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

第24章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24章

小说: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墸停魇铩9喾钟胂嗟保险讲焕J惫宦颍苏呤I芨唇俟俣桑鹜辽降氐馈9嘤谀谧髦韵嘤ΑI苌溆校溉缬晗拢姓呓悦蓸J,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却:后。],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公收绍书”至此:曹操、袁绍官渡对垒之时,袁绍实力强大,很多人认为曹操会败,所以与袁绍暗中书信联系。曹操将信烧毁,以示不追究此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延伸阅读

    建安风骨

    建安初年,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号令不行。农民暴动、军人叛乱、豪强混战充斥着帝国的核心地区。皇帝被叛军劫持、胁迫,后来又在逃亡中流离失所。地方上的世家举家流亡,企图寻求存身之处,以度过这个苦难的年代。庶民饱受饥荒、暴动、战乱的煎熬,大量死于非命。

    汝南、颍川地区的士人拥戴曹操恢复地方秩序。在士人的协助下,曹操迅速镇压了青州的农民暴动,安置降服者屯田。初立根基后,曹操又迎汉帝于许昌,安顿朝廷百官。取得大义名分后,曹操相继击破吕布、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在帝国的核心地带恢复了和平。

    东汉末年是一个混乱、暗淡的年代。曹操和士人们在著述之中,如实记录了当时的苦难与哀伤。除此之外,他们拯救王朝、恢复和平的执著、骄傲也多有流露。丧乱之后,党锢时期士人激进的抗议风潮已渐渐平息。曹操等人已经将政治浪漫主义的热情投向更加细致的工作,如消除战乱、劝课农桑、抑制豪强。相对于两汉时期严肃、阴郁、形而上甚至有些神秘主义的帝国政治哲学而言,建安时期的政治、文学既是理性、实用的,又不失发自内心的信心和热情。

第34章 曲有误,周郎顾() 
(西晋)陈寿

    导读

    本文选自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

    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败于曹操,大将张郃、高览投敌,士兵、辎重损失无算。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元气大伤,可是河北根据地兵粮充足,依然足以自守。但官渡一战失败,袁绍身心俱受重创,不久郁郁病死。袁绍死后,诸子不和,互相攻伐。曹操乘机北伐,分别击破袁绍诸子,将其领地收入囊中。

    平定袁氏残余势力,击破乌桓后,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死,其继位者刘琮归降曹操。曹操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守多年的荆州后,又进一步南下,准备收取孙权割据的江东。曹操的进逼威胁到孙权的统治,孙权派遣周瑜率军防守。刘备叛离曹操后,曾经投靠袁绍和刘表,此时也率军与孙权联合。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军前锋,使曹军攻势受挫。曹操见进攻无望,军队又因为疾疫流行实力大为削弱,遂留军防守新降服的领地,而后撤军北归。曹操北归后,迅速击破了据守关中的马超、韩遂诸部,巩固了西北防线。几年以后,曹操再次南征孙权,初战获胜,与孙权援军相持月余而退。

    赤壁之战是东汉、三国时期的一场平淡无奇的战争。战后孙权仅仅守住了自己的领地,未有更多进取。刘备也无太多收获,战后不得不依附于孙权,直到占领西蜀后才稍有舒缓。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后相继削平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实力,奠定日后曹魏的优势地位。面对曹魏的压力,东吴、西蜀都无法单独相抗,唯有联合对敌,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意谓让出道南大宅给孙策住。],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谐也:好了。意谓大事成了。]。”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横江、当利、秣陵、湖孰、江乘、曲阿:皆地名。],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居巢:地名。假涂:借此道路。],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备:军备,此处为动词。下文“还备宫亭”用法同。牛渚、春谷:地名。]。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蒙冲:狭而长的兵船。斗舰:也是兵船。],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藳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克期:定期。]。瑜亲跨马陈[陈:同“掠阵”,即军中督战。],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勒兵就陈:统帅军队进入阵地。]。瑜乃自兴[自兴:指周瑜负伤后勉强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下隽、汉昌、刘阳、州陵:皆地名。奉邑:食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折衄:遭受挫败。],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奋威:指上文中的孙瑜,是孙策弟弟孙敬的儿子,封奋威将军。],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客:佃客,即依附豪强大户的农民。不得问:即不要求这些人向政府上缴赋税,是一种优待政策。]。”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便执臣节:便用臣子的礼节对待孙权。]。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大率为得人:大体上能做到得人心],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三爵:三杯酒],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延伸阅读

    周瑜与“儒将”的理想人格

    在中国古代的将领中,周瑜的勋绩并非最为出色,但是他的事迹却在文学作品中久为传唱。其中的缘由是周瑜除擅长军事谋略外,还谙熟音律,也许还颇有文学才能。后来的文人发现周瑜是寄托理想的恰当对象,并以自己的趣味和想象将其诗化,渐渐造就了一个“儒将”的典型。

    “儒将”虽不以临阵交锋、摧敌破阵见长,但是依靠自己的决断、谋略可以取得更骄人的胜利。少年得志、文武双全的周瑜,就被视为“儒将”的典型。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多数将领都是从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幸存下来,才渐渐学会其他才艺的。熟悉战斗生涯的下级士兵、会党、土匪崇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勇,“刮骨疗毒”的坚毅,对兄弟、伙伴的忠诚,因为这些都是战斗中可以依靠的。但是战斗、负伤、死亡的生涯是文人既厌恶又难以想象的。因此文人既有建功边疆的愿望,又厌恶现实的军人生涯。无奈之余,他们渐渐退缩到“儒将”的理想之中,相信运筹帷幄的“儒将”比百战而后生的军人是更理想的军人人格。对“儒将”人格颂扬的杰出作品,出现在文人地位很高的宋代,这并不是偶然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第35章 诸葛亮出师未捷() 
(西晋)陈寿

    导读

    本文选自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入蜀后,根基初立,稍有喘息之机。曹操见刘备入蜀,遂进军迫降张鲁,夺取了汉中地区。汉中地区是西蜀的门户,曹军驻守于此,是西蜀的心腹之患。刘备迅速行动,击破了汉中曹军守将夏侯渊,夺取汉中。同年,刘备的将领关羽自荆州出兵,进攻曹军拒守的襄阳、樊城,大败曹操援军。孙权对刘备势力日长极为不安,以奇兵袭击关羽后方,夺取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刘备发兵进攻孙权,企图夺回荆州,结果被孙权的将领陆逊挫败。刘备退守白帝城,不久去世,命诸葛亮辅助幼主政务。

    诸葛亮执政后,对外重新与孙吴修好,缔结对曹联盟。在国内,诸葛亮修明政治,劝课农桑,镇抚南方反叛的少数民族。魏文帝曹丕去世后,诸葛亮认为魏国新丧,人心浮动,遂策划攻魏。次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准备出师。在此期间,诸葛亮向蜀主刘禅上奏出师表。明年,诸葛亮出祁山北伐,迫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