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女子-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衙的正堂,此时已经是人头攒动,大大小小五十多个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都在这儿集合了。
看见李知府陪着一个身穿便服的人走了进来,便知道这是钦差大人了。
众人掸掸袖子都匍匐在地,口中高呼:“下官给钦差大人请安!”
县衙里原本就简陋,一共只有几个座位,李知府把钦差大人和随旨太监让到了上座,然后自己在旁边陪着,秦牧随之又占了一席,就只剩下了一个座位,张跃武上前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上面。
底下的官员此时没有一个人出声反驳,都是规规矩矩的立在旁边,仿佛张跃武就应该坐在那儿。
瞅着下面这些以前对自己横眉立目、不屑一顾,甚至出言挖苦的上司老爷们,现在规规矩矩地在下边垂头肃立,仰视着台上几个人,张跃武心里有着说不清的舒坦,也不禁对秦牧更多了几分感激,顺带看着钦差大人,也多了几分仰慕之情。
孙传庭坐在上座,虽然没有穿官服,可是这个气场却是不一般的,不怒而威。
此时包括李知府在内,都有些战战兢兢,没人理会张跃武的小心思,都在静等着钦差大人发问。
孙传庭正襟端坐刚想开口,谁知旁边的随旨太监首先拉出了长声:“这里的县衙可真是简陋,倒是委屈了台下诸公!”
这次随旨的太监,实际上只是宫里的一个低等小太监,因为要下圣旨,才跟着出来打酱油的,论理哪能捞到钦差大人旁边的座儿。
可刚才是李知府安排的座位,硬是把太监安排在了钦差大人的旁边,而自己稍后一席。
小太监得了这么个位置,不觉间长了底气,想给钦差大人长长面子,不能弱了皇家的气派,所以就先开了口。
小太监就想端端架子,这话也说的有些不伦不类,可是听在李知府和下面这些人的耳朵中,却是另外一番思量:“难道是张跃武和钦差大人告了状,说他这几年在延安府受了委屈。”、“没看张跃武坐在了上座嘛,一定是钦差大人给他撑的腰。”
李知府率先坐不住了,赶紧起身向钦差大人和小太监施礼道:“这是下官的错,让张知县受委屈了,以前下官多次要给米脂好好修修衙门,可张知县就是高风亮节,硬是推脱不受钱财,这次钦差大人,您可要为张知县作一下主,把我们要拨付的钱粮,给接收了吧!”
张跃武一愣,心说:“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好事了?”
府衙里的王经历这时在下面也得到了机会,上前一步:“钦差大人,李知府拨给米脂的修缮经费,一直在下官这儿掌管,我多次给张知县送来,可他硬是推脱不要,我都带在身边了!”
王经历说着,从袖袋里掏出了一打银票。
小太监又拉长声问道:“你们给准备了多少啊?”
“这……”,王经历偷偷的瞄了眼李知府。
李知府忙在旁边答道:“嗯,本来是五百两,可是下官又想想,这个县衙多年未修,可能五百两有些不够,又让王经历添了五百两。”
“那是一千两了,哦,你们有心了!”
小太监说完往椅背上一靠,就不再说话了。
孙传庭这时方开了口:“朝廷知道诸君都辛苦了,这米脂县番薯种植全赖在坐诸君积极配合,张知县更是亲自下地上田,才能取得今日的大丰收,本官甚是欣慰,待来日启奏皇上,定当对各位进行嘉奖!”
“钦差大人,下官定当把农事放在心上,明年全府大力推广番薯。”李知府率先表态。
“张知县和我等兄弟知县,素来感情深厚,我等将以张兄马首是瞻,把这番薯在全县推广,这个如何种植,还望张兄不要藏私!”和孙传庭没搭上话的各个知县;居然转过来和张越武套近乎。
很快孙传庭就和大小官吏叙完了话,挥挥手让大家回去了,可张跃武还在旁边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成为了香饽饽。
今天米脂县衙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知府大人屈尊降贵驾临县衙,延安府衙的大小官吏又陆续赶到,再然后府内其他十五个县衙的人也络绎不绝地到了米脂。
米脂的老百姓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多当官儿的了,一下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就有人去县衙问当差的。
这时就不得不说,目前米脂县官民关系那是一个融洽呀!
