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

第3章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第3章

小说: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章 泰山压顶不惧,细沙磨人不恼() 
成大事者认为人有远大的理想,就能做到泰山压顶不惧,细沙磨人不恼。即使远大抱负不能被人所理解,甚至会被绝大多数人误解,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有一群长工在耕田,他们十分辛劳。突然有一个长工走到了田边,所有的长工都抬头看着他,这个长工仰望着蓝天,然后回头对伙伴说:“如果我富贵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所有的长工听后,先是一愣,过了一会儿全都笑了起来。“你是长工啊,你还能富贵,更别提不忘记我们了。”所有的人都笑这个长工痴心妄想。这个长工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这个长工被拉去戍边。不久后,他就在大泽乡起义,最后称王,青史留名,这个长工叫陈胜。

    其实,拥有远大抱负的人常常都是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因为在众人眼中,日子只要过得四平八稳就可以了,还要那么多抱负干什么呢?有一个事实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的,那就是我们在小的时候总爱说自己要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等,但到长大以后却发现自己走上了另一条路。是不是我们的天资不够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呢?绝对不是。我们的天资比爱因斯坦差吗?有牛顿差吗?这两位科学家在小的时候被公认为笨小孩,都是学校不要的学生。但他们却成功了,成功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他们有远大抱负,而且懂得坚持,懂得思考。

    当然,真正有远大理想和明确目标的人往往有一种谦虚的精神。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别人向他请教为什么他能如此聪明时,他回答说自己其实一无所知。正是这种所谓的一无所知的智慧才是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就是谦虚,谦虚以后自然会好学,而好学者才会明白知识是无穷的,才会明白自己确实是一无所知的。人应该有一无所知的高明,有了这种高明,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专家请教问题,可以名正言顺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别人的帮助。

    其实相对于人类智慧而言,我们每一个人所知道的知识确实是少得可怜。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就不应该骄傲,就应该埋头扎实地前进,而不要虚浮。

    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目标的人还必须有切实的行动。没有任何行动,理想和目标就成了自己的负担。理想和目标绝对不是口号,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人前行的路,是人生的指引和方向。理想和目标就在前方,但是如果我们仅远远地望着,而不朝那个方向走,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相反,我们会在原地踏步中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失去自己的耐心。我们会感叹怀才不遇,我们会抱怨社会不公。殊不知其实一切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好好地朝着理想和目标前进。

    有远大理想的人必然有十分明确的目标。一个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标往往会让人丧失前进的信心。有一位马拉松赛跑的冠军是这样向别人解释自己成功的秘诀的:马拉松的路程绝对不算短,但是我将整个路程进行分解,我首先的目标是超越前面的第一棵树,然后再超越前方的一幢建筑物正是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跑完了整个马拉松。将目标分解的好处在于人可以从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中得到信心和动力。有很多人订立了十分宏大的目标,虽然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到最后还是十分遗憾地什么都没有实现,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目标,而没有学会将目标分解,使他们在前进中丧失了动力和信心。其实,人生虽然是个连续不断的整体,但是人生是可以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每一年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个月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一天都有,每一个小时都有如果人能将目标细化到这种程度,然后去努力,一定会成功的。相信在小目标的不断完成的过程中,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将大目标实现,让所有的人佩服不已。对于在台上表演的艺术家来说,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舞台上的超常发挥,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前行,就不要忘记带着理想上路。有了理想,我们就要学会泰山压顶不惧,细沙磨人不恼。此外,我们永远都不能嘲笑别人的理想。一个有理想的人永远都不会卑微,没有任何被嘲笑的理由。我们要对别人的理想给予尊重,即使他的理想是我们已经实现的事情。给予别人理想的尊重,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赢得自我尊重。

第8章 大部分忧虑是多余的() 
成大事者认为,在社会中生存,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自信,让信心取代忧虑。很多人不自信,往往表现为行动中有很多忧虑。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40%的担忧是永远都不可能发生的;有30%的忧虑是过去的决定,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是既成事实;有12%的忧虑完全是因为别人做出的批评;有10%的忧虑是和健康有关的,只有8%的忧虑才算合理。

    只有自信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为当前的迷茫而放缓脚步,只有自信才能够保证自己始终坚持走自己认定的道路,到最后达到成功。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没有人会相信你。

    诺亚得到神谕说即将来临一场大洪水,你需要迅速建造一个方舟,以备洪水来临时逃生。试想一下,诺亚一生中最难受的是什么时候?肯定是他在得到神谕之后,洪水来临之前。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嘲笑他是个傻子、疯子,没有洪水造什么方舟。而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诺亚造方舟时候的心情,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洪水还没有到来,自己会不会徒劳无功,这些都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如果不是意志十分坚定的人,肯定早就被这种怀疑给击败了,放弃了,等到洪水来临的时候,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如果迟迟未得到,或者得到的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肯定会怀疑起自己来,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于是想放弃,想重新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就在刚放弃不久,想要的东西就像洪水般涌来,那时也只能够为自己不能坚持而懊悔,接着去从事另一个失败。

    一个没有文凭的年轻人,来到大城市找工作,结果总是遭人拒绝。年轻人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提笔给大银行家罗斯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几天过去了,正当年轻人有些绝望,准备回家的时候,罗斯的回信到了。

