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女子-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标点符号的书看起来真的很费力,柳心把现代标点符号的规则弄了本小册子,又把《四书五经》加了标点符号凑成一套给徐光启送过去。
让他斧正吧,正是他礼部的分内事。
天渐渐地凉了,柳心就猫在家里整理徐光启的《几何原本》,这是翻译西洋的著作,只有前六卷。
柳心回想着初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给他的译著做了修改和完善。
高等数学的知识,柳心没敢往上加,她不想开金手指,把太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拿出来,只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好了,要给这时代和后来者以机会和余地。
第34章 李老爷狂喜()
苏州李家
李老爷在家里已经闷了五天,儿子第三次给知州大人送去了五千两,可还是没有回音。
夫人于氏挥挥手让丫鬟们下去,把午饭端来放在几案上示意李老爷吃点。
望着结发妻子已现老态的面容,李老爷不禁鼻子一酸。
年轻的时候,自己虽也算是个富户子弟,但家里不过有两三个仆人,和妻子成亲后俩人一起辛苦经营,终于把父亲留下的小酒馆发展成为苏州有点名气的中档酒楼,还开了个绸缎铺子,家里有了资产。
儿子分了家业,唯一的女儿找了个读书人,虽然抛费了些家产,可女婿当了官做了知县老爷,自己也是得到了回报。
可是怎么没想到,自己竟得了一个干女儿,这生意点子多的就像是个财神爷,随随便便的几句话就是千两万两的银子,这才两年自家就进了二十几万两,从一般的富商发展成苏州知名的大户老爷,苏州城谁不知李忠李大老爷的大名。
两个儿子都纳了妾,自己也有别人吹风想娶个小的,要不是这次有了麻烦,小妾早娶回家了。
这次的麻烦说白了就是露了富,入了知县老爷的眼。
原本自己就是一般的富户,在苏州有县里主簿照应着每年孝敬个千把两银子,就给自己里里外外打通了。
这两年钱挣多了,给主簿的钱也涨了,变成三千两,按理说也差不多了。
可谁让自己和儿子整天花天酒地的,也不知哪次酒后吐真言让人知道了自己不但在苏州有产业,在江南各处都有了铺面。
知县大人就上了心,先后几次借机收礼,已经花了五千两。
可这几天就说有匪徒在自己的酒楼出现,不但查封了搜匪而且还暗示知州大人也想过问此事,自己给他送了一万两,他才开口说县里没问题了,知州大人那里还得打点打点。
儿子已经去了三次每次五千两,知州还是没直接点头解封,自己就在这儿干熬着,银子大把大把的往外流。
即使这次事了,以后免不了对知县知州要有孝敬,没靠山就是不行。
好在有个女婿当知县,官面上还有个情面,听说要是别的没个官方背景的骨头渣子都得吞进去。
孙子李木周和李木川到屋里给祖父请安,看祖母也在又规规矩矩的也给祖母请了安。
李木周拿起碗用汤匙舀着梗米粥用小嘴吹了吹,往祖父的嘴里送,李木川则是到祖父身后用小拳头轻轻地给祖父捶背。
李老爷喝了口米粥,心情稍稍平静些,缓声问;“你们两个怎么不出去玩耍。”
“祖父,我们在读书,现在已经读到《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好,好孙儿。”
李老爷心中高兴也带着苦涩,自家是商籍,子弟是不能科考的,可怜了两个懂事的孩子。
李老爷和老妻幼孙叙了一会话,又在榻上眯了一会儿,就习惯性地到书房看看管家给送来的账目和书信。
于氏和孙儿也到了厨房安排今晚的饭食,让老爷能多吃点。
不一会,书房传来一阵大笑,紧接着李老爷手举着书信三步并两步小跑着出来:“哈哈,哈哈,我李家有救了,我李家发达了,哈哈!”