原来县衙里的几个差役,因为衙门欠饷,而家里日子又穷,就都回去种田不去当差了,后来张跃武拿了秦牧的银子,雇了三个长随,开始种番薯,这几个差役知道后又回来了。
张跃武也明白这些人的苦衷,不计前嫌把他们安排到县衙里当班,至于拖欠的钱粮,张跃武从自己的一百两银子之中拿出了几两,众人就感恩戴德,跟着张跃武天天往田地里跑,和老百姓混的很熟。
这几个月秦农使带着秦家的侍卫在米脂坐镇,同知大人秦牧也是这儿的常客,不过众人都没有当官儿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样子,不是在衙门里坐着喝茶,而是跟着张跃武风里雨里的蹲在番薯地,这样不论是差役还是老百姓都把他们当成了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们来去也没有人关注。
昨天来的那十几个人,看起来轻车简从,而且还和张知县他们一起在县衙外边吃了烤番薯,不说差役就是外面路过的老百姓,也仅仅是把他们当作是张知县的朋友;一些普通人。
可今天大家却打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原来那些人是钦差,皇城里出来的。
这下老百姓不淡定了,听人说钦差来了得黄土铺道,清水洒街,咱米脂是不是失了规矩,对皇上大不敬。可已经这样了,没有法子,老百姓商量了下,除了妇孺,剩下的人都去衙门附近站班,显示对钦差大人的尊重。
李知府一干人从县衙出来,看见周围一下子多了不少百姓,而且都整整齐齐目不斜视地排成一排,不禁都是一惊。
李知府低声招呼了一声王经历,告诉大家都不要离开,这张跃武和钦差大人关系不一般哪,咱们还得好好商量一下。
第153章 公心私心()
昨天打发走了李知府一行,张跃武痛快地睡了一个好觉。
想着白得一千两银子,张跃武今天就打算核算一下,看看怎么能把县衙好好修修。
可谁知刚吃完早饭,王经历又返回来了。
见到张跃武乐呵呵地说:“知府大人要全力推广番薯,今日就让王某来这儿找张兄安排种薯,按照一个县十万斤的数量分发到十五个县。”
“啊!”张跃武在旁边一下呆住了,随即沮丧地耷拉下脑袋,“看来这番薯保不住了,刚得了一千两银子,自己还没捂热乎,一百多万斤番薯就要丢了。
“张兄,李大人知道番薯种植不易,可各县也不宽裕,就五十文一斤吧,请张兄和钦差大人多多美言!”王经历说着给了张跃武一个你懂的眼神儿。
“五十文?”张跃武脑子中快速反应一下,粮食这几年价格暴涨,也就十几文一斤,五十文是天价了。十五个县一百五十万斤,就是七万五千两银子呀!这不是要买薯,这是给我送银子来了!
张跃武真想大叫一声,可是看看是在县衙,马上意识到钦差大人和秦牧还在县衙,赶紧整了整衣襟,勉强地说:“好吧,我会和钦差大人说的!”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两天时间,米脂县衙番薯少了一半库存,张跃武手里也多了七万五千两银票,不对,是七万六千两,还有给他修县衙的一千两。
张跃武在后院想了一宿没睡觉。
第二天早晨,张跃武早早的起来,恭敬地来到了孙传庭的房间,递上了五万两银票。
“张知县,这是何意?”孙传庭惊讶地问到。
“钦差大人,这是各县买番薯的钱,一共七万五千两,加上修县衙的一千两,一共七万六千两。跃武出身贫寒,从来没见过这大把银子,昨天是失了态没有立即送过来,可这一宿事儿也是能想明白的。番薯哪能值这些钱?还不是依仗钦差大人的面子,请钦差大人把这五万两转给皇上吧!”