    “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它们都有鱼鳔,唯独鲨鱼没有。按理说,没有鱼鳔,鲨鱼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为了生存,鲨鱼只能在海里不停地运动,结果,鲨鱼不仅活得很好,而且在多年后还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

    信的最后,罗斯写道:“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海洋,而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年轻人看完信,陷入了沉思。最后,他决意要留在城市,就从最底层干起。什么都没有未尝不是件好事。

    十年后,当初的年轻人拥有了令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连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都可以做到如此自信、乐观,最后取得大成功。我们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怎么有理由不自信、不乐观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根本的是信心。首先要坚定自己确实是在做最正确的事情,其次要相信自己正在正确地做事。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能够不断成功,失败的人却接连失败?原因就在于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有了无人可比的信心。而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本身无成功经验可言,却又不能给自己灌输一种信心,他又怎么能成功呢?

    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留一份自信在心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有可能超水平发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需要的不是宣言,而是行动。让自己行动起来,就必须为自己注入成功的信念。很多人之所以不勤奋,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一些能力丧失信念,因此不能坚持。有一个关于两只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从前,有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一只旧钟旁边。新钟问旧钟已经走了多少次了,旧钟说已经走了三千二百万次了。新钟吓了一大跳,这个它肯定吃不消,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旧钟。旧钟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对新钟说:“其实你不要想那么多,只要你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新钟将信将疑,它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简单的事情。于是它放松了心情,坚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成功地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成大事者认为,成功,就像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可以被预期的,只要做某些固定的事情,使用某些适当的法则,一定可以成功。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同样也能够做到。

第9章 越是犹豫,越容易失败() 
成大事者认为,越是犹豫,越是缺少坚持下去的勇气,越容易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他们行动以后就会后悔,一后悔就会半途而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在于开始做事时没有考虑清楚,决策十分草率。只有决策十分谨慎,行动后才能不后悔。决策十分谨慎就是要学会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满意。在行动之前三思,是完善决策的过程。人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固然会受到习惯的影响,但是人的思考还是必须的。人在行动之前的思考主要是思考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自己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和自己有哪些可以调动的资源。

    怎样达到目的其实是为了确定行动后的目标。对于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一个目的。这里所说的目的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有人说自己帮助别人完全出于同情,根本就没有目的。其实同情别人就是目的。人只有确定了自己的目的,然后才会有后续的行动。

    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是思考达到目的的步骤。一个目的顶多是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就是正确的路径。所有的行动一定要有可行性,如果不可行那就毫无意义可言。若要达到目的,必须充分考虑行动中的种种风险和障碍。

    检点自己有多少可以调动的资源,其目的在于审视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行动。行动的完成是需要资源配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资源,是有成本的。

    有了思考后再行动,行动会得到更完整的贯彻。人只有经过缜密思考,对行动步骤有了很周密的部署,然后再去行动,行动才会得到完整的贯彻。缺少思考的行动时刻都会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没有准备,所以经常会让自己非常难受。很多人就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了困难,虽然是很小的困难,但还是放弃了行动。其实如果在事先做缜密的思考,充分思考道路的曲折,而不仅仅是描绘一个美丽的远景,那么必然会有很强的对抗困难的心理准备,至少不会措手不及。

    三思而后行是学习思考的过程。人的思路和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产生的。在行动之前对行动进行思考往往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路和思想。人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得到成长的。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人的想法日臻完善。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很小的空想,但是到后来空想逐步现实起来,变成了理想,然后理想逐步丰富了,变成为一个很庞大的构想。这正是在一次次事前的思考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路,最后获得了成功。人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长和成熟的。

    凡事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要求人们过于理智,而是要求人们不要过于轻率。很多人一想到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立即就投入进去,结果做到一半,发现自己确实做不下去了,就放弃了。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白白浪费了。如果在这件半途而废的事情中还没有学到经验和教训,那么他的浪费又多了一层。但过于理智的人也并不能适应社会,三思只是思考的度,而不是无度。很多时候决定去做一件事情,并不需要思考太繁复,但是思考绝对是应该进行的。

    在决策过程中,还要志向坚定。有为者立长志,无为者常立志。人有上进心,立志做大事情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经常立志,那往往是没有志气的表现。毕竟理想过多,等于没有理想。人一生固然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成功,但是人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真正能做的事情往往也只有一件。只要一生能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就是成功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先是听说经商很好,可以赚到很多的钱,于是跑去经商。但是运气实在太糟糕,别人赚钱,他却总是赔钱。这样熬了几年,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又听说当大夫很好,于是跑去学习医术,但是没有想到第一次给人看病,就误诊把病人医死了。后来又去学武,在射箭比赛中一箭偏离了靶心,把主考官给射死了。后来又做了很多职业,却都一事无成,最后在贫困潦倒中结束了生命。

    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无为者,但是从根本上讲这个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学得不精。他不能关注于一件事情,而是经常更换。如果他学艺精良,那么一开始学医的时候就不会将自己的病人给医死了。他就是一个经常改变志向的人,对于每一个志向都不能坚持到底。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再犹豫。越犹豫,越容易失败。

第10章 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成大事者认为,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