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不小心得罪你或误会你,你会:
a。很快忘得一干二净。
b。当场跟他翻脸,从此不共戴天。
c。铭记在心,找机会报仇。
d。对此人有戒心,跟他保持距离。
结果说明:
选a:你的忘性应该很强!事实上,你此时的忘性起到了一种防卫作用,把不愉快的事压到潜意识中,不再因此苦恼。不过,如果是你的敌人故意要害你,你最好铭记在心,否则就很危险了。
选b:你不分青红皂白就跟对方翻脸,肯定是你不想要这个朋友了。像你这种敌对意识高涨、心胸狭窄的人,是最容易得罪人的。这不仅为你带来许多敌人,也为你的心中带来更多的不安。
选c:你有自卑的缺憾,一旦有人不尊重你或不小心得罪你,你就会铭记在心,因为这种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你来讲却是一件天大的事。你的这种性格会导致你的人际关系日趋恶化,还是放开心胸吧!
选d:你可以说是属于自我防卫性强的人,也有点神经质,处处提防人。虽然你这样保护自己是不过分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可以感觉到你的不信任,这也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
第9章 1麦兜就是响当当:以己之长巧“迎”他人之短()
第二章影响力,人生前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三十岁要懂得影响他人的心理诡计
1麦兜就是响当当:以己之长巧“迎”他人之短
2009年,动画影片麦兜响当当自7月公映以来,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首日全国票房破千万元,业内人士预计,如果票房持续火暴,它将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何看上去傻傻的“小猪麦兜”票房如此“响当当”呢?
也许你会说,“7月正好是暑期,小朋友们比较多嘛。”可是,当我们放眼电影院,发现成年观众更是大有人在。
客观而言,“麦兜”的故事非常简单。母亲麦太在香港混得不好,来内地寻求发展,床上还放着怎么做ceo一书;麦兜在武当山经历了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艰苦环境;麦兜无心习武,最大的乐趣是跟小同学偷入炼丹房煮方便面;麦兜和母亲互相让鸡肉吃,结果鸡肉掉到了地上;尽管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麦兜和妈妈依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香港,继续他们“不是低能,而是善良”的人生,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嘉诚
从麦兜故事、麦兜菠萝油王子、春田花花同学会到现在的麦兜响当当,麦兜在银幕上生活了10年,依旧还是“小朋友”。不过,“长不大”和“猪身份”一样,只是麦兜的面具。揭下面具,麦兜的喃喃自语,透着成年人追逐梦想的疲惫以及疲惫中不灭的希望和温暖的小幸福。它傻傻的,单纯、快乐和坚持,不管如何受挫,他的心中永远有梦想,用希望点缀平凡的生活。正是这只笨笨的小猪,令无数成熟、精明,甚至世故的大人们也痴痴追捧。秘密究竟何在呢?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互补相吸引的理论,是指人在需要、性格、兴趣、气质、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若存在差异,而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又正好成为互补关系,就可以相互吸引。所以,走在大街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亭亭玉立的美女,总是挽着一个长相并不怎样的男人;潇洒有型的帅哥,往往搂着一个相貌平凡的女人。
“麦兜”亦是如此,单纯、善良、非常容易满足,对任何人都明心相应。在我们幼稚的童年,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写照。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后,为了生存、发展和成功,就要变得世故、精明,甚至有必要学些诡计。于是,我们已经褪去的童年的那份清纯,如今在麦兜身上尽情绽放,当然就会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体味了。
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一些缺点,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就会注意去寻找那些能弥补这些缺点的人,从而实现所谓的“强强联合”。例如,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愿意和个性独立的人生活在一起;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自己又没有拿高学历的机会,往往希望对方能拿到高学历,等等。
明白了这一点,如果你想像麦兜一样“响当当”地影响别人,不妨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弱点,然后用谦逊的方式在他面前表现出你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与能力,让他知道,有你在,他在这方面的缺点就会得到弥补。这样,他将很容易被你吸引了。例如,你想请人与自己合作,追求男朋友或女朋友,等等。
第10章 2史蒂夫纳什为何能荣膺常规赛VP:适时缺席让他人更加尊敬你()