张跃武顿了顿接着说:“这种薯是秦同知带来的,还是他自掏的腰包,我要给秦同知送去两万两,另外张公公仗义执言,剩下的五千两,我就送给张公公。至于王经历给的一千两,我打算拿出三百两,把衙门修修,再拿些银子招募下人手,把县衙里空缺的吏员都给补上,把这几年拖欠的粮饷给大家发发,这么算算,还能剩下五百两,下官的私心是自己能在县里买个宅院,到时候给父母老妻接过来,让他们享享福。”
张越武说到最后,神色阴郁下来。
孙传庭听张跃武解释,心里暗道:这个张跃武虽然出身贫寒,但也能守得住操守,而且不刻板,倒真是个人才。
看张跃武一脸感伤,孙传庭起身,拍拍张跃武的肩膀:“张知县不愧是为国为民的好官,本官非常感佩,不过这银子送给皇上就大可不必了。秦同知是有大义的人,他推广番薯也不是为了赚银子,他那份也免了。张公公在宫里生活不易,不过一千两也就足够了。秦同知给我说过,你这几年受委屈了,该给的救济粮款,米脂一文也没得到,百姓生活苦啊,目前县里连正经铺子都没有两个,以后商业流通,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是要花钱的,你把这些钱留下来可以拿来开垦可以拿来置铺,只要善用此款,也算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皇上了。”
“此次事后,你也不可能仅仅是个知县,往上再进一步,也有许多需要打点的事,况且如你所述,你也晋升了,家里父母老妻还跟着受苦,也不是为人子为人夫之道,”孙传庭接着劝慰道。
“大人,下官记下了!”张跃武拿回银票转身出了屋子。
小张公公只是皇宫里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太监,年幼时因为家里穷养活不起,无奈间进了宫,在大太监的吆喝下战战兢兢,差点食不果腹。这次能出来还真是阴差阳错,按照宫廷里的规矩,钦差大臣都要有个太监给拿着圣旨,结果总管太监安排的那个人,在临行前一天得了风寒。这边要启程了,小张公公正在挑水,就被总管一眼逮着,塞进了钦差的仪仗队。
可没想到山西一行,见识了温眴和气的孙传庭,也跟着吃了几顿饱饭,那天更是被李知府推为上座。当时在堂上,他自己也不知怎么了,就突然想给钦差大人打个前站逞逞威风,可谁知道自己就那么几句话,当时连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结果现在张跃武给他送来了一千两,而且还告诉他是钦差大人首肯的。
小张公公这辈子还是头一次看到一千两银票,送走了张跃武,差点连滚带爬的来到了孙传庭的屋子。
小张公公在地上不停地给孙传庭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孙大人,你就是小的再生父母,大恩大德,小的来生衔草结环也要来报答,只要大人能用得着小的地方只管开口,你想要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张公公!”,孙传庭扶起小太监,正色道:“我们都是身带皇命,自然为皇上为朝廷办事,你也知道此行不易,只要公公能出自公心,为孙某守住秘密,孙某就感激不尽!”
“是,大人,小的虽然是个阉人,但不是不知好歹的人,陕西这一趟,我也看着凶险,但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为大人鞍前马后奔走效劳!”
“好,以后孙某还要多多依仗公公!”
外人不知道,小张公公这句承诺,真的在不久后就实现了,他在孙传庭西行中立了大功。
张跃武拿了七万多两银子,果然没有食言,很快县衙里招来了工匠,把里里外外进行一番翻修。
在此之间,县衙贴出告示,号召外逃老百姓返乡,找回来一千人,又收留了从陕西别的府城和外县过来的流民两千多人,这些人由县衙发给救济米粮,趁着没上冻,组织开垦荒地,承诺丰收后给开垦者五成。
此时,别的地方都是满目萧条,可米脂的田里,却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第154章 番薯被抢()
米脂的百姓忙碌了一天,夜色沉沉后都酣然进入了梦乡。
漆黑的夜晚,通往米脂的官道,远远的有星星点点的火把再向县城靠近,等离得近了,才发觉是黑压压的大队,有三四千人,还跟着几十辆马车。
在离城二里处,领头的一挥手,火把都熄了,大队人马靠在一旁,贴墙根儿到了城门口。
领头的“咕咕咕咕”学了几声鸟叫后,城门吱嘎一声打开。
“贼人进来了,贼人进来了!”随着两声划破长空的喊叫,孙传庭,秦牧和张跃武,几乎同时从床上坐起。
县衙里的秦家侍卫,钦差侍卫都第一时间拿武器冲了出去。李二大叫:“保护钦差!”秦牧赶紧把人手护在孙传庭身旁,一起往外闯。
外面已经大乱,分不清敌我,只知道到处都是人。
“粮仓,粮仓失火了!”慌乱中听见张跃武的喊声。
果然粮仓方向着起火来了!
“快去救火!”秦牧大喊。
众人又赶紧往粮仓赶。
米脂县城一时间鸡鸣狗叫,乱作一团。
秦牧等人赶到粮仓,周围已经围了一些人,有的用盆有的用桶,大家七手八脚全上阵,一会工夫火势渐渐弱了。
这时才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贼人哪去了?”
“不好,番薯丢了,快追!”张跃武反应过来大声喊道。
“李二,快去找麻刚出兵追粮!”孙传庭也随之赶紧下达命令。
天放亮了,县城内一片狼藉。
张跃武组织人一清点,死难百姓十人,受伤四十三人。县衙的大粮仓严重受损,里面只剩下了一小半番薯,其他几个木棚附属粮仓有两个赔损严重,里面烧焦了半成番薯,其他几个只是外面木质受损,里面的番薯还是完好无缺。总体上看番薯损失一半。看来这是一场有组织的抢番薯阴谋,贼人的目标不是人,而是粮食。
张跃武看着烧焦的番薯,气的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