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魔少的禁忌圈宠 >

第9章

魔少的禁忌圈宠-第9章

小说: 魔少的禁忌圈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余凡吃了一惊;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她习惯了余凡的身份;习惯了自己平庸的相貌;习惯了偶尔发发花痴;一时间倒是忘了自己喜国公主楚翡梨的身份;楚翡梨也是一个以容颜姣好出名的美女;自然也常惹旁人称赞。

    余凡也害羞地说:“我哪里比得上你呢?”宛雲漪第一次见余凡的羞态;“扑噗”一声;笑了起来:“姐姐好不经夸哦!”余凡白了她一眼;冷冷道:“还好意思说我;你刚才还不是一样不经夸?”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戏谑;充满了欢笑。这样的时光;安静且简单;与逃亡的日子相比;仿佛距离了几个世纪那么远。

    安顿完毕后;余凡开始张罗惠宾楼的川菜业务;为厨师传授厨艺;宛雲漪心灵手巧;学东西很快;慢慢就成了余凡的小助理。

    惠宾楼的厨师虽说不是顶级名厨;但也是基本功扎实的专业人士;在余凡的指导下;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烹饪川菜的要诀;“技多不压身”;何况还是被称作皇帝都难吃得到的巴蜀川菜;他们当然希望能学到更多的川菜知识;这可是自己职业道路上的金字招牌啊!

    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意在余凡的面前露一手;给二老板一个好印象。

第47章() 
所以;余凡教起他们来也没花费多少功夫;天下菜系千万种;但总有相通之处;厨师们一点即通;纷纷能烧出水准不错的川菜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惠宾楼的川菜大业马上就要揭开序幕了。

    王海也配合着余凡的培训工作;在京城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宣传工作;“好酒也怕巷子深”;宣传才是硬道理。

    王海派人在京城各个角落发传单;贴公告;“惠宾楼将推出川菜”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被称为“皇帝难吃巴蜀菜”的川菜将在惠宾楼面试;这个噱头完全调起京城人的兴趣;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一时间;惠宾楼成为了京城的焦点。

    不少好事者还天天跑到惠宾楼;争着吵着要第一个吃到川菜。川菜还未出;惠宾楼的客人明显增多;收入也有所提高。王海喜上眉梢;整天满面红光;因为惠宾楼不仅引起民众关注;不少饮食界名人;社会名流;京城官员也纷纷联系王海;希望能一尝为快。

    王海将这些事和余凡一说;余凡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就说了;川菜能让惠宾楼扬名立万的;王老板就坐等收钱吧。”王海笑呵呵回道:“这得劳烦余小姐了。”余凡想到的自然是自己的事;寻找斧魔的事急不来;正好在可以在惠宾楼住下去;再慢慢去找斧魔;完成玉帝的使命。反正自己又喜欢做菜;不如就在惠宾楼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职业;用自己的现代化科学思维;把惠宾楼搞大搞强。

    余凡仔细一想,就对王海说:“王老板,既然这些官员名流要来,我看我们不如这样,专门开辟出个贵宾区给他们,让他们试吃川菜。”

    王海觉得这想法不错,这些人坐到贵宾区里,既显得惠宾楼看重他们,又能让他们自己觉得有面子,一举两得啊,王海向竖起了大拇指:“余小姐不仅人漂亮,人又聪明,这招真是高!”

    余凡谦虚了一下:“王老板见笑了,雕虫小技而已。还有啊,我们这两天关门停业一下,好好准备川菜的事。”

    王海纳闷,疑虑道:“干嘛要关门停业?”要知道,每停业一天,王海就损失一天的收入啊。”

    余凡看出了王海的担忧,解释说:“王老板,这是一个‘饥饿’策略,你想想,我们的宣传搞得这么大,如果我们突然关门停业,人们是不是会更加好奇我们在搞什么呢?那我们重新开业那时,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客人来惠宾楼呢?”余凡关门停业这招正是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饥饿营销”策略,很多大公司大企业先后采用这种策略都取得了成功,余凡当然相信惠宾楼也能通过‘饥饿’策略取得成功,而王海整天光想着怎样赚钱,自然不懂这些。

第48章() 
王海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现在损失的这点收入与以后的收入相比那可是九牛一毛啊,他深深地被余凡折服了,就凭这‘饥饿’策略,王海他想破脑瓜也想不出来。王海这次是捡到宝了,余凡就是一块金光闪闪的“宝贝”啊。一番恭维后,王海就去准备布置贵宾区和宣布关门停业的事。