第二章2史蒂夫?纳什为何能荣膺常规赛mvp:适时缺席让他人更加尊敬你
无论在书本里,还是在影视剧中,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煽情地慨叹:“为什么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原来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没错,正如经济学中所认为的,一件事物流通和发行得太多,价格就会降低。人的心理感觉与认知也是如此,你被看见和听到的次数越多,你看起来就会显得越普通。
如此说来,若你的形象在一个团体中已经被树立起来了,那么,从这个团体中暂时退隐将会让人们更多地谈论你、夸赞你,意识到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尊敬你。所以,学会适时缺席来创造自己的价值,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智谋之选。
史蒂夫?纳什是一位杰出的nba篮球明星,他效力于菲尼克斯太阳队,在2004~2005赛季荣膺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
有很多人认为,太阳队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光芒,不只是因为纳什的出色,更是因为太阳队能人众多,高手如云。他们有超级马里昂,他们有全联盟效用第一的中锋迪奥,是他们和纳什组成的铁三角让太阳队获得如此佳绩。
的确如此,当纳什在太阳队的时候,他身边每一个人的数据都是那么漂亮,他们全队六人得分过十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而相对于mvp纳什,他所取得的数据只是和往常一样出色而已,队友马里昂的数据之光甚至已遮住了mvp纳什的过人之处。
但是,当纳什受伤后,当他们在主场迎战西部第一的马刺队时,没有纳什的太阳队在第四节一开始就落后客队22分之多,让比赛早早地进入垃圾时间。往日豪取30多分篮板的马里昂不见了,刚被评上第一效用中锋的迪奥居然成了助攻王,而太阳一向的置敌死地的法宝——流畅有效的快攻也不见了纳什不在场上,他带走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数据,他的缺席让整支太阳队都找不到进攻的节奏,他的缺席让强大的太阳队在马刺队面前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他的缺席充分体现了他mvp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的价值。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拥有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可以轻易得到,所以并不看重,更不会去珍惜。当某一天突然失去那些我们即使本来不在乎的东西时,我们会发觉,原来它对自己是如此重要。就像纳什,只有在他缺席离开的时候,他身边的队友以及所有球迷才会真正发现他的价值,他那灵巧而及时的助攻,他创造机会让别人发光发热,无不令人怀念。也许他并不是一个最善于表现自我的球员,但他绝对是整个球队灵魂之所在。
纳什的例子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利用缺席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和荣誉,可以让别人发现你真正的价值所在。
不过,有一个前提我们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自身必须具备超越他人的实力,具备别人不具备的才能。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适时缺席实现让周围人意识到你的能力、凸显你的重要、赢得更多尊敬的目的。
第11章 3借用《哈利波特》的影响策略:()
第二章3借用哈利?波特的影响策略:
巧妙利用他人好奇心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的孕育者j?k?罗琳女士因为这套书一跃成为全英国最富有的女人。根据此书拍摄的电影同样火暴,从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到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观众云集,魅力持续而不减。
当我们随波逐流地追捧哈利?波特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吸引着人们?难道是哈利?波特这一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魔力吗?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j?k?罗琳在创作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时,就已经为后面的持续创作埋下了伏笔,各集环环相扣,高潮迭起,险象环生,吸引着读者去猜测、幻想、推理故事的下一节。严格的保密工作更是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使所有读者看完了一集就开始沉入了下一集的期待之中。而驱使这一切顺理成章发生的,无非是我们的好奇心。