院子里的人都莫名其妙,两个儿子,于氏还有些小妾丫鬟都直愣愣地瞅着老爷,家里出了事,主子仆从都不好过,唯恐李老爷把火发到自己身上,这干活都小心翼翼的。
今天老爷怎么神经错乱发了狂,难道真有什么大祸事。
李老爷不知众人的脑补,招呼于氏和俩儿子进了屋子。
这才举着书信说:“天大的喜事,你义妹柳心研究出了高产作物还有新式杂学,你妹夫天书借光上报了朝廷,得到皇上的奖赏,你义妹柳心被封为四品恭人,你妹夫天书被封为登州府同知正五品,你妹妹晚春也是五品宜人了。”
“咱们知州才是从五品,那不是比知州的官还大。”
“不错,比知州官大,而且次辅徐阁老亲自在你义妹那呆了半个月,关系亲近着那儿。”
“徐阁老是义妹的后台;这下好了,知州不敢把咱们怎么样了。”
“何止不能怎么样,说不定还得巴结咱们,后面有个阁老,可不是他们能惹起的。”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李家逢凶化吉!”于氏双手合一,嘴里念念有词。
“不仅逢凶化吉,而且要有大造化,明天开始摆三天流水席,赶紧发帖子给苏州的大户,知州知县也都送到,就说为大小姐二小姐晋封庆贺,把徐阁老的关系散布出去。”
李老爷也不再管酒楼查封的事,乐呵呵大摆筵席。
一些看笑话的人原来还在幸灾乐祸,可一下子就听说李老爷俩姑娘成为四品五品的诰命夫人,大女婿做了正五品的府知州,而且很快传出次辅徐阁老和李家关系亲厚。
这下做不住了,大家都纷纷送上贺礼。
到了第二天主薄送来五千两银子,知县送了五千两银子还有些字画金玉道贺,李老爷乐呵呵地收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第三天,知州大人终于露面了,像个笑面虎和李老爷打着哈哈,不但佯装不知退回了这几天送去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还额外送了丰厚的贺礼,并当场让衙役给酒楼解封,说是一场误会,别人报错了案让李老爷损失了。
李老爷也打着哈哈,连连让知州大人以后多多关照,总之这场大宴李老爷名利双收,李家在苏州城又达到一个新高度。
大宴过后,李老爷当着于氏和几个儿子媳妇的面在全府宣布,柳心是李家二小姐,家里二小姐的院子好好打扫着,二小姐的产业管家亲自安排经营,账目给李老爷过目。
家里人都知道李老爷认个义女,家里也给安排个院子,但总和亲生的是有差别的,可看这架势二小姐这地位恐怕比这几个亲生的都高了。
李老爷私下和于氏及几个儿子媳妇孙子也交代着:“你们要记住,咱家以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都是你义妹柳心带来的,连你大妹夫都是靠她升的官,咱家以后怎样,甚至几个孙子也得靠她提携了,我看木周木川都是读书的苗子,咱是商籍不能科考,可要是能记名在你两个妹妹名下,那就能科考了,咱李家就能由“商”转入“士”,你们眼皮子别那么浅,得看长远。”
“老爷说得对,我也应该去山东见见二闺女,孩子没个丈夫,虽是要强也得有人心疼着,我这做娘的去看看。”
“你也一把年纪了,别折腾了,先把年礼准备好送过去,过了年晚坤、木川、木周随我去山东走一趟。”
李老爷在这儿琢磨给柳心送点啥,秦家岗的柳心也正在打点给李老爷的年礼。
快到年底了,各府都在准备年礼,柳心是今年新晋的四品诰命夫人,要是在京城就应该给宫里贵人请安,也得送些孝敬,可山东这么远就免了吧,但徐光启和王洽的年礼得送。
虽然王洽只是王天书的族叔,自己以前也没打过交道,可既然已经做了四品的诰命,那也就是在一个朝堂了,这亲戚关系就得捡起来。
徐光启不用说了,自己的忘年交吧,前几天老爷子来信对标点符号非常重视,正在一字一句的矫正自己给他捎去带标点的那套《四书五经》,还絮絮叨叨地话着一些家常,随着信还捎来了一袋子番薯让柳心好好研究,他也会按照柳心的法子打春就试种。
他已经是大明次辅,差不多是日理万机,还有空关心自己,柳心心理暖乎乎的,当然得送年礼了。
今年给自己道贺那些人,品级低的就不用管了,可知府大人得送份年礼,另外还有戚家军也不能忘了。
进入腊月,柳心的年礼都送出去了。
亲手给徐光启缝了一身长袍,做了两双布鞋,把家里的今年新做的酱菜和玉米面、玉米碴子还有竹筒罐头装了半车。
戚家军离得近,装了些豆芽、蒜苗等时令鲜菜,此外就是把套种复种的法子和二百斤玉米种子送去,当然也附了玉米种植方法,还承诺到时派人去帮助种植。
其他人就按照一般礼尚往来的规矩办了。
这几个月秦家支起的小生意都没少赚钱。