    第二天,惠宾楼关门停业的消息果然掀起的狂波巨浪,关于惠宾楼推出川菜的事还没平息,京城再度开始讨论惠宾楼关门停业的奇事。整个京城除了惠宾楼,还是惠宾楼,惠宾楼一时风光无限,人气火爆。许多人还特意在惠宾楼门前观看,随时留意惠宾楼的一举一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引颈观看,在去告诉别人,多小的事都能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比如“我听到惠宾楼里面传出了搬桌椅的声响”,“我看到贵宾楼老板今天开了五次窗户”……可见,惠宾楼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王海从反馈回来的消息上看,知道“饥饿”策略成功了,只要两天后川菜顺利推出,惠宾楼将一炮而响,财源滚滚。

    外面在看热闹,里面可没闲着,余凡和宛雲漪带着一伙人对惠宾楼进行了重新布置,还将三楼腾出来弄成贵宾区,装潢得更加豪华,布置得更加精致,一看就是上得了档次的地方,和二楼和一楼有明显的区别。此外,余凡也没放松对厨师们的培训,一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为了等待两天后的重新开业。

    两天很快就过去了,一大早惠宾楼门前就聚满了人,今天正是惠宾楼重新开业的日子,人们都很好奇惠宾楼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此时,王海正和一个官员站在惠宾楼门前,他们旁边还站着不少社会名流。眼尖的人会发现这个官员正是京兆尹李靖斌,京兆伊可是经常的父母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这官可不小,王海能请到他还多亏了川菜。如果不是这些天以来惠宾楼川菜的名头这么响,像京兆尹李靖斌这样的官员,才懒得理王海这种小酒楼的老板。

    良辰吉日一到,李靖斌和王海客气了一般,就示意人群安静,正式宣布:“新惠宾楼今天正式开业。”话语一落,鞭炮声四起,惠宾楼正式开门迎客,人群自然涌入酒楼内。

第49章() 
惠宾楼的熟客都可以发现,惠宾楼的布置、格局等都发生了改变,变得干净,变得舒适,当看表面,惠宾楼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而三楼的贵宾区因为不接待客人更显得神秘,人们都知道,现在在三楼吃饭用餐的可是以京兆尹李靖斌为代表的那群非贵即富的达官贵人,这种身份的差别不仅不让人们感到失落,反而让他们更加向往三楼,而且一般的市井小民就喜欢在一、二楼坐着吃饭,不时可以一睹那些社会名流的风采。

    很快惠宾楼就坐满了客人,不少人只能在外面排队等待,备受人们瞩目的川菜也开始上桌了,余凡精心准备的八样川菜马上成为了人们的点菜首选,鱼香肉片,回锅肉,麻婆豆腐等,京城人闻所未闻,尝所未尝的川菜在人们惊奇的眼光中纷纷上座,川菜独有的香辣味弥漫在空气里,人们贪婪地吮吸着,太香了。人们来不及等待,开始大快朵颐,吃得汗流浃背,不时还夸一下这个菜做得好,那个菜味道不错,吃得不亦乐乎。虽然每道菜的价格不菲,但京城人大多富足,很多人都一次性点完八个菜,想要尝尝鲜,这可是川菜首次出现在京城啊,错过了多可惜。

    三楼的情形和下面的嘈杂吵闹不大一样,毕竟这里都是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斯文有礼多了。王海正陪着京兆尹李靖斌吃饭,一边介绍每个菜式的特点,一边请京兆尹李靖斌试吃,八道菜下来,李靖斌连连叫好,吃得满口油香。

    酒过三巡,王海抓住机会,叫人送上笔墨,对李靖斌说:“久闻大人书法超神,今日小店新开张,不知道大人可否不吝笔墨,为小店题副对联。”

    李靖斌酒足饭饱,又听到王海如此恭维,开心应允:“好,那我就献丑了。”

    其他人一见京兆伊要题字,纷纷围了过来。

    只见京兆尹李靖斌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在纸上写下了:美味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

    一群马屁之徒纷纷拍手较好,有的夸李靖斌好文采,有的夸李靖斌好书法,拍的李靖斌满脸红光。王海连忙叫人收好对联,这可是今后惠宾楼的金字招牌了。

    王海清了清嗓门,双手作揖,对大家说:“今天承蒙各位贵客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今天,我王某人斗胆做一次东,大家免单,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帮衬小店。”这批客人是王海特意请过来的,有各行各业的老板,有官员,有富豪,有名流雅士等,只有把这群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物的市场抓到手里,就不愁惠宾楼没生意。

第50章() 
人们听到王海这样一说,也纷纷客气表示了感谢,同时,惠宾楼的形象在他们心里加分不少。这就是余凡对王海说的“品牌效应”,前期吃点亏没关系,只要品牌口碑好,钱早晚会赚回来的。

    余凡和宛雲漪看到惠宾楼生意这么火爆,也非常开心,努力总算有收获,余凡更是激动万分,以后可以在惠宾楼大展身手了,成为一个女企业家。

    余凡坚定地对宛雲漪说:“我一定要把惠宾楼搞成京城第一酒楼。!”

    宛雲漪点了点头,说:“惠宾楼一定会成为京城第一酒楼的!”