我们再来看看哈利?波特在营销前所制造的神秘。只要稍微关注下一哈利?波特的相关报道,你就会发现,悬念成为推销“哈利?波特”最好的“魔法”,“哈利?波特的好朋友中究竟是谁死去了?他与谁谈恋爱了?校长那么厉害怎么还会死?”这一系列“吊胃口”的做法让出版商与发行商屡试不爽。在哈利?波特第5册的书展上,作者j?k?罗琳对一群年轻书迷幽默地说:“他(哈利?波特)将在第7册里活着,但我不能说他在最后的结局中是否会长得大一点”,她拒绝向读者透露第7册的书名,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渴望。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徐先生曾指出:“罗琳在写完前4部之后,整整停了两年才推出凤凰令,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连续地强烈刺激读者之后,突然停顿两年,让这些读者在未产生厌恶之前,又获得充分积蓄阅读欲的时间,而今年,这种对续集的渴望已经达到了峰值,他们完全把握住了读者的心理。”看来,人们的好奇心给哈利?波特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我们再来看看哈利?波特的一系列电影。很多看过书的人仍旧要到电影院再次体味一下故事的情节,为什么呢?据说,罗琳女士曾表示会把她在构思中未采用的一个情节补充到电影里,这个悬念无疑会吊起众多哈利?波特迷的胃口。同时,每一集电影也像书一样,在非常激烈、动人心弦的时刻,又给下一集埋下伏笔,让好奇心驱使观众热切地期待下一集的出现。
哈利?波特是走红的典例,它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抓住他人的好奇心,你对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你一旦引起了对方的好奇心,就等于抓住了对方的注意力,对方对你产生了兴趣,你办起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例如,你想把自己的商品卖给顾客,虽然同类商品很多,但你宣传的时候特别强调它的独特之处,哪怕是很小的一方面,一定会比平平凡凡地说一大堆更吸引顾客。而一旦激起顾客的好奇心,货品的售出往往就非常容易了。又如,如果你想让某人关注,你不妨找一些能引起对方好奇心的事物,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注意。
第12章 4智取座位带来的思考:激发对方高尚动机,顺势制宜影响他()
第二章4智取座位带来的思考:激发对方高尚动机,顺势制宜影响他
卡耐基曾指出,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二是的确很好。这个观点既有道理,又非常实际。
曾有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由于人多,他们上车后位子上已经坐满了人。但是,这位妇女旁边,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躺着睡觉,一个人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用手指着那个男青年,想让他将座位让给自己。谁料,男青年却假装没听见,依旧躺在那里睡觉。这时,小孩的妈妈用故作安慰的口吻对孩子说:“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就会让给你的!”听了妈妈的话,小孩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几分钟后,那个男青年似乎刚刚睡醒的样子,然后站起来,客气地把座位让给了母子俩。
小孩子单纯地索要,男青年并没有让座,而妈妈一句安慰,却赢得了男青年主动而客气地让座。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这位妇女之所以能成功,妙就妙在她顺势制宜,对那位青年人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正如三字经里有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是说当一个人在进入新的一个领域时,他的为人处世都是抱着一种善良、美好的行为去工作、去学习、去交友等。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才造成了人的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作为有智慧的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里将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这就是为何大家都希望听到夸奖,而不是贬低。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赋予对方,顺势制宜,实现改变他人、影响他人的目的。
某房屋公司有一位不满意的房客,在租约尚有四个月没到的情况下,恫吓要搬离他的公寓。按当时规定,那间公寓每个月的租金是五十五元,可是房客声称立即就要搬,不管租约是否到期。要知道,当时是淡季,如果房客立即搬走,房子是不容易租出去的。对于公司来说,二百二十元就不翼而飞了。
很多人都认为,此时应该找那个房客,要他把租约重念一遍,并向他指出,如果现在搬走,那四个月的租金仍必须全部付清。
可是,聪明的工作人员却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他对房客说:“先生,我听说你准备搬家,可是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从多方面的经验来推断,我看出你是一位说话有信用的人,而且我可以跟自己打赌,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房客静静地听着,没有作特殊的表示。他接着又说:“现在,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将你所决定的事先暂时搁在一边,你不妨再考虑一下。从今天起,到下个月1日应缴房租前,如果你还是决定要搬的话,我会答应