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女子-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心这几天不出屋,就把推广番薯的条陈又改动增加了些,让条理更分明,更有章法。现在就等着山东那边的信儿了。
京城的各府邸心不在焉地过完正月十五,假期就到了头儿。崇祯七年第一次早朝开始了。
正月十六的大清早,柳心兴冲冲穿上朝服,拿着整理好的折子就要出门。
明远吓了一跳,在门口张张嘴儿想说点啥,心纯拽了拽明远的袖子:“娘上朝是正事儿,别拦着!”明远想了想退到一边,给柳心让了道,然后和心纯俩人跟在柳心的后面出了大门。
柳心在家里憋了好多天,今天就想透透气,看时辰还早,也没坐马车,就一路步行往皇宫方向走去,还招呼心纯和明远陪着自己说说话。
差不多半个时辰来到宫门口,一路上也碰到不少人,大家瞠目结舌,也有的窃窃私语。
路上的人在想,这柳淑人大大方方地出了门,没看见有啥不对劲儿的地方呀。
人有时很奇怪,柳心不出门,大家觉得柳心心虚,更坐实了柳心“克夫命”这个传言。可现在柳心毫不在乎在京城里行走,大家都有点发懵了,是不是柳心不是克夫命呀?要不怎么这么坦然呢!
路人张三就问李四:“你告诉我柳淑人是克夫命,谁说的呀,我看怎么不像哪?”
李四说:“我不是听王五说的吗?”
“原来你也听别人说的,我还以为你亲眼看到王天监批命了哪?”
大家这么一嘀咕,发现好像没找到根儿在哪,不免有些疑惑。倒不敢大声说“克夫命”这事儿了,前几天还纷纷叫嚣着柳心要投河要上吊的那些人,现在都有点蔫吧,不敢吱声了。
柳心走这一道儿,跟着的人不少,可不着耳儿的话,还真没听见。心纯和明远跟在后边儿松了口气,俩人都觉得,到底还是娘有气场,能扛住事儿,自己还是低估老娘了。
柳心上朝这一遭,不但镇住了一路上的闲人,进了朝廷,也镇住了一帮朝臣。
周延儒一帮人,今天怎么也没想到柳心能上朝。
经过这几天的推波助澜,柳心家大门都没开,他们知道柳心被他们玩惨了。甚至于早朝前周延儒和吏部许尚书在宫门口碰上,周延儒还和许尚书相视一笑:“你看,柳心厉害吧!还不是照样乖乖的蹲在屋里不敢出来。要论官场这一套,她还是太嫩了,掀不起什么风浪,你吏部要把“人”看准,别出了岔子。”
山呼完万岁,大家一侧脸儿,得,一身大红诰命服的柳心又站在了朝堂上。
因为第一天早朝,大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议题,众人还在酝酿拜年话儿,柳心出列了,上次她是冒蒙来的,可这次是完成皇上的旨意。
“皇上,推广番薯的条陈,臣已经弄好了,只等着山东那边的消息,把人员和良种分配的数量添上去就行了!”
崇祯接过太监递来的折子,详细地看了一遍,不住点头,这折子把推广涉及的方方面面情况都提到了,照这个法子去推广,的确能事半功倍,这柳心是个能臣。
王天监传回柳心是克夫命,崇祯倒是安心了。他关心的是柳心有没有什么不妥当,至于这柳心克不克夫和他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的大小老婆。不过柳心命相不好,自己也不愿沾了晦气,赶紧找点事儿给她打发走,以后离皇后和太子远点。
后来锦衣卫传来的周延儒他们想整治柳心的事儿,崇祯对柳心都有些同情了,你说命相不好,还被王家退婚了,就够倒霉了,周延儒你们是不是太狠了点儿,难道非得逼出人命。
今天看见柳心来了,还规规矩矩地递了折子,崇祯头一次给了柳心一个好脸,语气温煦地说:“柳淑人,你这折子真是老成谋国之策,番薯推广的事你还要多尽心。”
“皇上放心,微臣和秦家肝脑涂地也要把番薯推广出去!”柳心这次是真的感谢崇祯了。
君臣俩人一派祥和,周延儒不干了,眼神一瞅许尚书。
“皇上,老臣有本上奏!”许尚书赶紧开了口。
“你吏部有何事启奏?”
“皇上,这柳淑人说要推广番薯,我吏部自然要安排相关人员,还请皇上准臣看看柳淑人的折子,也好做人员安排!”
“大家都传看一下吧!”崇祯让王承恩把折子传下去。
朝廷上一阵骚动,大小官员传看柳心的折子,崇祯给他们半个时辰时间,自己到后殿休息一会儿。
柳心一看现在中场休息,也晃悠悠地去皇后那儿报个道,给娘娘拜年请安!