    惠宾楼从首日火爆开业以来;加上第一批客人的宣传;到惠宾楼吃川菜毅然已经成了京城人们的一种新风尚。

    惠宾楼也因此天天生意兴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门前车马不断;整天都有人排队等吃饭;可谓供不应求。

    王海计算发现惠宾楼一天的收入就比之前翻了好番;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像弥勒佛那样;春风满面。

    这一次不仅成就了惠宾楼在餐饮界的威名;王海也名声鹊起;从一个二三流酒楼的老板成为了业内名人;正是名利双收。

    王海在人们口中“王老板”的称呼也渐渐变成“王大老板”;一举成为了餐饮界的翘楚。

    王海自然知道自己的这一切都是靠余凡和宛雲漪得到的;所以对两人也是有求必应;言听计从;好吃好住;像菩萨一样供着。对王国来说;余凡和宛云漪就是活菩萨。

    虽然余凡和宛云漪是惠宾楼取得成功的功臣;但她们要求低调;让王海一个人出尽风头。

    因为她们怕由她们出面会太过惹人注意;要是给费令发现;她们就麻烦了。

    所以;表面上她们只是惠宾楼的普通员工而已。王海也乐于帮她们保密;外界也一直以为惠宾楼的成功是王海一手策划的;没人会想到这一切都是两个柔弱女子搞出来的。

    应余凡和宛雲漪的要求;她们的身份密不外宣;这也成为惠宾楼内部的最高机密;严禁对外人说起。

    惠宾楼的事务才刚刚起步;余凡就开始了下一步的考虑。

    第一;惠宾楼首要之事是扩大现有的规模。

    惠宾楼每天的客流量远远大于酒楼能提供的服务的客人数量;只有扩大规模才能满足需求。

    因此余凡要求王海收购旁边的商铺用来扩造惠宾楼。

第51章() 
王海见有利可图;便利用手里的关系和钱财;对周边店铺展开了收购;并开始扩造惠宾楼。

    第二;扩大市场占有率;多开几家分店。她每天带着宛云漪在京城闲逛;同时有意识地留意京城各个地段的交通;人流;租金各方面因素;以便作为分店选址的参考。

    王海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才发挥了作用;他在京城开酒楼这么久;当然知道在哪个地段开酒楼最好;他一下子给余凡列举了几个地点;都很符合余凡的心意。

    这样看来;王海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开分店需要大量的资金;单凭惠宾楼现在的收入;不可能一下子筹到那么多钱。因此开分店的事只能慢慢来。

    第三;增添惠宾楼的品牌形象。除了做好饭菜这些本职的工作;余凡还叫王海给穷苦人家免费施粥派馒头;做些慈善之事。

    王海一开始死活不肯干;因为做善事那等于拿自己的钱给别人用;像王海这么整天想赚别人的钱的当然不会干这种傻事啦。

    但在余凡的威胁下;王海不得不妥协;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免费施粥派馒头。惠宾楼做善事这举动;不仅在民间得到了赞扬;连官方都表彰惠宾楼给人们作出了表率;是京城的良心。

    王海王大老板的称呼又变成了王大善人。惠宾楼的名气也跟着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就是余凡口里的“慈善经济”;在余凡看来;慈善是一种投资;它给惠宾楼增加的品牌价值是用金钱衡量的。王海可不懂这些;他只以为生意越来越好;是苍天有眼;好人有好报罢了。

    惠宾楼在余凡的运筹帷幄下;按部就班地发展;一个月下来;不管是名气;还是收入;都隐隐约约有赶超“宴归来”;成为京城第一酒楼的趋势。惠宾楼倒是欢喜;宴归来却开始发愁了。

    宴归来酒楼;位于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是京城最大的酒楼;以菜式丰富;口味宜人;服务周到而著称;也一直把京城第一酒楼的称号牢牢地握在手里;这次惠宾楼的迅猛崛起;对它京城第一酒楼的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宴归来酒楼的某个房间里;老板李华仁正在听着几个主管对酒楼上一个月经营情况的总结;主管们报喜不报忧;对做得好的事情大放厥词;大肆赞扬;对做得不够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轻带过。最后的总结是问题是存在的;但成绩是显著的。

第52章() 
要说是平日里;李华仁可能会因为酒楼成绩不错而表扬一下他们;但今天;李华仁是闷闷不乐;因为从惠宾楼开业一个月的情况来看;宴归来业绩出现了下滑;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李华仁之前就没听过王海这号人物;惠宾楼在他印象里也就一个小酒楼;突然间搞得如此声势浩大;的确大大出乎李华仁的意料。主管们汇报完毕后;见老板不说话;也都安静了下来;大气不敢出一口。

    李华仁突然间问:“你们可听说过惠宾楼?”几个主管面面相觑;果然是惠宾楼;他们刚才一个字都不敢提到惠宾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