今上杀起官来可是从不手软的!
第三百五十二章办事(5)()
朱慈炯有些伤感得说道:“如果太子、永王还活着,这一年多过去了,朕想不明白为何他二人不来南京见朕!难不成他二人竟会认为,因为朕做了皇帝便会不认他们二位兄弟,甚至误以为因为太子哥哥的存在会动摇朕的皇位,难道当真是天家无亲情!”
史可法心里腹诽,如果太子真的尚存人间又不肯来南京,只怕真的是害怕你这位圣武大皇帝加害于他吧,忽然之间,史可法突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今上很有可能已经找到了太子永王,现在说出来试探于他,是想通过内阁摸一摸百官的态度,若是一如往常则顺势迎回二王,若是态度暧昧,这二王恐怕是真的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了吧。
朱慈炯如果知道史可法的心思,只怕会毫不客气的告诉这位首辅大人,你想多了
他之所以这个时候提出太子永王还活着,完全就是先传递一个信号,为百官对日后迎回二人有个心里准备,当然也会让天眼密切注意百官的态度,若是有官员打算借太子的储君之位质疑他的得位正不正,那么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人给清出朝堂。
“哎”朱慈炯叹息道:“史卿回去之后便行文各府县,贴出告示劝说二人前来南京,朕绝不会薄待了他们,朕也会派遣军卒四处探访,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三兄弟能够团聚,一叙离别之苦吧。”
史可法再次应道:“老臣记下了”
“嗯,说起朕这个哥哥,朕就不由想起朕的皇姐,先帝曾经为皇姐选定了夫婿,只是周家先是投靠反贼后又降了异族,朕自然不能将皇姐再嫁给周显,只是皇姐年已十七,也到了该为其重新择婿的时候了。”
史可法默默得听着,现在他基本也摸清了今上的本性,今上一旦絮絮叨叨和你说一大堆话,那么预示着他很有可能又要颁行什么新政,比如现在说的为长平公主择婿,其余今上只需下令让司礼监或是礼部为其挑选合适的人家便可,可今上偏偏现在一本正经的和他这个内阁首辅说起此事,那么其中多半会有下文。
“这次内阁为朕海选秀女倒是给了朕启发,朕打算为皇姐也来一个海选夫婿,只要是样貌不错、身体健康的青年才俊都可以参选,另外朕以为我大明对待驸马和公主结合之后有两大弊政,必须得要予与革除。”
史可法心道果然如此
“这两大弊政一是驸马虽能享有荣华富贵却不能出仕为官,朕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驸马为什么不能做官,难不成驸马当了官就能动摇社稷江山了?朕的大明不是大汉,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外戚干政,天下间的青年才俊,只要家世良好又有望出仕的谁会愿意来当驸马?那岂不是自绝于仕途?以至于最后选出来的驸马无不平庸至极,这简直能算得上是大明的一件奇事,还有人不愿意和皇家扯上关系当驸马的。”
“故而此等弊端必须废除,为皇室公主挑选夫婿,不管是文官还是武臣亦或是士子读书人,成为公主的夫婿之后不会对其仕途造成任何影响,甚至于还能得到皇族的照拂而平步青云,如此一来满天下的俊杰,岂能不对驸马之位趋之若鹜,史卿以为然否?”
史可法心道:“你连中山王府那样的一等勋贵之门中的女子都能立为皇后,驸马迎娶公主之后还能当官又算得上什么?何况他对于驸马不能出仕这种政策也一向不太感冒的,而且他还有私心,自己的大儿子如今已满二十,也还没有婚配,既如此何不让儿子参选,有他的帮助,长子说不定最后能被公主看中成为驸马也未可知呢。”
“臣对此并无异议。”
“没有异议便好。”朱慈炯笑道。
史可法心里再次腹诽,有异议有用吗?你这位圣武大帝用好听一点的评价是乾纲独断,难听一点就是刚愎自用了,认定是弊政的就必然会琢磨去废除,不要说是他反对没鸟用,恐怕就是全天下的臣子绑在一起反对,都不会有任何效果,最多妥协个一年半载,然后旧事重提不废弊政誓不罢休,至于祖制那在你圣武大帝眼里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这第二条弊政简直是个奇葩,说是上干天和、下违人伦都不为过,公主出嫁之后不去夫家却住在十王府,夫妻一年到头难道见上几面,这不是违背人伦又是什么,往常公主许配的多是寒门子弟,为了不让公主嫁过去受苦,仍住十王府还情有可原,但大明出嫁的公主,其夫家不乏富足门户,还住在十王府算个什么道理?”