皇后娘娘这段时间正病着,素锦姑姑说柳心来了,心里直打鼓,她觉得柳心是找她算账的,不过怎么都得过这一关,皇后挣扎着起来,让素锦姑姑把柳心迎进来。
柳心进屋看皇后满脸憔悴,禁不住担心地说:“娘娘,您可得保重身体,这过个年咋把您累成这样,不能事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一些不要紧的事就叫手下人去做吧!”
皇后本来做好准备等着柳心发难,没想到柳心一进屋还关心起自己,眼泪差点儿没掉下来,努力地调整下情绪,苦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柳淑人,那事儿我对不住你,我在这儿给你赔礼了!”
“啥事儿?”柳心一愣。
“哎,柳淑人,我私下找王天监给你算一算,可没想到竟然就传出去了,你要有气就朝我发吧,我也不相信什么“克夫命”,都怨我自作主张给你害了,你可不能想不开,要不我都无地自容了!”
皇后不能把崇祯这档子事儿暴露出来,就全揽到自己身上,和柳心递软话。
“娘娘,我还当什么大事,您看看您,至于这么自责吗,不瞒您说,我根本就不信什么命相,再说您也是一番好意,我还能怪您,嘴长在别人身上,谁愿意说什么,就说去吧,还能把我怎么样,你看我不是活的好好的,您就别放在心上了,呵呵!”
柳心乐呵呵地劝着皇后。
“你真没事呀,谢天谢地,我都急死了!”皇后捶捶胸口,觉得病一下子去了大半,和柳心又说了几句闲话,柳心就回了大殿。
皇后娘娘坐直腰板,对素锦姑姑说:“咱们不能这么算了,不能让柳淑人白受了委屈,有些人也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半个时辰后,崇祯再次坐到宝座上,下面的人也把折子看完了。
户部给事中率先上奏:“皇上,推广番薯的旨意早已下达,各地官员兢兢业业,已经小有成效,柳淑人还就此事上奏,实在是多此一举!”
“皇上,推广番薯事关重大,各省总督都以明令下属,现在又要柳淑人插手,岂不儿戏,万万不可呀!”户部另一官员跳了起来。
“臣附议!”
“臣附议”
户部的人心里不舒服,你柳淑人插手,把我们户部放在哪了,我们能支持你才怪。
“皇上,各省推广番薯的官员,我们可以进行排查,如果不得力,我们再调配人员,此时不易大费周折!”吏部出来一位发了言。
“臣附议!”
“臣附议”
“皇上,推广番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秦家不过一农家,恐不能胜任此事,臣启奏皇上,让臣挑选能臣,往各省总督处再派专抚使!”
吏部才不管这事行不行,但人事任免权得我说了算,许尚书也赶紧发了声。
“皇上,推广番薯事关重大,柳淑人一介女流,做此事还是欠妥,请皇上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才是上策!”周延儒最后开了口。
“你们都好好看那折子了吗,柳心推广番薯就是出人出种子去各省,是想和你们抢权吗,你们回去好好想想,选一些能沉下身子干事的人!”
崇祯一甩袖子站起来。
“退朝!”王承恩在上面拉长音喊了一嗓子。
党争还没正式开始,也没轮到柳心发言,第一次早朝就这样在崇祯的一甩袖子之间结束了。
第114章 反击开始()
正月十七这一天,京城里出现了一个爆炸性新闻。王家三夫人为了能把侄女嫁给王崇,编造谣言污蔑柳淑人,今天和三老爷亲自到秦家请罪。
大家是大跌眼镜,原来还有这样的八卦。
很快大家从王家的下人那儿把事情知道个七七八八:“王崇是柳淑人儿子秦明远的老师,和秦家有师生之谊,和柳淑人也是君子之交,绝无儿女私情。三夫人一心想让自己侄女嫁给王崇,可一直被拒,受人蛊惑误会了柳淑人,才酿成编造谣言污蔑柳淑人的大错,现在王家大房和三房打起来了。
这下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为了能让侄女儿嫁过来,就编造这样的谣言,这三夫人也够恶毒的。”有的说:“这柳淑人让三夫人这么污蔑真够倒霉的,也不知这上门请罪是个啥场景,柳淑人会不会原谅王家?”也有的问:“到底是谁那么缺德蛊惑的三夫人?”