柳心培育出了辣椒,辣白菜问世了。
夏天山坡上的桃树结的桃子多,柳心想起了罐头,家仆砍竹子做了筒,用木塞做了密封,自家的桃子和集镇上便宜货都被秦家送来做了罐头。
因为秦牧在府城,各县都有派去讲农学的,这些小生意的销路在全府范围就铺开了。
特别是罐头,到了冬天可是大卖了,大户人家稀罕这稀奇玩意,这一项就进帐一千多两,族里给家家户户每家分了十五两。
饰品生意每家也挣了十多两工钱,玉米大多拿出去推广换粮了,但还是按每斤一百文的高价卖给各州县官员一些,各家一平均也分得十两八两。总计各家都有了三五十两的进账。
柳心自然拿到了大头,趁着送年礼,给全族的下人每家额外发了一两的月钱,主仆上下都乐呵呵地等着过年。
第35章 又一年()
再有四天就过年了,各处给柳心的年礼也陆续送到了。
今天迎来了戚家军,送年礼的竟然是个女子,自报家门是戚兴国的女儿戚思源。
张成他们几个本是戚家军,柳心也把他们叫进来见礼。
双方竟然都十分热络,戚思源大呼:“张成,你们几个在柳恭人这儿呀,我还以为你们回老家了,要是朝廷不克扣粮饷,我们怎么会打发将士返乡。柳恭人,你把他们留在身边可是干了件大好事,张成你们几个可得好好干,别给我们戚家军丢脸。柳恭人,父亲让我代表他好好感谢你,你给我们的法子可太贵重了,我们戚家军也没多少家底,没啥能回礼的,就是这些金银玉器了,你可别生气,张成他们在你这儿以后更方面我们来往走动了。”
戚思源快言快语,想说啥就说啥,一看就是个没心机的。
柳心这两年来就晚春一个姐妹可以聊天,今天来个戚思源也是个爽快人,俩人仅半天功夫就有了交情。
吃完午饭返程时,柳心又送了几个饰品包和几个大中国结,戚思源美滋滋的邀请柳心去坐客。
接下来又开始杀年猪。
秦宅初建,今年收的人第一次在这儿过年,柳心也不想亏待他们,秦家每户分十斤猪肉,这些下人每户分五斤,另外还给各家分了十斤白面十斤白米还有些香烛祭祀之物。
按理说他们已经属于秦家的人,就不应该再祭祀自己的祖先,可柳心不想把事情做的那么绝,血脉相连的祖宗祭奠一下也不为过,也不能就此说明他们心里没有主子。
秦家的各户今年日子已经富足起来,柳心本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拿钱拿物照顾,可秦家子弟今年东奔西走传播农学,也算是帮自己,柳心还是决定拿出财物来大家都过个好年。
各户又是白面精米的发下去,还额外给祠堂祭祀送去了二十两银子。
秦坤元觉得柳心对族里付出太多了,坚决不让柳心再拿了。
柳心想想也是,不应该太搅和不清,这次又拿出三百亩地当族田,以后就不再为族里出钱了,自己用人再另算。
今年的年夜饭还是柳心三口和克鲁一起吃的,柳梅和大富大贵在小年前一天被柳家旺接回去,王翠也在前一段回了张云白那儿,剩下的人各有各家。
秦大娘他们这些下人帮柳心弄完膳食,柳心也把他们都打夫下去,厅里就又剩下这四个人了。
克鲁笑眯眯的坐在炕头,还是管柳心叫夫人,这是秦家岗唯一一个没有改口叫恭人的了,柳心也不介意,对克鲁就像家人。
明远明珠还是和克鲁很腻,全没有平时的模样。
吃饺子时,又像去年一样放几个花生米,结果今年明珠吃到的最多,她说自己今年一定会发大财的。
给压岁钱时,克鲁把这一年的钱财差不多都给了明珠明远,最后拿出一把上面镶了一颗宝石的匕首,“夫人,这是我给你的新年礼物。”
“看起来好珍贵呀!”明珠一把抢在手里。
克鲁这次没有顺着明珠,“这是你娘的,以后我再给你弄,先给你娘。”
明珠不情不愿地递给柳心。
“怎么想起给我这个?”柳心诧异地问。
“留着你防身,不能没有趁手的家伙。”
柳心点点头收起来,她还真的很喜欢这匕首。
克鲁看柳心收起来,脸上又浮现了笑眯眯的神情。
大年除一,柳心这儿拜年的就络绎不绝。
先是宅里的秦伯秦大娘带头,大早上就来客厅给柳心三口磕头拜年,柳心给每人赏了一个小银鱼,专门伺候明远和明珠的下人又分别给小主子拜年,明珠明远又分别给了赏钱。
紧接着秦家各户的人和张成几家三五成群的过来,柳心拿出早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招待大家,来的小孩子柳心又给了礼物。
忙了一个时辰,清风山四百多口齐刷刷地跪在宅门口,给柳心拜年。
因为人数太多没法进宅,柳心出了大门接受了大年的磕头拜年,让秦伯宣布,凡是秦宅的下人这个月月钱翻倍给双薪。
大家呼的一声炸开锅,七嘴八舌的道谢,只称恭人真是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