“因此,自本朝起,只要是出嫁为妇的公主一概不得滞留十王府,入住夫家以尽天伦!”
史可法应道:“臣会令内阁行文,将陛下的意思颁行天下,再为长平公主海选夫婿,以期公主早日择得良配。”
“如此甚好,为朕皇姐选婿之事,事赦公主的终身依托,内阁需尽心用心去办,若是公主出嫁之后跑到朕这里哭诉的话,朕唯内阁是问!”
“臣必定尽心尽责,亲自督办海选一事!”史可法心中一凛,今上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若是公主婚后不幸,如今的内阁五臣有一个算一个,差不多都得卷铺盖回家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今上可就这么一个嫡亲姐姐,不论嫁到谁家,谁家又岂敢怠慢,早晚请安拜见乃是寻常,供起来小心侍奉怕也不算为过,苛待公主?哪怕让长平公主受一点点委屈,恐怕都是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吧!
朱慈炯清了清嗓子道:“朕今日单独召见爱卿,其实是有两件大事要让内阁去办。”
史可法差点晕倒大事?筹建医学院、督办防疫局这样造福与万民的事还不算大事?为公主选婿还不算大事?今上年纪不大,这心思也忒大了吧,到底什么样的事对于今上来说才算大事啊
第三百五十三章办事(6)()
朱慈炯自不去理会史可法心里已经郁闷得快要吐血,慢悠悠得说道:“朕继位之初,为了充实国库而改革盐政盐引制为招标制,这一年下来已是初见成效,盐商有利可图,盐民也能安心制盐,但天下商途可不仅仅只有一个盐字,还有数之不尽的煤矿、沙矿、金银铜铁矿,也有各种各样的商税,诸如茶税、布税等等。”
史可法屁股不由坐实了些许,今上这是要大改商税制度了啊,可单单一个盐税今上便让数百颗人头落了地,改革商税牵连甚广,里面盘根错节不足言道,无数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都与商道牵扯不清,要对商税动手,阻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与之一比,裁撤锦衣卫和废除屯兵简直不值一提,难怪今上说是大事,这事大的都快无边无沿了吧。
朱慈炯冷冰冰的说道:“改革商税制度,朕也知道困难重重,因此朕会将此事分为三步去走,第一步是内阁自己想办法,按照朕的意志去完成商税改革,第二是在内阁办不好这件事的情况下,朕会让韩赞周去协助内阁办理,若是内廷外朝绑在一起都办不好,那第三步,朕只能出动大明九军清扫一切牛鬼蛇神了!”
史可法嘴巴微张,今上短短的几句话已经足以表明其改革商税的决心,第一步是要看内阁的能力,能不能顶的住外朝的压力,第二步让内廷参与进来,说明外朝已经无能为力,要是内廷外朝皆没有办法撬动商税旧制,那天子所谓的出动军队,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血洗天下,若当真走到第三步,恐怕大明官场迎来的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
史可法无数次心底暗叹,本以为迎立定王南都继位,定王年幼,内阁的权力必将达到顶峰,谁能想到天子虽少,可雄心魄力乃至手段比起史上任何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毫不逊色,内阁在这位强势天子的治下几乎沦为了提线木偶,大明的内阁可是拥有驳回皇帝旨意的权力的,可现在看看,有吗?
就算有,你驳一个试试,你不听话遵奉旨意行事,今上就算不罢免你的官职,一盏茶的功夫便会直接下旨给军队,用大兵手里的火枪长炮压迫群臣,实在不行还可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