总之柳淑人的事成为了新话题。
三老爷和三夫人上门请罪,因为有王崇的关系,柳心也没拿他们怎么着,只是冷淡地收下赔礼,三言两语就给他们打发了。
柳心今天没上朝,倒不是为了等三夫人赔罪,而是因为秦周他们从山东回来了,捎来了秦富的回信,同时还有一个急件,里面装着给皇上的奏章。
山东这么快就传来信儿,柳心还是挺惊讶的。在她印象中,至少还得一个月。实际上,柳心的走法是按普通人的行程算的,但这次秦周他们可没像以前来京城又走水路,又坐船什么的。
腊月二十二,水面已经封冻了。秦刚几人骑着快马,昼夜疾驰,大年初二晚上就回到了登州。
秦家的人过年回秦家岗祭完祖,初三上午也回到了登州。
恰巧赶上过年,登州的人非常全,王天书、张云白、戚兴国、甚至吴维城都在。
秦富赶紧把大家召集到了秦府,把柳心的信拿出来,给大家传看。王天书和张云白他们自然对柳心的话无有不从,摩拳擦掌想尽一份力,没想到的是连吴维城也满口应承。
一屋人商量了一个时辰,还把杂学院的王徽找来,最后拿出来一个条陈,由秦富给柳心写了回信,由吴维城执笔给皇上写了奏章。
初四就让秦周他们返京,同时秦家子弟做好准备,吴维城他们也严正以待皇上的诏命。
所以,秦周他们今天就回来了。
正经的奏折走的公文上传的渠道,估计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到京。但这私人的奏章可以让柳心替他们转交给皇上。
柳心赶紧让明远把奏章送到皇宫,呈给崇祯。
……
晚膳时,崇祯到坤宁宫和周皇后以及太子朱慈烺一起用餐。太子殿下就把明远转给他的急件呈给了崇祯。
白天这一天,崇祯又让周延儒她们给吵个脑仁疼。各党都要推荐自己人,往出派多少个官儿,到底升几级?又需要多少钱粮?各党派之间争取自己的利益已经白热化。往富庶地区派的,就是肥缺,人人争着去。要是派到贫寒地区,那你就是倒霉被贬谪了,周延儒他们这些各党大佬都门儿清,你争我夺,寸步不让。
崇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朝政还得指着他们,真要往各地派官员,还真的他们出。
崇祯最后又是甩袖子退朝,晚上想琢磨个妥帖的法子,平衡一下各党之间的关系。
晚饭崇祯也没吃几口,顺手就拿起了太子殿下送的急件。
看着看着,崇祯的呼吸都紧张了。
看完后把一打奏章往桌子上一甩,连声道:“好,吴维城好样的,王天书、秦家都是忠臣;朕要重用你们。”
“来,再给朕盛碗饭!”
原来这些奏章其实就是吴维城、王天书,张云白,秦牧、秦槐、秦刚,秦富等人的联名请战书,还有登州杂学院学生的联名信。
这奏章写的是慷慨激昂,人人都是对皇上无比感激,情愿奔赴各地推广农事,把一生奉献给大明,奉献给朝廷。不但文官个个如此,连戚兴国都愿意派出屯田兵士到各个边镇去,秦富一个百户都愿意去布衣种田。
吴维城更是以自己为例,情真意切地写道:“登州血战,臣本是将死之人,不料皇天厚爱,侥幸存活于世,然皇恩浩荡不计臣之大错,擢升臣为二品高官,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唯专心民生,心劳百姓,已报皇恩。今山东百姓富庶,盖因玉米番薯推广之功,今臣愿往偏僻苦寒之地,用此残生尽臣之能事,为皇上效力尽忠……”
吴威城在登州血战的时候,给崇祯写的奏折,都把小太监感动哭了,这次当然也把崇祯感动了。
皇上吃完饭,又把杂学院的联名信拿出来接着看,登州杂学院以王徽为首的师生向皇上表了决心:就是响应山长柳心号召,积极准备奔赴各地推广番薯,不计较官职,不要报酬,只等皇上一声令下,我们全力以赴!
崇祯手哆嗦着,眼里都有了泪花。
她从当上这个皇帝,就被下边的大臣使绊子儿,出难题儿,就被边镇的大佬要银子,动不动就以朝廷安危来威胁,他都习惯了。
可这次山东这些人,不但官员,就连学生都说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不争不夺,不党不群,就是想干点活,给朝廷出点力。
这怎么能不让崇祯感动哪!
皇后娘娘这两天是满满地对柳心的愧疚心理,此时看皇上高兴,而且皇上说秦家是忠臣。娘娘赶紧顺了两句话,说柳心这次受大委屈了,被那些无事生非的大臣给整治了,自己也跟着遭罪了。
王天监给柳心算命,还是崇祯吩咐的,出现这么大的谣言,崇祯也觉得这事儿做的有点儿过了,心里早就把王天监埋怨上了。这几天推波助澜的,崇祯当然知道是周延儒他们干的好事儿。
崇祯这一高兴,对秦家印象就好了,自然对周延儒这些人更生气,更失望了。
于是心下有了盘算,就安慰皇后道:“你也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有些人也该动一动了!”
太子朱慈烺琢磨着母后和父皇的话,给猜个七七八八,就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